大道壇據傳是南宋尚書潛說友的尚書府,但宏大的官邸已經在七百年前那場-中遭毀,現(xiàn)在是一片大“廣場”,正是由于它的大,成為了姓王村喪事的舉辦地。大道壇周邊至今仍保存完好的當屬明清的古建筑,多數為村中大地主占有,所以在解放后受到沖擊,現(xiàn)在在它們的大宅門石匾上仍可清晰辨認時代印記,如“勞動光榮”、“一心向公”、“憶苦思甜”等等,所幸老房子里木雕保護完好。
在大道壇往上,水塘頭左右曾有一座磚石結構牌坊,上雕刻有鯉魚、牡丹、蝙蝠、壽桃、詩書等吉祥圖案,其中磚雕與石雕雖經歷史洗刷依然艷麗動人,特別是覆蓋在上的黑色琉璃瓦當。
姓王村里建于清嘉慶(1796)年間的王氏宗祠,占地面積為縉云縣之最,共計達1000余平方米。祠堂共四進四廳,主廳(第三廳)由石柱支撐,古時曾有“文魁”、“武魁”、“敕封臨淮大尹侯”、“妙手回春”等匾額,下有王姓昭穆祖先堂,供有歷代牌位,樓上曾存有趕張山寨臺閣,F(xiàn)為姓王村雙委駐地,F(xiàn)在祠堂仍可見的除了文革后重篆的祠首“王氏宗祠”外,只有木雕牛腿尤為精美,只是由于保護不力,失竊居多,堪稱藝術的已是村委后補之作。百年風雨侵蝕,木建筑為主的祠堂,坍圮與火患風險日增。
李氏宗祠現(xiàn)存建筑為民國末期(1944)所建,相比王姓祠堂,歷史短、面積小(近900平方米),但總體上比王氏宗祠精美。無論是木雕、磚雕、石雕、繪畫、書法、布局都是近代以來難得的徽派精品,現(xiàn)為姓王村老人協(xié)會場地,保護情況比王姓祠堂好。
姓王村:姓王村具有悠久的歷史,在趙宋時代便有人民聚集居住,而到了明萬歷年間(1578年),三槐堂后人王仁七公成遜(孫)帶領妻與子從仙居大林樟樹橋三卜遷至今玉屏山腳下,這片土地自此興旺發(fā)達,子孫綿延不絕,之后又有李氏也從福建白塘遷入。 姓王村古稱貞溪塘頭,取此名源于村莊坐落于貞溪岸邊,村中至今仍有“水塘頭”作為地名。因為村中以王姓族人居多,方位處于鄉(xiāng)里舒洪之上,…… 姓王村詳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