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李莊墓葬區(qū)位于新鄭市和莊鎮(zhèn)小李莊村東南黃水河支流西岸,南北長325米,東西寬285米,面積約10萬平方米。地勢西高東低,在墓葬區(qū)隨處可見空心磚殘片,紋飾主要有方格紋、米字紋、乳釘紋,70年代平整土地時曾出土有空心磚墓,出土有陶鬲、陶壺、銅鏡、鐵箭頭、布泉貨幣等遺物。該墓葬區(qū)是一處東周時期墓葬集中分布的墓葬區(qū),對于研究東周時期的文化歷史、埋葬制度和喪葬習俗具有一定價值,也為鄭韓故城的研究提供了資料……[詳細] |
高拱故里碑刻原位于高氏祖塋內,多為墓碑,20世紀70年代 ,為了修建蓮河橋,將約50通碑刻作為橋基使用。碑刻年代能辨認的由明崇禎至民國時期。碑刻損毀比較嚴重,這些碑刻均被壓在兩橋墩下,現(xiàn)橋已廢棄。高拱墓俗稱“閣老墳”,位于新鄭市城區(qū)北閣老墳村西北約300處。墓坐北向南,北依鄭韓故城,南臨梳妝臺。第二批鄭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該遺址位于新鄭市郭店鎮(zhèn)司家村西北,遺址基本呈不規(guī)則正方形,東西寬144米,南北長156米,面積約22460平方米。遺址斷崖處可見文化層和灰坑,文化層厚0.5-0.8米,灰坑深0.8-1米,F(xiàn)場采集標本可辨器型的主要有鬲、盆、罐等,紋飾以繩紋為主。第二批鄭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陵上遺址位于郭店北街村北陵上村東地。南北長約1000米,東西長約420米,面積約42萬平方米。在遺址的南部有一條干溝,東西串過遺址,在干溝斷崖上發(fā)現(xiàn)大量的灰坑,陶片、夯土、紅燒土,地表上發(fā)現(xiàn)大量的陶片,根據揀選出的陶片判斷,該遺址北部為漢代,南部為唐宋時期,遺址內文化層厚1-4米。第二批鄭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遺址位于高崗地上,北高南低,南鄰干溝,東、西、北面均為棗林,西距華陽故城3千米,東距小范莊水庫800米。遺址南北長約310米,東西長約106米,面積約3.5萬平方米,文化層堆積厚度為1.2~2米。遺址保存較好,地表為耕地。遺址北部分布有大量大型灰坑,文化層厚1.2~2米,文化層包含陶片豐富,龍山時期文化層包含陶片可辨器形有鬲、罐、鼎等,紋飾主要有:繩紋、籃紋、方格紋,還發(fā)現(xiàn)有石斧殘塊。殷商時期文化……[詳細] |
該民居座西面東,南北長18米,東西長35米,占地面積630平方米,F(xiàn)存建筑有主房、南北廂房、屏風。主房和廂房均為硬山建筑,底部房基及部分墻體為紅石壘砌,上部為藍磚壘砌。主房始建于清末,面闊10米,進深5米;北廂房始建于1954年春,面闊6米,進深4.6米;南廂房始建于20世紀70年代,面闊6米,進深4.6米;廂房于2005年重修,并于宅院東北角新建青石六角“愛母亭”。四周建有圍墻,圍墻內側保存有百……[詳細] |
遺址位于新鄭市觀音寺鎮(zhèn)郭河村東約300米。遺址南100米有一條古河道,遺址四周均為耕地。遺址內南側有一近代墓葬群,墓葬群北側有一條東西向小路穿過遺址中部。該遺址南北最長約250米,東西最長約200米,面積約5萬 平方米,遺址內地勢較為平坦。在遺址內斷崖處發(fā)現(xiàn)有2座灰坑,南部斷崖上發(fā)現(xiàn)有若干陶片,可辨器型的有豆、盆、罐等,以泥質灰陶和夾砂紅陶為主,紋飾主要有繩紋、籃紋、方格紋、弦紋等。第二批鄭州市重……[詳細] |
大朱莊遺址位于觀音寺鎮(zhèn)大朱莊村西,遺址東300米為鄭平公路,南臨石洞寺河,為河邊臺地,北部為耕地,東與大朱莊西仰韶遺址相距200米,西北有溝馮村,西南為小趙村,南5公路有陘山,西南有老山坪。遺址南北長約160米,東西長約330米,面積約5萬平方米,文化層堆積厚度為2米。遺址保存較好,地表為耕地。第二批鄭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小寨漢墓位于城關鄉(xiāng)小寨村西,南距新密路北700米,西距胡莊韓王陵500米,北距徐莊村500米,墓冢東、南均臨耕地,西臨斷崖,北距廢窯37米,地勢西高東低。此處原有墓冢3座,文革時期挖掉兩座,曾出土有石門、陶器、銅器等。第二批鄭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馬溝遺址位于新密市岳村鎮(zhèn)馬溝村南的高臺地上,東、南、北三面環(huán)水,為五星水庫上游,屬溱水支流,西臨馬溝村皇帝嶺自然村,地勢由東向西逐步升高。遺址東西535米,南北465米,基本呈長方形,總面積250000萬平方米。在遺址的西北角有一條南北向水泥村路,在路東側的斷崖上,可見厚約0.3至0.8米文化層,夾雜有大量的陶片和紅燒土;在遺址東部有一條南北向人工取土形成的壕溝,在壕溝東側的斷崖上,可發(fā)現(xiàn)多處灰坑……[詳細] |
二郎廟遺址位于新密市岳村鎮(zhèn)二郎廟村,南臨五星水庫,東西長560米,南北寬350米,面積20萬平方米。在遺址地表、文化層及灰坑中保存有石器、陶器殘片、獸骨等遺物。該遺址是一處新石器時代龍山文化以及商、周時期的聚落遺址。該遺址文化內涵豐富,文化堆積較厚,對于研究龍山文化時期、商周時期的文化面貌具有一定價值。第二批鄭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郭氏祠堂,位于新密市新華路辦事處五里店村東。始建于明永樂十三年(公元1415年),后經兵燹毀壞,清咸豐十年(公元1830)重建,座北面南,總占地面積920平方米,F(xiàn)存古建筑有大門樓、二門、影壁、大殿,大門位于南端正中,兩側有順山房各三間,均磚木結構硬山式建筑;大殿面闊三間,進深三間,前出廊,保存十分完整。祠堂內存有明、清代石碑2余通,墓志銘2塊;石獅、石門墩各一對,為明代遺物。第二批鄭州市重點文物……[詳細] |
穴道墓又稱常公墓,群眾俗稱“黑大壽墳”。位于新密市西大街辦事處青石河村,原墓冢高大,坐北朝南,墓前神道原有神道碑、石坊,“文革”中被毀,現(xiàn)僅存石人、石羊列于神道兩側。據《密縣志》記載:常公墓在縣西常村保,元統(tǒng)三年(1335年)孫鵬翼立神道碑。常公仕官參知政事,姓名、籍貫失考。該墓對于研究元代墓葬形制、葬俗以及元代歷史具有一定價值。第二批鄭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報恩寺位于新密市西大街辦事處前士郭村南。該寺坐北朝南,始建于金大定二十八年(1188年),明、清屢有修葺,現(xiàn)存殿宇為清代建筑,有山門、大殿、伽藍殿及廂房等。大殿后有漢柏一株,高約25米,胸圍3.6米,樹冠覆蓋300平方米。寺內存碑碣4通,其中有閆周民撰寫的《報恩寺碑記》。報恩寺歷史悠久,保存較為完整,具有較高的歷史、藝術價值。第二批鄭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前士郭遺址位于新密市西大街辦事處前士郭村西100米處,西鄰綏水河,南北長1000米,東西寬400米,面積40萬平方米。在遺址地表、文化層及灰坑中保存有石器、陶器殘片、獸骨、筒瓦、板瓦等遺物。該遺址是一處商、周時期的聚落遺址。前士郭遺址面積較大,文化內涵豐富,文化堆積較厚,對于研究商、周時期文化面貌具有一定價值。第二批鄭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