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參亭”是岱廟建筑群南北軸線上的第一組建筑,實為岱廟的入口。自此向北軸線直抵泰頂?shù)摹澳咸扉T”,古代帝王凡有事於岱宗,均先在此“草參”,再入廟祭祀!斑b參亭”前臨御街,清乾隆三十五睥在門前建造石坊,額上刻字“遙參亭”。清光緒六年在坊前增建方石壘砌的雙龍池。池前石碑----《雙龍池碑》和《萬古流芳碑》均系同期建造的記事碑。此地是岱廟的第一個景觀。石碑、龍池、石坊,以及背后“三座門”式歇山頂?shù)哪仙介T,……[詳細] |
旭日東升是泰山最迷人的奇觀。拂曉,天晴氣朗,萬壑收暝,東方一線晨曦由灰暗變淡黃,又由淡黃變成橘紅。繼而,天空云朵赤紫交雜,瞬息萬變。滿天彩霞與地平線上的茫茫霧氣連為一體,云霞霧靄相映。日輪掀開云幕,冉冉升起,宛若飄蕩著的宮燈。頃刻間,金光四射,群峰盡染。然而,這只不過是一般的陸地日出,而那海上日出,更為壯觀。赤輪乍啟,海面半吞半吐,欲上而止,跳蕩恍惚,仿佛有二日捧出。有時還能看到罕見的日珥。明代于……[詳細] |
在岱頂瞻魯臺的西側,是有名的仙人橋,它是岱頂?shù)闹匾包c之一。該橋呈近東西方向,橫架在兩個峭壁之間,長約5米,由三塊巨石巧接而成。相互銜接抵撐的三塊巨石,略呈長方形,大小約2~3立方米。橋下為一深澗,南側面臨千丈深淵,地勢十分險要,集險、奇、峻為一體,令人望而生畏。明人有詩贊曰:“三石兩崖斷若連,空蒙似結翠微煙。猿探雁過應回步,始信危橋只渡仙!比山映蓸,既非天仙的壘砌,又非出自建筑師或能工巧匠……[詳細] |
歷經(jīng)百年滄桑的“五岳獨尊”四個字是正楷書體,系清光緒丁未年間(公元1907年)由泰安府宗室玉構題書!拔逶廓氉稹本坝^石群位于泰山極頂(玉皇廟東南)去往玉皇頂?shù)谋亟?jīng)之路上,海拔1545米。摩崖高210厘米,寬65厘米,大字徑55乘42厘米。在其右側有楷書“昂頭天外”題刻。從2004年11月起,泰山景區(qū)對“五岳獨尊”景觀石群進行保護整修。泰山是歷代帝王、文人墨客的往來勝地,留下了眾多文物古跡。除了廟宇……[詳細] |
泰山玉皇頂玉皇廟門前有一座高6米,寬1.2米,厚0.9米的石碑。碑頂上有石覆蓋,石色黃白,形制古樸渾厚。奇怪的是,碑上沒有一個字,因而被人稱為“泰山無字碑”。正因為它沒有留下文字,所以此碑究竟是何時、何人所立,便成為一個疑問。有關此碑,人們曾作多種推測。明、清兩代,有不少人認為它是秦始皇所立,立碑之意在于焚書。他們在賦詩吟詠時表述了上述看法。如明代王在晉稱:“東海長流石未枯,山靈愛寶隱元符;縱教烈……[詳細] |
萬仙樓位于山東省泰安市境內的泰山中麓紅門宮北,又名望仙樓。是跨道門樓式建筑,明萬歷年間(1620年)創(chuàng)建,保存了清代建筑風格。原供祀王母,后來祀奉碧霞元君。傳為泰山群仙聚會、議事講經(jīng)的地方。萬仙樓門洞東側有隱真洞,為舊時道人-處。殿內塑128位神仙,形態(tài)各異,栩栩如生。萬仙樓下層是石砌拱形門洞,高3.4米,寬2.9米,石額南刻“萬仙樓”,北刻“謝恩處”。整個下層東西寬17.4米,進深13.65米,……[詳細] |
位于岱廟后花園東側,又名“金闕”,明萬歷四十三年(1615年)鑄造。原在岱頂碧霞祠內,清初移于山下靈應宮1972年移入岱廟。亭為銅鑄仿木結構,造型優(yōu)美,鑄工精致,系明代鑄造藝術精品它與北京頤和園銅亭、昆明鳴鳳山銅亭并稱“國內三大銅亭”。亭系銅鑄件,仿木結構,重檐歇山式,為中國幾座著名銅亭(北京頤和園寶云閣、武當山天柱峰頂金殿、昆明金殿)之一。泰山人文景觀之二絕——秦刻石,也稱李斯碑。此刻石是秦二世……[詳細] |
在玉皇頂盤路東側,有峰巒絕壁如削,俗稱“大觀峰”,也叫“彌高巖”。上刻唐玄宗御制《紀泰山銘》,俗稱唐摩崖碑,高13.3米,寬5.7米,碑文書24行,滿行51字;碑額高3.95米,隸書“紀泰山銘”。摩崖碑上刻序言、銘文及額款共1008個字,是唐玄宗東封泰山-的紀事碑,曾多次貼金。它體偉幅巨,飛龍蟠首,金光奪目,蔚為壯觀。碑文共分五段:首先敘述封禪的始因及唐玄宗東封泰山的氣派“張皇六師,震疊九寓,旌旗……[詳細] |
唐槐院位于廟西南隅,因院內有唐槐而名。原樹高大茂盛,蔽蔭畝許,民國年間枯死。1952年在枯槐內植新槐,今已扶疏郁茂,俗稱“唐槐抱子”。樹下有明萬歷年間甘一驥書“唐槐”大字碑,又有清康熙年間張鵬翮題《唐槐詩》碑。唐槐北為延禧殿舊址,原祀延禧真人。宋元時在殿北建誠明堂、館賓堂、御香亭、庖廚、浴室、環(huán)廊等;明清時又在其廢址建環(huán)詠亭、藏經(jīng)堂、班殿等。環(huán)詠亭四壁嵌歷代名碑,其中有韓琦、蔡襄、范仲淹、歐陽修、……[詳細] |
宋天貺殿位于岱廟仁安門北側,是岱廟中的主體建筑,傳為宋代創(chuàng)構。元稱仁安殿,明稱峻極殿,民國始稱今名,緣自宋真宗假造“天書”之事。殿主祀東岳大帝。殿前露臺高筑,漢白玉雕欄環(huán)繞,云形望柱齊列,玉階曲回,氣象莊嚴。殿面闊九間,進深五間,八根紅色大檐柱聳立廊前,重檐九脊,黃瓦飛甍金碧輝煌,以國內三大宮殿式建筑之一而聞名。天貺殿是岱廟的主體建筑,是泰山神東岳大帝的宮殿。位于岱廟中軸線的中后部,始建于北宋,元……[詳細] |
泰山中溪發(fā)源于黃峴嶺,伴著盤道左右活潑流動,嘩啦啦的水聲調節(jié)著登山人的心情,在王母池畔戀戀不舍流出泰山。其中在斗母宮東側的一段山溪,流淌在黑色的河床之上,黑色的巖石便是泰山獨有的輝綠玢巖,即著名的桶狀結構地質景觀。瀑布之水濺起,造成白花花的水練,白色瀑流游走在黑色山澗,勢欲飛動,舞姿翩躚,宛如一條活靈活現(xiàn)的小白龍,因而這段山溪又名“飛龍澗”。斷層下常年沖刷,又漸次形成三個圓形的小水潭,潭深均在2米……[詳細] |
青帝宮位于泰山玉皇頂西南,西靠神憩宮,東接上玉皇頂?shù)谋P道,是青帝廣生帝君的上廟。創(chuàng)建無考,明清重修,建國前毀。青帝即太昊伏羲,古代神話人物之一,道教尊奉為神。傳說青帝主萬物發(fā)生,位屬東方,故祀于泰山。岱頂有青帝宮,岱麓就有青帝觀。隋開皇十五年(595年)隋文帝東巡時,在青帝觀設壇祭拜。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宋真宗登泰山時,加封青帝為廣生帝君,并撰刻碑記,贊頌青帝“節(jié)彼岱宗,奠茲東土,生育之……[詳細] |
回馬嶺位于泰山登山中路的中段,壺天閣之上,中天門之下,海拔800米,現(xiàn)有石坊一座,額刻“回馬嶺”三字。泰山上有很多名勝古跡,來歷頗為復雜。不過,細細考察一番有關歷史,倒也頗有意思;伛R嶺古名石關、瑞仙巖,這里山-復,峰回路轉,景色十分優(yōu)美。現(xiàn)有石坊一座,額刻“回馬嶺”三字,東西崖勒刻清乾隆帝愛新覺羅?弘歷《回馬嶺》詩三首,是泰山風景區(qū)著名景點。關于這“回馬嶺”之名的來歷,歷來眾說紛紜,至今仍是一個……[詳細] |
紅門宮創(chuàng)建年代無考。宮前建有“一天門”、“孔子登臨處”、“天階”三重石坊;宮內分東西兩院,東院正殿三問,原為道教殿堂,后曾供奉彌勒佛,俗稱彌勒佛殿,另有過亭和更衣亭各三間;西院正殿三間,為祀奉泰山女神碧霞元君之所,殿南有合云亭,殿右有且止亭。兩院間高閣名曰“飛云閣”,閣下為拱門,登山通道穿行其間。整個宮內冬青滴翠,牡丹艷麗,紅綠掩映,古意盎然;舉首遠望,泰安風光盡收眼底,每日晨曦輝映半山,景色極為……[詳細] |
在玉皇頂東側的日觀峰上,有一巨石向北斜上橫出,名為“拱北石”,因其形猶如起身探海,故又名“探海石”。石長6.5米,是泰山標志之一,也是登岱觀日出的好地方。古人有“才聽天雞報曉聲,扶桑旭日已初明。蒼茫海氣連云動,石上有人別有情”的詩句。有雅興的游人可攀石而上,或觀日出奇觀,或賞彩云飛渡,趣味無窮。夏天雨后初晴,大量水蒸氣蒸發(fā)上升,加之夏季從海上吹來的暖溫空氣被高壓氣流控制在海拔1500米左右的高度時……[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