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在线精品观看一区|午夜免费福利小电影|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亚洲片中文字幕在线

    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廣東省 > 肇慶市 > 德慶縣旅游

    德慶縣文物古跡介紹

    悅城龍母祖廟(龍母廟)
      悅城龍母祖廟座落在廣東省德慶縣悅城鎮(zhèn)水口,是供奉龍母娘娘的廟宇。龍母姓溫,秦時人,自小能預知禍福,且樂善好助,人稱神女。傳說一天,溫氏在西江邊濯洗時偶拾到一大卵,孵出五只小動物,能為溫氏捕魚。長大后五物竟變成頭角崢嶸、身皆鱗甲的五條真龍。溫氏讓他們施云播雨,保境安民。人們便稱溫氏為龍母。后來龍母仙逝,五龍悲痛欲絕,化作五秀才,將龍母葬于北岸的珠山下。后人感于五龍的孝心,就此建廟,名曰“孝通廟”,后改為“龍母祖廟”。龍母祖廟始建于秦漢,歷代有封賜修葺,F(xiàn)存的龍母祖廟重建于清光緒晚年,為磚、木、石結構,建有石級碼頭、石牌坊、山門、香亭、正殿、兩廄、妝樓、行宮、龍母墳。龍母祖廟最為值得稱贊乃其精湛的建筑藝術,雕樑畫棟,木雕、石雕、磚雕、灰塑堪稱一絕,被譽為“古壇僅存”。其建筑系按低水區(qū)特點設計,柱基特高,墻四周砌以水磨青磚,蓋以琉璃瓦,殿內外地面,全以花崗巖石板鋪設。每逢水淹過后,廟內稍作清掃便……[詳細]
    2、德慶學宮 AAAA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德慶學宮
      學宮是用于供奉圣賢孔子和小孩讀書的地方,大成殿是學官的主體建筑,面寬、進深各五開間,殿頂為重檐歇灰瓦頂,四柱不到殿頂,其建筑藝術國內首創(chuàng)。整座建筑融宋元時代風格與嶺南地方特色于一體,為我國宋元木構建筑珍品,是廣東省唯一現(xiàn)存的宋元木結構建筑。德慶學宮,座落在廣東省西江之濱的德慶縣城。始建于宋朝大中祥符四年(公元1011年),元朝大德元年(公元1297年)重建。由石欄、欞星門、泮池、大成門、杏壇、東西廡、大成殿、名宦鄉(xiāng)賢祠、崇圣殿、尊經閣和尊圣義祠等組成,是一組莊嚴、雄偉的古代建筑群,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大成殿是學宮的主要建筑,氣勢雄偉。為重檐灰瓦歇山頂,平面呈正方形,面寬、進深各五間。殿內面積三百多平方米,殿高十九點四米。它在建筑上別具一格,與“八柱撐空”的一般古代廳堂不同,明間四根金柱不到屋頂,在柱頂上橫架座斗枋,安放12朵類仿溜金斗,承托壓槽枋和井口天花板,形成“四柱不頂”的獨物結構……[詳細]
    德慶三元塔
      肇慶三元塔位于德慶縣城東南面的白沙山上,建于明萬歷二十七年(1599年)。塔呈八角形,高九層,厚三米,塔身磚砌。八尊石雕的托塔力士分布在塔腳八個方位,神態(tài)威嚴。無論從哪個角度去看,塔的幾何線條都十分勻稱。塔的內部結構嚴密,外部批蕩十分講究。肇慶三元塔以“永新不舊”的特色聞名于世,傳說批蕩塔身時,工匠按照“永新不舊”的嚴格要求,選用的材料不是一般的土砂灰漿,而是名貴的朱砂灰漿,先后用了九百九十九斤九兩朱砂,因此外觀歷久仍新,光彩照人。整個建筑,技法與藝術水平較高,有獨特風格。據(jù)傳說,塔身全部用銀朱灰涂抹,有“只新不舊”之說,至今尚鮮艷如昔。著名書法家秦萼生為該塔親筆題聯(lián):“蘸筆豪書光日月,憑欄高唱定風波”。肇慶三元塔又名“只新不舊”塔、“常青塔”、“永恒塔”,位于肇慶市德慶縣城東321國道邊的白沙山,建于明朝萬歷二十七年,“三元”即狀元、會元、解元,源于人們盼人才,祈求狀元、榜眼、探花“三元……[詳細]
    大遼山墓群
      大遼山墓群位于德慶縣城東大遼村,共3座,為東漢后期。一號墓于1975年發(fā)現(xiàn),長方形土坑墓。墓底墊細砂,砂上鋪碎木炭,隨葬品置于碎木炭上,尸骨和葬具均腐朽。墓長2.8,寬2.2米。出土的陶器有罐、簋、鼎、壺、灶、屋、爐、珠等19件;銅器有劍、洗、壺、鏡、案等11件;裝飾品有銀環(huán)、銀指環(huán)、松香珠、瑪瑙珠等23件。此外,還有五銖錢260多枚,多數(shù)為剪輪五銖。其中價值較高的青銅劍,長104厘米。龍鳳魚蟲紋銅案,長64.5厘米、寬42.5厘米、通高13.3厘米,案內陰刻七組花紋,其中第三組刻四個龍虱。銅洗有刻銘“元初五年七月中西于造謝著胨”。銅壺銘文刻“元初五年七月中西于李文山治謝著有”。元初為東漢安帝的年號,西于縣屬交趾郡,在今越南北部。據(jù)此,知此兩器是西于所造,工匠李文山,墓主人是謝著。松香珠是廣東墓葬首次出土。金星石獸,形似獅子,刻工簡煉。二號墓于1984年發(fā)現(xiàn),為長方形土坑墓,墓長、寬與1號……[詳細]
    5、龍山宮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龍山宮
      明 德慶 龍山宮 位于德慶縣官圩鎮(zhèn)社咀山上。現(xiàn)存“龍山宮圣妃鐵鐘”,記載該宮于“萬歷四十八年(1620年)□月吉日立”,屬龍母行宮。歷史上,每年農歷五月龍母誕期間,當?shù)赜小拔韬谍垺薄ⅰ办臊埬浮、“趕龍船圩”的習慣,活動完后,將道具放置龍山宮耳房保存。宋代,康州境內的龍母行宮達300多所。龍山宮坐東向西,依山而建,占地面積441.5平方米,前后兩進中間有天井及兩廊,左右兩側分設耳房。前進寬9.01米、深5.17米,面寬、進深各三開間,硬山頂。正脊灰批,中部平直,兩端飾夔紋;垂脊上端飾鰲魚吻,下端置夔紋。后進面寬、進深開間數(shù)與前進同,但深為7.63米,正脊、垂脊均飾夔紋,脊端呈卷草狀。前后進山墻,均飾蝙蝠圖案。屋蓋為灰筒瓦面,綠色琉璃瓦當?shù)嗡葔ρ赝呙嫦?0厘米寬壁面,均飾地方壁畫。龍山宮梁架結構古樸,石柱礎上由圓形磚柱筑高1.5米后,再承接圓木柱,柱頂上施用漢代流行而后代罕見的圓櫨斗。1……[詳細]
    6、落雁山墓
    落雁山墓
      落雁山墓位于德慶縣馬圩鎮(zhèn)落雁山西坡。于1972年村民在該山打房基時發(fā)現(xiàn),并進行發(fā)掘清理。墓為長方形豎穴土坑,方向210°。分前后兩室:前室長1.15米,寬1.5米;后室長3.6米,寬1.5米。前室較后室深20厘米,底部有近圓形的土坑。直徑65厘米,深50厘米,坑內藏1個陶匏壺。出土的器物共19件,其中銅器15件,石器3件,陶器1件。大部分放置在后室,前室只有隨葬器物2件。這批出土器物,最具特色的是大匏壺和靴形鉞。大匏壺,陶器,小口,圓腹,平底?趦扔型钩龅娜Iw托,口外有四個綁蓋的小耳。壺身拍印米字方格紋至底部。手制,越向下器壁越厚,最厚處4.5厘米?趶8厘米、腹徑40厘米、底徑25厘米、高51厘米。靴形鉞,銅器,形如靴子,刃作弧形,后跟呈圓形,銎為六角形,刃長12、通高9.5厘米。……[詳細]
    三洲巖摩崖石刻
      北宋—明德慶三洲巖摩崖石刻位于德慶縣九市鎮(zhèn)三洲巖洞內。石刻始于宋,盛于宋、明,清后少見。在原有174人次題刻中,宋明石刻占106題,其中名人石刻有60多題,大部分題刻見載于清光緒《德慶州志·金石》,因風雨侵蝕剝落及其它原因,現(xiàn)僅存86題。最早的為宋慶歷三年(1043年)轉運使馬尋與皇祐二年(1050年)祖無擇題刻。重要的有皇祐五年(1053年)元絳記載壯族首領儂智高攻打康州,熙寧元年(1068年)南琴的武后更造字、周敦頤題名,元符三年(1100年)蘇東坡題名等石刻,現(xiàn)僅存南琴的題字。所存石刻以明代居多,宋代僅存6題,較有代表性的有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龔輝所題的“瑤華洞天”,明成化九年(1473年)廣東按察使呂洪的題詩以及“石庢”、“第一巖”、“三洲洞”等。石刻字體篆、隸、楷、草俱備。2002年7月17日,被列入第四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8、履恕莫公祠
    履恕莫公祠
      履恕莫公祠位于悅城鎮(zhèn)羅洪村,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建。2012年德慶縣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磚、木、石結構,總面闊10.5米,總進深31.5米,占地面積328.65平方米。祠三進三開間,頭門面闊、進深各三間,龍船脊,前廊四步架,石檐柱,石柱礎分層束腰,石門額陽刻“履恕莫公祠”,陰刻“乾隆十三年歲次戊辰仲冬吉旦”,額首用橢圓形印章陰刻“本支百世”,額尾有方形印章兩枚,分別陰刻“詩禮”、“傳家”。梁架立瓜形小童柱。中堂已毀環(huán)。后堂面闊三間,深二間十七架,博古脊,人字風火山墻,石檐柱,石柱礎分層束腰,山墻壁畫繪歷史人物故事,繪工精細,脊飾灰塑夔紋、松樹、動物,生動傳神。該祠建筑規(guī)模大,布局完整,有嶺南建筑藝術特色,對研究清代乾隆時期的建筑工藝有重要價值![詳細]
    古蓬村祠堂群古民居
      古蓬村祠堂群古民居座落在德慶縣永豐鎮(zhèn)古蓬村。2001年德慶縣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該村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間,成村于清朝中前期。村內現(xiàn)存15座均屬陳姓的公祠和一座三層樓式磚木結構太平樓(炮樓)。公祠分別有鉉望陳公祠、承天書室、翹莊陳公祠、伯甫陳公祠、寧蕃書室、位素書室、秀枝陳公祠、端巖陳公祠、宜遐書室、仲甫陳公祠、端遐陳公祠、介夫陳公祠、衡望陳公祠、陳氏宗祠、儒錫陳公祠。各祠建筑結構、風格均有同異。有前中后三進或前后二進,均為三開間,各祠雕梁畫棟,建筑結構嚴謹,氣勢不凡。村內有清代、民國古民居約300座,全部建于前后落差約10米的平緩坡地上,為磚木結構,當?shù)厝朔Q“鑊耳屋”,縱巷較直,大小巷道用石頭鋪砌。具有嶺南民居建筑特色![詳細]
    金林村祠堂群
      金林村祠堂群座落在德慶縣官圩鎮(zhèn)金林村。2001年德慶縣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該祠堂群建筑歷史可追溯到宋代中期,清朝乾隆年間為鼎盛期,F(xiàn)存麗先談公祠、應業(yè)談公祠、清軒謝公祠、金波謝公祠、他民談公祠、松巖謝公祠、協(xié)一書室共7座祠堂(書舍)。7座古祠及書室總占地面積2404平方米,總建筑面積1980平方米。1938年抗戰(zhàn)期間,肇慶中學曾遷址金林村辦學,以此7座祠舍為校舍,以麗先談公祠作肇慶中學校本部。各間祠舍均有其獨特建筑特色,遺存文物豐富,壁畫、木雕、石刻等精雕細鑿,栩栩如生,有較高的歷史及藝術研究價值。……[詳細]
    李氏大夫第
      李氏大夫第位于德城街道辦事處城西社區(qū)。2001年德慶縣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建于清代中期。座北向南,為磚、木、石結構,總面闊12.52米,總進深50米,占地面積626平方米,原為三開間五進(現(xiàn)最后一進已塌毀),每進中間有天井及兩廊,次間為廂房,頭門面闊三間,凹斗門,地臺較高,門前有5級臺階。二堂深三間十五架,抬梁和穿斗式混合梁架,梁架為瓜柱,駝墩木雕纏枝花卉。該大夫第是德慶縣城一李姓人氏在清朝年間封贈大夫,故修宅以示顯赫,對研究清代民居宅第有重要的價值![詳細]
    麗先談公祠
      麗先談公祠位于官圩鎮(zhèn)金林村,建于清代。麗先談公祠為磚、木、石結構建筑,三進三開間,兩側建耳房。中堂前天井內有清代嘉應州(今梅州)廣東才子宋湘題書“柑羅園”石匾。麗先談公祠建筑規(guī)模大,有嶺南建筑特色,對研究清代嶺南建筑藝術有重要價值。1938年抗戰(zhàn)期間,肇慶中學曾遷址金林村辦學,以麗先談公祠作肇慶中學校本部,同時也促進了當?shù)亟逃聵I(yè)的發(fā)展。2001年,麗先談公祠被公布為德慶縣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羅洪莫氏大宗祠
      羅洪村現(xiàn)存的古建筑有莫氏大宗祠、履恕莫公祠、竹齋莫公祠、梅村莫公祠、敏齋莫公祠、堯夫莫公祠、雪峰莫公祠共7間。其中莫氏大宗祠建于明隆慶5年(1571年),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重建,面積527平方米;梅村莫公祠建于民國,面積140平方米;竹齋莫公祠建于清代中期,面積268平方米;敏齋莫公祠建于民國,面積130平方米;履恕莫公祠建于清代乾隆十三年(1748年),面積328平方米。莫氏大宗祠是德慶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坐西北向東南,為磚、木、石結構,總面闊13.7米,總進深38.5米,占地面積527.45平方米。其建筑布局、中堂石柱礎保留明晚期的建筑特征,中、后堂梁架有明顯的清中早期建筑特征,對研究明末清初古建筑藝術有重要的歷史價值。羅洪莫氏大宗祠保存一塊完好的碑石,記述莫毓芳為嶺南第一位狀元封開莫宣卿的第十五代裔孫,因來羅洪設館授徒,遂安家落戶。……[詳細]
    永豐古建筑群
      在距德慶中部永豐鎮(zhèn)三公里的地方,有一個古老的村落——古蓬村。該村始建于明朝嘉靖年代,成村于清朝中前期,現(xiàn)存約300多座古老的民居,形成一個保存完整的古建筑群。古蓬村座北向南,建在坡度較小的坡地上,建筑物較為齊整,縱巷較直,大小巷道均用石頭鋪就,是名副其實的“石頭巷”。在古建筑群中,有15間火磚祠堂和一間四層高的青磚瓦木結構的太平樓,其他多為民居。在祠堂群中,要數(shù)伯甫陳公祠最具規(guī)模。該祠堂座落在古蓬舊村中央,占地面積達738.7平方米,在清朝前期建成,是所有祠堂中建筑歷史最早的一間,距今已有300多年歷史。整座建筑從低到高,分前、中、后三廳,各廳之間有天井相隔,兩邊由廂房連接,結構嚴謹,所有木柱均是用掃桿枝木原條成材,現(xiàn)在仍十分堅固。在古村后面最高處,有一座高約20米的平安樓,是古時村民為防止土匪入侵而修建的炮樓,樓高四層,第一層用9層火磚砌成,墻厚近1米,往上依次遞減,至第四層墻厚約0.5……[詳細]
    15、莫公毓芳祠
    莫公毓芳祠
      莫公毓芳祠,座落開悅城羅洪村。在悅城羅洪村,村民世傳一首歌謠道:南山對面是莫家(祠),條條桁梁雕曬花(全都雕花),格木屏風玻(琉)璃瓦,瓦檐滴水牡丹花。歌謠說的是莫公毓芳祠,該祠始建于明代隆慶5年(1571年),早于封開莫公(宣卿)祠260多年,乾隆36年(1771年重修)。該祠也是三進三開間。山門是大理石,接合非常精密。最為引人稱贊不已的是祠內檐口飾板及橫梁的木雕,工藝之精巧不亞于悅城龍母祖廟的木雕。該祠堂保存一塊完好的碑石,記述莫毓芳為嶺南第一位狀元封開莫宣卿的第十五代裔孫,因來羅洪設館授徒,遂安家落戶。身后有四子,各有祠堂。毓芳祠中座橫梁尚有扁型大釘,中懸“嶺南始第”匾額,左右兩邊懸掛唐朝皇帝御賜莫宣卿的詩文匾額?上Ы褚巡淮![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