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興區(qū)高梁鎮(zhèn)清溪村一組的普陀崖上,有一處長約15米、高約5米的石壁,石壁上有近300余尊雕刻精美、布局合理的摩崖造像,歷經風吹日曬后,看上去依舊雄偉壯觀。普陀巖在當地又被村民稱為“獅子山”,和它緊緊相連的兩座山峰,當地村民分別稱其為“大鍋蓋山”和“小鍋蓋山”。在大小鍋蓋山的崖壁上,也零星地分布有一些摩崖石刻造像,它們和獅子山上的摩崖造像共同構成了清溪村里的摩崖石刻造像群。作為摩崖造像中一顆閃耀的明……[詳細] |
鷺瀾洞崖墓群位于四川省內江城區(qū)東桐路張大千紀念館山腳下。明清以來鷺瀾洞歷為內江著名的名勝古跡,被譽為“中山勝景”。墓共六座,一洞內尚存完整的漢代石棺兩具,仿木結構雕刻,裝飾風格頗具地方特色。其余洞內外石壁刻顏真卿、米芾、黃庭堅、張船山、羅賜卿、文天祥、劉承佑、胡薇元、黃云鵠等唐宋以來歷代書畫名人詩文、對聯(lián)30余幅,正草隸篆俱備,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和藝術價值。該崖墓群是內江也是沱江流域具有代表性的一……[詳細] |
大治永興寺(東興區(qū))保護范圍:東至永興寺村6社原學校圍墻,西、南、北各至永興寺村6社公路。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延30米![詳細] |
般若寺位于四川省內江市東興區(qū)三溪鄉(xiāng)松柏寨,寺始建于唐朝,被譽為“川中勝景”,因曾珍藏全國僅三部《般若經》之一而得名。歷史上的般若寺,規(guī)模宏大,莊嚴清凈,寺廟原有七殿四廊,僧人多達百余人,后因戰(zhàn)亂、歷史原因,寺廟損毀嚴重。松柏寨·般若寺被譽為川東圣景之一。系清朝咸豐年間甲辰科舉人張德元、郭肇林、李世猷等倡建,屬高橋鎮(zhèn)般若村管轄,其寨墻周長十里三分比當時的內江縣城九里三分還略高一籌。寨內以七山、七堰、……[詳細] |
為提升城市形象,彰顯大千美食文化,新建的大千美食街位于興盛路、蟠龍路南段,街區(qū)總長度850米,經營門面300余戶,經營業(yè)主127戶,總投資700余萬元,主要建設內容為在三個主入街口設置美食街標志、街區(qū)人行道改造、美化亮化改造、店鋪臨街墻面磚改造、增設美食街文化墻、招牌牌坊、小品、雕塑、休閑設施等。店招盡可能由內江書法名家潑墨書寫。建成后的大千美食街將極大改善就餐環(huán)境,其景觀燈、燈柱、廣告燈箱、霓虹……[詳細] |
內江市東興區(qū)大佛寺座落沱江東岸掛榜山右側,連接大千城市廣場,依山傍水,環(huán)境優(yōu)美。 大佛寺廟始建于民國三十年(1941年)占地七百多平方米,原有殿堂在內共十三間,三百多平方米。建筑規(guī)格系磚木結構串架毛屋、常年有僧人居住,香火頂盛。解放后政府關閉寺廟,改為居民住房。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逐步落實黨的宗教政策,1996年經政府批準開放。 根據我國的宗教政策,和廣大信教群眾的要求經……[詳細] |
報恩寺位于東興區(qū)白合鎮(zhèn)報恩寺村。建于元,明重建。占地3705平方米,四合布局,F存觀音殿、大雄寶殿、玉皇殿、經堂和左廂房。大雄寶殿正梁有“大明永樂十三年建殿”墨書。殿完好,木結構,單檐,歇山式屋頂,三穿八柱。玉皇殿,建于乾隆年間,長25.6米。現存明代石碑三座:一為明弘治五年立,高3.5米,寬4米,厚0.2米,碑額刻有花紋圖像,碑中刻“西蜀報恩禪林”六字,碑文記有建殿經過;二為明宣德7年立,高1.……[詳細] |
坎瀑布,距離內江市東興城區(qū)約8公里。由于陡坎地處東興街道辦事處新華村六組、高橋街道辦事處陡坎村五組、郭北鎮(zhèn)、新江街道辦事處紅旗村等地的交匯外。流經這里小青龍河被一道石壩攔住,河水漫過攔河堰,形成一道大瀑布直瀉而下,轟鳴的水聲,在幽深深的峽谷中回蕩。陡坎之名由此而生,同時它也素有“小黃果樹瀑布”的美稱。陡坎瀑布結構分為上中下三部分,在河流上方,地勢低緩,形成一條寬約80米的河床;河水由靜而動翻過攔河……[詳細] |
東興老街AAA 東興老街位于沱江之濱,地處內江主城區(qū)內,交通便利。原建東興老街、橫街、三圣宮,屬典型的清代建筑群,沿街為串架結構房屋,距今已有千年歷史,是內江城市的發(fā)祥地。2010年,東興區(qū)按“修舊如舊、傳承歷史文化、重現原始風貌”的原則進行改造。改造后的東興老街全長250米,保持老街原街巷尺度和院落功能,保留茶肆、酒館、川劇座唱等傳統(tǒng)商業(yè)形態(tài),是目前內江城區(qū)唯一條展現內江歷史文化縮景的老街,與老街毗鄰的鳳窩街、……[詳細] |
順河崖墓群(東興區(qū))順河崖墓群是四川省內江市東興區(qū)的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具有非常重要的歷史、宗教文化價值。順河崖墓群造于東漢,位于順河鎮(zhèn)觀音洞村和回龍灣村,分布面積約1平方公里,主要有蠻子山崖墓群、觀音洞崖墓群、獅子山崖墓群和后山崖墓群等,總計200多座。2013年被國務院核定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東至觀音村3社村委會,南至順河到平坦公路內側,西至觀音村3社觀音湖東側,北至……[詳細] |
范長江紀念館是現存的范家大院距內江城區(qū) 12公里,舊宅有上百年歷史,串架鑲板結構,小青瓦屋面,是典型的川南民居風格。范長江(1909---1970),原名范希天,1909年10月16日生于四川省內江縣田家鄉(xiāng)趙家壩村,1970年10月23日在河南確山被破孩致死。他是我國無產階級新聞事業(yè)的開拓者和領導人之一;我國現代新聞史上最杰出的新聞工作者;我國科技戰(zhàn)線卓有成就的領導人。育基地和全國新聞工作者的教育……[詳細] |
范長江文化旅游園區(qū)AAAA 范長江是新中國新聞事業(yè)的奠基人,出生于東興區(qū)田家鎮(zhèn)趙家壩。1991年,為弘揚長江精神,中宣部專門設立了新聞工作者最高獎項——“范長江新聞獎”。2006年8月,經中共中央辦公廳秘書局批準,同意修復范長江故居并作紀念館。范長江文化旅游園區(qū)以范長江故居和趙家壩新農村綜合體為核心,覆蓋周邊1.5平方公里,是集“長江文化博覽、故居田園風光、果蔬農耕體驗”于一體的鄉(xiāng)村旅游度假區(qū),距內江城區(qū)12公里、距成渝高鐵……[詳細] |
大千園AAAA “天府之國”四川的東大門,以蔗糖聞名的“甜城”內江,底蘊深厚、人文薈萃,在燦若星辰的內江才俊中,被譽為“五百年來第一人”的張大千以其卓絕的才情而獨步畫壇、享譽世界,內江也因此以“大千故里”的美名享譽世界。為紀念這位世界藝術大師,內江市人民政府于1992年修建了內江張大千紀念館,并在此基礎上啟動了內江大千文化旅游產業(yè)園景區(qū)籌建工作。2009年,景區(qū)一期工程完工,占地280余畝的“大千園”正式落成對外……[詳細] |
高峰寺位于小青龍河口與沱江匯合處,距市區(qū)東而約四公里的獅子山。始建于宋代,原名鐵龍寺,嘉慶十二年間更名為高寺。寺院內高寺塔坐東向西,通高三十0三米,九層、八面體、石結構,攢尖頂,極具鎮(zhèn)“獅子”、鎖“江龍”、興“文運”之威儀。塔內有臺階五十又六級,可旋至五層。各層開窗,額上分別刻有:“百光天后”,“元始天尊”,“混元一氣”,“西天自然”等石匾。進出處精刻二龍戲珠圖案及文昌夫子楷書,外刻浸云鎮(zhèn)山雨雄居……[詳細] |
西林寺位于內江市東興區(qū)沱江岸邊的西林山上,始建于南宋咸淳五年(1269),明末焚毀,清嘉慶三年(1798)重建,民國二十七年(1938)改住比丘尼眾30余人,寺廟主體建筑由觀音殿、文昌殿和大雄殿三重殿組成,均系翼飛式頂,屋脊刻彩色人物、獸、龍圖像,付屬建筑現有禪房、祖堂、觀堂、精舍樓等,寺內有明代石坊一座,單門兩柱,造型古樸。保護范圍:以現圍墻為界。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延10米![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