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在线精品观看一区|午夜免费福利小电影|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亚洲片中文字幕在线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湖南省旅游

    湖南省文物古跡介紹

    桃樹灣劉氏大屋
      桃樹灣劉氏大屋位于湖南省長沙市瀏陽市金剛鎮(zhèn)丹桂村清江片桃灣組,是由劉氏族人歷時五年建造的一處規(guī)模宏大、具有清代建筑特點的建筑組群,F有大小房屋100多間,建筑面積6500平方米,占地面積約11000平方米。據民居內現存的碑刻《桃樹灣新宅記》記載:“于道光二十九年(1849)七月三十日酉時,課取己酉葵酉乙丑乙酉起首行墻安頭二門,是年僅起正宅門廳四進,右旁正護屋三間;三十年造右畔護屋三層,并筑周圍垣墻;咸豐元年起左畔護屋二層,二三年繼造左邊余屋、高倉,逐處裝修,歷五年而工始竣!苯ㄖM群原有大小房屋近400間,占地面積約21000多平方米,F存文物以-垣墻為本體邊界,房屋100多間,建筑面積6600平方米,占地面積約11000平方米。從2014年起,經上級撥款、村民捐資,桃樹灣劉氏大屋一共進行了三次搶救性維護修繕。2015年,金剛鎮(zhèn)政府打造了桃樹灣美麗幸福屋場,濃厚古民居了“善言”、“善學”、……[詳細]
    桂東沙田萬壽宮
      桂東沙田萬壽宮——毛澤東等革命活動地位于郴州市桂東縣沙田鎮(zhèn)萬壽宮居委會。1928年3月底,毛澤東應湘南特委要求,率領工農革命軍第1師第1團前來湖南策應湘南起義,于3月30日到達桂東沙田墟。師部、團部均設在萬壽宮。毛澤東寓此上殿右?guī),在此處中殿廳主持召開了工農革命軍第1團負責人會議、工農兵代表會議等重要會議,研究、部署在沙田一帶開展土地革命斗爭,將桂東赤衛(wèi)隊改編命名為“湘贛邊區(qū)游擊隊”。毛澤東在沙田期間,在沙田戲臺召開了群眾大會,多次登臺演說,宣講革命道理,號召勞苦大眾起來打土豪、分田地。同年8月,紅4軍28團、29團攻打郴州受挫后,朱德、陳毅率紅4軍主力轉移至沙田一帶,開展革命活動。陳毅寓于萬壽宮內耳房。朱德、陳毅多次在沙田戲臺召開群眾大會,動員群眾開展土地革命運動!肮饢|的沙田一帶,三月、八月兩度分配土地,建設了黨的組織。”萬壽宮又是新四軍駐沙田留守處駐地。1938年初,湘粵贛邊區(qū)紅軍……[詳細]
    云溪培風塔
      培風塔,又名臣山塔,又名龜山塔,其建塔時的塔名叫“簪筆”。培風塔始建于清乾隆五年(1740年),后清道光戊戌年(道光十八年)(公元1838年)重修。塔為八方七層樓閣式石塔,高33米,空心。時(道光十八年)賜進士出生臨湘知縣阮文藻為振文風士氣,主持重修,并命名“培風塔”!杜囡L塔記》:“于為政宜,于為學尤宜。夫士氣風,自人振之,皆曰唯,而后乃今培風塔也!迸囡L塔第一層門為拱卷式,高2.2米,寬1.03米,門額上鐫刻有“上達門”三個大字,內設佛龕,佛龕頂端雕有“二龍戲珠”圖案,惟妙惟肖,雕工精美,兩旁石柱上刻有“雖楚有材,當年曾韞璞中玉;惟善是寶,此后應多席上珍”楹聯(lián);第三層為“聯(lián)升門”,西北面和東南面皆設有門額,東南面門額上雕有“文光丕煥”四字;第二、四層各開兩個東西向和南北向拱形門洞;第五層為“凌云門”,除設立一個拱形門洞外,還設有四個梅花狀觀景門洞,供人遠眺。內設佛龕,佛龕周圍雕有各種花……[詳細]
    曾國藩墓
      清同治十一年(1872)二月初四日,曾國藩去世,終壽62歲。其弟曾國潢,子曾紀澤、曾紀鴻等從金陵(南京)扶柩回原籍湖南,五月下旬抵達長沙,六月中旬出殯,葬于南門外金盆嶺南。兩年后,曾妻歐陽夫人去世,曾紀澤遂將父親改葬,與母親合塋于善化縣湘西伏龍山之陽,即今望城縣坪塘鎮(zhèn)桐溪村伏龍山南。曾國藩系糯米混澆鑄墓堆,墓碑三道,主碑題曰:皇清太傅大學士曾文正公一品侯夫人歐陽夫人之墓,墓圍直徑5米,花崗石圍:墓前古坪臺50平方米;坪臺東西石闕下通石級,沿桐溪寺墻而下,接曾國藩墓廬槽門。通道兩旁原侍立石獸、石人,今僅存殘跡。墓地正前有古銀杏、羅漢松各兩株,蓊郁茂盛。另墓地附近還有一傾圮神道碑,系李鴻章撰文,黃自元書法,大抵敘述曾國藩生平功績,尤為珍貴。曾國藩墓是典型清代皇室墓葬建筑風格,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科學價值和獨特的藝術價值。曾墓鑿山為陵,建筑宏偉,占地3000多平方米。墓葬坐北朝南,封土堆用糯米混……[詳細]
    嘉禾歐氏宗祠
      嘉禾縣歐氏宗祠位于嘉禾縣蓮荷鄉(xiāng)平世村。乾隆三十五年(1770),歐氏后裔將宗義、以瑞、以將、以玄祠堂移建于現在位置,更名為“青龍祠”,即歐氏宗祠。并先后在嘉慶十年(1806)、民國三年(1914)、民國三十年(1941)和公元2003年進行過維修。歐氏宗祠坐西南朝東北,占地面積400多平方米,為磚石木結構,前后二進,由戲臺、露天坪、兩側廂房和神堂組成。歐氏宗祠門屋為五開間,設一中門和兩條側門,青瓦硬山頂,兩邊是耳房。中門上方懸掛一牌匾,上 書“歐氏宗祠”四個鎏金大字。兩根柱子,幾道橫梁,馬頭式封火墻,簡潔樸實,沒有過多修飾。進入正門,即為戲臺,穿斗式木梁架結構,四方形藻井,歇山式頂,頂中飾寶葫蘆。戲臺正上方有一牌匾,上 書“格祖元音”四字。戲臺正前方,裝飾有各種鏤雕的祥龍、瑞獸、云紋等圖案,工藝精細,栩栩如生,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戲臺兩邊是廂房,分上下兩層,一樓為過道,二樓為觀賞臺,過道直……[詳細]
    淥口伏波廟(毛澤東考察湖南農民運動舊址)
      淥口伏波廟——毛澤東考察湖南農民運動舊址位于株洲市株洲縣淥口鎮(zhèn)南端伏波嶺(又名小石圍)上,瀕淥水北岸,前有石崖壁立,下臨深潭。據《后漢書·馬援傳》記載,東漢建武十七年(41年),交趾女子徵側、徵貳受太守蘇定所迫,率眾造反,占嶺外六十余城,側自立為王。光武帝因馬援習水戰(zhàn),且為驍將,遂拜伏波將軍。馬援率官兵2萬人,樓船二千艘南征,斬首五千,降以萬計,功成回師。馬援南征時,往返途經縣境,曾在淥口及昭陵灘等處屯宿。后人為紀其事,將馬援在淥口屯兵之處取名伏波嶺。又據《伏波古廟記》載,自唐代起,邑人即在伏波嶺上修建廟宇,供奉馬援。唐以后,屢有廢興,清咸豐十一年(1861年)重修。1926年,淥口附近農民運動蓬勃興起,伏波廟成為淥口農民協(xié)會、女子聯(lián)合會和國民黨醴陵縣二十二區(qū)黨部的辦公場所。1927年2月,毛澤東到淥口考察農民運動,在伏波廟內召開淥口地區(qū)農民運動骨干分子會議。1944年9月,日本侵略軍飛機……[詳細]
    367、莫家塔紅軍洞
    莫家塔紅軍洞
      莫家塔紅軍洞位于湖南省張家界市桑植縣廖家村鎮(zhèn)莫家塔村紅軍洞組。1931年秋,-反動派趁賀龍率紅軍主力東下洪湖之機,對桑植、鶴峰中心蘇區(qū)發(fā)動了大規(guī)模的“圍剿”。為了粉碎敵人的“圍剿”,保衛(wèi)蘇維埃政權,紅軍留守在這個地區(qū)的部隊是土家族連長向國寬帶領的一個連隊,在紅巖洞建立了自己的軍事?lián)c,憑借這險要地勢與敵人周旋,一面打擊敵人,一面發(fā)動土家族人民起來保衛(wèi)蘇維埃政權而斗爭。1932年2月18日,“鏟共義勇隊”頭子劉祝青、余光耀等勾結-羅文杰團出動400余人,對紅巖洞進行偷襲。當時向國寬在歇虎洞一帶發(fā)動群眾,洞內只有班長向國爭、聯(lián)絡員向國斗和向楚長、楊良全等9名戰(zhàn)士和12名紅軍家屬。手中武器只有土炮一門、火炮五門、大刀長矛各一件。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紅軍戰(zhàn)士英勇迎敵,激戰(zhàn)了一天一夜,用火炮消滅了大量敵人。后來彈盡援絕,敵人入洞后,向楚長、向國斗、楊良全將家屬撤入洞內,帶領紅軍戰(zhàn)士用大刀、長矛、石頭……[詳細]
    附山園-黃家園遺址
      附山園-黃家園遺址位于汨羅市城郊鄉(xiāng)窯洲村,為汨羅江南岸臺地遺址,現存面積約10000平方米。附山園和黃家園僅一壟之隔,相距不足50米,從地理位置和文化遺物的特征觀察,應為文化性質相同的一處遺址。1991~1997年,市、縣文物部門聯(lián)合對該遺址先后進行了6次發(fā)掘,發(fā)掘面積近1500平方米,該遺址跨越的時代較長,從距今約9000年的黃家園早期文化(彭頭山文化),經附山園早期(湯家崗文化)、附山園中期(堆子嶺文化)直至附山園晚期(石家河文化)。前后延續(xù)時間約5000年左右。黃家園早期文化出土陶器火候較低,紋飾簡單,多為粗而紊亂的繩紋,以圜底器居多,還有少量的平底器和圈足器;附山園早期文化出土陶器火候較高,紋飾復雜,圖案繁縟。有弦紋、戳印紋、刻劃紋、篦點紋、指甲紋、細繩紋、縷空以及由以上各種紋飾組成的復合紋飾圖案。器形以釜、碗、雙耳罐、缽、器蓋、圈足盤等為主;附山園中期文化的出土物則以弓背形足鼎、……[詳細]
    369、楓林橋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楓林橋
      蘭溪在益陽城東8公里處,楓林橋就橫跨在鎮(zhèn)西的蘭溪河上。楓林橋始建于明代,當時是木橋,清嘉慶二年(1797年)改修為花崗石單拱石橋。傳說楓林橋是由住在橋東楓樹林中的老石匠,帶領幾十名徒弟義務捐資興建。老石匠助人為樂、造福鄉(xiāng)里的精神感動得神仙也下凡一起與他們修建楓林橋。橋修好了,愛唱山歌的蘭溪人民,商定在端午這天竣工剪彩,并在橋東橋西兩頭搭歌臺,以比賽山歌來感謝樂善好施的石匠師徒們。那位鶴發(fā)童顏的老石匠自告奮勇當司儀,在萬子鞭響過之后,老石匠鄭重宣布:“楓林橋開通、賽山歌開始”后,就腳踏祥云,飄然而去。橋畔的山歌,響徹在蘭溪上空,傳遍百里湖鄉(xiāng)。從此,楓林橋上賽山歌,便成了蘭溪人過端陽的傳統(tǒng)節(jié)目。一年復一年,一代接一代,紅紅火火,百年不衰,活躍了一方鄉(xiāng)土文化,1994年,蘭溪被國務院正式命名為“山歌之鄉(xiāng)”。1913年,河堤崩潰,民國十六年(1928年)修復。該橋通體花崗石結構,呈弧形,全長64米……[詳細]
    營田江防抗日遺址
      地址:①營田抗日陣亡烈士墓:岳陽市屈原管理區(qū)營田鎮(zhèn)虎形山汨羅市航運公司院內②劉家山抗日戰(zhàn)壕:屈原管理區(qū)營田鎮(zhèn)義南村③磊石山抗戰(zhàn)哨所:屈原管理區(qū)琴棋鄉(xiāng)磊石山營田江防遺址包括營田抗日陣亡烈士墓、劉家山抗日戰(zhàn)壕、磊石山抗戰(zhàn)哨所三處與抗日戰(zhàn)爭有關的遺址,是抗日戰(zhàn)爭期間國民黨軍隊為防止日軍從水路進攻長沙而在湘江和汨羅江交匯處的營田一帶修建和留下的重要的抗戰(zhàn)遺跡。營田抗日陣亡烈士墓位于屈原管理區(qū)營田鎮(zhèn)湘江東岸。墓冢正好建在汨羅市航運公司院內,其北、東、南三面全部為屈原管理區(qū)營田鎮(zhèn)城區(qū),西為湘江。主要是為紀念第一次長沙會戰(zhàn)期間“營田之戰(zhàn)”中死難的抗日軍民,由國民政府于1940年所建,后又收集第二、第三次長沙會戰(zhàn)中營田江防一帶殉難的抗日烈士遺骸并集中安葬于此。墓園四周有圍墻,內有墓冢兩座,紀念碑、說明牌各一塊,墓廬為圓形,水泥砌筑,墓前原有碑塔,又稱白骨塔,原建筑面積達2000多平方米。塔碑刻有捐軀壯士英……[詳細]
    韶山毛氏宗祠
      介紹毛氏宗祠是韶山毛氏家族的總祠堂,始建于1758年,1763年建成。建筑系磚木結構,青磚青瓦,建筑面積約700平方米。宗祠大門天頭有毛氏宗祠四字。大門外兩邊各立一石鼓。祠堂房屋分為三進。第一進為戲樓。樓閣中部為戲臺,可容納數十人登臺演慶。樓兩側為化妝室。樓下中部為一小廳。兩側各一廂房,左為庖廚地,右為酒飯舍。第二進為中廳。右廊懸鐘,左廊懸鼓。是全族辦公、講約、祭祀和擺酒設宴的地方。第三進是敦本堂,堂中安放歷代0神主牌位。堂左為住宿處,堂右為錢谷、祭器等物的收藏處。1921年秋,韶山沖進步知識分子毛麓鐘、毛簡臣曾在此創(chuàng)建毛氏族校,1925年初春至仲秋,毛澤東偕夫人楊開慧回韶山開展農-動時,曾利用族校課堂開辦農民夜校,這是韶山辦得最早的農民夜校。楊開慧是該夜校的負責人,并在夜校講過課?谷諔(zhàn)爭時期,0韶山支部在此辦過圖書館。解放初期此處曾是0湘潭縣韶山區(qū)委、區(qū)公所和韶山區(qū)文化館所在地。196……[詳細]
    隆回天門寺
      天門寺座落在隆回縣城正北60公里的望云山山巔,海拔1492米,四南群山聳立。晴天能出云氣,雨天或有碧霞絳云,氣象變化莫測。天高氣爽時,憑山遠眺,東可看到寶慶東塔,南可看到武岡云山。該寺始建于宋代(年份不詳),歷經幾次修葺。寺院座西朝東,東有龍頭巖,西為了望臺,南依人行道,北臨百步嶺。寺殿分三重,前后兩殿原名邵陽殿(隆回原屬邵陽),中殿曰新化殿。前殿大門門楣上陰刻楷書“衡云在望”四字,兩邊刻楷書門聯(lián):“漓光普照資陽久,岳色遙連首望高”。右側有石塔香爐和石刻土地菩薩。中殿面闊七間,大門依舊,門額上有“盧公觀音殿”陰刻楷書,兩側的陰刻隸書對聯(lián)“寧代修真剎亦古,云山在望天與齊”最為人所稱道。右側亦有石塔香爐,高6米。整個寺廟為木石構筑,懸山頂,加蓋鐵瓦,占地面積1180平方米。殿內供奉南岳圣帝、壽佛爺爺、盧公仙人、觀音大士等眾多神像。寺院曾住有僧尼數十人,有公田數十畝。系方圓數百里群眾朝拜之圣地,……[詳細]
    373、舜廟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舜廟
      舜廟 時間為現代。位于湖南省寧遠縣九嶷山舜源峰下。此為祭祀舜帝之大型建筑物。 廟原在九嶷大陽溪,唐僖宗時(874—888)徙建于九嶷玉琯巖前,明洪武四年(1371)遷入現址。明清兩代每年一小祭,三年一大祭。每遇大祭,朝廷欽差祀官持詔至。廟屢經修葺。明徐霞客在《楚游日記》中謂:“陵有二大樹夾道,若為雙闕然,其大俱四人圍。廟僧呼為珠樹,……由二珠樹中入,有屋三楹,再上一楹。上楹額云‘舞于遺化’,有虞帝牌位,下三楹額云‘虞帝寢殿’,列五、六碑,俱世廟、神廟二朝之間者!爆F存殿宇為清末及民國31年(1942)修復。1962年失火,拜殿焚毀。后正殿、寢殿、碑亭塌毀。20世紀90年代末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修復擴建,已恢復明清時代格局。陵廟占地兩萬多平方米,從山門到寢殿,進深244米,東西寬101米,四周宮墻長160米,寬60米,總面積9600平方米。山門外神道兩旁有11對石獅、石俑,并有一對漢白玉龍騰華……[詳細]
    374、鄧中夏故居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鄧中夏故居
      鄧中夏故居位于郴州市宜章縣太平里鄉(xiāng)鄧家灣村。鄧中夏(1895—1933),1895年10月5日誕生于此。1907年,他在本鄉(xiāng)樟橋小學讀書。1911年轉入宜章縣立高等小學。1915年夏考入湖南高等師范學校,在長沙結識了毛澤東、蔡和森。1917年考入北京大學國文系,1919年參與組織領導五四-。8月回宜章,向革命師生宣傳五四運動和俄國十月革命,傳播馬克思主義。1920年10月,在李大釗的領導下,鄧中夏與張國燾、蔡和森等一批進步骨干創(chuàng)建了北京中國共產黨的早期組織。參與了中共“一大”的籌備工作。組織、策劃了長辛店、開灤煤礦工人、京漢鐵路工人大-,參與領導了舉世聞名的省港大-。歷任中共二、三、五、六屆中央候補委員、中央委員。1927年參加中共中央八七會議,被選為臨時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1933年5月在上海工作時被國民黨當局逮捕。同年9月在南京雨花臺壯烈犧牲,時年39歲。故居是典型的湘南民居制式,一進……[詳細]
    寧鄉(xiāng)白云寺
      白云寺位于湖南寧鄉(xiāng)縣西南麥田鄉(xiāng)回龍山山頂的天然盆地上,始建于唐初。1989年白云寺公布為寧鄉(xiāng)縣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舉行了盛大的開光典禮。擬公布為長沙市文物保護單位。白云寺始建于唐初,白云寺規(guī)模宏大,共有大小寺屋300多間。香火旺盛時,有僧人300余人。寺中共有大型佛像30多尊,其中以二十四諸天菩薩最為威風,形象生動。舊時寺前井中有數十只刻有明、清年號被寺中和尚放生的烏龜,一聽到公雞報曉或僧敲木魚開餐時,便結隊而出,探頭探腦食取施舍的飼餌。據資料記載,“名隨衡岳爭靈秀,緣追南海顯神奇”,古老的白云寺是名振三湘的知名寺廟。湘中有俗語:“南岳山的香,回龍山的燭”。回龍山何以與南岳齊名,蓋因山中有規(guī)模宏大的白云寺。白云寺前身叫清林寺,位于回龍山北麓之粟溪,始建于唐大中十二年(858),乾隆二十八年(1763)移基于南坡幽谷更名白云寺。原名白衣庵,相傳每逢夏秋季節(jié)便白云繚繞籠罩寺院,景色奇異,故……[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