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義市博物館位于市區(qū)杜甫路北側(cè),宋永昭陵東南隅。1997年由鞏義市政府投資2200萬元動工修建,2001年l0月正式建成開館,占地25畝,總建筑面積12300平方米。博物館由文物藏品庫、陳列大廳、辦公樓、服務樓等建筑設(shè)施組成,建筑風格為園林式仿古建筑屬市級博物館中之首。鞏義市博物館現(xiàn)有文物藏品近3萬件,展廳計劃陳列800余件,現(xiàn)已布展500余件。主要陳列的有《洛汭瑰寶》、《北宋皇陵》、《石刻藝術(shù)》……[詳細] |
杜甫陵園位于鞏義市城區(qū)西北5公里處的康店鎮(zhèn)康店村西部邙嶺上。1990年市政府投資70多萬元,對陵園整修一新。陵園占地34畝,座北向南,主體建筑有大門樓、杜甫大型雕像、雙層亭、詩圣碑林、杜甫墓、吟詩亭、望鄉(xiāng)亭、草亭、獻殿等組成。整個陵園種植花木3000余株,奇花異草點綴、綠樹成蔭、松柏輝映,巍偉莊重,各種設(shè)施具有園林建筑風格,已成為邙嶺上閃閃發(fā)光的一顆明珠。杜甫于唐代宗大歷五年(公元770年)在湖南……[詳細] |
位于鞏義市大峪溝鎮(zhèn)柏林村東北300米,北距岳楊河150米,西南距白衣觀音廟200米,東南為金龍煤礦。創(chuàng)建于清,原屬于張家,民國10年(1920年)重修并施舍于眾人。解放后分給當?shù)匕傩眨?964年遭雷擊,墻體有一條10公分寬的裂縫,F(xiàn)在張宗茂的曾孫張明遠、張石堰在此居住?菢菫橛采绞酱u木建筑,共四層,東西長5.5米,南北寬4.05,高約13米,面積22.3m2。底層內(nèi)可架梯而上,原有棚板已不存。一……[詳細] |
望鄉(xiāng)樓,位于鞏義市區(qū)西南30公里處的魯莊鎮(zhèn)魯莊村南100米,南為嵩山余脈,東為曹河流域,西為桑溝河,周圍是民居,面積55㎡。創(chuàng)建于明末,距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望鄉(xiāng)樓的準確名稱,眾說紛紜。多數(shù)人傾向于“望鄉(xiāng)樓”。據(jù)傳,夾溝村(另一說為小相村)一女出嫁到魯莊村,久不見娘家人,甚念家鄉(xiāng),積思成怨。婆家知道后,即命匠工建此樓以供兒媳望鄉(xiāng)寬懷,故名。另一說為“望娘樓”,故事情節(jié)大同小異。第三說為“望夾樓……[詳細] |
位于鞏義市米河鎮(zhèn)雙樓村西北500米處程家寨,雙樓河西岸二級臺地上,東面為雙樓河沖積平原。該院依山面水,三面環(huán)山,山上柏樹茂密,附近有民居、廠礦,東北50米處為程家祠堂(子華子祠)。該大院坐西向東,原為程本后裔居住,建于清末民初,由程氏后裔創(chuàng)建,規(guī)模宏大,建筑規(guī)范。民國期間,鞏縣縣長曾在此避難,省、縣政要多次題贈匾額。80年代以后,部分居民遷出,房屋廢棄,大院北部、東部原有建筑,現(xiàn)已改建。程家大院規(guī)……[詳細] |
吳家山莊位于鞏義市南約30公里的夾津口鎮(zhèn)臥龍村(原名墓坡村),由吳姓數(shù)代人修建而成。吳家山莊,背靠中岳嵩山臥龍峰,面朝北嶺,左青龍,右白虎,山環(huán)峰繞,藏風聚氣,是一塊難得的風水寶地。該山莊筑如城堡,壁墻高筑,氣勢雄偉。大門朝北,據(jù)傳過去還有門樓,進大門后,又依次分為七個院落,均為兩進或三進四合院式建筑,各院落既自成一體,又互相聯(lián)通。院落布局雷同,即三面挖石砌窯洞,全用青石券筑。正面一般有1—3孔,……[詳細] |
已被確定為省、市文物保護單位的“張祜莊園”(亦稱張誥莊園)座落于鞏義市新中鎮(zhèn)新中村琉璃廟溝。琉璃廟溝張氏于明朝隆慶年間從安徽鳳陽遷往這里。在清朝道光年間,已是鞏義出東門富戶之首,時有田地十余頃。受自家(老宅院)窯頭上蒼勁挺拔的古柏啟發(fā),十六世祖輝明為錢莊起字號為“柏茂”號,民間俗稱“柏茂家”。十九世張誥時任偽保長,又因打煤窯出名支持抗日有功亦叫“張誥家”,張祜是張誥之父,故稱張祜莊園。1987年3……[詳細] |
位于鞏義市河洛鎮(zhèn)官殿村。對面有逶迤而來騰若蛟龍的二龍山,狀元府依山而筑,前臨山壑,后依山脈,東與民宅毗連,形勢險要,氣魄壯觀。據(jù)牛氏祠堂現(xiàn)存的光緒三年豎的《創(chuàng)造祖德堂小宗祠祀碑》記載:嘉慶二年(公元一七九七)牛鳳山之祖牛巨川率長子六丙、次子六戊,因家貧由穆溝(今鞏義東,滎陽市高山鎮(zhèn))遷到明月坡。初居二龍山之陽,三年后,又再遷二龍山之陰,穴居傾圮,仲兄幾頻于死,乃遷明月坡西,又由東院、中院擴至西院![詳細] |
小相李氏民居群位于鞏義市魯莊鎮(zhèn)小相村興魯大道西側(cè),南北兩側(cè)各有一條自然溝,舊時方圓一里之內(nèi)有橋4座,故稱“一里四座橋”,其村以李姓、楊姓居多。該民居始建于明末,興盛于清代,規(guī)模宏大。小巷、胡同、水井,高墻深院,紅石墻基,小青瓦蓋頂,磚墻或磚柱土坯墻。原有大房20余處,現(xiàn)在保存較好的還有李國平宅院、李端陽宅院、李好閃宅院、李三槐宅院等4處,19幢房屋50余間,是典型的北方四合院式建筑。雕梁畫棟,裝飾……[詳細] |
位于鞏義市大峪溝鎮(zhèn)的海上橋村,南距310國道兩公里,西接北山口鎮(zhèn),北臨站街鎮(zhèn)。這里交通便利,土地肥沃,百姓富殷。據(jù)村內(nèi)古碑記載:這里河谷中曾有一翻花泉,人稱“海眼”,終年不涸,人們搭橋過往,因而得名“海上橋”。2007年該村人大代表劉詩寬在人代會上提交“保護開發(fā)、利用海上橋古代建筑群”的議案后,市文物局高度重視,結(jié)合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對這里保存的大面積清代王氏民居建筑群,進行詳細調(diào)查,并向鞏義市……[詳細] |
天井院,老百姓習慣稱之為“窯坑”,是我國黃土高原一帶民居的寵兒,也是鞏義市的特色民居之一。天井,是“四周或三面房屋和圍墻中間的空地,其形如井而露天,故此為名(見《辭海》“天井”條)。”推而廣之,中原一帶把“窯坑”也稱之為“天井院”。鞏義地處黃土高原東部邊緣,土層厚,系長期堆集而成,老百姓稱之為“臥土”,有利于天井院和窯洞的開挖。天井院的形狀有二,即正方形和長方形兩種。大小不一,可根據(jù)土地面積、地形……[詳細] |
位于鞏縣城區(qū)的西南隅的一處高敞之地。從那里俯望,城區(qū)如在谷中。宋時,這塊地方叫“孝義堡”,又名“和兒原”,現(xiàn)在改造成為宋陵公園。永昭陵是北宋皇帝宋仁宗趙禎的寢陵。宋仁宗初名受益,是宋真宗趙恒的第六子,即民俗演義《貍貓換太子》中的太子。宋仁宗生于公元1010年,1018年立為皇太子,賜名趙禎,1022年即帝位,1063年病死開封,享年53歲。宋仁宗在位四十二年期間,國泰民安,文臣武吏薈萃,科學文化發(fā)……[詳細] |
在鞏義市中部偏南,古稱霍山、天陵山。亦曰東西盤龍山,宋時建陵于此之陽,遂得名青龍山。山體呈東南、西北走向,海拔1042米,面積56平方公里,中有后寺河將山分東西青龍山,異山合體,中有數(shù)十峰。屬下古生界寒武系結(jié)構(gòu),下部為礫巖及雜色灰?guī)r,上部為饅頭頁巖,中夾數(shù)層青灰色、黃色泥質(zhì)灰?guī)r。礦藏有煤、石灰石等。1958年在后寺河中段建有后寺河水庫,山中有漢明帝時所建慈云寺![詳細] |
北宋皇陵位于鞏義市的西村、芝田、市區(qū)、回郭鎮(zhèn)一帶,北宋九個皇帝,除徽、欽二帝被金兵擄去死于五國城外,其余七個皇帝及趙弘殷(趙匡胤之父)均葬在鞏義,通稱“七帝八陵”,再加上后妃和宗室親王、王孫及高懷德、蔡齊、寇準、包拯、楊六郎、趙普等功臣名將共有陵墓近千座。從公元963年開始營建宋陵,前后經(jīng)營達160余年之久,形成了一個規(guī)模龐大、氣勢雄偉的皇家陵墓群,堪稱為露天藝術(shù)博物館,是研究宋代典章制度和石刻藝……[詳細] |
五指山位于鄭州西南60公里鞏義伏羲山中,步入五指山,便走進了一個夢幻的世界:峽谷深疊著百丈玉翠,香草葳蕤叢生,如莽如索的葛根藤條;春季滿山的山桃花、杏花花開如雪,連翹花開似金色絲毯;夏季桃、李、杏、柿子、核桃熟落無人知,秋季紅葉滿山流金溢彩。山澗清流千萬只五彩斑斕蝴蝶相會的蝴蝶谷,地下溶洞相連綿延不斷,夏季溫涼如春,冬季積雪不化,紫氣蒸騰,祥云縈回,風水寶地。長約8公里大峽谷九曲蜿蜒,成為鄭州美麗……[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