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花寺位于登封市區(qū)西10公里少室山南麓蓮花峰下,坐北面南,地勢北高南低,四周山巒環(huán)抱,密林蔽日,環(huán)境清幽。蓮花寺建于清代后期,現(xiàn)存民國建筑三進院落,殿宇、房屋60余間,窯洞3孔。中軸線建筑有:山門(嵩蓮宮)、安陽宮(觀音殿)、無極殿。民國碑刻3品,古樹名木10余株,總占地面積 7000余平方米。第二批鄭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日軍侵華飛機場位于登封市區(qū)西南1公里的石稱石東側(cè),修于1944年3月,日寇侵占登封,-燒殺,無惡不作,并在制造了一起-無辜村民七人的登封慘案。攻占登封后,在縣里各村抓了上萬民工修筑飛機場。1944年農(nóng)歷8月14日晚,皮定均司令員,徐子榮政委奉命率豫西抗日先遣支隊來到登封,解放了萬羊崗南坪上被日軍抓去修飛機場的三萬民工,首戰(zhàn)告捷。飛機場是日軍侵占登封的罪證之一。第二批鄭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登封縣故城位于登封市區(qū)中心,北城墻位于中岳大街中段(光明路以西嵩陽路以東)南側(cè),南城墻位于少林路中段(光明路以西嵩陽路以東)北側(cè),東城墻位于光明路西側(cè),西城墻位于嵩陽路中段(中岳大街以南少林路以北)東側(cè)!逗幽细尽贰兜欠饪h志》載:登封縣城墻建于唐初,是一座用土夯筑的城墻,周長1124步,高一丈五尺;明萬歷三十九年知縣付梅重修,用磚二十萬塊包砌,建四角樓、辟春雨、鴻澤、黃離、萬歲四門。清代多次修葺……[詳細] |
崇高城建于西漢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當年漢武帝劉徹游中岳,把陽城縣所屬的嵩山前面的三百戶居民單獨劃為崇高縣,作為奉邑,專管祭祀之事,城墻修建于此時,后歷經(jīng)東漢、三國、兩晉、南北朝等朝代,城墻一直沿用并修筑;隋時改崇高縣為嵩陽縣,縣城南遷,崇高城漸廢,沿用約700余年,修筑至今約2100余年。經(jīng)實地調(diào)查判斷,略呈南北長方形,東西寬約350米,南北長約500米,城墻的地上部分已大部被毀,現(xiàn)僅……[詳細] |
孫顯墓碑位于登封市盧店鎮(zhèn)盧西村盧店至唐莊公路西側(cè)。孫顯,字榮甫,曾任中順大夫,遙授知芙德府、知太平路總管府事,江西行省郎中,福建行省郎中,元大德二年(1298年)“移內(nèi)地,理問汴省”任 “少中大夫懷孟路總管兼管諸軍奧魯管內(nèi)勸農(nóng)事”。 墓碑高3.55米,寬1.07米,厚0.28米。集賢大學士榮祿大夫翰林學士承旨知制誥兼修國史姚燧撰文,翰林學士承旨資善大夫知制誥兼修國史劉賡書丹,嘉議大夫禮部尚書郭貫篆……[詳細] |
景店烈士陵園位于登封市盧店鎮(zhèn)景店村東部,豫03公路的西側(cè)。陵園安葬烈士69位,生前均系劉伯承司令員指揮的中國人民解放軍二野九縱隊七十七團指戰(zhàn)員。1954年從城關公社焦河大隊和大冶公社又各遷葬兩位,共合73位。烈士家屬先后遷葬原籍33位,現(xiàn)有烈士墓40座, 墓前均立有高0.30米、寬0.18米、厚0.085米的青石墓碑一塊,上刻楷書烈士的籍貫、姓名和生前職務。2013年,登封市民政部門在景店烈士陵園……[詳細] |
李莊遺址位于登封市君召鄉(xiāng)李莊村南臺地上,遺址處在大呼沱河西岸二級臺地上,北高南低,西高東低,南北較長,整體呈長方形分布。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文物人員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2008年文物普查時又進行了調(diào)查,根據(jù)文物普查采集到的標本判斷,該遺址是一處仰韶文化時期的遺址,這說明早在五千至七千年前先民們就在此繁衍生息。第二批鄭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銀洞遺址位于登封市君召鄉(xiāng)井眼溝村北的馬鞍山廂子崖半腰,2009年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時發(fā)現(xiàn)。銀洞遺址據(jù)當?shù)貍髡f是明朝時期人們采礦的洞穴遺址,清代至民國年間,當?shù)卮迕裨么硕炊惚婪。銀洞遺址經(jīng)考古調(diào)查可知:該銀洞坐北朝南洞穴略呈橢圓形,進深約7米,洞口高約1.80米,洞口寬約4米,洞內(nèi)最窄處1.5米,洞內(nèi)最寬處3米,洞內(nèi)最高處2.10米,最低處1.20米左右,整個洞穴開鑿在山巖上,從現(xiàn)場調(diào)查判斷,……[詳細] |
冶上冶鐵遺址位于登封市告成鎮(zhèn)冶上村。由村名可知,此地歷史上曾立爐冶鐵。遺址分布于村中部及村東南山坡上,面積約2平方公里,文化層厚度1~3米不等,重點區(qū)域位于“沙溝”一帶。1984年被發(fā)現(xiàn),1990年秋經(jīng)國家文物局批準,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登封市文物局聯(lián)合對其進行發(fā)掘,發(fā)掘面積約230平方米,出土遺物有:坩堝、煉渣、陶范殘塊、瓷器殘片等,清理冶鐵窯爐4座,陶窯2座。兩尊立于中岳廟大殿前的金代鐵獅子……[詳細] |
登封縣第一次黨代會舊址位于登封市大金店鎮(zhèn)袁橋村,原為民國區(qū)長袁強齋家,現(xiàn)為顧景貴住宅,上房坐北面南,東與袁進蘭宅院近鄰,南為顧顏明住宅,北為袁橋村街東西路,西為袁布袋宅院。1938年,登封縣地下黨組織已發(fā)展到相當大的力量,在對敵斗爭和組織建設、宣傳活動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登封縣根據(jù)當時的形勢需要,結(jié)合工作進展情況,按照上級黨委決定,將偃師、鞏縣、登封中心縣委,改建為各縣縣委。2月前后,縣地下黨委便……[詳細] |
崔氏石坊及碑刻位于登封市大金店鎮(zhèn)文村西頭北側(cè)崔氏墳塋內(nèi)。石坊刻立于明代中期,為三間四柱形,通高2.88米,寬4.50米,坐北面南,坊頂用橫枋蓋頂,浮雕有花草圖案,橫枋下置闌額,陽刻隸書“崔公先塋”,額左刻有“賜進士巡撫都御史崔景榮”,右刻有“賜進士湖廣兵備副使嵩陽崔應科立”楷書。中柱陽面刻有:“開垣肇跡祖宗功德流澤遠,中岳發(fā)祥昭穆甲科蔭后長”對聯(lián)。右側(cè)刻“仲子沖壁書”,柱頂?shù)袷{,坊柱南北有雕花護……[詳細] |
負黍城位于登封市大金店鎮(zhèn)南城子村周圍、潁河南岸的臺地上,東有安廟河,西鄰段村河,南依青紅嶺,南高北低,三面環(huán)水,一面靠山易守難攻。據(jù)《竹書紀年》載:“周安王五十七年,韓伐鄭,占領陽城及負黍”。《史記﹒秦本紀》載:“秦昭王五十一年,將軍摎攻韓,取陽城、負黍。”由以上文獻記載可知,負黍城早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已是鄭韓兩國的西部邊防重鎮(zhèn)。負黍城東西寬約400米,南北長約800余米,面積30余萬平方米,南城墻位……[詳細] |
梅村遺址位于登封市大金店鎮(zhèn)梅村西南、太后廟河西岸的二級臺地上,遺址西北高,東南低,東西寬約150米,南北長約180米,占地約近3萬平方米,文化堆積厚度1.5~3米,采集有紅陶和灰陶,紋飾有繩紋,另有素面等。據(jù)陶質(zhì)及紋飾判斷,該地是一處戰(zhàn)國文化遺址,對研究戰(zhàn)國時期的社會生產(chǎn)、生活方式具有一定價值。第二批鄭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中正堂建造于中華民國三十年(1941年),由國民黨三十一集團軍第十三軍軍長石覺建造,為當時的十三軍軍部;十三軍下屬有八十九師、一百一十師、第四師,分別駐防于登封城高莊、菜園、玉皇廟、十里鋪、盧店、東金店、告成、文村等。新中國成立后,中正堂作為公有財產(chǎn)被大金店大隊、村委使用。第二批鄭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登封縣抗日縣政府舊址,位于登封市白坪鄉(xiāng)東白坪村李文正家西側(cè),是座西面東的土窯洞,一九四四年十月登封縣抗日政府就駐扎在小院的窯洞里。窯洞西側(cè)為耕地,北現(xiàn)為李文正后代住宅,東為民房,南為空曠地及建筑墻基。登封縣抗日縣政府舊址是豫西抗日戰(zhàn)爭時期登封縣政府政治指揮中心,是新舊歷史發(fā)展的唯一實物見證,雖為土窯洞,但它傳載和記述了抗日戰(zhàn)爭時期皮司令、徐政委領導豫西抗日先遣支隊全體成員在浴血奮戰(zhàn)中同登封縣委縣政……[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