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石廣場位于澳門望德堂區(qū),原址為塔石球場,是澳門最大的廣場。政府于2005年5月開始動工,拆卸球場并把文化局至塔石藝文館對開的一段荷蘭園大馬路整合成塔石廣場,地下設有行車道,現(xiàn)時工程已完成并于2007年7月22日正式通車。整個項目由崔世平、馬若龍及馬斯華等人負責,建造費和工程計劃編制費合共一億六千萬元澳門幣。塔石廣場占地13260平方米,地上廣場地圖全鋪上葡式碎石;而地下則設有一層高5米、可以容納……[詳細] |
圣彌額爾小堂位于“圣味基墳場”內(nèi),墳場建于1854年是澳門第一個西洋墳場,而教堂則建于1875年,于1898年重修,是澳門目前保存得最完整的古建筑物之一。圣彌額爾小堂是一座哥特式風格的建筑,有尖券、雉碟裝飾,兩側(cè)擇有扶墻券廊,教堂外墻以粉綠色搭配白色線條為主,這種顏色搭配在澳門的教堂里面,別具一格,讓這座教堂看起來分外的幽靜。走進教堂,祭壇上供奉天使長彌額爾,彩色玻璃記載著耶穌基督的故事。教堂為一……[詳細] |
澳門故事館,(英文名稱:“MacauStoryHouse”),位于瘋堂新街6A號,乃澳門口述歷史協(xié)會于2012年籌設的一個集歷史研究、教育推廣和藝文創(chuàng)作于一體的靈感空間。館內(nèi)藏書將以口述歷史、澳門專書及藝術設計三大類為主,設閱讀區(qū)、展示與銷售區(qū)和文化沙龍區(qū)。目前圖書藏量有2000多冊、雜志800冊、澳門歷史圖片近1500張,視訊音像檔近500個。進入故事館,可以感受到澳門口述歷史協(xié)會對澳門本土文化……[詳細] |
華士古達嘉馬花園建于19世紀末葉,坐落于昔日華士古打監(jiān)麻新路的地段上。1898年,當局為紀念伽馬(Vasco da Gama)率領的艦隊抵達印度400周年,修筑了這林蔭大道。林蔭大道全長500米,闊65米,兩旁遍植假菩提樹,樹影婆娑,充滿田園色彩。部分古樹至今仍屹立該處,見證了百年桑滄。時移世易,今天林蔭大道已不復存在,在原址先后建成了學校、酒店和治安警察廳等建筑物。而這兩座花園便是這條“公共人行……[詳細] |
澳門國父紀念館位于文第士街1號環(huán)球酒店旁,是一幢回教色彩的建筑物。孫中山先生在1918年出資興建這里的寓所,作為其家人的住所。到1932年,國父之子哲生奉養(yǎng)母親慕貞女士于此。之后慕貞女士仙逝,故居才于1958年易名為“國父紀念館”。 國父紀念館落成于1972年,采中國宮殿式建筑,巍峨宏偉,不見雕琢之氣。館高30.4公尺,四周各100公尺長,內(nèi)部包括大會堂、孫逸仙博士圖書館,以及中山畫廊、四個展覽……[詳細] |
澳門竹林寺位于連勝馬路。建于清宣統(tǒng)三年(1911)。初為道觀,名祥云仙院。后來仙院主持人蔡紫薇無意潛修,遂將仙院讓與內(nèi)地華林寺來的堅性和尚,仙院便因此被改建成竹林寺,F(xiàn)今寺門外仍留有充滿道教色彩的壁畫。寺內(nèi)正殿供奉的是藥王菩薩,偏殿供奉的是準提佛,寺內(nèi)種植綠竹,環(huán)境幽雅,又供人安放長生祿位,所以香火鼎盛,甚受信眾歡迎。景區(qū)地址:澳門望德堂區(qū)連勝馬路乘車線路:在澳門乘7;7A;17;19路公交車前往……[詳細] |
介紹 望德圣母堂是在此地興建的第一所教堂,俗稱圣拉匝祿堂,于一五七零年興建,目的是為了幫助麻風病患者,同時在舊城墻之外亦興建了一所麻風院(這麻風院于一八八二年遷往離島,于一九四七年再遷往路環(huán)),F(xiàn)時的望德圣母堂是建于一八九五年,一九六六年修葺,教堂前地的入口處,更聳立一座教堂創(chuàng)建時的十字架。澳門澳門……[詳細] |
介紹 圣母雪地殿教堂最初在十七世紀時建于東望洋山之炮臺上,據(jù)說1622年荷蘭人侵占澳門時,圣母曾步出小教堂外張開自己的斗篷來抵擋敵人的-,而今日的教堂則建于1637年,堂內(nèi)安放圣若翰洗者的圣像和畫幅,而圣若翰洗者就是澳門市守護神! 1996年,政府對圣堂進行內(nèi)部保護和修復工程,發(fā)現(xiàn)了壁畫遺跡。壁畫上的圣經(jīng)故事和人物,運用了中國繪畫的技法,整個畫面是中西文化和藝術的大融匯。澳門澳門……[詳細] |
介紹 位于羅利老馬路與荷蘭園馬路交界處。盧廉若公園是港澳唯一具有蘇州園林風格的名園。園內(nèi)亭臺樓閣,池塘石山,小橋飛瀑,曲徑回廊,有如江南景色,令人陶醉。盧廉若公園以“春草堂”水榭廳堂為園中建筑的主體,通過堂前的一口池塘,迂回的曲橋、挺拔的石山、幽靜的竹林、淙淙的瀑布、交錯的回廊,仿佛一幅有聲有色的立體畫。園中假山堆成奇峰怪石,崢嶸百態(tài),頗具蘇州獅子林規(guī)劃;靠近九曲橋的假山,小徑回旋,欖橋橫懸,瀑……[詳細] |
蓮溪廟位于新橋永樂戲院側(cè),創(chuàng)建至今已經(jīng)有二百余年歷史,內(nèi)供奉菩薩甚多,香火亦鼎盛。蓮溪廟以其所在之地為名。澳門地形,宛以蓮花,故稱蓮島,由大陸通澳門之路,視為蓮花臺,臺盡處有山拔起,稱蓮花山,又叫蓮峰,蓮峰之陽,昔有溪水一道,流于新橋坊間,稱作蓮溪,廟則建于溪之右岸,故稱蓮溪廟。此廟始建于道光年間,內(nèi)奉華光、北帝、財帛、文昌諸神,歷經(jīng)數(shù)次破壞、修葺及擴建,今日其座落之新橋區(qū)亦由昔日之0一片發(fā)展成澳……[詳細] |
二龍喉公園位于澳門繁市中,士多紐拜斯大馬路,松山之西麓,交通方便,是具有百多年歷史的一個公園,亦是澳門最大的公園之一。早期這公園坐落于二龍喉皇宮的范圍內(nèi),而這所皇宮是一位葡國貴族的住宅,于二十年代期間,因附近一所炮竹廠發(fā)生0而受到牽連,使整座住宅都被焚毀。之后成為澳督官邸,澳督遷出后,庭園便開放供大眾游賞,逐改建成今天的二龍喉公園。這個公園是外地游客和本地居民常到的游樂之所。二龍喉公園植有花木,并……[詳細] |
介紹 東望洋山又稱松山,海拔91米,位于澳門半島的東部,是澳門半島的最高山崗,也是澳門的地理坐標。東望洋山古稱琴山,以其橫臥似瑤琴得名。原為一座光禿禿的山崗,泥石裸露。清代同治年間,澳門時興植樹,山上遍種青松,數(shù)年后滿山皆是松林,從此山被稱為萬松嶺,簡稱松山,并成了澳門的一個風景名勝。松山山腰有一條環(huán)山公路,路邊建有數(shù)個風雨亭,林蔭夾道,海風陣陣,松濤滾滾,鳥語花香,令人心曠神怡! ≌驹跂|望洋……[詳細] |
介紹 東望洋炮臺位于東望洋山(松山)之巔,是澳門半島的最高點,建于1637至1638年間,有哨房、火藥庫、樓塔等。東望洋炮臺原來主要用于防御外來入侵和作為觀察站。一直被列為軍事0,非經(jīng)批準,外人不得擅進,只有每年的8月5日圣母誕及農(nóng)歷九月初九重陽節(jié)才開放予公眾進入。1976年,葡-隊撤出澳門,炮臺才被開為旅游點,至今仍完整地保持原貌。炮臺上建有圣母雪地殿圣堂! |望洋燈塔屹立在教堂側(cè),是中國沿……[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