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英宗正統元年(1436年),廣西麻城人李天保、蒙能率廣西橫嶺和蒙固的峒苗義軍進攻綏寧縣城失敗后,李天保于天順四年(1460年)托名唐太宗后裔,再次入綏寧苗峒組織萬余人起義,稱王封將,年號武烈,以黃桑坪鄉(xiāng)上堡村為“首都”,建立中央、省、府、州、縣政權。明總兵李震率軍鎮(zhèn)壓,義軍數千人壯烈牲于上堡、赤板一帶,李天保被俘遇難。上堡村仍保留有金鑾殿遺址,一首反映起義的民謠:“界溪省,巴流府,雪林州,赤板縣,上堡有個金鑾殿”,至今仍在湘、桂、黔三省交界區(qū)廣泛流傳。另外,黃桑鄉(xiāng)政府所在地仍保留有清雍正六年(1728年)設的綏寧營(亦稱黃桑營)遺址。
[旗桿石遺址]立于城門口的旗桿石遺址,是當年武烈皇帝成立王朝時,插威猛的龍虎大旗的地方。旗桿石分左右兩尊,左邊插龍旗,右邊插虎旗,公然向朝廷挑戰(zhàn)。
[聚寶盆]古國牌樓的樓門上 書寫著“上堡古國”四個大字,牌樓的左側有一株蒼老的大樹,它的名字叫“搖錢樹”,學名青錢柳,因其結出的果實象古代的銅錢,一串串地掛在樹梢,深秋季節(jié)果實變得金黃,在秋風中翩翩起舞,煞是美麗飄逸,它是李天保稱王時種下的,牌樓前左右各一株,寓意招財進寶,因而此處又叫“聚寶盆”,大家可以來敬敬神樹,祈求財源廣進,金銀滿缽,F在已將青錢柳開發(fā)成了保健茶葉,為人民大會堂特貢茶葉,具有降血脂、減肥之功效。
[古國名稱]現在大家進入古國了,古國當年的建筑因朝廷鎮(zhèn)壓苗民時,一把大火全燒毀了,現在的建筑是李天保的后人逐步修建的,雖然建筑的規(guī)模與氣魄遠不如昔日的古國輝煌,但古國建筑的格局保存較完好,整個古國坐南朝北,依山傍水而居,一條溪水從院落中央直奔而出,在大橋下拐90℃的直角流向東方。古國的布局為棋盤式格局,仿照北方都城的選址和建筑風格,縱橫交錯,對仗工套,每條巷道互相聯通,據說,下雨天穿布鞋去串門都不會濕鞋。古國的地名也極像北方的地名,不像南方地名多數以“灣”、“寨”、“口”、“溪”取名,而是以“堡”和“屯”取地名,可見李天保的用意是“司馬昭之心,路之皆知”啊!
[忠勇祠]進門樓向左側巷道走,是座風雨橋,過了風雨橋看到一座祠堂,那是忠勇祠遺址,是武烈王為紀念揭竿起義陣亡的英烈們而修建的,每年正月初四舉行祭祀活動告慰亡靈,此習俗一直保存至今。
進門樓直走,是屬于古國的第三條縱向街道,旁邊是清澈的溪水從山里潺潺流下,繞村莊轉九十度的大彎,直奔界溪省,我們將沿著這條縱道往上行,尋找金鸞殿的遺址。
[拴馬樹]前面有株大樹,大家可以清晰地看見,這株樹的中間有一圈明顯凹進去的痕跡,象是被什么東西勒住了,這是當年武烈皇帝用來拴馬的樹,叫“拴馬樹”,雖然它已成長為蒼老的大樹,但那道痕印永遠見證了那段悲壯的歷史。
[青石巷]我們所走過的巷道,有著當年鋪的青石板和石墻,青石板上刻著道道斜紋,是古人用來防滑的,即美觀又實用,有的青石板上刻了棋盤,想必是當年古國的小孩玩游戲用的,每座院落的前面都砌了一堵墻,墻不高,約有半個人的身高,墻體用石塊壘成,很工整,歷經500年的風雨,屹然守衛(wèi)家園,聞絲不動,與覆蓋在身上的青苔蘚、爬山虎相依相伴。
[金鸞殿遺址]有一塊很大的地基,與其它的建筑明顯不同,地基高出地面約30公分,且周邊用石塊砌好夯實地基,地基呈長方形,約500平方米,這就是金鸞殿遺址,地上的附著物已不復存在,但地面平整光滑的青石板保存完好,仿佛向人們描述了一幅武烈王朝君臣議事的場面……當年金鸞殿的地理位置屬古國的中心,在古國居住的居民達3萬余人,周圍山上屯了許多士兵,日夜守護著他們的政治、文化中心,現在后山上還保存著戰(zhàn)壕和李天保操練兵馬的大校場。
在上堡古國,人們至今仍然以苗歌的形式傳誦祖先的英勇事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