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壽寶塔位于福建省長樂市吳航鎮(zhèn)南山。塔由華恩(柴桑)人林昂舍錢,法澗寺僧景休募眾緣建造。宋紹圣三年(1096)始建,政和七年(1117)十月二十三日竣工。永樂十一年(1413年)三寶太監(jiān)鄭和航海駐舟師于長樂,助寺修葺,題額“三峰寺塔”。后寺廢塔存。塔為八角七層仿樓閣式塔,高27.4米,石結構。一層塔壁飾有佛教故事精美浮雕,是研究宋代建筑石雕藝術的珍貴實物。塔身中空,內有石階可盤旋登塔頂。二至七層各……[詳細] |
遇林亭窯址,是目前全國規(guī)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宋代古窯址之一。位于位于武夷山市星村鎮(zhèn)北約5公里的遇林亭,緊鄰風景秀麗的蓮花峰,分布面積近6萬平方米。這里有一條小溪自南往北流過,沿溪有6座小山崗,堆積著數(shù)以萬計的匣缽和碗墊,有的深達3-5米。四周層巒疊嶂,中有小溪注入崇陽溪,有古道通往武夷山市區(qū)。廢窯堆積自南而北分布于8座山丘上,范圍約6萬平方米,堆積層厚1至5米。該窯發(fā)現(xiàn)于1959年,以后多次復查![詳細] |
東巖山石塔(報恩塔)位于荔城區(qū)鎮(zhèn)海街道辦事處英龍居委會東巖山報恩寺內。乾隆縣志載,塔建于哲宗紹圣年間(1094~1098);又據(jù)林氏族譜載,塔建于隋開皇元年(581)。清代學者宋際春的《麟山開皇塔》詩中有“上有開皇磚”句,證知宋石塔前身唐塔為磚塔。三層八角樓閣式石塔,占地面積387平方米,邊長4.40米,須彌座高1.20米,塔身通高約13米。須彌座的上下梟浮雕仰蓮,上下坊浮雕覆蓮,束腰浮雕37只形……[詳細] |
北苑御焙遺址位于福建省建甌市市區(qū)東北15公里東峰鎮(zhèn)今鳳山茶場內。自1985年以來發(fā)現(xiàn)了五十多個遺跡點。北苑御焙茶起源于五代十國時期的閩王龍啟元年(933年),持續(xù)上貢時間長達458年。歷史上有“北苑貢茶名冠天下”之譽。北苑是宋元時期著名的宮廷茶園,中國古代茶都!督óT縣志》載:閩龍啟元年鳳凰山茶園列為皇家御茶園,因該園地處閩都北部,故稱“北苑”。由宋至元明,歷代朝廷都在北苑設有漕司行衙,重臣丁渭、……[詳細] |
鎮(zhèn)海堤以抵御海潮,圍墾埭田,造福于民存世,黃石、新度、笏石、北高四鎮(zhèn)69個村共25萬人口,22.5萬畝田地受益。可謂歷經(jīng)滄桑,迄今已有1200多年。它是莆田最古老效益最大的古建筑,被列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鎮(zhèn)海堤原名東甲堤,唐元和元年(806年)由閩浙觀察使裴次元創(chuàng)建,是在莆田南洋圍墾東北角最易被風潮沖毀的土堤外加建石堤3.4公里,自黃石鎮(zhèn)東甲村至遮浪村。據(jù)史載,石堤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被……[詳細] |
導游:位于市中心的南后街一帶,在安泰河邊、于山之麓,這塊面積為15.84公頃的區(qū)域是古代遺留下來的一塊街坊,共有三坊七巷,可貴的是這里至今還保持著舊貌,有很多尋常人家居住在這里。該街區(qū)形成于唐宋時期,據(jù)《榕城景物考》記載:“唐天復初,為羅城南關,人煙繡錯,舟楫云排,兩岸酒市歌樓,蕭管從柳蔭榕葉0!弊阋姰敃r的繁榮景象。宋代時這里修筑了城墻,街區(qū)被包入城中。街區(qū)的空間格局,一街水巷,河水蕩漾,古榕蒼……[詳細] |
天中萬壽塔位于仙游縣楓亭鎮(zhèn)塔斗山上,俗稱塔斗塔,亦稱青螺塔,經(jīng)有關專家光臨鑒定屬阿育王塔型,為五代建筑風格。2001年,天中萬壽塔作為宋代古建筑,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天中萬壽塔始創(chuàng)于五代末,座北向南,塔為石構實心,四方形五層,高7.4米,邊長5.1米,以山作基,砌石而起,直插云霄。萬壽塔表面幾乎布滿浮雕,其造型之奇特、藝術之精湛,均堪稱一絕。第一層置于瓣蓮花須彌座上,四……[詳細] |
建甌文廟,即原建寧府學文廟,位于福建省建甌市倉長路163號,F(xiàn)為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建甌市博物館所在地。文廟初建年代不詳,應追溯至北宋寶元年間建州立學時,當時學、廟分立。南宋建炎元年(1127年)毀于兵火,紹興二年(1132年)重建時,府學合一。紹興十四年(1144年)毀于水,之后屢毀屢修。明洪武三十四年(1401年),文廟又毀于火,永樂三年(1405年)重建時遷至今址,F(xiàn)存建筑為清同治八年(18……[詳細] |
屈斗宮窯址系宋元時代的窯址,因當?shù)卮迕駷榧o念南坡小路邊的“奎斗宮”而得名,位于德化縣龍潯鎮(zhèn)寶美村破寨山西南坡上。1953年為華東文物工作隊考古調查發(fā)現(xiàn)。1956年,北京故宮博物院的陳萬里先生等再次對該窯進行調查。此后中央、省、地、縣等有關單位又多次復查。1961年,經(jīng)福建省人民委員會批準,頒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76年4月,福建省博物館、廈門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yè)、晉江地區(qū)文物管理委員會聯(lián)合組……[詳細] |
棲云洞造像位于福建省羅源縣鳳山南部、蓮花山圣水寺側。洞形如鐘,占地36平方米,洞內明亮,繞石壁砌筑的石臺上有石雕十八羅漢和觀音坐像。石刻制作于南宋淳祐八年(1248年),高者84厘米,低者75厘米,具有五代石刻風韻,是研究我國古代石雕藝術的有價值的實物資料。棲云洞為天然石洞,形如巨鐘罩地,中有澄心井,高1.3~2.85米,方廣37米內置石雕羅漢像18尊,圍壁列坐,其中16尊為南宋淳祐八年(1248……[詳細] |
釋迦文佛塔位于福建省莆田市城南廣化寺的東側。釋迦文佛塔始建于南宋乾道元年(1165年)以前。塔為石構的仿木樓閣式建筑,通高36米,平面呈八角形,共五層,造型古樸莊重、結構玲瓏精致。須彌座的束腰部分浮雕有獅子滾珠和牡丹的圖案,轉角處浮雕有侏儒形象。塔第一層的東西兩面開門,其余各面設有佛龕,門龕的兩旁浮雕有羅漢人物像,各具神態(tài),造型生動;乩鹊年@板上浮雕海水卷云紋樣。第二層至第五層,其中四面開門,四面……[詳細] |
白鶴嶺古官道位于寧德市蕉城區(qū)蕉北街道繼光社區(qū)、蕉南街道中南社區(qū)、城南鎮(zhèn)嶺頭村、灣亭村,年代為宋至民國。簡介:由時任寧德縣主簿的丁大全于南宋寶慶年間(1225-1227)主持修建,歷代多次維修。古官道起于寧德舊縣西門,通往羅源,全長10公里,寬1.5~2.5米,蕉城境內現(xiàn)存相互連續(xù)的四段,均由石磴層層累砌而成。古官道沿途人文景觀豐富,尚存摩崖石刻、碑刻十九處,古橋二座,古亭遺址四處,以及鶴嶺寨、嶺頭……[詳細] |
朱熹墓位于建陽市唐石里(黃坑鎮(zhèn))大林谷。墓地系朱熹生前所選。左前側是鯉魚崗,右前方乃唐石山;前臨虎山雄踞,背靠九龍山之九龍崗,稱“風飄羅帶”。朱熹(1130-1200),南宋哲學家,教育家。于南宋慶元六年(1200年)3月甲子日病逝于建陽市考亭,與夫人劉氏并葬于此。山上有幸如亭和順寧庵。明嘉靖年間(1522-1566年),屢經(jīng)修葺,山下享堂5楹。清朝康熙、乾隆、嘉慶等均有重修,并在山下建朱子祠,以……[詳細] |
漳浦文廟大成殿位于福建省漳浦縣綏安鎮(zhèn)后溝巷。漳浦文廟始建于宋,重建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現(xiàn)僅存大成殿,大成殿始建于明洪武年間(1368-1398年),占地4900平方米,南向。大殿面闊三間,進深五間,為重檐歇山頂、斗拱抬梁式結構。大成殿內存有明、清的五方碑。面闊進深各五間,抬梁、穿斗混用式木構架,重檐歇山頂,前檐下設廊,斗栱為六鋪作單抄雙下昂(假昂),F(xiàn)存的文廟大成殿木式結構尚保存有大量的明……[詳細] |
坐落在土樓群的最東側,建于明隆慶年間(1567-1572年)。長方形土樓,坐北朝南,占地約3600平方米,無石砌墻基。高4層,面闊25.8米,9開間,進深24.3米,11開間,底層外墻厚1.3米,每層40開間。全樓設一個大門,4道樓梯,門外以矮墻圍合天井形成一個院落,外大門正對樓門。內通廊式,前后為歇山頂,兩側為懸山頂(見7.a-2照片40)。該樓中軸線自南而北依次為外大門、門坪、樓門、門廳、天井……[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