渦河流域,人文薈萃,歷史悠久,世稱道家文化的搖籃!94全國十大考古新發(fā)現”的公布,蒙城尉遲寺新石器時代遺址名列第四。尉遲寺,是蒙城東北22公里許町鎮(zhèn)畢集村東的一座古廟,為紀念唐代大將軍尉遲敬德而建。廟座落在一個高孤堆上。今廟已無存,僅剩下高出地面3米多的孤堆,人稱“尉遲寺孤堆”。八十年代初,蒙城縣文物部門調查發(fā)現這一孤堆屬新石器時代遺址,遂呼其名為“尉遲寺新石器時代遺址”。經安徽省考古隊和中國社……[詳細] |
蒙城僧王府,現在已經不復存在。僧王,即僧格林沁,蒙古族科爾沁旗人。道光五年(1825)襲封為郡王,咸豐三年(1853)受命為參輦大臣,率騎兵防堵太平天國北伐軍,因有功,后-為親王。同治二年(1863),蒙城縣城被捻軍苗沛霖(壽縣苗圩人,捻軍首領)部圍困數月之久,城內米盡糧絕,餓死者甚多,形勢十分危急。農歷十月二十六日,僧格林沁帶領兩萬清兵趕來解圍,鎮(zhèn)壓了捻軍,死傷無數。當時的官府和城內紳商集資為僧……[詳細] |
蒙城縣城西50華里的馬集鎮(zhèn),有一片美麗的清代建筑群,這便是馬公府。馬公,名玉昆,字景山,蒙城縣馬集鎮(zhèn)人,清末反帝愛國名將。同治年間,他奉命率部出師新疆,抗擊沙俄的侵略。他馳騁疆場,轉戰(zhàn)16載,先后收復天山南北城邑十余座,為保衛(wèi)祖國領土完整,立下顯赫戰(zhàn)功。甲午戰(zhàn)爭爆發(fā),他奉命出師援助朝鮮,守衛(wèi)平壤南大同江,與數萬日軍浴血奮戰(zhàn),擊退了日軍的進攻。他的部隊在朝鮮作戰(zhàn)期間,軍紀嚴明,雞犬不驚,秋毫無犯,深……[詳細] |
蒙城縣西北三十五里原有一寺,門前懸一木匾,-“岳王寺”。前后兩重大殿共六間,東西廊房各兩間,寺內原供有岳飛、岳云等塑像。寺西側有一井。據明《嘉靖壽州志》載:“駝澗在縣西北四十里,岳飛敗金兀術于駝澗即此,遺有營壘址基尚存!苯B興十年(1140年)金兀術圍困順昌(今安徽阜陽),東京副留守劉锜定計,以少勝多,殺得金兀術大敗。岳飛也乘勝進軍,一個多月接連收復六城。岳飛曾率岳家軍中的精銳騎兵“背嵬軍”①在駝……[詳細] |
蒙城東關有一片保存較完好的古代建筑,是歷代文人祭孔和演禮辦學的黌宮。黌宮內蒼松掩映,殿宇雄偉,殿上覆蓋著五色琉璃瓦,飛檐翹角,蔚然壯觀。飛檐下,磚木浮雕著飛禽走獸,千姿百態(tài),栩栩如生。據《蒙城縣志》記載:黌宮內大成殿始建于元代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殿內供奉有孔子等圣賢牌位。元代末年,毀于兵火。明朝洪武年間,因蒙城屬鳳陽府管轄,是興王近地,故此大興土木,重建了一座規(guī)模宏大的黌宮。永樂、正統(tǒng)以及……[詳細] |
陸建章(1862—1918)字朗齋,乳名八庚,蒙城東南六十華里陸瓦房莊人。曾任清二品道員,曹州總兵,袁世凱政府的陜西督軍等職,后被段祺瑞指使徐樹錚誘殺于天津,歸葬蒙城故里。陸建章的府第和墓地是他在陜西督軍任內興建和選定的。府第在莊內,墓地在莊東頭,兩者直線距離約100米,中間有一條南北大溝。府第南北長60米,東西寬27.3米。現僅存前大門(見照片)、兩邊耳房與后廳兩部分,門樓超過耳房三尺多高。房屋……[詳細] |
蒙城縣城內有一座古寺,名叫慈氏寺!按人聲早姟睘槊沙前司爸弧4仁纤滤追Q大寺,位于老城大街南端東側,萬佛塔的西北首。據舊《縣志》記載:“慈氏寺在縣內東南隅,元至正丙子年(按:應為丙戌年,即公元1346年)建,舊名慈院,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重修,改為慈氏寺,設僧會司于此。”佛教傳入我縣始于五代,發(fā)展于宋,到元明兩代最盛行,寺廟的興建與重修多在這段時期。慈氏寺占地數畝,是我縣最大的寺廟建筑之一![詳細] |
半個蒙城縣,五座戰(zhàn)國城,是蒙城之佳話。蒙城地處中原腹地,歷代兵家必爭。據專家考證,僅在渦河以北,半個蒙城縣的區(qū)域內,就有大大小小五座戰(zhàn)國乃至戰(zhàn)國前的古城遺址。分別是:漆園古城、殷墟北蒙、禮城、瑕城和趙集古城遺址。北蒙和禮城,千年古城墻至今依然屹立,綿延不斷,氣勢恢宏,漆園古城也因莊子而名滿天下,瑕城與趙集古城址則名不見經傳?h城東北行二十公里左右,北淝河北岸,有一座古城,古稱瑕城,今名烏集(烏衣集……[詳細] |
南簡城是一座古城。據傳為東晉簡文帝司馬昱所建,距今1600余年歷史,又稱簡文帝城,當地人稱為簡城。位于蒙城縣板橋集鎮(zhèn)東南17公里處,距板橋集鎮(zhèn)陶圩村溝南陶莊500米,這里曾為古代重要城邑。分為內城和外城。內城有東西走向主大街,兩側商鋪林立,市井繁華,為當時重要的經濟、文化中心。歷史滄桑,滄海橫流,南簡城不幸毀于戰(zhàn)亂,現僅余遺址方圓約150米,略高于四周地面,土壤細膩泛白色,旱天不干,雨天不澇,和泥……[詳細] |
蒙城縣民眾教育館是民國時期的群眾文化事業(yè)機構。民國三年(1914年)十二月,蒙城建立通俗教育會,民國十七年改為民眾教育館。館址初在文王廟,后遷至文廟明倫堂西側(現漆園金店),與明倫堂、圣人殿、藏經閣、文昌閣等連成一片,形成一個文化中心。教育館總體布局可分為大門、前門、中院和后院,約二十多間房屋。大門上方兩道連接門垛的弧形鋼筋架上排列著“蒙城民眾教育館”九個鐵皮紅漆大字。大門兩邊是瓦頂木柵欄空花圍墻……[詳細] |
民國四年《重修蒙城縣志·建置志·古跡》:“曹操演武臺在縣東半里許,俗稱為曹操墳!痹诿駠跄,曹操演武臺遺跡尚存。因為年代久遠,當年的演武臺已經成了一個土堆,所以俗稱其為墳。演武臺建于何時呢?民國三年《重修蒙城縣志·武備志》記載:“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曹操率水軍自渦河入淮!苯ò彩辏ü208年),為了統(tǒng)一南方,曹操親率大軍20萬(號稱80萬)南下直取荊州。后曹軍赤壁一戰(zhàn)大敗,曹操為了……[詳細] |
孟表,字武達,是我國南北朝時代濟北蛇邱人。他起初在南齊明帝時,任馬頭(今安徽壽縣西北)太守,后歸順北魏,任南兗州(今山東兗州)刺史,賜譙縣(今亳州)侯,鎮(zhèn)守渦陽。渦陽即今蒙城。北魏皇興二年(468年),魏軍大舉南進。奪取南齊淮北四州,建渦州渦陽縣,治所在原山?h城。后遷至蒙城渦河閘北的漆園故址。渦陽當時位于北魏與南齊邊界,是兩-事上的必爭之地。南齊永泰元年(498年),齊派豫州(今河南汝南縣)判史……[詳細] |
蒙城縣雙澗鎮(zhèn)有個因廟而得名的七奶廟村。七奶廟原名七貞祠,故址在今雙澗鎮(zhèn)七奶廟小學,現廟已不存在。七貞祠的建立,有一段耐人尋味的故事。相傳元朝末年,河南滎陽潘公任江浙行省左丞。他有一妻七妾。七妾對潘公和夫人以禮相待,相互之間也相敬相愛,從來不爭風吃醋,因而,妻妾群居一處,卻能和睦有序。潘公常以貞節(jié)烈婦之事教育眾妾。后來義軍起,戰(zhàn)亂興,潘公臨戰(zhàn)。一天,潘公對眾妾說:“我身受國恩、擔當重任,即將臨戰(zhàn),生……[詳細] |
何惟憼,字子恭,號水南,蒙城縣城西何樓莊人。生于明憲宗成化十八年(1482),世宗癸丑科舉進士,世宗間官都察院經歷(一曰經憲,蒙人通稱御史)。后遭嚴黨陷害,含冤卒于明世宗嘉靖三十七年(1558),終年七十七歲。至嘉靖四十四年(1565)其冤昭雪,葬于城南區(qū)關帝鄉(xiāng)陳瓦房村何橋莊前。何樓莊,即是何惟憼的原來住址。當年建有樓房,該莊因以得名。莊外的杓子塘、鳳凰蛋,莊內的前花廳、后花園以及響場、轎桿(該莊……[詳細] |
劉孤堆遺址位于蒙城縣東北板橋集鎮(zhèn)境內劉谷堆村三里橋正北500米,高出地面4米的一個大土堆,為大乘寺遺址。據傳為清代所建,現為蒙城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當年大乘寺氣勢恢宏,雕梁畫柱,飛檐斗拱,風貌奇?zhèn)。寺院座北朝南,寺?棵龍爪古槐。前殿9間,內塑鬼判韋陀,面目猙獰,陰森怕人。后殿8間,高6米,內塑佛祖及十八羅漢,描金繪彩,祥云彩瑞,栩栩如生。偏殿耳房3間,為僧舍。中間院內有2米半高石碑一座。寺內神明……[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