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瑞堂位于吳江區(qū)震澤鎮(zhèn)藕河街公園路3號,年代為1919年。凝瑞堂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一本堂,位于蘇州市吳江區(qū)震澤鎮(zhèn)文武坊21號,坐北朝南,面闊三間,四進深,總建筑面積214平方米。此宅前有墻門,石門框較為低矮,高僅1.83米、寬1.13米,二米進深的小天井。一進墻門間,四扇木門,木門上部為木花格,呈“福、祿、富、貴”字樣,墻門間檐高僅一人一手。第二進至第四進為二層樓房,第二進有石板小天井和磚雕門樓,門額為隸書“天錫純嘏”四字。第三進原有磚雕門樓,上世紀六十年代拆除,堂前石板天井,……[詳細] |
八坼四橋位于吳江區(qū)松陵鎮(zhèn)八坼,年代為清。八坼四橋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唐家湖遺址位于吳江區(qū)平望鎮(zhèn)勝墩村南,年代為新石器時代。唐家湖遺址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蘆墟懷德堂位于吳江區(qū)蘆墟鎮(zhèn),年代為1926年。蘆墟懷德堂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沈氏跨街樓位于吳江區(qū)蘆墟鎮(zhèn),年代為1923年。沈氏跨街樓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汪宅位于蘇州市吳江區(qū)桃源鎮(zhèn)銅羅社區(qū)人民街41號,現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汪宅建于民國初期,共有六進,第一進臨水,建有一座“雙落水”的河埠(宅東側依河也建有河埠),此進原是樓房,后改為平屋,第二進與第一進之間為街路,第二進至第五進均為樓房,第六進為平房。第二、三、四進后面均置有磚雕門樓和石板天井。在充分體現小橋流水人家風貌和民國初期江南民居建筑風格的同時,汪宅也具有較高的人文價值,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汪……[詳細] |
尊經閣亦名藏經閣,坐落在蘇州市吳江區(qū)震澤中學震澤校區(qū)內,現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尊經閣面闊五間,坐北朝南,為雙層挑檐翹角歇山頂,占地面積250平方米,建筑面積485平方米,落成后,徐子為將私人所藏的全部古籍予以捐贈。此時,學校內有尊經閣、智明堂、智炬堂、調度室、總辦公廳等建筑![詳細] |
耕香堂在震澤鎮(zhèn)花山頭42號,建于民國初。耕香堂主人是震澤區(qū)四大地主之一邱輔卿,邱輔卿是八都人,字青揚,農民給他的綽號是“邱要命”,其他三個地主的綽號是:“董抽筋”、“蕭剝皮”、“顧挖心”。解放初,邱輔卿被政府第一批“鎮(zhèn)壓”,房產與田地充公。耕香堂改為震澤鄉(xiāng)(公社)政府辦公所在地,后又改為鎮(zhèn)廣電站、文化站、圖書館等。耕香堂面闊四間,即三間正廳加東邊一廂房,廳西另有兩樓兩底樓上與正屋貫通,占地面積共1……[詳細] |
同里龐氏宗祠位于吳江區(qū)同里鎮(zhèn),年代為1924年。龐氏宗祠在同里鎮(zhèn)珍珠塔景區(qū)內,原大門在船舫浜,后門臨街面河。龐氏先世由吳江龐山分支大光鄉(xiāng),清初始卜居同里。族人龐慶麟系同治十三年(1874)進士,曾任戶部主事。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自任上倦退,斥資興建龐氏宗祠。民國十九年(1930),龐元潤將宗祠從同里下鄉(xiāng)移遷于此。解放前夕,地下黨領導的農民自衛(wèi)工作隊,曾駐扎在龐氏宗祠內,作據點監(jiān)視同里的地方……[詳細] |
正修堂位于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qū)震澤鎮(zhèn)。正修堂坐落于潘家扇東弄13號內,清光緒十三年(1887)絲商顧少彝所建,由吳縣香山建筑名匠馬如龍設計監(jiān)造。顧少彝有四女,其中三,四兩女均嫁于龔氏,后因龔氏慎修堂毀于火災,顧以五千銀元將正修堂門樓及前廳抵押給其女婿,遂屬龔姓。(龔氏,龔則先,筆者外祖父,)第三進樓廳任屬尚古堂顧宅。1997年,正修堂木雕門樓被列為吳江市文物保護單位。古近代震澤民用建筑除強調堅固實用……[詳細] |
俗稱北陽河橋,位于吳江市桃源鎮(zhèn)宅里橋村北陽河橋(地名)。為梁式三孔石橋,排柱為武康石,金剛墻系青石構筑,雜有花崗石。南北走向跨北陽河。橋長22.2米,中寬2.05米,中跨為5.22米,高2.9米。初建無考,民國七年重建,橋身有對聯,南向對聯“青比蘭深山勢霧,龍從魚化水□芳”,北向對聯“枚指青垂湖地遠,舟行龍護雲□長”![詳細] |
位于吳江市桃源鎮(zhèn)青云村28組,跨沈莊漾。始建無考。民國13年(1924)重建。(橋額上鐫有“甲子”和“里人重修”字樣)梁式五孔石橋,南北走向。全長31.4米,寬2.1米,跨徑20.04米。中孔跨徑6.05米,中孔高3.6米。有4組排柱,排柱中為花崗石,兩側為武康石,金剛墻基本上為青石與少量花崗石砌筑,橋面兩邊的面石為花崗石,中間的為武康石,余為花崗石,傳遞著此橋歷代修繕的信息。(江南一帶造橋,宋元……[詳細] |
又名姜池橋,位于吳江市桃源鎮(zhèn)富鄉(xiāng)村,跨蒿草路港支流。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建造。1994年7月29日列為吳江市文物控制單位。梁式三孔石橋,南北走向。全長25.7米,寬2.05米,跨徑11.5米,中孔高3.5米,中孔跨徑6.3米。金剛墻雜有青石,余為花崗石。橋身兩側各有一副楹聯。東向楹聯:“恃農力之勤勞,徒矸便涉,盼村莊號遠近,市語遙聞。”西向楹聯:“帆影西來,落向姜牙池畔,水流東去,派分蒿草路……[詳細] |
亦稱陸港橋,位于吳江市七都鎮(zhèn)陸港村。始建無考,清宣統三年(1911)重建。1994年7月29日列為吳江市文物控制單位。梁式單孔石橋,東西走向。全長9米,寬1.8米,孔高2.9米,跨徑3.4米。金剛墻基本為青石,余為花崗石。橋身南側有一副楹聯:“萬頃具區(qū)留禹積,陸家甫里憶唐賢!贝藰蚴谴迕裢鶃碇煌ㄒ,為便于車輛行駛,橋面與石級已鋪澆水泥而改為平橋,橋上增設水泥欄桿。據傳,晚唐詩人陸龜蒙,號甫里,……[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