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在线精品观看一区|午夜免费福利小电影|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亚洲片中文字幕在线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廣東省 > 肇慶市旅游

    肇慶市文物古跡介紹

    121、麗譙樓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麗譙樓
      麗譙樓在肇慶市端州區(qū)城中路175號第一人民醫(yī)院西地。這里是肇慶府衙舊址入口處,始建于1118年。古端州曾是宋徽宗趙佶的封地,趙佶繼位后,親筆賜書此地為“肇慶府”,當地守臣在府衙前筑高臺蓋此樓宇,用以供奉此御書,故此樓又稱“御書樓”。明代重建時改稱麗譙樓。樓建成后,置銅壺滴漏、乾寧銅鐘、大藤鼓報時刻。1925年冬該樓曾為葉挺獨立團直屬隊的駐地。到50年代,該樓已經殘破不堪,改建為鋼筋混凝土仿木結構,但樓下的高臺基仍沿用明代的遺構。交通乘4、5、6、10路到城中路下車,步行幾分鐘即到。歷史麗譙樓原名御書樓,又稱永明宮、紅樓,位于端州區(qū)城中路第一人民醫(yī)院西側。這里是肇慶府衙舊址入口處,始建于1118年。古端州曾是宋徽宗趙佶的封地,趙佶繼位后,親筆賜書此地為“肇慶府”,當地守臣在府衙前筑高臺蓋此樓宇,用以供奉此御書,故此樓又稱“御書樓”。明代重建時改稱麗譙樓。樓建成后,置銅壺滴漏、乾寧銅鐘、大藤鼓……[詳細]
    高要名塔
      高要有名塔,各塔都有其不同的意義和建筑風格。挺拔向上,具現代氣派的明珠塔和已有悠久歷史的文明塔、巽峰塔呈鼎足之勢,矗立于高要市城區(qū),使這個新興城市增添了絢麗的風采。文明塔始建于明萬歷十三年(公元1585年)。巽峰塔始建于明朝天啟四年(1624年),成于天啟七年(1627年)。烏榕塔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位于景區(qū)的烏榕崗上,建于明朝天啟年間。明珠塔座落于高要市城區(qū)南岸鎮(zhèn)沿江路東端的明珠廣場,始建于一九九六年,為紀念修筑集防洪、交通、觀光于一體的沿江路而建![詳細]
    中共西江特委機關及交通站舊址
      中共西江特委機關及交通站舊址在今肇慶市麒麟街54號。這是一間普通民房,建于清末民初,屬磚木結構,座西向東,分為客廳、廂房和廚房三部分,占地面積約50平方米。臨街是一堵圍墻,圍墻南側有小門口,房屋背后緊貼東門斜坡附近的古城墻。屋內頭進為客堂,里面為一間木板間隔的廂房,廂房頂上有小樓閣,屋頂上有一塊活動的天窗,距古城墻極近;廂房后面是廚房,廚房屋頂直接架在城墻上,開有一個煙樓,緊靠古城墻。該建筑由于年久失修,目前瓦面漏水嚴重,木樓梯、樓板殘破,廚房坍塌。第二次國共合作形成后,抗日救亡運動興起,中共西江黨組織得到全面的恢復和發(fā)展。1939年1月,根據中共廣東省委的指示,西江臨時工作委員會正式成立,書記李守純,組織部長梁嘉,宣傳部長朱榮。工委機關設在新興。1939年3月,中共西江臨工委召開了西江各縣組織干事聯(lián)席會議。此時,中共廣東省委派王均予來西江主持工作,原臨工委書記李守純調出,西江特委正式成立……[詳細]
    124、大鼎古廟
    大鼎古廟
      中洲旅游區(qū)位于中洲鎮(zhèn)境內的水下村和白竹村,距縣城20公里,省道貫穿全區(qū)。區(qū)內林木蔥蘢,環(huán)境優(yōu)美,水下瀑布群延綿數里,最大落差90余米。飛泉流瀑,氣墊宏偉,是不可多得的觀瀑賞泉用地。……[詳細]
    125、濟我梁公祠
    濟我梁公祠
      在懷城鎮(zhèn)高鳳村高鳳小學旁有一座祠堂——“濟我梁公祠”,她象一顆璀燦的明珠鑲嵌在懷集縣城,整座建筑藝術精美,是懷集縣至今保存完好的極具嶺南特色的古建筑。懷集原本古建筑頗多,只因破四舊思想影響而使大批古祠廟古樓堂毀于一時,特別是縣城幾乎絕跡,獨遺下懷城文昌閣和濟我梁公祠保存完好地見證歷史。文革初期“濟我梁公祠”被用作生產大隊的糧食倉庫,以確保交公糧和集體儲糧之需,因此“濟我梁公祠”保存了下來!皾伊汗簟苯ㄓ谇骞饩w17年(公元1819年),次年竣工,是眾嗣孫為紀念玄祖梁公樂善好施之美德,以期后人之效仿而建的宗祠,至今已有185年的歷史。傳說梁玄公為人仗義疏財,濟困扶危,廣行善事,為當地修橋筑路,功德無量,當地百姓尊稱他為“濟我梁公”,以后便演成了字號。濟我梁公由于修德養(yǎng)性享壽一百零八歲,朝庭聞其德壽兼至,贈以“鶴齡旌表”四個斗大楷書,以彰其美德!皾伊汗簟睘槿M四廊古式磚瓦建筑,建筑面積……[詳細]
    126、鄧兆祥故居
    鄧兆祥故居
      鄧兆祥故居在端州區(qū)廠排一街35號,為普通的磚木結構民居,占地面積91平方米,由兩間住房和一小天井組成。鄧兆祥,1903年4月1日出生于廣東省高要縣肇慶鎮(zhèn)雙木棉村(現肇慶市沙街)。11歲考進黃埔海軍學校。1949年2月25日,他與愛國官兵在吳淞口舉行了震驚中外的“重慶”號起義,加入了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行列。在中國近代海軍史上,鄧兆祥是一位有著傳奇色彩的人物。他在海軍服役長達70余年,堪稱世界海軍之“最”;他有過駕巡洋艦起義的壯舉,受到毛澤東的親切慰勉和接見;他曾擔任過基地、艦隊、海軍副司令員等要職,為人民海軍建設做出了重大貢獻。先后擔任海軍副司令員、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等職![詳細]
    導蔭趙公祠
      南宋以來,中原戰(zhàn)亂,江南狼煙,趙宋族人紛紛南遷避亂,經紹興、諸暨、福州、潮汕及廣州、肇慶各地,爾后近千年生息繁衍至今,歷盡滄桑。目前僅在高要蓮塘一鎮(zhèn),就有趙氏一脈20000多人,與其先祖發(fā)祥之地東京汴梁(現河南開封)的趙氏后裔人數亦在伯仲之間。蓮塘鎮(zhèn)趙氏家族的始祖趙鼎,乃是宋太祖趙匡胤第15代孫,原籍河南省汴梁縣,大元大德年間被授予肇慶儒學教授(相當現在的教育局長)。趙鼎先在肇慶城西居住,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占籍高要蓮塘石巷村,為趙氏家族在肇慶的第一世族。趙鼎在肇慶共生有6個兒子,經過500多年的生息繁衍,后人主要分布在蓮塘鎮(zhèn)的石巷村、上巷村、柑園村、圍安村等13條自然村,其中石巷村、上巷村、圍安村現在居住的基本上都是趙姓人,連幾歲的小朋友也都知道自己的先祖曾是“大宋天子”。石巷村現在還保留著趙鼎的故居,里面懸掛著宋太祖趙匡胤、宋太宗趙匡義等宋朝18位皇帝以及部分先祖、太后、皇后和……[詳細]
    欄馬山墓
      欄馬山墓位于懷集縣冷坑鎮(zhèn),藍鐘河和冷坑河交匯處的欄馬山。年代為春秋晚期。1975年清理。墓為長方形豎穴土坑。出土器物有銅鼎、銅斧、銅人首柱形器,人首較小,長條形柱身下端有插銷孔,還有飾勾連云雷紋和方格組合紋的圜底陶罐![詳細]
    129、老坑洞遺址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老坑洞遺址
      端石老坑洞遺址位于羚羊峽端溪的老坑,是盛產端硯石之名坑。該坑洞是石工于唐武德元年(618年)按天然石口開鑿而成,因年代久遠,故稱老坑。坑洞內原有多個洞穴,今存大西洞與水歸洞。大西洞全長(斜距)125米,水歸洞全長(斜距)100多米。老坑硯石集端溪各名坑硯石優(yōu)點于一身,質地稱冠,被視為“硯中至寶”,唐代以來被列為貢品。老坑洞自清末已停止開采。老坑,又稱水巖,清康熙后又曾皇巖,位于羚羊峽東端南岸緊西江處。因它開坑采石年代久遠,歷史較長,故稱老坑;又因洞內長年累月為泉水浸漬,故稱水巖。自唐代開采至今。石色紫藍,其石品花紋為魚腦凍、蕉葉白、青花、玫瑰紫、火捺及石眼等,為端溪各名坑之冠,是端硯貢品之主要用材。2002年7月17日,被列入第四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130、福壽寺
    福壽寺
      福壽寺在城外西南里許,青云橋右山麓(今廣寧中學),其寺曾為祀圣習儀所;后又曾為朔望宣講圣諭之所。寺內設曾焚修祝圣兼供香燈灑掃。寺之前側,有萬壽亭,亭內懸掛徑尺銅鐘一口,其音清越,異于他鐘。每月朔望,僧方酣擊,冷韻幽聲,聳然動聽。……[詳細]
    131、鄭作賢故居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鄭作賢故居
      鄭作賢烈士故居位于廣東省肇慶市懷集縣坳仔鎮(zhèn)羅大村委會大浪村民小組,建于1918年。主體建筑坐東向西,磚瓦結構,硬山頂,石門框,布局后座比前座高,面闊三開間,三進兩院一門樓?偯骈10.9米,總進深31.77米,占地面積346.29多平方米。鄭作賢(1898年—1928年),原名鄭作禮,坳仔大浪村人。1927年12月,參加廣州起義,起義失敗后被捕。1928年11月,在廣州車尾炮臺中心洲被-派殺害,年僅30歲。鄭作賢烈士故居既保留嶺南傳統(tǒng)民居特色,又有歐陸建筑風格,對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具有一定價值。2004年,鄭作賢烈士故居被公布為懷集縣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江屯革命烈士紀念碑
      廣寧縣江屯革命烈士紀念碑座落在江屯鎮(zhèn)東南角社學(現江屯中學)崗頂,始建于1951年10月。1961年5月,廣寧縣人民政府組織人力把安葬在崗頂的43位烈士遺骨全部起葬,分別用金塔收拾好集中安葬在崗頂,拆除原紀念碑,在新修的呈圓形的墳墓前重新建造了一座革命烈士紀念碑。紀念碑座南向北,底座呈六邊形,寬約2米,底座1米高處用青磚砌成花角邊;碑身呈方形,寬約0.8米,高約3米,碑身的正面左邊用花崗石雕刻著43位烈士的英名,右邊是建碑日期和立碑單位(廣寧縣人民政府),碑頂形似筆尖。整座紀念碑高約5米,看去仿似一枚即將發(fā)射的火箭。每年清明節(jié)前,江屯、聯(lián)和等地人民群眾帶著崇敬的心情,挽著花籃前來悼念烈士,祭祖英魂。緬懷烈士的英勇事跡,人們肅然起敬。鞭炮聲聲和騰騰濃煙把人們帶回到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烈士們壯烈犧牲的場面仿佛呈現眼前![詳細]
    慶云寺祖師墓塔群
      慶云寺祖師墓塔群位于肇慶市鼎湖山,分布于天溪和云溪兩風景區(qū)內。慶云寺初代祖塔建于清順治十七年(1660年),二代祖塔建于康熙三十年(1691年),歷代住持普同塔建于康熙三十年。當時,慶云寺立碑,合山僧眾相約:“今后歷代住持,不宜再在慶云寺周圍建骨灰塔。另建一歷代住持普同塔,今凡繼本山席者,僉奉靈骨入內”(所指即是此塔)。但其后,一些住持和地位顯赫的尊宿長老和尚圓寂后,不遵碑約,另行建墓(塔)。如:常朗和尚墓,建于乾隆十六年(1751年)、德霞和尚墓,建于道光十六年(1836年)、十六代住持墓以及四十代住持墓,建于同治十年(1871年)、作云和尚墓以及正輝祖明老和尚墓,建于同治十二年(1873年)、五十六代住持墓,建于民國4年(1915年)、六十一代住持墓,建于民國16年(1927年)、六十八代住持墓,建于民國19年(1930年)、六十九代住持墓,建于民國30年(1941年)等。初代祖師棲壑……[詳細]
    高要寶蓮寺
      高要寶蓮寺位于蓮塘城區(qū)北面的寶蓮臺小山崗(又稱龜崗)上,距市城區(qū)9公里,北有廣東影視城相連,東與神符巖相望,拼成了0一線(寶蓮寺、神符巖、影視城和蓮江線)的游覽之地。據高要縣志載,寶蓮寺建于宋朝開禧年間(約公元1205至1207年),距今已有790多年,屬鼎湖慶云寺的分寺,先后于清康熙18年(1679年)、乾隆35年(1770年)、道光22年(1838年)進行了重修。幾百年來,各地善男信女紛至朝拜,香火鼎盛。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末,因年久失修,逐漸坍塌。隨著開放改革,神州安靖,四海昇平。為弘揚佛教,挽救歷史遺產,眾多熱心人士提議重修寶蓮古寺。經廣東省宗教事務局批復,遂于1995年7月成立重新修建寶蓮寺的籌建委員會。1996年2月舉行奠基動工儀式,同年10月首期工程基本完成,再經歷年的擴建,使寶蓮寺逐步完善,面貌煥然一新。重修的寶蓮寺基本按原規(guī)模和結構建造,現已建成正座頭、二兩進和藏王殿、觀音殿……[詳細]
    永豐古建筑群
      在距德慶中部永豐鎮(zhèn)三公里的地方,有一個古老的村落——古蓬村。該村始建于明朝嘉靖年代,成村于清朝中前期,現存約300多座古老的民居,形成一個保存完整的古建筑群。古蓬村座北向南,建在坡度較小的坡地上,建筑物較為齊整,縱巷較直,大小巷道均用石頭鋪就,是名副其實的“石頭巷”。在古建筑群中,有15間火磚祠堂和一間四層高的青磚瓦木結構的太平樓,其他多為民居。在祠堂群中,要數伯甫陳公祠最具規(guī)模。該祠堂座落在古蓬舊村中央,占地面積達738.7平方米,在清朝前期建成,是所有祠堂中建筑歷史最早的一間,距今已有300多年歷史。整座建筑從低到高,分前、中、后三廳,各廳之間有天井相隔,兩邊由廂房連接,結構嚴謹,所有木柱均是用掃桿枝木原條成材,現在仍十分堅固。在古村后面最高處,有一座高約20米的平安樓,是古時村民為防止土匪入侵而修建的炮樓,樓高四層,第一層用9層火磚砌成,墻厚近1米,往上依次遞減,至第四層墻厚約0.5……[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