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在线精品观看一区|午夜免费福利小电影|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亚洲片中文字幕在线

    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山東省 > 濟南市旅游

    濟南市文物古跡介紹

    章丘寶珠寺
      寶珠寺位于官莊街道辦事處三角灣村東南寶珠山上,始建于清朝道光年間,2000年1月,由章丘室政府公布為章丘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厩闆r寶珠寺整體一進院落,坐北朝南,采用中軸線均衡對稱布置方式,分為正殿、東配殿、西配殿及山門。寺院占地面積約380余平方米,建筑面積近百平方米。正殿坐北朝南,面闊三間,進深一間,建筑面積約38平方米。屋頂為小式硬山頂,覆灰瓦。正脊自中間向兩端升起,主體雕行龍紋,末端各施一尊吻獸、垂脊獸。室內(nèi)屋頂有兩根橫梁,表面有彩繪。屋頂青石砌成圓頂券,石縫灌注糯米漿,增加牢固度。正殿主體為青石砌筑,石縫之間用鐵片及碎石墊平。殿內(nèi)有三尊泥塑雕像。西配殿面闊三間,進深一間,面積約為26平方米。屋頂為小式硬山頂,覆小灰瓦。正脊東側雕有行龍紋,西側雕有鳳紋。室內(nèi)無梁架,采用青石砌成圓頂券,石縫灌注糯米漿。墻體為青石砌成。殿內(nèi)有三尊泥塑雕像。東配殿現(xiàn)存建筑為后期新建房屋,原建筑已損毀,建筑……[詳細]
    城子崖遺址
      城子崖遺址博物館位于章丘市龍山鎮(zhèn)政府西1公里處,1994年,濟南章丘共投資600多萬元興建建筑面積達5000多平方米。由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著名古建筑專家揚洪勛設計,是全國唯一的一座土堡式建筑,仿照原始社會土城之建筑風格。1928年,我國第一-古學者吳金先生,在城子崖發(fā)現(xiàn)了原始社會新石器時代晚期的文化遺址,于1930年、1931年進行了首次發(fā)掘,并定名為“龍山文化”。城子崖遺址成為龍山文化的命名遺址,196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0年,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進行了第二次發(fā)掘,發(fā)現(xiàn)城子崖遺址存在三個不同時期的文化城,其城圈重疊的事實說明,城子崖在古代一直是筑城立國的理想之地。遠遠望去,門廳上方,周谷城先生題寫的“城子崖遺址博物館”8個蒼勁有力的大字在陽光的映照下熠熠生輝。步入館內(nèi)有三個展廳。第一展廳突出陳列了龍山西河遺址出土的文物,以紅陶器為主,距今約8000多年![詳細]
    經(jīng)四路基督教堂
      濟南經(jīng)四路基督教堂,簡稱經(jīng)四路教堂,為濟南現(xiàn)有的七處基督教教堂(經(jīng)四路教堂、后宰門教堂、南上山街教堂、裕忠里教堂、官扎營教堂、三里莊教堂、偉東教堂)之一,位于濟南市槐蔭區(qū)經(jīng)四路425號。該教堂原為山東中華基督教自立會禮拜堂,1924年始建,1926年落成,占地面積1.33萬平方米,建筑面積1300多平方米,為濟南最大的基督教堂,也是濟南商埠地區(qū)的標志性建筑之一。該教堂為第一座完全由中國人投資、設計、建造的基督教建筑,建成后也一直由中國教牧人員管理,其設計者為該處原臨時禮拜堂第一任中國籍牧師李道輝之子李洪根,施工建造者為桓臺籍建筑商楊長利、楊長貞。其底層為毛石砌墻,二層以上為清水紅磚墻、紅瓦頂,色彩鮮艷明快,立面造型質(zhì)樸莊重,以文藝復興時期建筑手法為基礎,并融合了中國傳統(tǒng)建筑部分形式(例如使用了大量的長方形門窗,而不是西方慣用的半圓形拱式門窗,與整個商埠地區(qū)西式建筑的設計風格相融合。經(jīng)四路教……[詳細]
    經(jīng)三路日本總領事館舊址
      經(jīng)三路日本總領事館舊址位于山東省濟南市槐蔭區(qū)經(jīng)三路240號。始建于1917年,1918年2月建成,為西洋古典風格,1919年5月升格為總領事館,管轄范圍為除青島、煙臺以外的山東省全境。1928年“五•三”慘案中被戰(zhàn)火炸毀,僅庭院中的金魚池保存下來。現(xiàn)存建筑為1939年重建,由總領事府邸、辦公樓、別墅、值班室、金魚池等組成?傤I事府邸平面基本為方形,兩層,局部三層帶地下室,平屋頂,南北闊26.8米,東西深18.1米,占地面積270平方米,建筑面積340平方米,磚混結構,清水磚墻。辦公樓位于總領事府邸西側,一字形平面,二層樓房,局部三層帶地下室,東西闊38.6米,南北深17米,占地面積557平方米,建筑面積1700平方米,磚混結構,清水磚墻;東西兩部樓梯;樓內(nèi)有一東西向走廊,走廊南、北兩側房間對稱。院內(nèi)西部有一幢別墅住宅,平面呈一不規(guī)則的十邊形,主體二層,懸山屋頂,南側一層,頂為陽……[詳細]
    津浦鐵路局濟南機器廠舊址
      津浦鐵路局濟南機器廠舊址位于濟南市槐蔭區(qū)營市街街道槐村街31號,始建于1910年,1913年4月1日建成正式投入生產(chǎn),F(xiàn)存的舊有建筑主要有1911年首任德籍廠長道格米里辦公樓、道格米里寓所、高級職員公寓、日式廠房和水塔共5幢建筑,均為較典型的日耳曼風格建筑。1911年首任德籍廠長道格米里辦公樓是一幢兩層樓房,坐北面南,石、磚混水墻,東西闊34.3米,南北深18.6,占地面積638平方米。紅瓦四坡頂屋面,南立面建有一帶金屬盔頂?shù)拈T廊,門廊立有兩根仿希臘陶立克柱式的石柱,樓內(nèi)大門、木樓梯、木地板裝飾考究。道格米里寓所為二層木結構樓房,四坡大瓦頂,坐北面南,有半地下室,窗臺以上為磚混水墻,東西面闊23.4米,南北深16.7米,占地面積390平方米。道格米里寓所東側為高級職員公寓,磚木結構,兩坡大瓦頂,屋頂有天窗,坐北面南,有半地下室,石、磚混水墻,底層南側有敞開式通廊,二層廊封閉為陽臺。該建筑東……[詳細]
    46、濟南萬竹園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濟南萬竹園
      濟南萬竹園,坐落在趵突泉西鄰。始建于元代,因園內(nèi)有竹林而得名。明代隆慶年間,為內(nèi)閣大學士、歷城人殷士儋所有,改稱“通樂園”,又名“川上精舍”。清康熙年間,濟南詩人王蘋典屋居于其間,取名“二十四泉草堂”,賦詩云:“百年竟落書生手,滿郡猶呼閣老亭”,“亂泉聲里誰通屐?黃葉林間自著書”。民國初期,被北洋軍閥、曾任山東督軍兼省長的張懷芝萬竹園花園占有。張征召能工巧匠,重新修建,遂成現(xiàn)狀。該園占地面積1.4公頃,在建筑風格上,吸取了北京王府、南方庭園、濟南四合院的特點。在建筑布局上,采用對比、襯托、借景等手法,利用墻、廊、溪、橋,對空間進行分割,構成了層層迭迭的院落。計有13個庭院,186間房舍,分東、西、南三套。東套有四大院三小院,西套有四大院,兩套連在一起;南套為兩小院。各院曲廊環(huán)繞,院院相連,樓堂亭榭,參差錯落。迎門假山,玲瓏剔透,蔓條披拂,松柏垂蔭。院內(nèi)翠竹碧綠,石榴火紅,玉蘭雪白,生機盎然……[詳細]
    琵琶山萬人坑遺址
      琵琶山萬人坑遺址位于濟南市槐蔭區(qū)南辛莊街道南辛莊西路138號,年代為1937年。位于濟南市槐蔭區(qū)南辛莊西路138號,濟南試驗機廠內(nèi)琵琶山以南。1937年12月27日,日本侵略軍侵占濟南后,日軍華北支那方面軍所轄第十二軍、四十三軍,于1940年秋,強迫濟南人民住西郊琵琶山下,挖坑造墻、修筑堡壘,營造殺人基地。自1940年冬至1945年秋,日本侵略軍在琵琶山下無數(shù)次殘暴屠殺我抗日軍民,致使此處尸體縱橫、白骨累累,被群眾稱為“萬人坑”。為搜集日本侵華戰(zhàn)爭罪犯的罪證材料,1954年12月,按照最高人民檢察院指示,濟南市檢察院等單位對“萬人坑”中8個坑穴進行了發(fā)掘,發(fā)掘出較完整尸骨746具,凌亂者難以計算數(shù)量,證實了日本侵略軍屠殺我抗日軍民的滔天罪行,也為審判日本侵華戰(zhàn)爭罪犯提供了有力證據(jù)。據(jù)廠內(nèi)職工反映,整個廠區(qū)皆為“萬人坑”范圍,東西約200米,南北約150米。多年來,每逢進行擴建廠房挖掘作業(yè)時……[詳細]
    48、濟北王墓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濟北王墓
      濟北王墓位于山東省長清縣城西南15公里處,為西漢(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諸侯王墓,由雙乳山漢墓、福祿山漢墓及東辛漢墓組成。規(guī)模最大的漢王陵雙乳山漢墓坐落在濟南市長清區(qū)歸德鎮(zhèn)雙乳山村,從1995年底開始進行搶救性發(fā)掘,被評為“1996年全國十大考古發(fā)現(xiàn)”之一。根據(jù)史料記載和實地探勘探,專家認為,它的主人是西漢時期的一個諸侯國濟北國的最后一代王劉寬,因此它又被稱為“濟北王墓”。這座墓始建于西漢天漢四年,即公元前97年。令人驚嘆的是,兩千多年前,工匠們用簡陋的工具,在一座堅硬的石頭山上挖出了深達22米、面積約100平方米的墓室和一條八十多米長的墓道!雙乳山漢墓依山為陵,鑿巖成穴。一號墓座南朝北,墓室、墓道均設有二層臺,外淺內(nèi)深,外大內(nèi)小,呈“甲”字形,墓道總長60米,最深18米,面積840平方米,底部為北高南低的斜坡,墓室總面積607.5平方米,總深度22米。共出土各類隨葬品2000余件,主……[詳細]
    章丘興隆寺
      興隆寺位于章丘市官莊鎮(zhèn)石匣村轎頂山南麓,距明水城區(qū)26公里。俗稱“東寺”。三趙路途經(jīng)景區(qū)。是章丘市及萊蕪周邊地區(qū)的佛教活動場所,有著悠久佛教歷史淵源。據(jù)考證,該寺始建于唐朝開元年間,康熙四十一年(公元1702年)復修。自建成以來,興隆寺歷經(jīng)宋、元、明、清民國至解放后?箲(zhàn)時期,廖榮彪將軍曾在此養(yǎng)傷,并得到僧眾保護。解放后,最后一代僧人景維福主持,至1968年才還俗,佛教文化活動隨逐漸停滯。直至2005年初才恢復其佛教活動場所。該景區(qū)面積約5000余畝,景區(qū)內(nèi)山形復雜,多幽谷、深洞、懸崖、清泉,植被茂密,自然原始風貌保存完整,僻遠幽靜,景色迷人,空氣清新。古寺懷抱其中,寺廟建筑雕梁畫棟,檐角翹首,石墻青瓦,金碧輝煌。北為大雄寶殿,東有觀音菩薩,西居地藏0,南立四大天王。是一處集佛教文化與旅游觀光為一體的綜合性園林。寺中八大景點,“東寺風光”、“古松參天”、“轎頂巍巍”、“陵園幽幽”,還有鳳凰……[詳細]
    50、雙乳山漢墓
    雙乳山漢墓
      位于濟南市長清區(qū)西南15公里的歸德鎮(zhèn)雙乳山山頂上,它是一座諸侯王墓。據(jù)考古專家分析,這個墓的主人是西漢武帝末年時期的西漢濟北國最后一代王劉寬。雙乳山漢墓是一座大型石壙(kuang)木槨墓,依山鑿石開壙。漢代豎穴木槨(guo)墓的基本結構與先秦木槨墓相同,即由地面垂直向下開掘一長方形土坑,作為放置棺槨的墓室。槨室的構造一般均為長方箱形,槨板結合方式以凹槽榫(sun)卯為主。槨內(nèi)可再分隔出不同大小的空間,以放置棺木及隨葬品。槨室之外,填土也有各種類型,大抵為防潮用白膏泥及木炭,少數(shù)墓地設有排水設施。而在挖掘墓室時為方便,其墓坑口通常呈斗形。另外在楚文化影響區(qū)內(nèi),墓道為相當普遍的墓葬設施之一,可能為施工方便而設,和墓主身份高地無絕對關系。雙乳山漢墓主墓總面積為1500多平方米。鑿石總量為8500立方米。雙乳山漢墓出土土玉劍、玉覆面等珍貴文物2000多件,是迄今為止,我國所發(fā)掘的漢墓中,惟一沒有被……[詳細]
    黃臺車站德式建筑群
      濟南黃臺車站在山大路最北頭,位于黃臺南路15號。穿過一個有些破舊的大門,進入一個小廣場,廣場北側有一排粉紅色的德式小樓,上面寫著“黃臺車站”四個大字,它是濟南及膠濟鐵路全線唯一保存下來的原有車站,有著重要的歷史和文物價值。許多反映上個世紀初歷史事件的電影就是以黃臺車站作為外景地的。黃臺火車站位于膠濟鐵路378公里+612米處,自1904年正式建站至今,已有近百年歷史。車站坐北朝南,是典型的德式建筑。與車站東南的洪家樓教堂建筑群遙相互映, 是濟南市為數(shù)不多的西式建筑之一。站房包括兩層的辦公樓和單層的售票、候車廳,均為三開間的長方形,使用碎石墻基和水泥拉毛墻面。站房頂部還有小尖塔,一高兩低,呈山尖造型,古樸有力,有點像德國中世紀的古城堡。但房子緊挨著鐵路,無法拍到全黃臺車站北面的全貌,可惜照片不能反映其全貌。膠濟鐵路是山東境內(nèi)建造最早的鐵路,全長412公里,沿途設置了64個小站。由濟南站向東,……[詳細]
    侵華日軍細菌部隊原駐地
      侵華日軍細菌部隊原駐地位于槐蔭區(qū)經(jīng)六路緯九路38號、省物資局院內(nèi)北部,是一座磚混結構帶有半地下室的現(xiàn)代建筑。建筑坐北面南,占地面積673平方米,地面以上為三層半,地下半層;東西長51.1米,南北中部寬15.5米,兩側寬12.4米。該建筑結構形式、立面造型、室內(nèi)門窗制作、立面裝飾手法等,與20世紀30年代日本在山東境內(nèi)所建造的有明確記名的現(xiàn)存其他建筑物基本相同,應為日式建筑。侵華日軍在濟南的細菌部隊為罪惡昭著的侵華日軍“七三一”部隊的孿生兄弟,番號為“1875部隊”,又稱“北支那防疫給水部”。1938年侵華日軍細菌部隊在我市經(jīng)六緯六路建立了從事細菌戰(zhàn)的試驗室。1942年試驗室遷至經(jīng)六緯九路,即今山東省物質(zhì)集團總公司辦公樓后的三層小灰樓。1938年至1945年期間,“1875部隊”曾滅絕人性地以中國活人做實驗,培植了大量細菌,并于1943年8月在山東魯西地區(qū)的衛(wèi)河流域臨清、綰陶一帶撤放了大量的……[詳細]
    孟氏古樓
      孟氏古樓位于章丘區(qū)刁鎮(zhèn)舊西村,為清代晚期著名大商人孟洛川孟氏家族所建。文物構成為南、北兩座二層建筑。保護范圍:北至北樓后墻基向北1米處,南至南樓南墻基向南1米處,東至南樓東1米處,西至南、北樓西墻連線向西1米處。建設控制地帶同保護范圍。孟氏古樓存留至今的是兩棟二層文物建筑和一棟單層建筑,稱南樓和北樓。南樓為尖山式硬山頂二層建筑,面闊五間,進深四椽,通面闊13.75米,通進深4.96米,建筑檐高6.72米,建筑面積136.40平方米。仰瓦合瓦屋面,正脊為花瓦脊,正脊兩端以青磚壘砌收尾,略升起,披水排山。前后檐出飛椽,檐頭釘連檐瓦口,之后鋪設望磚。木構架為五檁抬梁式,墻內(nèi)砌筑磚柱支撐,室內(nèi)凈跨3.97米,上起金瓜柱承托三架梁。一、二層間設六榀木承重,上置楞木,楞木上鋪釘木樓板,現(xiàn)俱已缺失。室內(nèi)一層為青條磚地面,二層木樓板。北樓大門及門房為尖山式硬山建筑,面闊二間,大門及門房各一間,進深五椽,大……[詳細]
    焦家遺址
      焦家遺址位于章丘區(qū)龍山街道辦事處焦家村西,主要分布于焦家、蘇官、董家和河陽店等村莊之間的農(nóng)田區(qū)域,南距著名的龍山和岳石文化遺址——城子崖僅約5公里。東至龍山街道焦家村東首溝壑及其南向延伸線,南至龍山街道董東村西南300米處水渠及其東西延伸線,西至歷城區(qū)唐王鎮(zhèn)河陽店村西側南北向鄉(xiāng)村路及其南向延伸線,北至黃(桑院)傅(家村)鄉(xiāng)村路。建設控制地帶同保護范圍。焦家遺址東西800米,南北700米,總面積56萬平方米。地處泰沂山系北側的山前平原地帶,遺址中部略隆起,以西400—500米處有巨野河自東南向西北流過。處于古代文化發(fā)展底蘊極其深厚區(qū)域的核心地帶。城墻、壕溝和一批大型墓葬的發(fā)現(xiàn),加之相當數(shù)量的大汶口文化玉器和白陶的發(fā)現(xiàn),昭示了在大汶口文化中晚期階段,焦家遺址是魯北地區(qū)具有政治、經(jīng)濟和文化中心意義的重要遺址。焦家遺址延續(xù)時間較長,主要遺存為大汶口文化中晚期,下限為漢代。焦家遺址在1……[詳細]
    洛莊漢王陵遺址公園
      洛莊漢墓位于濟南市章丘區(qū)棗園街道辦事處洛莊村西約1公里處,1999年6月,村民在土丘附近取土時偶然發(fā)現(xiàn)銅器,章丘區(qū)博物館聞訊進行了緊急清理。1999年6月至2000年底進行發(fā)掘。面積約為4萬平方米,墓葬方向為東西向,平面結構呈“中”字形。墓室東西各有一條墓道,墓室的深度約20米。墓室面積約1300平方米,是境內(nèi)發(fā)現(xiàn)的漢代諸侯王土坑墓中最大的一座。經(jīng)兩次發(fā)掘,共發(fā)現(xiàn)大型陪葬坑15座,小型陪葬坑、祭祀坑21座。各陪葬坑內(nèi)發(fā)現(xiàn)的隨葬品分類放置,各不相同,其種類和內(nèi)容相當豐富。分為儀仗木俑坑、出行車馬坑、兵器坑、飲食庖廚坑、樂器坑、祭祀牛坑、馬坑及小型祭祀坑等,是迄今發(fā)現(xiàn)的大型漢墓中陪葬坑最多的一座。在14號坑中,發(fā)現(xiàn)編鐘一套19件,編磬六套107件, 編磬的數(shù)量超過全國漢-古發(fā)現(xiàn)編磬數(shù)量的總和。第一次發(fā)現(xiàn)了樂器陪葬坑,青銅樂器數(shù)量罕見。出土文物3000余件,金馬具數(shù)量最多。在東墓道的南北兩側,發(fā)……[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