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在线精品观看一区|午夜免费福利小电影|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亚洲片中文字幕在线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山東省 > 棗莊市旅游

    棗莊市文物古跡介紹

    1、臺兒莊古城 AAAAA
    臺兒莊古城
      運河古城坐落于棗莊市轄區(qū)臺兒莊區(qū),既是民族精神的象征、歷史的豐碑,也是運河文化的承載體,至今仍保留有不少的遺存,被世界旅游組織譽為“活著的運河”、“京杭運河僅存的遺產村莊”。重建臺兒莊古城,是幾代臺兒莊人民的夢想,古河道,古碼頭,一座可以舟楫搖曳、遍游全城的東方水城,中國第一座二戰(zhàn)紀念城市,重建后的臺兒莊古城,將成為世界上繼華沙、龐貝、麗江之后,第四座重建的古城,世界第三座二戰(zhàn)城市,全國唯一海峽兩岸交流基地。江北水鄉(xiāng)·運河古城,目前已經成為煤城棗莊的新城市名片。國家AAAA級景區(qū)。歷史上的臺兒莊是一座商旅所萃、居民饒給的運河名城,它形成于漢,發(fā)展于元,繁盛于明清,據《嶧縣志》記載:“臺(兒)莊跨漕渠,當南北孔道,商旅所萃,居民饒給,村鎮(zhèn)之大,甲于一邑,被乾隆皇帝稱為‘天下第一莊’”,呈現出“商賈迤邐,一河漁火,歌聲十里,夜不罷市”的繁榮景象。但是這座美麗的古城卻毀于1938年臺兒莊大戰(zhàn)的炮……[詳細]
    臺兒莊大戰(zhàn)紀念館
      臺兒莊大戰(zhàn)紀念館坐落在山東省棗莊市臺兒莊城區(qū)西南郊,是為了紀念抗日戰(zhàn)爭初期著名的臺兒莊戰(zhàn)役而修建,于1992年由臺兒莊區(qū)人民政府籌資建成,1993年4月8日正式對外開放,占地面積34000平方米,建筑面積6000平方米,融展覽館、影視館、全景畫館于一體。一九三八年春,中國軍隊重創(chuàng)日本侵略軍兩個精銳師團,殲敵萬余人,取得了抗日戰(zhàn)爭初期繼平型關大捷后的又一重大勝利,這就是震驚中外的臺兒莊大戰(zhàn)。時隔半個多世紀,英雄的臺兒莊人民沒有忘記血與火的歷史,沒有忘記為保衛(wèi)這塊土地而犧牲的千萬將士。為了弘揚民族精神,對子孫后代進行愛國主義傳統(tǒng)教育,經中宣部批準,臺兒莊人民政府于一九九二年十月十二日,投資1900萬元興建了臺兒莊大戰(zhàn)紀念館。臺兒莊大戰(zhàn)紀念館坐落在風景秀麗的古運河畔,占地面積34000平方米,建筑面積6000平方米,集展覽館、影視館和全景畫館于一體,氣勢宏偉莊嚴。展覽館內陳列著臺兒莊大戰(zhàn)時中日雙……[詳細]
    棗莊抱犢崮國家森林公園
      抱犢崮景區(qū)位于棗莊市山亭區(qū)境內,位于棗莊市東北20公里處,屬國家級森林公園,國家地質公園,省級風景名勝區(qū),省級自然保護區(qū),森林覆蓋率為96.8%,主峰為魯南72崮之首。于2004年評為全國農業(yè)旅游示范點,全省十佳森林公園,2005山東十大魅力景點。抱犢崮國家森林公園群山綿延不絕,峰頭林立,自西向東形成一道天然屏障,森林植被面積大,主要樹種為側伯、刺槐還有楸樹等珍貴樹種和多種雜木樹種。群山之中有一峰突起,如擎天柱直插霄漢,這便是抱犢崮。崮西南麓有一條深澗大壑,泉水匯集于此,形成瀑布。深澗東側有清華觀和巢云觀。半山處有洞數十個,名曰桃源洞、水簾洞等。洞內外石壁雕有千姿百態(tài)的佛像。自麓至巔,陡峭如壁,手足并用方能攀援而上。崮頂平田數十畝,石池滿蓄山水,深數尺。佇立崮頂,極目南天,平野如畫,東眺黃海,云霧繚繞,故有“君山望!敝Q。周圍有巢云觀、抱犢崮頂、十八羅漢洞、黃龍洞等景點。1935年2月,……[詳細]
    棗莊甘泉禪寺
      甘泉寺位于山東省棗莊市卓山北側,因寺中甘泉而得名。該寺建于元仁宗延佑六年。寺內現存千年樹齡的銀杏古樹,足以佐證該寺歷史之悠久。銀杏樹下,有一塊石碑立于明朝萬歷十五年(1588年),題為《重修龍窩寺碑記》,該碑高約四米,為一巨石雕刻制而成,碑文為明朝光祿寺卿賈夢龍所撰,其弟賈夢鯉所書。碑背面記載著甘泉寺過去的輝煌:擁有良田千頃,寺內僧人逾百,重修時捐資捐助者有數千人之眾。甘泉寺亦歷史經劫難,屢受戰(zhàn)亂雷火的襲擊。到1949年前后,這里已傾圯殆盡,僅存殘?zhí)诡j壁。1992年,棗莊市市中區(qū)渴口鎮(zhèn)出資260萬元對甘泉寺施以大規(guī)模重修。重建后的大雄寶殿;東西廂房雕廊畫棟,古色古香;四周院墻蜿蜒曲折,古樸曲雅。大雄寶殿內,如來佛祖端坐中央,東西兩側十八羅漢神態(tài)各異,惟妙惟肖。大雄寶殿前臺階下方是放生池,寺之西北角銀杏樹下的甘泉潺潺注入(甘泉寺因此而得名),池內游魚嬉戲,增添無限生機。1996年4月,甘泉寺……[詳細]
    中共滕縣縣委舊址
      中共滕縣縣委舊址位于滕州市羊莊鎮(zhèn),年代為中華民國。2013年10月10日,中共滕縣縣委舊址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山東省第四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6、滕國故城 AA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滕國故城
      位于滕州市區(qū)西南,距市區(qū)約5公里。據史料記載,“故城周圍二十里內有子城。”現故城城垣依稀可見!巴獬恰甭猿史叫巍|西橫陳。沿外城西墻南去,有一段塹壕,俗稱“西海子”為昔日的護城河,外城內東南兩端各有洼沼一片,積水成澤,昔日植滿蓮藕,有“兩池荷花、一城芙蓉”之稱!白映恰痹谕獬侵醒,略呈方形,周長10余華里。近百年來當地居民在原城基上圍土筑寨,以抵御兵禍水患,現“子城”高出地面3-4米,城墻頂上植滿槐樹,綠葉成蔭,花香四溢。城內有滕城村,村四周是一片蔥綠的果園和農田,煥發(fā)著勃勃生機。城東北隅有一高臺,為“文公臺”,亦稱“靈臺”,臺下一池,傳為“靈池”。《孟子.梁惠王上》記載:“文王以民為臺,為沼,而民歡樂之,謂其臺為靈臺,謂其沼為靈沼!彪墓Хㄎ耐踔`臺,掘靈沼,取與民歡樂之意。明萬歷年間,臺上修筑了真武廟,該廟左掖門兩側有清代朱榜秀才魏積查磚刻楹聯:“古跡近荊流,曾向高臺懷世子;遺封原……[詳細]
    7、甘泉寺 AA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甘泉寺
      甘泉寺始創(chuàng)于何年何月,已無法考證,或曰始建于宋代,但均無確鑿證據。相傳曾有一名士考中狀元,唐皇見其一表人才,便將皇姑許配給與他。狀元為了逃婚棄國回家,來到這里依山靠泉,建了座寺廟,出家做了和尚;使米贩蛐那幸瞾淼竭@里,見郎君已出家,無奈便在寺廟前建了尼姑庵。傳說雖無文字記載,不足為證,然寺內現存千年樹齡的銀杏古樹,足以佐證該寺歷史之悠久。甘泉寺亦歷史經劫難,屢受戰(zhàn)亂雷火的襲擊。到一九四九年前后,這里已傾圯殆盡,僅存殘?zhí)诡j壁。一九九二年,棗莊市市中區(qū)渴口鎮(zhèn)對甘泉寺施以大規(guī)模重修。重建后的大雄寶殿;東西廂房雕廊畫棟,古色古香;四周院墻蜿蜒曲折,古樸曲雅。大雄寶殿內,如來佛祖端坐中央,東西兩側十八羅漢神態(tài)各異,惟妙惟肖。大雄寶殿前臺階下方是放生池,寺之西北角銀杏樹下的甘泉潺潺注入,(甘泉寺因此而得名),池內游魚嬉戲,增添無限生機。一九九六年四月,甘泉寺被批準為合法的佛教活動場所。為此山東省佛教協……[詳細]
    8、滕州觀音閣
    滕州觀音閣
      觀音閣位于滕州市柴胡店鎮(zhèn)南部的老君院村,坐落在一個蜿蜒起伏的老君山西側,其上原為一座古寺,可惜破壞殆盡,依稀尚可辨出當時的建筑遺跡。許多小佛窟造像已蕩然無存,唯余這座石質建筑的觀音閣,及閣內殘存佛像和壁龕造像若干。觀音閣高15米,寬8米,盲窗2孔。門額題觀音閣三字,上年款署萬歷己未年(1619年),下款題為泰興三立,屬萬歷重修時的題記。跡象表明是閣原為唐代佛窟,萬歷時圍窟建閣留存于今。觀音者,乃佛教徒崇拜之偶像,全稱“觀世音”,是梵文AvalokitesVara的意譯,又譯作“光世音”、“觀自在”、“觀世自在”、“觀音聲”,又稱救世菩薩、蓮花手菩薩、圓通大士等!睹罘ㄉ徣A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中說:“觀世音菩薩以何因緣,名‘觀世音’?佛告無盡意菩薩:善男子,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北娚龅綖碾y苦惱,只要發(fā)聲呼救,觀世音菩……[詳細]
    臺兒莊清真寺
      臺兒莊運河在明萬歷年間修通后,臺兒莊遂成南北漕運咽喉要塞,于是“商賈輻輳”,其中不少是外來的回教徒。為有一個禮拜之處,他們便在臺兒莊城東門里修建了一座小型的清真寺。清朝初年,漕運的繁榮帶來了臺兒莊的興盛,“商旅所萃,居民饒給,村鎮(zhèn)之大,甲于一邑,俗稱天下第一莊”,在臺兒莊定居的回族客商越來越多,原來的清真寺已不能滿足其朝拜之需要。時至清乾隆年間,阿訇李中和倡議重修清真寺,以發(fā)揚光大伊斯蘭教。據寺前石碑記載:“李中和拋卻浮屠,純講救理。南走蜀閩,北走豫燕,蓄款數年,功成一旦!敝匦藓蟮呐_兒莊清真寺,位于臺城大北門內的郁記花園舊址,占地38畝。臺兒莊清真寺寺院前大門向東,過廳5間,南北講堂各5間,東西小講堂各3間,西水房3間,大殿25間。后大門向西,門樓兩旁有大理石紫花石鼓一對,光彩照人。院內蒼松翠柏,花草葳蕤,清雅宜人。清朝末年,又將南講堂改建成大門樓,大門改為面南,“清真古寺”的門額也換成……[詳細]
    10、范蠡廟舊址
    范蠡廟舊址
      范蠡廟,位于薛城區(qū)陶莊鎮(zhèn)陶山之上,原廟已無蹤影,現僅存舊址!峨h志•喬寓志》記載:范蠡,字小伯,徐人也……為越大夫。佐勾踐破吳后乘輕舟入海,變姓名適齊,為鴟夷子皮。后百余年見於陶,為陶朱公,財累億萬復棄之,蘭陵市賣藥入世。世見之,居於昌盧之華采山,人因其居為祠焉,名其山為陶。同縣志《祠祀志》又載:[陶朱公廟]在陶山后,薛河上。齊乘云:本桃山,訛作陶山,遂以祀陶朱公者謬。此齊乘謬也。此陶山漢屬東?ぃ谔m陵境,故有范蠡湖釣魚臺。而廟即其居也,自唐以前有之,寶歷二年重修。孫長文記曰:勾踐用范蠡而社稷興,夫差失吳員而家國喪,乃知君圣從諫,木正從繩,賢者天資良謀神授,功成名遂恩難退變。同縣志《古跡志》又載:“[釣魚臺]在陶山后薛河中,高一丈五尺,代經大水而土不損,土人云范蠡釣魚處。廟基為范蠡宅,山下河邊平澤為范蠡湖。”由以上《滕縣志》(萬歷十三年版)各項記載可知:范蠡廟應在陶山之上,……[詳細]
    棗莊普照寺
      普照寺是古嶧縣佛教名剎,也是山東省棗莊市至今尚存的為數不多的宗教古建筑之一。位于棗莊市區(qū)西北約20公里,屬于西集鎮(zhèn)。據《嶧縣志·祠祀》卷載:“(嶧縣)城西六十里有普照寺,舊名普照禪院!彼聫R位于山亭區(qū)西集鎮(zhèn)西集村西,在古龍河(即今西集龍河)之陽,背負遠山,左右為西集、姜莊村翼護,堪為形勝之地。普照寺建于隋代,金大定年間擴建重修,至明萬歷年間達到最大規(guī)模,占地百余畝。寺院坐北朝南,龍河繞寺而過。寺門建在南邊近河沿處,門外龍河碧波蕩漾,兩岸芳草萋萋,風景頗美。普照寺當年有檐門三間,四大天王守護兩側,院內五間大殿雄渾壯觀,檐廊下四根雕刻著盤龍的石柱非常精美。殿內觀世音佛像泰然安坐,十八羅漢姿態(tài)各異。大殿東側為滄浪殿,供奉著水神,西廂房三間,祭祀著關公。院內古木參天,碑碣林立,環(huán)境極為幽靜。萬歷十一年(1583年)前后,文學家賈三近由南京光祿寺卿任上解職在家閑居。5年閑居期間,他為撰寫《嶧縣志》,……[詳細]
    滕州張氏祠堂
      滕州張氏祠堂位于滕州市大塢鎮(zhèn)大塢村。年代為。2006年12月7日,滕州張氏祠堂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山東省第三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據《古滕張氏族譜》記載,張氏祠堂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間,乾隆十三年(1748年)竣工。坐北朝南,總占地面積1440平方米。張氏堂祠建筑規(guī)模宏大,結構嚴謹,內外院落,既珠聯璧合,又獨立成章,是北方典型的四合院封閉式建筑風格。以正門、正廳為中心的南北軸線上,前后為兩進院落。大門外兩側為大方磚砌八字墻,一對石獅拱衛(wèi)。內院由方磚鋪地,東西兩廳各三間,為卷棚屋蓋,后有高大雄偉的堂廳,廳堂房屋均為硬山起脊,灰色小瓦覆頂。堂廳是主廳,張氏祖先的牌位按支系和輩分分別擺放在堂廳和東西廳內。張氏祠堂是大塢張氏族人祭祖的場所,北方人也稱為家廟,張氏族人每年農歷的二月十二日祭祖,俗稱丁祭,要舉行隆重的祭祀儀式。按照傳統(tǒng)的儀式,要在族內選取一位輩分較長、威信較高的長者在前面當司儀喝禮,下面跪……[詳細]
    中陳郝窯址
      中陳郝瓷窯遺址位于山東省棗莊市區(qū)西稍偏北10公里處,屬于薛城區(qū)鄒塢鎮(zhèn)中陳郝村。窯址北部是與釣臺、卓山一脈相承的山麓,南部丘陵時起時伏,附近有煤礦,盛產瓷土,蟠龍河自北向南從村中流過,瓷窯址面積頗大,方圓約四、五平方公里。田野中、河流邊散落很多古瓷片,俯拾皆是,整個村落就建筑在手工業(yè)作坊區(qū)的廢墟上。村中自地表以下3米多深,全是不同時代堆積起的瓷片。歷年來,村民在耕田翻土、開挖水渠時發(fā)現數以千計完整的瓷器,有日常生活中所用的器皿,有造形生動靈巧的玩具。中陳郝古瓷窯址可以劃分為三大區(qū)域,自蟠龍河出村東上為青瓷區(qū)。河床兩岸散布大量青釉瓷片和窯具,一直延伸到北陳郝和張嶺村南部。田野中窯址眾多,土色有黑有紅,耕土層之上隨處可以見到古瓷片。岸邊的瓷片堆積有的地段高達3米。瓷器碎片以青釉為多,黃釉、醬釉以及釉上施褐班彩時而可見。1987年,對村北青瓷區(qū)進行了發(fā)掘,文化堆積共分六層,各層土質土色和遺物不盡相……[詳細]
    滕州龍泉塔
      在滕州城東郊,荊河西岸,高聳著一座巍巍古塔。每當斜陽西照,霞光萬道,波水漣漪與塔影遠山相映生輝,極為奇麗壯觀,被古人命名為塔影高標(又稱浮屠峙玉),為古滕八景之。古塔俗稱龍泉塔,原是龍泉寺的一座佛塔。龍泉寺建筑規(guī)模宏麗,從遠處便可望見那黃墻壁瓦,蒼松紺宇。進寺四顧,但見正中大殿軒昂,兩側廡殿整齊,殿內供的佛像栩栩如生,碑房里各種碑刻琳瑯滿目、風雅古樸。清末民初,龍泉寺龐大的建筑群大都倒塌失修,僅存此塔。昔日輝煌壯觀的龍泉禪寺已成為歷史,但龍泉塔穿越歷史的煙云巍然屹立。關于龍泉塔命名,據史書記載:又大泉水,時漂民居,故建塔以鎮(zhèn)之,龍泉之名蓋亦有自云。塔名的由來可能與水有關。龍泉塔建于何時?由于年代久遠,資料散失,至今仍無定論。清道光《滕縣志》中有以浮屠峙玉為題的詩:久隨韋肇映題名,卓立龍泉奠此氓。翠挹群峰齊毓秀,影浮七級獨含清。凌云更作孥云勢,就日應同捧日情。風過金鈴音鳧鳧,頓教俗耳洗琶箏![詳細]
    昌慮故城遺址
      昌慮故城遺址位于土城村,座落在滕州城東南30公里。地處薛河北岸,與陶山隔河相望。明萬歷和清道光《滕縣志·古跡》中均云:“昌慮城,亦曰濫城,城周十里,有子城!笨箲(zhàn)前夕,該城仍完整,部分女墻依稀矗立,北、東、西3門都較完整;北門樓有磚制橫額“昌慮”二字,東西橫排,柳體正楷,是唐代遺物。濫城是小邾國屬地。濫邑為小邾國重要城池,東漢始改為昌慮縣。該城西北角炮臺上有一塊長1.5米,寬約1米的石刻,有“濫邑”字樣?箲(zhàn)前夕,韓復榘曾下令重修昌慮城,才把濫邑女墻拆平。據傳,清末為防太平天國軍隊攻城,曾重修,女墻修得很完整。這次重修時,西門外有民工劉開祥掘出將軍尸骨一具,骨骸作佩劍狀。有一虎符,劉開祥拾得,拴在腰間,晝夜跟隨,劉死時帶入墳墓。據此分析,這具骸骨是春秋時將軍,死時配虎符葬于城下。內城2米以下還發(fā)現有陶制地下管道,延伸到西南里許薛河北岸,為漢代陶瓦。這座古城,自春秋到隋末為政區(qū)治所。唐以后淪……[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