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在线精品观看一区|午夜免费福利小电影|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亚洲片中文字幕在线

    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貴州省 > 黔東南州 > 黃平縣旅游

    黃平縣文物古跡介紹

    舊州古建筑群
      舊州古建筑群位于貴州省黃平縣縣城西北25公里處舊州鎮(zhèn)。舊州在春秋戰(zhàn)國時已有文獻記載,后來成為且蘭國的屬地。唐宋以來,曾有韶明縣、樂源縣、黃平府、黃平州等,是一歷史悠久的政治、文化中心,因歷代商賈云集,貨運頻繁,經(jīng)濟繁榮而形成了當(dāng)?shù)厣贁?shù)民族文化、漢文化、外來文化、宗教文化融為一體的多元文化之鄉(xiāng)。元代置黃平府治所,明初為黃平安撫司治所,明中葉改置黃平州治,清康熙年間(1662-1722年)州治遷出后改置由州巡檢司治所,始名舊州。民國時置黃平縣,后置舊州鎮(zhèn),城區(qū)面積約2平方公里。城區(qū)東西向狹長,街道平整,主街西上、西中、西下銜,民居多一樓一底,磚木結(jié)構(gòu)。臨街民居單檐硬山頂,兩側(cè)為封火墻,一般為二進四合院。建筑藝術(shù)品位較高者有盧晴川、朱氏、楊氏、羅氏宅居。今存古建筑有十萬營、仁壽宮、天后宮、文昌宮,關(guān)帝廟、川主廟、天主教堂、江西會館、兩湖會館、福眾橋、平播橋老里壩五拱石橋(明代)等。印子屋獨特的設(shè)……[詳細]
    飛云崖古建筑群
      飛云崖古建筑群位于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黃平縣新州鎮(zhèn)東坡村湘黔公路北側(cè),西距縣城12公里。飛云崖寺宇傳說為苗民創(chuàng)建,明正統(tǒng)八年(1443年)指揮使常智募建月潭寺,后曾多次遭受自然損毀,明萬歷二十七年(1599年)及清咸豐五年(1855年)先后兩次毀于戰(zhàn)爭。經(jīng)歷代增修擴建,遂形成一組別具特色的古建筑群,現(xiàn)存大部分古跡為明清建筑。飛云崖古建筑群及后山天然林,建有兩道磚墻圍護。外墻東至飛云崖瀑布,南臨秀水溪,西抵賽馬場、斗鳥場,北為后山天然林。內(nèi)墻依山傍水而建,將飛云崖古建筑群圍在其中。飛云崖古建筑群是一組集文物古跡、風(fēng)景園林、民族風(fēng)情于一體的古代民族建筑群。飛云崖又名飛云巖,初名東坡山,亦名月潭,又以崖間有洞而稱飛云洞。飛云崖的平面布局為東西二院,東院由牌樓、皇經(jīng)樓、長廊、滴翠亭、碑亭、接引閣、小官廳、觀音殿、童子亭、圣果亭組成;西院由月潭寺牌坊、云在堂、養(yǎng)云閣、大雄寶殿、南廂房、北廂房、……[詳細]
    3、天柱宗祠
    天柱宗祠
      天柱宗祠天柱縣苗族侗族明清宗祠全縣有100多座;現(xiàn)在保存完好的有30多座(其中縣級文物保護有19座,省級文物保護有2座)。這些宗祠于明末至清光緒年間陸續(xù)興建,始建年代長的楊氏先祠至今已逾400年,其它宗祠建筑年代至少也有130多年。楊、吳、王、舒、劉五姓的0追逆至唐、宋朝代,宗祠依據(jù)姓氏堂號分為“清白堂”、“延陵堂”、“冰壺堂”、“三槐堂”;或以始祖居地命名,如三門塘王氏“太原祠”;或以始祖職位命名,如三門塘劉氏宗祠-“昭勇將軍”。它們以物質(zhì)實體反映了歷史、地域、權(quán)位等概況。宗祠的建筑結(jié)構(gòu)為外環(huán)磚墻以牌樓為面;左右山墻為馬頭墻,石灰粉內(nèi)墻壁;牌樓頂部重檐翹角,主、副牌樓連為一體呈五面狀;主牌樓高于副牌樓,上嵌姓氏、堂號或郡望名;主、副牌樓泥塑浮雕人物花卉圖,并有對聯(lián)書于柱子上。內(nèi)為中國傳統(tǒng)式穿斗、抬梁、排扇木構(gòu)建筑,設(shè)正殿(又稱正廳,建0神龕)、中殿(中堂)、過廳、戲樓、廂房、耳房、天井。……[詳細]
    巖門司城垣
      巖門司城垣巖門司城垣位于黃平縣東南山凱,與縣城直線距離29公里,毗連黃、施、臺3縣,地處清水江航運要沖,依山面江,形勢險峻。清乾隆年間筑石城于此,設(shè)把總1員,兵71名。有事可隨時提調(diào)各堡屯軍,為清政府控制黔省東南要塞,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該城平面呈三角形,城垣以青石精砌,周長1633米,高3.33米,垛墻高1.33米、厚2.67米。墻頂墁以料石,上下安砌墻垛。設(shè)有東、南、西3座城門。北面靠山,城墻順山勢延伸而上,于高險處構(gòu)筑炮臺3座,城門有樓,炮臺有房,靠江還建有水關(guān)2座。咸豐五年(1855年)三月臺拱(臺江)苗族人民在張秀眉的領(lǐng)導(dǎo)下反清起義后,貴州巡撫蔣蔚遠急令古州同知彭汝瑋,龍里知縣陳毓書、凱里營都司盛修志等,先后率兵到巖門司防守。五月中旬,張秀眉率苗族起義軍2萬余人圍攻巖門司,數(shù)次進攻皆因守軍工事堅固,炮火猛烈未克,張秀眉見一時難以攻下,遂改變戰(zhàn)術(shù),以消耗官軍彈藥,圍而不攻。城中守軍……[詳細]
    重安江水碾群
      水碾群始建于明代,據(jù)《明史·卷三百一十二·四川土司二》記載:“洪武四年平蜀,遣使諭之。五年,領(lǐng)安撫司二,曰草塘,曰黃平;長官司六,曰真州,曰播州,曰余慶,曰白泥,曰容山,曰重安”。永樂四年(1406)設(shè)重安長官司,弘治元年(1488)設(shè)重安守御千戶所,并屯兵于重安江堡上。大量屯軍的涌入,帶來中原各地先進的文化和生產(chǎn)方式,他們利用重安江上隆起的沙洲大規(guī)模建造水碾,取替土著居民仍用石碓舂米的原始勞作。建造重安江水碾群選址考究。此段江水被沙洲從中剖開,形成南高北低兩支河道,高差為1.12米。水碾水輪深藏沙洲腹部,每個碾房從開入水孔兩眼引江水沖擊水輪,南北江面高差產(chǎn)生的水力足以使水輪旋轉(zhuǎn)并帶動滾輪工作。余水匯入北支河道。重安江水碾群規(guī)模宏大,明末為其鼎盛時期,共有40余座。水碾群現(xiàn)存碾房19座,沿沙洲“一”字順江排列。雨季,碾房草棚常被洪峰卷走,但沉重的石滾輪和藏于沙洲腹部的水輪卻安然無恙。水碾的……[詳細]
    黃平飛云崖
      飛云崖景區(qū)系國家級舞陽河風(fēng)景名勝區(qū)十大景區(qū)之一,距黃平縣城12公里,以其有懸空石崖形如飛云而得名,歷來為黔中一大名勝,史籍記載詳盡和歷代文人題詠之多,在中國、在貴州頗有盛名。明代哲學(xué)家王陽明贊之曰:天下山水之奇聚于黔中,黔中山水之奇聚于斯崖。景區(qū)內(nèi)古建筑建于明代正統(tǒng)八年(1443)年,后經(jīng)不斷增修保存至今,F(xiàn)為貴州省重點保護單位,省民族節(jié)日博物館。漫步飛云崖、觸目蒼苔橫嚙、古意盎然,橋東石坊上清人鄂爾泰所題黔南第一勝景,真是誠哉斯言。從施秉前往黃平,汽車沿湘黔公路而行。在黃平縣城東約10公里處,嚴車嘎然而止。飛云崖到了。下車但見古樹參天,流水瀠洄,-座拱橋橫跨溪上,橋東石坊巋然。過石坊拾級而登,便是飛云崖。它似洞非洞,內(nèi)甚寬敞。頂上崖檐覆出,石乳倒垂;其下澄潭邃谷,幽深無底。巖半立大士像,有水出崖左,瀉為瀑布,崖前石峰塞立,上建圣果、滴翠二亭!妒スび洷穫鳛橥跏厝仕鶗,筆勢蒼勁。陪同介……[詳細]
    巖門長官司城
      巖門長官司城位于黃平縣東南面的谷隴鎮(zhèn)原山凱鄉(xiāng)境內(nèi),距縣城30余公里。巖門長官司城依山傍水,風(fēng)光旖旎,是毗連臺江,施秉、黃平三縣,地處清水江航運要沖,地勢險峻,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據(jù)萬歷《黔記》載平越地圖,已經(jīng)有巖門司,而巖門長官司首,任則為明代成化年間“征剿”有功受封入黔的何姓宗族。巖門司歷史悠久,是重要的軍事要塞,清咸同苗族農(nóng)民起義著名的“巖門司戰(zhàn)斗”就在此發(fā)生,“巖門司戰(zhàn)斗”在農(nóng)民戰(zhàn)爭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巖門長官司城建筑保存完整,工藝精湛,在西南地區(qū)具有典型性,具有較高的藝術(shù)價值和軍事防御價值。巖門長官司城是研究土司制度的重要實物依據(jù),是清朝貴州少數(shù)民族不屈不饒反抗腐朽統(tǒng)治階級的重要歷史見證![詳細]
    黃飄大捷遺址
      黃飄大捷遺址黃飄大寨位于縣東南,在其西5公里處的黃飄大坡,即是黃飄大捷遺址,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咸豐五年(1855),苗族領(lǐng)袖張秀眉于臺拱(今臺江)起兵反清,得到當(dāng)?shù)馗髯迦嗣竦膿碜o,數(shù)年間,其勢力已遍及黔東南各縣。同治五年(1866)清政府鎮(zhèn)壓太平天國革命和稔軍之后,調(diào)集川、湘、滇、桂的兵力配合黔軍大舉鎮(zhèn)壓貴州各族人民起義軍。臺拱(臺江)和凱里,是黔東南苗民起義軍經(jīng)營多年的根據(jù)地。同治八年初,湖南布政使席寶田率湘軍2萬余人,分兵會-拱和凱里。是時川軍唐炯部已入黃平,席寶田在攻占鎮(zhèn)遠、清江(劍河)后,亟欲與川軍會師。遂飭記名按察使黃潤昌、即補道鄧子垣,記名提督榮維善等率湘軍1萬8千余人,從鎮(zhèn)遠西進,企圖取道谷隴、黃飄,打通到黃平驛道。起義軍領(lǐng)袖張秀眉、包大肚偵知湘軍行動,當(dāng)即議定由包大肚率新城、螃蟹、凱塘、凱哨、革一一帶義軍萬余人,擇險設(shè)伏,相機殲滅湘軍精銳于施秉,黃平之間。三月十九日,湘軍……[詳細]
    9、解立敬墓
    解立敬墓
      [新州鎮(zhèn)東坡村東·清代]解立敬(1584~1655),字念顯,號誠齋,黃平新州人,明萬歷四十三年(1615)舉人,歷任陜西華陰知縣、云南趙州知州、湖東道按察副使、廣饒衡徽巡撫兼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墓以土封石圍,呈丘圓形,高1.2米,底徑4.02米。原墓碑立于順治十三年(1656),后毀,F(xiàn)存墓碑重立于1915年,高1.16米,寬0.65米,厚0.14米。(參見民國《黃平縣志》、貴州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黃平縣志》)……[詳細]
    悟玄和尚墓
      悟玄和尚墓悟玄和尚墓 [一碗水鄉(xiāng)水淹塘村西南文家塝·清代·縣文物保護單位] 以青石砌成八棱形,前立青石質(zhì)四柱三間牌樓式墓碑,通高3.7米,寬3.27米。牌樓上層明間橫向楷書陰刻“臨濟正宗”4字,正中款署“光緒三十二年八月二十七日立”。左右次間分別嵌“木本水源”、“邊界根序”記事碑。牌樓雕刻仿木建筑之脊、檐、吻、檁等,并有鄉(xiāng)佬下棋、牧童獻茶、農(nóng)夫驅(qū)羊、八仙下棋等浮雕,和仙鶴、麒麟、瑞獅、蝙蝠、蓮花、卷草、福壽等吉祥圖案![詳細]
    北帝宮遺址
      北帝宮遺址北帝宮遺址 [重安鎮(zhèn)東北金鳳山頂·明、清] 面積800平方米。坐落于金鳳山頂,三面絕壁,僅一條小道盤旋可達。始建于明洪武年間,萬歷年間維修。清代增修。坐東北向西南。原有山門、兩廂、北帝宮、正殿等,建筑面積700平方米。正殿面闊三間,進深三間,F(xiàn)存基址高0.5米、寬0.4米,石拱門1座,摩崖石刻1方。(參見民國《黃平縣志》、貴州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黃平縣志》)……[詳細]
    12、西筑寺遺址
    西筑寺遺址
      西筑寺遺址西筑寺遺址 [浪洞鄉(xiāng)浪洞村東浪洞巖·清代] 面積920平方米。始建于明代。光緒年間重修。坐北向南。原有山門、兩廂、正殿等,建筑面積660平方米。正殿面闊三間,進深三間,F(xiàn)存高2米、寬0.45米石拱門1座及摩崖石刻4方、修建碑1通、“西筑寺”橫匾1塊。(參見民國《黃平縣志》、貴州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黃平縣志》)……[詳細]
    黃平重安江鐵索橋
      重安江鐵索橋,位于貴州凱里市與黃平縣交界處的重安江上,通常建在高山深谷中,重安鐵索橋與水西大渡橋、赤水大恩橋、福泉葛鏡橋合稱“黔地四大鐵索橋”。在重安鎮(zhèn)口,有全國獨一無二的“三朝橋”,可以說是橋梁發(fā)展史的實證。在相距不到50米的距離內(nèi),分別建于三個朝代的三座橋梁平行橫跨于重安江上。第一座是清代的鐵索橋,橋長36.5米;第二座是抗戰(zhàn)時期的石墩鋼梁結(jié)構(gòu)的公路橋,設(shè)計者是中國著名的橋梁專家茅以升;第三座是建于1996年的鋼筋混凝土公路拱橋,也是現(xiàn)在往來車輛所走的橋。兩座石橋都可以行人,清代鐵索橋雖然保存比較完好,但已經(jīng)沒有人從上面行走了![詳細]
    “海上飛來”碑
      “海上飛來”碑“海上飛來”碑 [清代] 位于“飛云崖”下,由4塊碑石組成。青石質(zhì)。方首,均高1.42米,寬1.02米,厚0.1米。分別楷書陰刻“!、“上”、“飛”、“來”4字,每字0.85米見方。果勇侯楊芳立于光緒十八年(1892)。……[詳細]
    十萬營南黨屯兵處遺址
      十萬營南黨屯兵處遺址十萬營南黨屯兵處遺址(岑坡山遺址)[舊州鎮(zhèn)岑坡村岑坡山·明代·縣文物保護單位]明初屯軍于此。以大石壘筑屯堡。現(xiàn)存戰(zhàn)壕長約500米,高3米余,基寬約2米。并殘存卡門1座,門寬2.5米![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