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臺山南臺頂普濟寺,位于五臺縣臺懷鎮(zhèn)寬灘寺村北約2200米。坐北向南,東西長68.43米,南北寬67.78米,占地面積4638平方米,據(jù)明《清涼山志》記載,建于隋開皇元年(581)。 明成化年間(1465-1487)、萬歷年間(1573-1620)、清康熙四年(1665)均有修葺,F(xiàn)存建筑除大雄寶殿、文殊殿、客堂和僧舍外,余皆為清代遺構。二進院落布局,中軸線上由南向北依次有天王殿、大雄寶殿、后殿(……[詳細] |
五臺山七佛寺,位于五臺縣臺懷鎮(zhèn)東莊村東約250米。坐東朝西,東西長80.71米,南北寬179.12米,占地面積為1.45萬平方米。創(chuàng)建年代不詳。據(jù)清《五臺縣志》記載,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重建。現(xiàn)存七佛殿為清代遺構。一進院落布局,中軸線依次建有華嚴三圣殿、七佛殿,兩側為耳殿、配殿,近年來在主院北側又新建韋馱殿、文殊殿、大雄寶殿、鐘鼓樓和僧舍,南側又新建七佛塔及偏院一座。七佛殿石砌臺基,寬12.……[詳細] |
五臺山三泉寺,位于五臺縣臺懷鎮(zhèn)楊林村東莊自然村西南約700米。坐北朝南,東西長42.7米,南北寬30.8米,占地面積為1315.16平方米。 據(jù)明《清涼山志》載,建于元代。明天順年間(1457-1464)重建,明弘治八年(1495)創(chuàng)建觀音殿,清雍正三年(1725)重修,F(xiàn)存建筑為清代遺構。二進院落布局,中軸線依次建有山門、觀音殿和大雄寶殿,兩側為耳殿、配殿,2006年在寺東又新建房屋一所。大雄寶……[詳細] |
五臺山三塔寺,位于五臺縣臺懷鎮(zhèn)新坊村西溝自然村西南約100米。坐西朝東,東西長56.37米,南北寬60.98米,占地面積為3437.44平方米。 據(jù)碑載,建于明萬歷初年,F(xiàn)存建筑除大雄寶殿為清代遺構,余皆為新建。近年來在寺北又建一偏院,為金剛殿及僧舍。二進院落布局,中軸線依次建有天王殿、四圣殿、金剛座、三塔和大雄寶殿,兩側為配殿、客堂及僧舍。大雄寶殿石砌臺基,寬12.8米,深11.7米,高0.76……[詳細] |
五臺山善財洞,位于五臺縣臺懷鎮(zhèn)楊林村營坊自然村東約400米。坐東朝西,東西長144.8米,南北寬163.3米,占地面積約2.37萬平方米。據(jù)清《五臺縣志》記載,建于清乾隆年間(1736-1795),光緒三十三年(1907)重修,F(xiàn)存建筑為清代建筑。四進院落布局,中軸線依次建有牌坊、大門(山門)、垂花門、大雄寶殿和彌勒殿,兩側新建東西跨院、配殿及新建齋堂,北面新建居士樓、僧舍,彌勒殿后新建高塔。大雄……[詳細] |
五臺山中臺頂演教寺,位于五臺縣臺懷鎮(zhèn)竹林寺村東北約4500米。坐北朝南,東西長71.35米,南北寬153.94米,占地面積約為1.1萬平方米。 據(jù)明《清涼山志》載,建于隋開皇元年(581),明弘治年間(1488-1505)重建。一進院落布局,中軸線依次建有祖師殿、喇嘛塔(祈光塔)、文殊殿和大雄寶殿,東西兩側為僧房,F(xiàn)存建筑惟喇嘛塔為明代遺構,余皆為新建。寺內(nèi)存殘明碑1通,石獅1只。寺外存說法臺1座……[詳細] |
西建安福田寺,位于五臺縣建安鄉(xiāng)西建安村中央。創(chuàng)建年代不詳,金皇統(tǒng)九年(1149),明宣德六年(1434)、弘治元年(1488),清乾隆二年(1737)、光緒十七年(1891), 2004年重建。坐北向南,占地面積78平方米,F(xiàn)存大殿為明宣德六年遺構。面寬三間,進深四椽,單檐懸山頂。2004年維修時,殿頂更換成黃色琉璃瓦。斗栱三踩單翹,令栱看面砍斜,平身科每間一朵三踩。殿內(nèi)徹上明造,用材砍削規(guī)整,合……[詳細] |
徐繼畬故居,位于五臺縣東冶鎮(zhèn)東街村朝陽巷。徐繼畬(1795-1873),字健男,號松龕,五臺縣東冶鎮(zhèn)人。歷任翰林院編修、陜西道監(jiān)察御史、梁州知府、福建延邵道道員、廣東布政使、福建布政使、廣西巡撫。鴉片戰(zhàn)爭期間上 書《禁鴉片論》。清同治十二年(1873)卒于五臺東冶家中。有《瀛寰志略》、《松龕先生全集》傳世。徐繼畬故居坐北朝南,一進兩院,占地面積428平方米。大門1座,面一間,硬山灰瓦頂,中柱安板門……[詳細] |
陽白福田寺,位于五臺縣陽白鄉(xiāng)陽白村中。創(chuàng)建年代不詳,據(jù)正殿梁架題記載,明成化八年(1472)重修,清道光元年(1821)增建。坐北向南,占地面積約270平方米。天王殿面寬三間,進深四椽,硬山灰瓦頂,當心間板門,兩次間窗,為清代建。正殿原有五間,現(xiàn)僅存間半,余皆毀。正殿深五椽,前出廊,單眼懸山頂灰瓦頂,柱頭三科五踩重昂,45度斜栱,平身科五踩重昂,襯枋頭平直昂,搶頭梁頭單福云。令栱瓜子栱看面砍斜。為……[詳細] |
永安徐氏宗祠,位于五臺縣東冶鎮(zhèn)永安村中。據(jù)題記,祠堂始建于清道光元年(1821)。坐北朝南,占地面積約1004平方米。祠堂面寬三間,進深四椽,歇山平頂,前出廊。 祠前有花欄墻,古松樹4株。門樓一間,仿木結構,硬山頂,正面額題“徐氏宗祠”,背面書“不忘遠”。(《忻州文物薈萃》) ……[詳細] |
南坡摩崖石刻,位于五臺縣臺懷鎮(zhèn)楊柏峪村南坡自然村西約700米處。山崖上只保存有石刻1龕,石刻佛像高0.8米,寬0.6米,立面面積0.48平方米。石刻上的文殊像,結跏趺坐于蓮花臺上,右手持箭。其雕刻精美,技藝嫻熟,衣飾流暢,是研究藏傳佛教和藏傳雕刻的珍貴資料。時代為明代![詳細] |
射虎川康熙御制碑,位于五臺縣石咀鄉(xiāng)射虎川村臺麓寺天王殿后院。坐西朝東,占地面積7平方米。碑為石質(zhì),螭首,通高4.9米,寬1.28米,厚0.35米。 碑文以滿漢兩種文字、漢字楷書銘刻,記載康熙皇帝巡游此地時射殺惡虎之事,為康熙御制碑文,康熙二十八年(1689)立,射虎川村名即來源于此,同年對臺麓寺大興修繕,并將臺麓寺作為清朝皇帝的行宮。(《忻州文物薈萃》)……[詳細] |
石佛寺,位于五臺縣石咀鄉(xiāng)新路口村西約700米。又名石佛廟、朝陽洞、寫字崖,原為五臺山實景之一。坐西朝東,中軸線現(xiàn)存天王殿和石佛殿,南北兩側為崖壁(寫字崖),建筑均為1993年重建。石佛殿面積66平方米,內(nèi)正中鑿石龕,內(nèi)雕坐佛8尊,上中下排列,大像高0.35米,小像高0.18米,最小的像僅高0.13米,造像風格具有元、明特征。南北兩側崖壁上有墨書字跡,遇水則顯,干燥則隱,字體以纂、隸為多,有精、神、……[詳細] |
臺懷摩崖石刻,位于五臺縣臺懷鎮(zhèn)臺懷村南100米處的山崖上。寬約10米,高約2.5米,分布面積約25平方米。保存完整的有三龕佛教造型石刻,較大的一尊為釋迦牟尼佛,寬1米,高2.1米,較小的石刻為一佛二菩薩造像,寬0.6米,高0.8米。最小的一尊為文殊騎獅像,寬0.6米,高0.7米。雕刻精美,是研究漢傳佛教和漢傳雕刻的珍貴資料。時代為明代。(《忻州文物薈萃》)……[詳細] |
西富石經(jīng)幢,位于五臺縣臺城鎮(zhèn)西富村北側龍王廟西墻外5米處。占地面積0.36平方米。現(xiàn)存石經(jīng)幢幢身1座,屋蓋殘件1件,在土內(nèi)掩埋,所見字跡模糊不清。依其造型分析,應為宋代的“佛頂尊勝陀羅尼經(jīng)幢”的幢身和屋蓋![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