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石山在今臨潭縣新城以北十華里處,唐以前稱為霧露山,清代名石嶺山。《清一統(tǒng)志》鞏昌府山川條:“石嶺山,在洮州廳(今新城)北十五里。舊志:‘山勢峭拔,草木不生!础对椭尽贰F露山在美相縣北十里’,即此!贝松胶03513米,多石灰?guī)r礦;其南峰玉筍山“在洮州廳北五里,極高峻,登之可望數百里。”當年秦始皇在此行軍![詳細] |
位于臨潭縣新城鄉(xiāng)新城村。俗稱新城,與舊城(舊洮堡址)相對。據《洮州廳志》、《洮州衛(wèi)城竣工碑》載,為明洪武十二年(1379)西平侯沐英所筑,明、清兩代多次重修。1913年后為臨潭縣城。該城依山而建,東北高,西南低。呈多邊形,周長5430米。城墻夯筑,基寬8米,殘高9米,頂寬6.7米,夯層厚0.15-1.18米。四面皆設磚包城門,外有甕城,門寬3.95米,高4.2米,砌拱形頂,又有水西門一處。南城墻外……[詳細] |
“新城蘇維埃舊址”就位于明代洮州衛(wèi)城之內,是一處既具八百年古跡景觀,又有現代革命史地意義的勝地,為甘肅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新城蘇維埃舊址,舊稱韃王金鑾殿,始建于十三世紀的元代,最早是元世祖忽必烈南征云南大理時的行宮。其后是當地群眾祭祀天地及民族英烈的場所,又稱為隍廟,F存主建筑殿宇四座,即正北大殿,東西兩側殿,山門樓臺和東西廊房。均為典型的高階深廊,飛檐斗拱、復瓦彩繪的歇山式木質中式建筑。使這座歷……[詳細] |
西道堂位于甘南藏族自治州臨潭縣城關鎮(zhèn)西河灘村的西風山麓。大殿為20世紀90年代所建,系磚木結構,由前殿、大殿、小殿三部分組成,整個建筑以木起脊,歇山造屋,三殿各有特點,建筑面積約1073平方米,大殿廊寬4.5米,由40根直徑60-75厘米的大廊柱回環(huán),在大殿北側有一棟兩屋經書樓,面積約200平方米。尕路田大房子位于臨潭縣古戰(zhàn)鄉(xiāng)尕路田村。始建于民國32年(1943年)。大房子采用當地藏族傳統(tǒng)“外不見……[詳細] |
牛頭城位于臨潭縣古戰(zhàn)鄉(xiāng)古戰(zhàn)村北,因城郭為倒梯形,前低后高、上寬下窄、型如牛頭,故名。該城憑山而筑、依山而建,形勢險要。整個城分前城、后城兩部分,長1155米,最寬處245米,最窄處45米,周長1300余米。現城墻多坍塌傾圮,只留城跡和烽燧,惟東南一段保存較為完好。西晉永嘉末(公元313年),吐谷渾(北方少數民族之一的鮮卑族慕容氏族吐谷渾部落)占據洮州今舊城、古戰(zhàn)等地。北魏孝文帝元宏太和十五年(公元……[詳細] |
拉尕山AAAA 拉尕山位于白龍江上游立節(jié)鄉(xiāng)境內,始唐“占單寺”和西漢“華陽古城遺址”左右拱衛(wèi),距離省道S313線18公里,現通等外公路。海拔2000米左右,山頂地勢平坦、中間千畝林草如茵,點綴紅屋、帳蓬接待處。四周山巒起伏、喬木灌木雜處,間有怪石崢嶸、飛瀑流泉,風光優(yōu)美,山、林、草、石、水、澗相得益彰。據民間傳說,格薩爾王攜珠牡王妃取道降魔,途經舟曲上河一帶,王的十三戰(zhàn)神率天馬云游隨至。一日,駕臨拉尕山上空,見此……[詳細] |
舟曲縣城素有“隴上小江南”之美譽,該縣城更是以其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民俗風情獨特,尤其以泉水甚多而名揚隴上,享有泉城的別名。舟曲縣城位于縣境東北白龍江北岸,海拔為1343米,年平均氣溫12.9℃,面積2.48平方公里。相傳,舟曲縣城古有九十九眼泉,泉水常常洶涌成洪,城池、民居、農田時有毀壞。后有膽識之人堵塞部分泉眼,清理地勢使其不成災禍。九十九泓泉水雖已數不著,然而,如今的舟曲縣城依然泉水叮咚,出……[詳細] |
太子山藏語稱阿尼念卿,位于合作市卡加道鄉(xiāng)土房村北,標準海拔4332米,距合作市40余公里。太子山高入云表,數百里外皆可望見。春秋冬季山上積雪皚皚,而夏季因山頂巖石呈白色,人們仍疑為積雪,故有“太子山高者雪壓了”一說。太子山因巖石裸露,古時亦稱露骨山,《水經注》及《甘肅通志》又記為白石山和雪山。太子山在合作市境內有大小數峰,自西向東,登波山3368米,公太子山4162米,母太子山4332米,豬咀山4……[詳細] |
康多峽景區(qū)地處卓尼縣境北部,涵蓋康多、杓哇兩鄉(xiāng)的全部地域和恰蓋鄉(xiāng)扎尕草原分水嶺以北約800平方公里的區(qū)域,與冶力關景區(qū)相連,屬冶力關景區(qū)的主體組成部分,這里屬青藏高原向黃土高原的過渡地帶,區(qū)內地質構造復雜,自然風光奇特,蘊含有全縣最豐美的草場和森林、奇峽、險峰、民俗風情、寶剎名寺等旅游資源。長26公里,平均深度在300——400米的康多峽谷,將景區(qū)分為各具-的南北兩個區(qū)域。峽谷兩岸層巒疊障,石屏排……[詳細] |
黃捻子國家級森林公園是甘南州臨潭縣冶力關風景區(qū)內的一處精華旅游區(qū),也是冶木峽的另一條峽谷,全長6.5公里,山勢險峻,有九十九道彎,峽谷兩岸有大片天然森林。距冶力關鎮(zhèn)十六公里。沿著百里長河冶木西峽,就可以進入黃捻子森林公園。這里的森林覆蓋率達到了89%,非“鋪錦疊翠”而不能形容其林木蔥蘢、枝葉蓊郁之盛況,真是旅游休閑的絕佳去處。信步走來,鳥鳴深樹,蝶飛花從,蔓條纏繞,枝葉披離,其間有長長的木棧道盤桓……[詳細] |
介 紹位于今舟曲縣嶂迭鄉(xiāng),東距縣城17公里,白龍江自西北穿流而過,由于白龍江沿岸是漢武帝元鼎時期“開西南夷”的重點地區(qū)之一,因此古遺址、古墓葬、古城堡、出土文物極為豐富,其中峰疊地區(qū)瓜咱古城與瓜咱嘴坪古城皆出土有釉陶罐及繩紋瓦片。南北朝時期,宕昌國建都城于此。因地處險要,扼甘松古道之咽喉,為一軍事要塞,隋朝時期在此置宕呂郡懷道縣。 甘肅甘南藏族自治州……[詳細] |
距夏河縣城30多公里的甘加鄉(xiāng)境內,偌大的草原齊齊地被裁割下來,分成上下兩層,層與層之間形成了一道很長很高的陡峭石崖,當地人稱白石崖。白石并不純白,可能是與綠色對比而得名。白石崖東西走向,長約15公里,寬約5~6百米。從遠處望,恰似白玉屏風,橫在半空,在藍天碧日輝映下熠熠閃光,蔚蔚壯觀。在白石崖根部偏西處,有一眼可容三、四人進出的溶洞,洞里有潺潺流水,曲徑通幽,溶巖造型千姿百態(tài),形人似物、維妙維肖。……[詳細] |
佐海苯教寺創(chuàng)建于-第一勝生之前的水虎年,距今有900年的歷史。該寺的創(chuàng)建人是則秀上師珠旺頓尼夏普爾,尊稱為大禪師雍仲嘉參。佐海黑教寺修持的教義主要是西藏原始宗教苯教祖師辛饒導師的立說“九乘教法”、《四門》、《五藏》以及其他內外密諸法。佐海苯教寺的主要法事有,每年春季正月十五舉行析愿0會和供佛法會;夏季舉行修持法會并進行坐夏;冬季舉行消災回遮法事,跳法舞。另外,堅持顯密兼修,寺內經常舉行普明、普空、……[詳細] |
介 紹西道堂是清末民初產生于臨潭縣的一個伊斯蘭教教派,創(chuàng)始人馬啟西。 他全力發(fā)展西道堂的各項事業(yè),農牧商并舉,致力于壯大經濟和發(fā)展教育,使該教派發(fā)展很快。教民財產及收入歸西道堂所有,實行統(tǒng)一管理、統(tǒng)一分配,同時扶持教民經商生產,賑濟貧困教民,使西道堂成為教民的大家庭。 西大寺最初建于1904年,之后屢毀屢建。第三次建成于1947年,大殿建筑模仿蘭州橋門大寺形式,屋頂為重檐歇山綠琉璃瓦,上有三個寶瓶……[詳細] |
洮河發(fā)源于西傾山北麓的李恰如山及附近的勒爾當草原,流至碌曲西倉,告別草原,進入峽谷地帶。卓尼縣境扎古錄地段,兩岸山勢急劇靠攏,地形百轉千折,山崖陡峭險峻,河水在巖石上左擊右突,激起飛浪。每至冬季氣溫驟降,湍急的河水濺起的浪花便迅速凝為冰珠,散落水中。同時,沿河岸由于地溫下降,淺水處亦結成薄冰,水流增大時沖離河岸,在河水中碰撞破碎,經遠距離流動磨擦,形成冰珠。冰珠在河中或零散、或結成松散的塊狀,漂浮……[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