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應松故居原系南宋愛國忠烈高應松故居,現存建筑為明清建筑,1999年重修。宅第坐北向南,平面呈長方形,總占地面積達899平方米。土木結構,共三進,前有影壁、門樓,大門門額書“樞密第”。第一進僅存建筑基礎,第二、三進完好,均為面闊七間、進深七柱,穿斗式木構架,懸山式屋頂。第三進后有花壇一座,傳有高應松親身種植古榕一株![詳細] |
陳修園墓位于福建省福州長樂市江田鎮(zhèn)溪湄村。始建于清嘉慶八年(1803年),1981年修繕,占地面積126平方米,坐東南向西北。墓為三合土構筑,墓臺、墓圈和墓埕為石板砌筑,墓臺上立墓碑,兩邊分立獅子柱。墓丘石構,平面呈“風”字形,進深6米,面闊4.5米,前有供桌、墓屏。供桌上立墓碑,高1.96米,寬2.8米,上刻:江田清敕贈文林郎二入陳公敕贈大孺人戴太孺人長男直隸縣大尹修園次長男婦小址村林孺人長孫男……[詳細] |
謝肇淛墓位于福州城南35公里處長樂市營前鎮(zhèn)下洋村大象山麓,占地195平方米。明崇禎十年(1637)修建。墓坐東向西,背倚大象山,面向閩江,兩側小丘,前有溪水縈繞,周圍果樹成林。墓埕地面為三合土和石板鋪筑,封土夯筑。墓埕寬8.4米,墓埕至墓室深13.7米。封土前有祭臺,臺上建碑亭,內立一墓碑,高1.96米,寬0.90米,碑文:“大方伯謝公佳城,崇禎丁丑歲,季秋吉旦立”。墓圈及墓臺、墓擺均以花崗石構砌……[詳細] |
連江光復會舊址即吳氏宗祠,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連江縣東湖鎮(zhèn)東塘村。始建于清乾隆年間,面積808平方米,坐南朝北,由門廳、天井、主廳、后天井、神殿組成。主廳硬山頂,穿斗式構架,面闊3間,進深5柱,F宗祠也辟作吳適紀念館(黃花崗生還義士)。清末,連江縣透堡、朱山、崗下等地秘密組織反清王朝的“廣福會”。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在透堡棋盤堂成立連江廣福會。在此基礎上,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組織“連江光……[詳細] |
“旗峰林公祠”位于林春澤故居南側,始建于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祀明程番知府林春澤、子林應亮、孫如楚。為三進院落,各進均面闊三間,進深五柱,穿斗扛梁式木構架,歇山頂,建筑面積389平方米。正門上方石刻橫匾“旗峰林公祠”,橫匾上方是石刻直匾“奉旨祀典”。進大門為一進門頭房,上懸掛有皇帝冊封的“鄉(xiāng)賢祠”。……[詳細] |
義窯窯址位于閩清縣東橋鎮(zhèn)西南。窯址范圍自義窯村至安仁村一帶,綿延十幾個山頭,占地面積53300平方米。是福建省宋、元時期燒制青白瓷的大窯址。1958年發(fā)現,1983年、1987年復查,已發(fā)現數十處燒制瓷器的窯爐為依山而建的龍窯,長度達70米,寬2.5米,呈35度坡,用窯磚和廢匣缽砌成。采集到的標本有匣缽、支柱、墊餅等窯具,以及不同形制的印花、或劃花的青白釉瓷碗、洗碟、盅、盆和蓋、罐、爐、壺等器皿![詳細] |
八都合龍橋位于閩清縣省璜鄉(xiāng)省璜村,是一座建筑壯觀、融交通休閑于一體的古代亭橋。橋長53米,寬3.2米,兩岸砌石作墩,兩端各架圓木,鱗次櫛比。東端鋪石階8級,西端左右各鋪石階31級,均有扶手欄桿。橋面鋪設有色地磚,兩旁用46根立柱分里外兩行,構成11個亭架,每架有4根立柱,用橫枋、額枋貫串而成。亭頂有5個亭翼蓋以青瓦,亭脊裝飾美觀,造型古樸、典雅、大方,頗具藝術觀賞價值,為福州地區(qū)現有亭橋中最長的一……[詳細] |
方壺巖位于永泰縣盤谷鄉(xiāng)水尾村,因山勢巖形如茗壺狀而得名。方壺巖正座由圣君殿、觀音殿、伽蘭殿、佛堂、文昌閣、書齋樓、禪房、避雨亭、牌坊等建筑組成,均為民間做法,石木結構,歇山屋頂組合。坡度較緩,與北方明清建筑不同。牌坊門前有一對石獅,造型古樸,風化嚴重,據說為宋代原物。方壺寺后有石徑可登山,巖小巧如假山,山上洞窟相連,奇石相伴,景點密集,皆與張圣君傳說有關。此外,方壺巖附近的山頭上還有一個“天池”,……[詳細] |
陶江石塔舊名塔林,俗稱雁塔。位于閩侯縣尚干鎮(zhèn)塔林山(又稱珠山)之巔。八角七層實心花崗巖建造,高約10米,座寬3.2米,臺基為雙層須彌座承托,頂有五輪塔剎。每層刻一至三尊盤坐蓮臺佛像,轉角有大力士肩負塔身,其間鐫刻雙龍戲珠、丹鳳朝陽、花草、飛天及古獸。雕工古拙,龍身短腳粗、頭小角簡、尾少分歧,可能是宋代以前古龍形態(tài)。此塔為塔林寺原物,寺以塔名,[宋]《三山志》「塔林寺在方山下,太建年置」[清]林維雍……[詳細] |
江繼蕓墓位于平潭縣北厝鎮(zhèn)田美村東南。墓建于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坐東向西,石結構,呈如意形,三合土封頂,三級墓埕,占地約1240平方米。墓前西側分立石仲翁、石馬、石虎、石羊各一對,陰刻石質橫匾一塊,文曰:“欽賜祭葬”,立墓前中間。墓前100米處原建有石構“忠烈坊”一座,毀于“文革-”,現只剩牌坊座。1987年重修,1988年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91年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定海白礁水下沉船遺址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連江縣筱埕鎮(zhèn)定海村。上世紀70年代以來,定海村附近村民在尾仔嶼、大埕渣、青嶼、白礁等島嶼附近海域,曾不斷打撈出大批文物。1990年中國水下考古與澳大利亞首次合作在連江定海進行。澳方參加人員先后有保羅·克拉克、吉米·格林、塞麗;中方參加人員有水下考古學習班栗建安、吳春明、林果等人。出土器物40多件。1995年4至6月,由中國歷史博物館水下考古研究室和西澳大利亞海洋……[詳細] |
陳第墓在連江縣浦口鎮(zhèn)官嶺村戈沃山中,墓前方約六華里處,有神道碑、碑額刻雙龍戲珠圖案,碑座正面是一只鹿的浮雕。碑正中陰刻楷書:“明一齋陳先生墓道”,下款是:“嶺東友人黃琮題、浙東門人徐亮立。”墓純三合土筑,如意形,墓位正中鐫刻“明一齋陳先生墓”,上款:“向丁坐癸天啟癸亥”,下款:“友人黃琮,門人徐亮造!1991年公布為第三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螺洲奎光閣位于倉山區(qū)螺洲鎮(zhèn)店前村陳氏宗祠東側,又名文昌閣。始建于明代中葉,原為螺洲陳氏族長為祝愿子弟們文運亨通、金榜題名而建的崇祀魁星神的場所,后改名“奎光閣”,作為陳氏家族子弟課讀之所,是古代螺洲地區(qū)著名的四大書齋之一。建筑坐東北向西南,占地面積364平方米。前后兩進,由門墻、插屏門、前天井、前回廊、前殿、中天井、中回廊、月臺、大殿、后院組成,四周圍以封火山墻二坡頂,抬梁穿斗混合木構架。前殿面闊……[詳細] |
螺洲陳氏五樓位于倉山區(qū)螺洲鎮(zhèn)店前村后門埕(螺洲鎮(zhèn)政府邊),是陳寶。ㄇ宕笕澹蝺乳w學士、禮部侍郎、太傅,是福州新式教育奠基者之一)貶官后回鄉(xiāng)興建的住所。五樓始建于清光緒間,民國初竣工,歷時25年,包括滄趣樓、賜書樓、還讀樓、北望樓、晞樓等建筑,規(guī)模宏大,有魚池假山、庭院花園等,占地面積4113平方米。建筑群中大部分建筑南偏西20度;其中賜書樓,前后兩進,封火山墻,雙坡頂,穿斗式木構架,二層樓房……[詳細] |
英華小禮堂位于倉山區(qū)倉前街道麥園社區(qū)樂群路的福州高級中學校內,又名“力禮堂”、英華禮拜堂(Nind-LacyMemorialChapel),由美國美以美會傳教士力為廉偕其夫人及部分鶴齡英華書院校友于1905年捐建,以紀念兩人的母親MaryClarkeNind和ElizaWoodmanLacy。現為福州高級中學體操館。主體建筑為單層磚木結構,紅磚砌筑的哥特式教堂,占地面積604.5平方米,長32.5……[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