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在线精品观看一区|午夜免费福利小电影|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亚洲片中文字幕在线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河南省旅游

    河南省文物古跡介紹

    281、紫水塔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紫水塔
      紫水塔位于光山縣東門外。塔建于明末,清康熙三年(1664年)完工。乾隆年間塔毀,光緒年間重修至第六層。建國復原七層和塔剎。為八角七級樓閣式磚塔,通高27米。第一層辟塔門,內有塔心室和塔道,可逐層登臨。二至六層均有四個對稱的半圓拱形門,二真二假。每層有疊澀塔檐。塔頂為八角攢尖,上置塔剎。平面為八角形,現殘存六層,是一座沒建成的樓閣式文峰塔,殘高約20米。紫水塔塔身高聳,仰凌碧空。既有南塔的清秀挺拔,也有北塔的莊重勁秀。它是古老的光山縣的一個重要標志,人們常用紫水弦山來象征光山縣。2000年被河南省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淵源紫水塔坐落在光山縣城東門外,因瀕臨紫水河而得名。塔始建于明代,當時由于縣城東部地勢低洼,河塘眾多,每逢下雨,縣城積水皆匯集于此,形成洪災,于是,便有修塔壓海眼,以鎮(zhèn)住洪水的傳說結構紫水塔為典型的樓閣式磚塔,塔基由花崗石砌成,塔身由灰磚砌成。呈平面八角形,共七層,高27米,……[詳細]
    282、洧川城隍廟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洧川城隍廟
      洧川城隍廟位于洧川鎮(zhèn)城中心路北,據《洧川縣志》載:該廟建于明初,正統(tǒng)五年(公元1440年)重修,在明嘉靖和清順治年間又曾多次重修。廟內原有大殿五間,拜殿五間,東西廊房各二十五間,戲樓一座,寢殿六間,大門三間,大門外有明弘治年間石獅一對,整個城隍廟占地約15畝,解放前為洧川縣舊0所在地,已將原東西廊房改建為東西排房。解放后,洧川縣人民0設在這里。尉、洧合縣后,洧川縣撤銷,現在城隍廟為尉氏縣人民文化館洧川分館所使用。洧川城隍廟廟內現存大門三間,拜殿五間,拜殿面闊五間,進深三丈,硬山頂花疊脊(原為琉璃脊剪邊)拜殿梁架結構獨特,殿中橫排四根內柱直達屋脊,由柱身平伸出四架橫梁,梁上立柱,架梁托檁,檐下出飛椽,有檐檁,大小額枋和平板枋,枋上施以彩繪,檐下有方形明石柱,每面四根,共八根,正面柱上刻有楷書對聯,中聯為:“澤沛人寰御災捍患神功大,靈著陰府彰善懲兇圣鑒真”,邊聯為:“赫赫明明賞罰世間善惡,昭昭……[詳細]
    283、蔡國故城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蔡國故城
      蔡國故城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河南省上蔡縣。故城平面略呈長方形,東西略短,南北稍長,F存城墻高4--11米,寬15—25米,總長約10490米。城墻為夯土筑成,每層厚8—14厘米,小夯窩圜底。城墻缺口較多,疑是城門遺址。南城墻三處,西城墻一處,保存較好。城內中部有一土臺,稱二郎臺,面積120萬平方米,可能是蔡侯的宮殿區(qū)。臺上曾發(fā)現很多古井及陶制排水管道,臺上臺下還有許多春秋陶片和筒瓦、板瓦等建筑構件,說明當時這里有龐大的建筑。城內西南隅翟村一帶,有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青銅器出土。古城西北有九個土冢,相傳為蔡侯墓。蔡國故城是西周和春秋時期蔡國都城,作為蔡國都城長達500年。今存蔡國故城遺址,是我國現今保存最完好的西周古城,1996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別名也叫上蔡縣驛,是從后來驛站的說法,位于今河南省上蔡縣城西南。蔡國由來蔡國始建于公元前十一世紀。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發(fā)……[詳細]
    漁洋村遺址(含明清民居建筑)
      漁洋村遺址(含明清民居建筑)新石器時代安陽縣漁洋村坐落在風景秀麗的漳河岸邊,北望河北,東有平原,西為丘陵。四周村村相連,遠遠望去,漁洋村與其它村子沒有什么不同,是個極其普通的小村莊。但只有走入其中,你才可以從一磚一瓦中感受厚重的文化。曲曲折折的青石板一路延伸,直到我們看到一座用大小不一、形態(tài)各異的精美鵝卵石搭建的古寨門。從寨門上依稀可見的碑文可以看出此門曾在乾隆五十五年重修過,遂沿用至今,而究竟它建于何年,已無從確考。再看那腳下的青石路竟也有幾百年的歷史了。這一切的殘破和滄桑仿佛都在無聲地訴說著小村的古老與神秘。龍振山在漁洋村號稱土博士,因為他收集來的文物和考證的結論,是一部得到了考古學家確認為貫穿6000年華夏歷史的活的史書。跟隨龍振山走在村中的土路上或塌落的民宅四周,他邊和我聊天邊用腳在地上踢踢翻翻。一會兒的工夫,他的手頭已摞起了一沓古文物的碎片。他把揀來的那些零碎的物品拿給游人看,一……[詳細]
    285、寶林寺塔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寶林寺塔
      寶林寺位于鎮(zhèn)平縣境內的崇山峻嶺中,東臨二龍,南毗高丘,北倚寺山,西接內鄉(xiāng)。這里山峰巍巍,直⺌插云漢。白云飄緲,或纏于山腰,瑩潔如帶,或隱蔽山峰,虛幻如仙境。隨風搖曳的翠竹,蔥郁茂⺌密的樹木,芳草茵茵的崗嶺,呈現出一片片的墨綠、翠綠和嫩綠。山花爛漫,盛開怒放,猩紅的、鵝黃的、絳紫的、雪白的,一團團,一簇簇,作為綠的點綴,把鎮(zhèn)平大地裝扮得分外妖繞。寶林寺石塔位于鎮(zhèn)平縣城西北約30千米的寺山鄉(xiāng)寶林寺內,東臨二龍山,北依寺山,重巒疊嶂,古樹參天,風景優(yōu)美。寶林寺塔-建筑結構石塔共6層,由塔基、塔身、塔剎等3部分組成,高約9米,為漢白玉雕砌而成。塔基用8塊石條砌成八角形,壁面精雕二方連續(xù)波紋圖案,其上用仰、俯蓮瓣砌成圓形束腰須彌座。塔身下層為鼓狀橢圓形,外部精雕植物花紋。塔門向南,內原置有一尊圓雕祖師。第二至第四層為仿木結構樓閣式建筑,呈八角柱體。第二層雕作仰蓮承托上部塔體,八面皆鑿有佛龕,龕內各……[詳細]
    286、尹宙碑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尹宙碑
      《漢故豫州從事尹君之銘》,簡稱《尹宙碑》,隸書,刻于東漢熹平六年(公元177年)。元皇慶三年(1314年)正月二十四日,汴梁路鄢陵縣達魯花赤阿八赤欽奉詔書,追奉孔子為:“大成至圣文宣王”,乘名儒學,立石泮宮,以彰圣德。阿公物色碑材,得此碑石于洧川。碑刊文曰:“東漢熹平六年故豫州從事尹宙之碑也”。阿公捐己俸銀購石,輦來于鄢,置于鄢陵孔廟,年長日久,下落不明。明萬歷年間,因城北洧水泛濫,堤岸崩潰,碑又重新出土,立于鄢陵城內文廟戟房內(現在縣初中院內),保留至今。碑高2.09米,寬0.96米,厚0.24米。字徑約0.04米,額字徑約0.08米。碑額原有篆書,今僅存“從”、“銘”二字。額上正中有一圓孔穿透,直徑0.13米。此碑下部少有剝蝕,自孔處起直下十六字有一米長裂縫,1990年經穩(wěn)位技術處理后,至今保存良好。碑文十四行,每行二十七字,末行十七字,共三百六十八字。碑文記述漢豫州從事尹宙的家世及其……[詳細]
    洛陽苗南燒窯遺址
      苗南燒窯遺址位于河南省洛陽市老城區(qū)苗南村東南,大唐宮建材市場北,東距定鼎路約30米,南部臨近隋唐宮城。該窯區(qū)地處北邙山向河洛平原過渡地帶,地勢北高南低。窯區(qū)所在處黃土層深厚,為燒制磚瓦提供了充足的原料。窯區(qū)向東約兩百米有一條南北向溝渠,可能為水源地。窯區(qū)呈地坑式,東西長約57米,南北寬約22米,窯口呈中軸線南北對稱布局,兩端呈圓形弧狀。共18座,分為南北兩排,每排9座,窯口兩兩相對。每座窯結構相同,大小略有差別。操作通長約40米,寬約4米。地坑通向地表有四個出口,東西南北各有一個,均為斜坡式。每個窯均為獨立窯口,由操作坑、窯室組成。窯室分別由窯門、火膛、窯床、煙道、煙室和煙窗口組成。窯室平面呈馬蹄狀,頂部保存較少,從殘存的部分看,為平頂略弧,頂部厚約25厘米,每個窯室的空間約15立方米。以Y18為例,介紹如下:Y18位于北排西段,保存較為完整。操作坑位于窯門外東側,呈圓形,直徑1.2米。窯……[詳細]
    淇縣靈山寺
      靈山寺旅游區(qū)位于河南省鶴壁市淇縣西北8公里處,面積約10公里,包括靈山寺、朝陽寺、清涼寺。靈山寺坐落在群山之中,寺西北為靈山,海拔337米;東南為饃頭山,海拔465米;東為龍山,海拔400米;西南為虎山,海拔385米,耬鏵山為靈山之門戶。靈山寺創(chuàng)建于南北朝年間,修于唐朝開元,寺以靈山為主,取心誠則靈。靈山寺四周十景文明遐邇。一曰威嚴少進,二曰群峰聳翠,三曰列柿流丹,四曰一經蓮壺,五曰半巖風雨,六曰九天鳴佩,七曰巨崖走叫,八曰雙劍橫秋,九曰東海龍吟,十曰西山虎嘯。靈山寺景觀有女媧峰、古佛宮、女媧宮、玉帶河等主要景點40多個。自靈山寺向南有朝陽山,半山腰有朝陽寺,始建于東魏武定七年,依山建造,遙望如空中樓閣,故稱懸空寺。朝陽寺,四季向陽,冬陽光普照,暖意融融。有詩贊曰:千峰浮晴藹,飄飄蔽云空,登高時寓目,身人碧云中。清涼庵在朝陽寺西山坡,碾溝頂端,壁立千仞之下,綠樹成蔭,靖凈涼爽。廟對面壁下有……[詳細]
    許昌文峰塔
      許昌文峰塔平面呈八角形,為十三層樓閣式磚塔,通高49.536米,由基臺、基座、塔身、塔剎等部分組成;_為八角形,用條磚平臥順砌而成。基座為石質八角形束腰須彌座,表面浮雕出連續(xù)性的仰覆瓣蓮和卷草花紋,玲瓏秀麗;掀鲋邪雸A形如意踏跺。位于河南省許昌博物館內,建于明萬歷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十三層,高五十二米,呈平面八角形,造型精美、結構謹嚴,為河南省二百座明代磚塔之冠。文峰聳秀為許昌十景之一。2006年05月25日,許昌文峰塔作為明代古建筑,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又稱文明寺塔,建于明萬歷四十二年(1614年),由許州太守鄭振光創(chuàng)建。該塔位于東經113°49′52.4″,北緯34°01′076″,許昌市博物館院內。許昌文峰塔平面呈八角形,為十三層樓閣式磚塔,通高49.536米,由基臺、基座、塔身、塔剎等部分組成;_為八角形,用條磚……[詳細]
    290、陳氏祖庭
    陳氏祖庭
      陳胡公陵園有陳胡公墓,俗稱胡公鐵墓。此墓位于淮陽龍湖東南南壇湖畔,是中華陳姓的始祖墓。陳胡公名媯滿,虞舜后裔。周武王滅商后,把他封到陳地,并把女兒大姬嫁給他。媯滿雄才大略,建陳國,筑陳城,興百業(yè),造福民眾,使陳國雄居十二大諸侯國之列。媯滿死在陳國,就葬在這里。周武王以國賜姓,稱他為陳胡公,陳胡公自然就是陳氏的得姓始祖,這就是陳姓的由來。陳胡公死時是墓而不墳的年代,但對于王侯和德高望重的文武重臣,可以在陵墓上建拜殿。因此,陳胡公墓室就建在地下,而地上部分建的拜殿也早已不復存在,考古學家曾在這里發(fā)現了西周的陶片和戰(zhàn)國板瓦,證實了當年陳胡公墓和陳胡公拜殿的建筑情況。明朝進士王良臣在詩中寫道:“巧鑄鐵棺藏水底,光留玉葉照人間!睋窌涊d,胡公墓是用鐵汁澆鑄而成,又稱陳胡公鐵墓。而現在這座陵墓,則是新加坡著名企業(yè)家陳永和先生1995年捐資在原墓封土的基礎上修建的,用像鐵一樣的灰褐色磚砌成了鐵墓的顏……[詳細]
    291、太康方城遺址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太康方城遺址
      方城遺址方城遺址位于河南省太康縣城西北13公里王集鄉(xiāng)方城村內,總面積0.5平方公里。1986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方城遺址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方城遺址從周圍斷崖及表面暴露的遺物判定:文化內涵最早是裴李崗文化、仰韶文化,其次是龍山文化、二里頭文化、商周漢宋各代遺跡遺物。方城遺址最特殊的是上述幾個文化層并不是直接疊壓,而是單獨成片分布。裴李崗文化、仰韶文化區(qū)分布在整個遺址的東南部,堆積厚度2米左右,黃褐色沙土,質地較軟,呈顆粒狀。龍山文化、二里頭文化分布在遺址的西部,文化層厚2.5米左右,灰色沙土。商周文化分布在遺址的中部,文化層部分有疊壓關系,厚4.5米左右,灰褐色沙土,土質較硬。漢宋墓葬群分布在遺址東部。仰韶文化與其它文化沒有直接的疊壓關系,大致可分早晚二期。早期遺物較少,陶器手制占一定比例,較為粗糙。晚期泥質陶器很成熟,與谷水河二、三期文化相似,屬于秦王寨類型。二里頭文化基本上與豫西相同。……[詳細]
    292、陽臺宮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陽臺宮
      陽臺宮位于市城區(qū)西北30公里王屋山華蓋峰南麓。因地處陽臺而得名。唐開元十五年(公元727年),玄宗李隆基命道士司馬承楨于王屋山自選形勝,創(chuàng)建道院。開元廿三年(公元735年)道院落成。有五樓三閣,取名陽臺觀。玄宗親書“寥陽宮”匾額,并令其妹玉真公主進山拜師學道,朝野震動,道風頓盛。后晉為燕真人煙蘿子棲真之所。金貞元二年(公元1154年)改觀曰宮,稱“陽臺萬壽宮”。金貞二年(公元1214年)遭兵燹而毀。金正大四年(公元1227年)重建。元至元六年(公元1340年)重修玉皇閣。歷元、明、清、民國多次修葺。陽臺宮為王屋山道教道教“三宮”之一,依山陽,布局嚴謹,高低錯落有致,為三進院落。三清大殿居前,玉皇閣座后,旁列廊廡,西有道院,占地6165平方米。三清大殿(亦稱大羅三鏡殿)面闊五間,進深四間,系單檐歇山九脊殿,五踩斗拱,為河南省現存規(guī)模最大的明代木結構建筑,保留有唐、宋遺制和風貌。殿中方形柱通身……[詳細]
    萬興東大藥房
      “萬興東”是南陽市一個古老的大藥房。始建于清乾隆三十二年(公元1767年),是著名晉商劉子清創(chuàng)建的集中醫(yī)藥炮制、加工、診療、出售為一體的古商號。建國前,萬興東大藥房經商講究信譽,所營藥材,只求藥質優(yōu)良,不計價格高低。常年派人坐莊漢口,購進南北地道藥材。藥材炮炙,務求真材實料,遵古依法,旨在提高藥效。同時,遵照古籍藥方,以前店后作形式自產自銷各種丸、散、膏、丹等。柜臺前接待顧客,無論批發(fā)、零售,熱情相待,一律倒茶遞煙。外地顧客免費食宿。因之,藥房信譽、生意日久不衰。民國初年,萬興東生意鼎盛。當時,全店人員近百,僅切藥工就在50余人。在鄧縣汲灘設聯號萬興劉(萬興西),擁有土地30頃?箲(zhàn)初期,該店開始走下坡路,人員、資產巨減。解放后,在黨的政策扶持下,萬興東得以幸存。1956年實行公私合營后,萬興東回到人民手中,被定為國營藥店。文革時期,萬興東古老建筑幾經搶砸,店堂古雕被毀,經營一度受損。黨的……[詳細]
    魯山文殊寺
      文殊寺位于魯山縣西南部的四棵樹鄉(xiāng)平溝村,由于該寺建在海拔1112米高的俺窟沱山,又名“俺窟沱寺”。據清道光二十五年《重修文殊庵俺窟沱寺》碑記所載:“魯邑西南偏山坳之間,舊有文殊庵俺窟沱寺,白云為藩,青嶂為屏,綠竹映階,銀杏封宇,即古之丹邱殊林無以過之!睋䝼鳎莆渥跁,即公元841年,日本高僧慧萼帶著他在五臺山敬請的一尊觀世音菩薩像,乘船回國,當船行至浙江普陀山東南新羅礁時,被水面上突然出現的數百朵鐵蓮花圍著,慧萼領悟,是觀世音菩薩不肯離開中國到日本,立即祈禱應允:建“不肯去觀音院”,鐵蓮花迎面退去;圯鄮в^音菩薩像,途經石人山,曾在文殊寺小憩。后人為紀念不肯去觀音,建庵普陀寺即今日文殊寺。寺中五株千年古老銀杏樹,枝繁葉茂,人稱活化石。濃陰庇護下的文殊寺,占地十余畝,據寺內現存的兩塊石刻《碑記》所載,該寺建于元至正四年(公元1344年),迄今已有600多年歷史。其間,曾歷經明成化元年……[詳細]
    曹門革命紅學舊址暨吳煥先烈士故居
      曹門革命紅學舊址暨吳煥先烈士故居,是鄂豫皖革命根據地舊址群的重要組成部分,位于新縣箭廠河鄉(xiāng)四角曹門村。有磚木結構的房屋兩排11間,座東南向西北,占地面積260平方米。房前有一長方形院落,吞字大門開在院墻西北,大門上方懸掛著“吳煥先故居”匾額。1983年,對舊址前排南起3間進行了修復,并舉辦了吳煥先烈士生平事跡陳列。1985年,在陳列室樹立起吳煥先烈士塑像,展出了李先念、徐向前、程子華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為紀念吳煥先烈士犧牲五十周的題詞。其它房屋仍為吳姓村民居住。1986年11月21日,舊址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吳煥先,1907年生于四角曹門村,是鄂豫皖革命根據地和紅四方面軍創(chuàng)始人之一。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后,即棄學回到家鄉(xiāng)撒播革命火種,興起農民運動。同年秋,成立了新縣第一個黨小組和第一個農民協會。他帶領貧苦農民向地主階級展開了反剝削、反壓迫的經濟斗爭,發(fā)起抗租、抗稅等……[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