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家大院位于雙牌縣理家坪鄉(xiāng)板橋村,始建于明朝,其主要建筑為年間所建。共占地40余畝,建筑面積4000余平方米。吳家大院整體建筑分為前院“拔萃軒”、“律萼齊輝”與后院(祖宅)三個部分!鞍屋蛙帯迸c“律萼齊輝”相連,分左右而建,構(gòu)成一體。中有大廳3座,12個房間。大廳左右兩側(cè)均有一條1.8米左右整訓的青石板路小巷。大廳左側(cè)為“律萼齊輝”,有四個大廳、16個房間。大廳右側(cè)為“拔萃軒”,有1個大廳,作為開……[詳細] |
陽明山古井、古塔及石刻地址:雙牌縣陽明山國家森林公園時代:宋~明……[詳細] |
牛丫嶺嶺瑤寨位于湖南省寧遠縣九疑山瑤族鄉(xiāng)牛丫嶺村,幷汕迥┈幟耨T任古選址建筑,歷五代人,建成現(xiàn)有規(guī)模,幷嫉2000余平方米,筑于兩山梁之間的南山梁半山坡,坐南朝北,由五棟土木結(jié)構(gòu)房屋組成。按瑤族習俗,依山勢而建,夯土為墻,立木為柱,半地半樓,2-3層的千腳屋(吊腳樓),是一種極具特色的干欄式建筑,具有瑤族風格的古民居。2006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F(xiàn)已申報全國重點文物保護……[詳細] |
東安頭翰林祠位于湖南寧遠縣灣井鎮(zhèn)東安頭村,始建于清乾隆元年(1736)。為紀念為紀念村人、明景泰三年(1452)進士李敷而建。是九嶷山的一大景區(qū)。東安頭翰林祠是一處集崇祀先祖、紀念名人和公益活動于一身的民居建筑,全盛時期,門匾、堂匾、楹聯(lián)遍布祠內(nèi)外。它們與祠前的月臺、池塘、文塔形成一個蔚為壯觀的人文建筑景觀,是江南地方民居的一大特色。東安頭翰林祠占地1200平方米,建筑面積782.2平方米。起源與……[詳細] |
古城墻遺址,在今縣治,始建于明洪武二年(1369),全用塊石砌成,周長五里九十六步,高二丈六尺,寬一丈五尺,四周有城門五扇。崇禎末年(1644),農(nóng)民起義軍攻占縣城后,發(fā)動士民增修,加高培厚。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大修一次,用古青磚在城墻頂上加砌女墻護體。此后,各鄉(xiāng)里民眾分段維修,至民國時期,城墻保持完好。1944年,日本侵略者犯境,古城遭轟炸,城墻多出崩塌。解放后,為便利縣城交通,拆除部分城……[詳細] |
陽明山寺在主峰南側(cè)海拔1500余米的花崗巖石坡上。始建于宋,重建于明。建筑面積5000余平方米。該寺在古木參天的綠樹遮蓋之中,其東西兩側(cè),山勢逶迤懷抱,人稱“雙龍戲珠”。明代嘉靖三十一年(1552),佛教禪宗臨濟派七祖禪師秀峰坐化于陽明山寺,其尸不壞。當時在永州的明藩南渭王之孫菊坡和零陵邑人蔣湘崖,久慕秀峰高風亮節(jié),即來觀看,贊嘆不已,頂禮謨拜。菊坡回去后向南渭王報告此事,南渭王說:“七祖贈額日,……[詳細] |
黃田鋪石棚位于零陵區(qū)黃田鋪鎮(zhèn)老街口。它由四塊碩大的天然巨型石灰?guī)r石堆壘架構(gòu)而成(計頂石一塊,墻石三塊),頂面形似山峰,頂石九棱九面,面面光滑,留有人類加工痕跡。頂石高2.9米,厚3.4米,墻石高1.1—1.2米,為不規(guī)則棱形石柱。重量約10噸棚口坐地朝西南,前后口相通,棚內(nèi)室寬1.5米,縱深3.4米,高1.2米,其間可以通人,棚底前后有槽,前槽內(nèi)嵌有一小石塊,形式別致?lián)甲C,石棚為距今二萬年前的石……[詳細] |
泠道故城遺址 時代為漢。位于湖南省寧遠縣泠水鎮(zhèn),城邑保存好并有豐富的文化遺存,對于研究秦漢以來的歷史、政治、經(jīng)濟具有重要價值。 城址南北長170米,東西寬87米,總面積14790平方米,夯土城墻殘高4米,厚16米。護城河寬17米,深2米。城墻、護城河遺跡及地下遺存保護較好。東、南墻部分遭到破壞。 泠道縣為秦置,經(jīng)兩漢至南北朝稱泠道,隋廢泠道并入營道,縣治仍舊。之后縣名多次變動,至宋乾德三年(……[詳細] |
零陵文廟 時代為清。位于湖南省永州市。零陵文廟之木、石雕技藝精湛,為本省文廟建筑中之藝術珍品。 宋嘉定元年(1208)始建,清乾隆四十年(1775)重建。清嘉慶、道光年間均進行修葺。現(xiàn)存建筑主要為大成殿,磚木結(jié)構(gòu),面闊5間,進深3間,高17.1米,重檐歇山頂,翼角高翹,黃琉璃瓦,正脊置寶鼎,占地700平方米。 文廟建筑的主要特點:木雕、石刻技藝精湛。殿前漢白玉龍柱,青石鳳柱,殿前石獅、石象、……[詳細] |
舜廟 時間為現(xiàn)代。位于湖南省寧遠縣九嶷山舜源峰下。此為祭祀舜帝之大型建筑物。 廟原在九嶷大陽溪,唐僖宗時(874—888)徙建于九嶷玉琯巖前,明洪武四年(1371)遷入現(xiàn)址。明清兩代每年一小祭,三年一大祭。每遇大祭,朝廷欽差祀官持詔至。廟屢經(jīng)修葺。明徐霞客在《楚游日記》中謂:“陵有二大樹夾道,若為雙闕然,其大俱四人圍。廟僧呼為珠樹,……由二珠樹中入,有屋三楹,再上一楹。上楹額云‘舞于遺化’,有……[詳細] |
江華凌云塔 時代為清末。位于湖南省江華瑤族自治縣城沱江鎮(zhèn),此為省內(nèi)具有佛教、伊斯蘭教建筑風格的樓閣式磚石塔。 清同治八年(1869)邑紳唐為煌等人倡修寶塔于豸山之巔“以鎮(zhèn)文運”。因而捐資修塔,筑石為基,后“惜功之未競”。光緒四年(1878),清末抗法名將王德榜捐資再修,當年竣工,1994年再予修復。 凌云塔為磚石結(jié)構(gòu)的樓閣式建筑。面陽而負陰,中空,外觀為七級八方,四面開門,由下而上逐級內(nèi)收,……[詳細] |
黃家大屋 時代為清。位于湖南省寧遠縣九嶷山瑤族鄉(xiāng)九嶷山村,此為湘南地區(qū)具有瑤族風格的民居建筑群。 清咸豐二年(1852)由裁縫黃知保修建,1950年土地改革中分給農(nóng)民居住,至今絕大部分房屋保存完好。大屋長方形,坐西南朝東北,中進房屋為中軸線,兩側(cè)對稱式排列,每進三座正房。每進三座一門(雙開門),門檐覆小青瓦,共4門。每座正房為一照壁,3天井,1廳堂,1過廳,兩居室,兩廂房,兩朝門(對稱開設),……[詳細] |
寒亭暖谷石刻 時代為唐至清。位于湖南省江華縣沱江鎮(zhèn)老縣村蔣家山。寒亭暖谷石刻被稱為“江華石刻書法之長廊”。 唐永泰二年(766),江華縣令瞿令問筑亭,道州刺史元結(jié)作《寒亭記》,摩刻于亭后。宋治平四年(1067)邑尉李成凡、知縣蔣祺游寒亭,于亭西見一谷,命人掘之見一洞,陪同人蔣之奇命名為“暖谷”,并作銘摩刻以記之。明,江華教諭滕元慶之摩刻為“乾坤辟混沌,洞上列亭幽,獨秀云山里,清風萬古秋”。故稱……[詳細] |
王德榜墓 時代為清。位于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區(qū)凼底鄉(xiāng)油山嶺村。為清代名人王德榜之墓冢。 墓占地四畝,坐東朝西,墓冢圓形,高4米,底徑20米,墓碑、挽聯(lián)、門樓、石雕呈圓形排列。墓碑陰刻“當朝一品誥授光祿大夫王公德榜之墓”。翁同龢所書篆體碑“偉績妣湘陰葛柶祠堂宜配食,清名聞日下竹王卿里有公言”,與兩廣總督劉坤一的挽聯(lián)合為一塊居右,湖廣總督張之洞及左宗棠兩子的挽聯(lián)合為一塊居左。四根龍鳳石柱及其他花鳥蟲魚……[詳細] |
唐元甫夫婦墓位于湖南省東安縣石期市鎮(zhèn)洪井村。西北距縣城約21公里。2002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唐元甫夫婦墓始建于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由唐元甫墓及第一夫人徐氏、第三夫人丁氏墓異穴合葬而成。該墓有三大特點引人矚目:一是規(guī)模宏大。墓園占地600平方米。二是嫡庶同塋,三人并穴,唐元甫墓居中,左為其嫡妻徐氏墓,右側(cè)為其第三夫人丁氏墓,各有墓圍,相對獨立。這種嫡庶并列的合葬方式,……[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