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在线精品观看一区|午夜免费福利小电影|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亚洲片中文字幕在线

    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江蘇省 > 連云港市 > 連云區(qū)旅游

    連云區(qū)文物古跡介紹

    巖石堠題刻
      巖石堠題刻位于連云港市連云區(qū)朝陽街道西莊村西北側,亦稱記里石。刻于一天然石崖上,俗稱“大招崖”,又叫“石臺”。題刻寬26厘米,高92厘米,刻“巖石堠三十里”6字,字徑10厘米,楷書。其南端石壁上有“古泉記”題刻,刻面寬85厘米,高87厘米,文13行,行13字,字徑4×6厘米,楷書,記古石泉“然久被塵泥淤滅,有妨往來者飲水,深屬不便真余發(fā)果見,乃化眾人,召石匠重開泉底”等,年款具“大宋紹圣茂(戊)寅歲夏四月上旬口”!坝浝锸痹谶B云港市是首次發(fā)現(xiàn),對研究全市唐宋時期交通、貿易活動等方面有重要的歷史價值。2010年被公布為連云港市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2011年被公布為江蘇省第七批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以石刻崖壁為中心,東、西、北向外延伸至30米處,崖壁頂向南延伸50米。……[詳細]
    民國陸軍司令部舊址
      民國陸軍司令部舊址位于連云港市連云區(qū)連云街道辦事處中山東路12號。由上海中興公司興建,原為建港初期辦公場所,后為國民黨連云港陸軍司令部。該建筑立于臨海半山坡上,坐北朝南,居高臨下,實木結構。主體建筑兩層,面寬五開間,左右對稱。東、西兩山墻建一層帶門廊坡屋,每間寬3米,門廊分別朝東北、西北向,整個建筑跨度為12.9米,東西長24.2米,建筑面積560平方米。建筑石墻為整毛石砌筑,水泥砂漿勾凸縫。該建筑至今保存完好,現(xiàn)為駐軍使用。1976年7月25日,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粟裕大將來連云港視察時曾在此居住。2010年被公布為連云港市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四周至界墻。建設控制地帶:東至隧道前小路,南、西、北至界墻![詳細]
    藤花落遺址
      藤花落遺址位于連云港市連云區(qū)中云辦事處西諸曹居委會南部,處于南云臺山和中云臺山之間的沖積平原上。藤花落古城由內外兩道城垣組成。外城平面呈圓角長方形,由城墻、城壕、城門等組成,面積約14萬平方米。南北長435米、東西寬325米、城周1520米。墻寬21~25米、殘高1.2米,由堆筑和版筑相結合筑成。內城有城垣、道路、城門和哨所等。內城平面呈圓角方形,面積約4萬平方米。南北長207~209米、東西寬190~200米,城周806米。墻寬14米、殘高1.2米,主要由版筑夯打而成。內城墻體夯土中均發(fā)現(xiàn)非常密集而又粗壯的木樁。外城為生產區(qū),外城垣有明顯的防洪功能。內城為生活居住區(qū)。在內城里發(fā)現(xiàn)30多座房址,分長方形單間房、雙間房、排房、回字形和圓形房等各種形狀。門大多朝向西南,與現(xiàn)代民居方向一致。房址有等級區(qū)分。其中最大的一座平面呈回字形,外間面積達100平方米,內間面積31平方米,應是一座與宗教、祭……[詳細]
    悟道庵石刻群
      悟道庵石刻群位于連云區(qū)宿城鄉(xiāng)悟道庵舊址。有民初題刻4處,明清碑刻2通,悟道庵天然石門處有“念佛成佛”、“別有洞天”、“德云常在”振亞、許鴻賓的題刻3處,字徑40-50厘米,楷書;另有明萬歷四十三年(1615)立《了空碑》一通,碑高2.4、寬0.97米、額及邊飾卷云紋,字徑4厘米。山門內東壁嵌清順治重刊《東海悟道庵碑》一通,碑文為《東海悟道庵碑記》字徑2厘米,楷書,為明萬歷四十二年(1614)海州知州楊鳳等立,黃宣泰撰文。庵后井泉上西巖壁題“禮泉”二字,字徑40厘米,東巖壁款署“民國八年許鴻賓”,楷書。此對研究云臺山地區(qū)佛教活動、社會狀況以及開發(fā)旅游資源均有重要價值,對書法藝術也有一定參考價值。1993年公布為連云港市第二批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25、子午亭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子午亭
      子午亭位于連云區(qū)宿城鄉(xiāng)虎口嶺。僧振亞,法號炎燦,宿城法起寺住持。清末民初人,早年投身行伍。后出家為僧,田產、莊客與地方官紳多有結交,為實力人物。1926年建子午亭,四角形,全石結構。亭高3.8、檐邊寬3.3、柱高1.6米。柱由方、圓形塊石相間砌成,取“天方地圓”意。頂部由方塊石疊澀砌成,九層,穹窿藻井。亭頂壘一扁球形石,高38、徑52厘米,中有一圓形柱洞,徑6厘米,南向亭額題“子午亭”三字,北向亭額題“瞻云就日”。兩額款具“民國第一丙寅振亞建”、“丙寅年振亞題”。該亭結構嚴謹,作風古樸、自然。此對研究民國時期宿城一帶佛教活動有一定參考價值,其建筑風格的構筑方法亦有值得借鑒之處。1993年公布為連云港市第二批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陳調元小樓
      陳調元小樓位于連云港市連云區(qū)墟溝街道北固山上。陳調元(1886-1943)字雪軒,民國時期曾任軍長及安徽、山東兩省主席,國民政府軍事參議院中將院長。該樓系-于1926年出資興建,后贈予陳調元,故名。又因于此可憑窗觀海,又名“望海樓”。德籍工程師設計,為中歐式古典別墅建筑。占地面積約363平方米(含地下室),全石結構,前有停車場,行車石路及石門等附屬建筑。至今保存完好。現(xiàn)為駐軍部隊招待所使用。此對研究民國人物和近現(xiàn)代建筑藝術有一定參考價值。2001年被公布為連云港市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2011年被公布為江蘇省第七批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東至門前廣場,西至二層坡頂樓房,南至道路圍墻邊,北至5米壩臺處![詳細]
    朝陽遺址
      朝陽遺址位于連云港市連云區(qū)朝陽街道新縣居委會朝陽水庫西北側,面積約3200平方米。朝陽新石器遺址堆積較厚,遺物豐富。1976、1994年進行兩次發(fā)掘,其上層多見夾砂紅陶,器形多為鼎、盆、罐,紋飾多指甲紋、附加堆紋,鼎足多為圓柱形、扁鑿形。下層多見鳥頭形鼎足以及薄如蛋殼的黑陶,屬典型的龍山文化。另外,還有屬于大汶口文化的泥質紅陶殘片。朝陽遺址是江蘇省距海岸線最近的新石器時代遺址之一,對研究龍山文化的地理分布及連云港市海岸線的變遷有重要價值。1982年被公布為連云港市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2011年被公布為江蘇第七批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東以小路為界,西至小澗,南到水專隊,北至臺地邊緣![詳細]
    振亞橋及題刻
      振亞橋及題刻(1924年)振亞橋位于連云港市連云區(qū)宿城街道留云嶺村虎口嶺南坡路西側。為民國十三年(1924年)法起寺監(jiān)院振亞建造,全石結構,橋面為長條石鋪成,橋墩為塊石砌成。20世紀60年代前,此橋長期為山民進出宿城山的唯一通道,也是新中國成立前信徒朝山進香的主要通道。振亞橋題刻,為振亞橋題名勒石。南距振亞橋約40米,北距子午亭約200米?涛拿娉瘱|南,正文隸書,款楷書。刻面寬162厘米,高55厘米,字徑40×30厘米,款徑10×8厘米。題刻刻于民國十三年(1924)?涛臑椤罢駚啒颉C駠谝患鬃幽,振亞建,許鴻賓題!薄[詳細]
    連云港人民影劇院舊址
      連云港人民影劇院舊址(1958年)連云人民影劇院舊址位于連云港市連云區(qū)連云街道臨海社區(qū)云臺路南端。前身為20世紀30年代的同樂戲院,1953年改為職工劇場,1958年建成人民影劇院,1978年增加了劇場舞臺、化妝間、觀眾廳。建筑面積1100平方米,838座位,劇院為木石結構,進深41.8米,寬16.9米;前廳為二層樓房,前廳進深10.8米,寬3.6米;前門廊檐進深4.8米,寬2.8米,4根廊柱直徑0.78米,高3.14米,各廊柱之間寬3.1米;門廳三扇門寬1.3米,高2.1米。該影劇院是連云區(qū)最早的影劇院![詳細]
    宿城仙人屋石刻
      仙人屋一名“半半居”,又名“瓢崖洞”,位于連云區(qū)宿城鄉(xiāng)萬壽山南坡,洞內有門,有窗,有案,佳境天成,自古就是東海勝景之一。仙人屋石刻共有四處,鐫于洞內外的石壁上。其中“仙人屋”、“玉女窗”題刻和“仙人屋”詩,刻于“道光乙未(1835年),為兩江總督長沙陶澍題;“半半居”題勒為宿城法起寺住持裕通書。陶澍是我國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經濟學家。他于道光乙未年間巡視云臺,督辦海運,整理鹽政,仙人屋詩刻便是他此行中留下的石刻之一。因此,此石刻有很重要的歷史價值。1982年公布為連云港市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1982年被公布為連云港市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東西50米,南至公路,北50米![詳細]
    海峽巷朱氏民居
      海峽巷朱氏民居位于連云港市連云區(qū)連云街道辦事處海峽巷6號。民國建筑,系連云港建港初期朱家自建別墅,分東、西兩宅:東宅為單體別墅,東西徑深12.1米,南北面闊16.2米;西宅為四合院,東西徑深16.6米,南北面闊19.5米,高5米,建筑總面積520平方米。整個房屋為石木結構,室內木質吊頂,木質地板。該建筑對研究連云港市民國建筑提供重要的實物資料。2010年被公布為連云港市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朱氏民居四周5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10米![詳細]
    黃譚廟遺址
      黃譚廟遺址(清)黃譚廟遺址位居墟溝街道龍頭頂,東西兩側為深澗,南與墟溝南山雁門峰相對,北與煙墩山相連,下瞰墟溝港區(qū)。黃譚廟始建于清初,重修于道光丁未年(1847),單開間,面闊4.2米,進深3.5米,高2.6米,廊寬1.8米。硬山頂。屋面由7塊石板疊鋪而成,無梁。石門額刻“黃譚廟”三字,屋內尚存祭壇,祭壇兩側有石刻楹聯(lián)。門額楷書,楹聯(lián)皆為楷書,門前有影壁,用磚砌筑,高2.3米,寬2.8米,單檐,壁內有龕,高60厘米,寬40厘米,深40厘米。黃譚廟獨立山頂,人跡罕至,保護良好![詳細]
    連云區(qū)碉樓民居
      連云區(qū)碉樓民居位于連云港市連云區(qū)朝陽街道、中云街道和云山街道。共有9處,其分別是黃崖村何氏民居碉樓、黃崖村張家大院、大金灣王氏民居、新縣孫家炮樓、金蘇顧氏民居、黃嶺村汪氏民居、黃嶺村大巷24號金氏民居、黃嶺村大巷30號金氏民居、云門寺陳氏民居。建筑多為四合院,全石結構,在院落的邊角處筑有一個(少數(shù)有兩個)碉樓,多為民國時期建筑。2010年被公布為連云港市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碉樓民居四周5米。建設控制地帶:碉樓民居本體四周外30米。……[詳細]
    墟溝天主教堂
      墟溝天主教堂位于連云港市連云區(qū)墟溝街道舍利山下。建于1905年,為天主教上海教會徐州教區(qū)派法籍神職人員來墟溝選址所建。故又名“法國人教堂”。教堂為歐式,占地面積約200平方米,局部二層,余一層。至今保存完好,F(xiàn)為鐵道部職工療養(yǎng)院用。該建筑對研究連云港地區(qū)近代天主教的傳播和建筑藝術有一定參考價值。2010年被公布為連云港市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四周以建筑本體外墻為保護范圍。建設控制地帶:四周以建筑本體外墻為準,外延20米。……[詳細]
    太白澗摩崖石刻
      太白澗位于連云區(qū)朝陽鎮(zhèn)新縣村。相傳詩人李白曾游此,故名。澗內有一巨石,上鐫“太白石”三字,無款。摩崖詩刻為七律四首,刻于:“太白石”上,為民國初年新縣張百川題并書。石刻高300、寬450厘米,24行,宇徑10厘米。詩的內容主要記太白澗的四時風景,詩刻的右上角被毀,余皆完好。烏龍?zhí)妒涛挥谔资鞅倍嗝滋,五律四首,內容詠霧崖四時風景,光緒三十二年十月新縣張百川題并書。詩刻具有一定的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1982年公布為連云港市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