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南“繼序其皇”坊式門樓位于樂安縣牛田鎮(zhèn)水南村的萬壽宮,水南萬壽宮集祭祀、廟會于一體,建于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呈長方形狀,進深35米,寬16.4米,面積574平方米,共四進,由“古戲臺”、“萬壽宮”、“關(guān)帝廟”、“蓮花庵”三部分組成。“繼序其皇”牌坊:為丁氏坊,又稱紅石牌坊,建于清順治十年(1653)。牌坊高11米,寬20米,厚0.8米。正樓為廡殿式,四柱三間三樓,單檐歇山頂,五層如意斗拱……[詳細] |
崇仁石經(jīng)幢位于崇仁縣相山鎮(zhèn)山斜罕滸村南西寧河南岸邊,明萬歷辛丑年(1601)建立。江西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石經(jīng)幢”又名“罕滸徑幢”,花崗巖石質(zhì)。經(jīng)幢上部似六層塔,每層高21.7m,寬46.4cm。葫蘆頂,高39cm,直徑24cm。下部中柱是正方柱,寬3.4m,寬33cm。底座也是正方形,寬66cm,高37cm,經(jīng)幢通高5.2m,中柱朝南一面鏨刻有佛像,朝北一面鏨刻有“腌佛……元無量”等字樣,并刻……[詳細] |
白滸窯遺址為撫州市第一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和江西省文物保護單位。位于臨川區(qū)紅橋鎮(zhèn)白滸窯村東南700米的白滸渡,故名“白滸窯”。燒造年代為南朝至宋代,是我國江南古陶瓷生產(chǎn)史中的重要鏈環(huán)之一。1950和1960年,白滸窯在江西省博物館文物調(diào)查工作中被發(fā)現(xiàn)。經(jīng)過實地調(diào)查,白滸窯遺址綿亙2公里,包括毛家村、一甲村與二甲村。整個窯址除有幾座遭到破壞外,仍有七座較為完整。廢墟上散布的瓷片、窯具等遺物甚多。這些瓷……[詳細] |
石郵紅軍總政治部舊址位于三溪鄉(xiāng)石郵村。2018年3月,公布為江西省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塅家車節(jié)孝坊,位于河上鎮(zhèn)塅家車村東邊村口,始建于清代光緒四年,牌坊為一間二柱三樓式,保存非常完整,歷經(jīng)130余年未作維修。各樓戧角,額枋雀替及定坊斜撐均完好,非常罕見。牌坊雕刻細膩,形像逼真,質(zhì)樸高雅,渾厚瀟灑,內(nèi)容有戲曲人物故事、花草、鳥獸,主要采用浮雕、透雕、圓雕等手法,雕刻技藝精湛,體現(xiàn)了清未當?shù)氐慕ㄖL格和雕刻工藝水平。坊上字碑刻有“賜進士出身工部虞衡司郎中加三級臣謝闌生之妻陳氏節(jié)孝坊”及……[詳細] |
豐古城是江西省古建筑保存最完整、古城肌理最清晰的明清古城之一,其文化底蘊深厚,具有重要的文物保護和歷史研究價值。古城內(nèi)集中了望仙橋、攀桂坊、盱江西路、盱江東路等4處省級歷史文化街區(qū),2018年南豐縣公布為省級歷史文化名城。南豐古城擁有1630余米的明清古城墻、161處文物保護單位、200余棟明清古建筑,保存了自唐代以來各朝各代的歷史文化信息,有唐代的寺廟、宋代的壕溝、元代的里坊、明代的城墻、清代的……[詳細] |
太平橋位于江西省南城縣東門外盱江上,又名“留衣橋”。原為浮橋,后改建為石橋。為半圓形石拱橋,共14孔。江西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太平橋原名“萬壽橋”,始建于宋嘉佑五年(1060)。宋嘉定十三年(1220)毀。元至元十九年(1282)募建,改名為“太平橋”。明萬歷八年(1580)橋毀,明益藩捐金首倡重建,“往來稱快”,改名“東郭虹橋”、“虹橋”(明羅汝芳《太平橋記》:“庚辰(萬歷八年)臘月橋北民舍災,……[詳細] |
山石刻(含一勺之多、月泉、玉練雙飛)位于江西南城縣,石刻時代為明、清。原名仙都觀鄧真人墓及石刻造象等,觀、墓、造象已毀,現(xiàn)存“一勺之多”、“月泉”、“玉練雙飛”。為撫州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江西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山屬武夷山系軍峰山之余脈,海拔不到一千米。相傳唐代鄧紫陽真人在-山習道修練,道士相爭來此講學,名流貴赫往來不絕,成為東南一帶道教中心。秦時,大學者華子崗遨游萬里來到麻沅著書,華子崗有他藏書……[詳細] |
萬魁塔位于撫州城西北約10公里的金石山,是一座雄偉壯觀的古塔,也是臨川境內(nèi)保存下來的唯一古塔。始建于明萬歷年間(1610),清乾隆已亥年(1779)塔頂?shù)顾蠖嗵巹兾g,到道光已亥年(1839年)進行重修,因而使這座古塔保存至今。屬撫州市第一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江西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此塔六面七簾,層層飛檐,高41.58米,腰圍31.68米,棱角相稱,層次分明,像一鋼锏倒立塔。塔底用紅麻條石砌成,第……[詳細] |
臨川古鎮(zhèn)山清水秀,人杰地靈。濤濤江水穿城而過,江面上是久負盛名的文昌橋,橋邊不遠的靈芝園湯家山上,是一座湯顯祖和他原配夫人吳氏及繼室夫人趙氏、傅氏的合葬墓。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臨川知縣江召棠曾進行過一次大修,并在墓碑上撰一聯(lián):“文章超海內(nèi),品節(jié)冠臨川!苯夥徘跋,墓地幾遭夷平。1957年曾進行培修,“文革-”中又遭破壞,1982年10月遷址人民公園,F(xiàn)在,這里成了文人憑吊、學者瞻仰的名勝之地……[詳細] |
董裕墓,董尚書墓,位于流坑古村烏江上游的樂安縣招攜鎮(zhèn)鹿源村白鶴形山上。明代墓葬。江西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文物保護單位。此墓由工部施工,禮部驗收,有皇帝“敕葬”碑刻。墓前有大條石疊起的神道,兩旁有石吏、石馬、石羊,保存尚好。登上九級臺階,有三塊大石碑,中間是“明故資政大夫、刑部尚書、贈太子少保董擴庵先生墓”碑,由吏部尚書、大學士新建張位題寫,墓之上端,則立有四圍雕滿龍云圖案的神宗皇帝“敕葬”石碑![詳細] |
潮音洞石龕窟位于南城縣岳口鄉(xiāng)伏牛村,東臨盱江,是古代人工所開鑿的一處石龕窟,建于明代,已有300多年的歷史。洞外一龕,洞內(nèi)石壁浮雕羅漢佛像二十尊,頭部均被砸掉,另有一尊腳踏蓮花的觀音,有一定的石刻藝術(shù)。為江西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從潮音洞口俯視盱江,可見盱江水中有一狀如盤珠的巨石,正好與潮音洞口相對,每當夜深人靜之時,在潮音洞內(nèi)可聽到盱江中巨石下發(fā)出漲潮與退潮之聲,其聲如海潮之漲落,故名“潮音洞”![詳細] |
相山石塔位于江西省撫州市崇仁縣相山鎮(zhèn)苔州村,原通宜黃的古道旁。石塔上鏨刻有:“普庵定光古塔”。1982年全縣文物普查省、市文物專家根據(jù)其建筑風格,特征定此塔為明代建筑。1988年,因風雨剝蝕的原因,石塔上面露出“皇清雍正九年”字跡,因此石塔的建筑年代應為:清雍正九年。石塔有七層,高6米,是花崗巖石石料建筑。七層石塔,是一層一層層疊起來的。葫蘆頂,蓮花座。塔身是六棱柱,上小下粗。除底座外,每層石塔由……[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