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思園,俗稱任家花園,新填街234號
位于同里鎮(zhèn)古鎮(zhèn)區(qū),東連麗則女學,南與退思小廣場、明清街相望,西鄰退思廣場及古戲臺,北靠南濠弄。退思園為世界文化遺產,該園建筑布局,呈自西向東橫向布局,即西宅東園,與通常前宅后園的縱向布局,似有觀念上的突破。宅園自西向東各分為二,共為四組。整個建筑,布局緊湊,可分可合,分者各成院落,合者渾然一體。亭、臺、樓、閣、廊、坊、橋、榭、廳、堂、房、軒,一應俱全,從宅開始,到庭院結束,春夏秋冬四景的發(fā)展主線,一氣呵成。主園還穿插著琴棋書畫四藝的精巧構思,可謂匠心獨具,巧奪天工。退思園的主體建筑宅第分東西兩組,西組建有轎廳、茶廳、花廳三進;東組內宅,建有南北兩幢各五樓五底的“畹香樓”,并由東西雙重廊與之貫通,俗稱“走馬樓”。園景部分亦分東西兩組,即西庭東園,庭系園之序,中置旱船、坐春望月樓、歲寒居。園以荷花池為中心,具貼水園之特例,房、堂、廊、軒、榭、舫皆緊貼水面,園如出水上,可謂獨秀江南,在建筑美學上也堪稱一絕。北岸的退思草堂為全園主景,站在堂前平臺上環(huán)顧四周,琴房、三曲橋、眠云亭、菰雨生涼軒、天橋、辛臺、九曲回廊、鬧紅一舸舫、水香榭、覽勝閣以及假山、峰石、花木圍成一個曠遠舒展,彼此對應的開闊景區(qū),構成一幅濃重的水墨山水畫長卷。而每一建筑既可獨立成景,又能互為對景,彼此呼應。其中坐春望月樓、菰雨生涼軒、桂花廳、歲寒居點出春、夏、秋、冬四季景致;琴房、眠云亭、辛臺、覽勝閣塑造琴、棋、書、畫四藝景觀。退思園雖小而求齊全,不失為園林建筑史上的杰作。園林的藝術是設計空間的藝術。退思園在有限的空間內,能獨辟蹊徑,容納了豐富的藝術之精華,其可概括為:三絕、三珍、三特殊。造園者高超的造園技巧,有不少獨到之處,冠為江南園林之“絕”。其一,覽勝閣的設置,既巧妙地過渡了空間,又豐富了內園的景觀。此閣座落內園,庭院上達,借景手法的運用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令人稱絕。其二,天橋連綴辛臺與菰雨生涼軒,既可從其二處上達,又可另繞石徑拾級而上,使人豁然開朗,譽為一絕。1985年在評選“中國十大風景名勝”時,它獨領--,成為蘇州園林的首選景點,1986年入選《人民畫報》第一期“中國十大風景名勝”專欄,成為蘇州園林最具代表性的園林佳作。其三,菰雨生涼軒北面中間上為短窗,下為柵欄,軒內明鏡面池而立,鏡前有湘妃榻,美女側臥其上,對鏡觀景,猶如臥在荷花之上,一幅活生生的“睡美圖”。更為叫絕的是軒底有三條水道,池水循環(huán)其間,形成天然的降溫設施,真是“生涼”有方。“三珍”即為三件珍品。退思草堂內的《歸去來辭》碑拓,為元代大書畫家趙孟兆頁所書,人稱“趙體”。實為海內弧本。九曲回廊廊壁上漏空窗內,鑲嵌一詩句曰:“清風明月不須一錢買”。字體即為石鼓文,這是我國最早的籀刻文字,江南園林中甚為少有。園內有一獨本太湖石酷似老人,故稱“老人峰”,在其頂端有一奇石,酷似老人的帽子,此石稱靈壁石,兩石渾然一體,可謂自作天成。
退思園造園構思中的特殊之處:一是船形建筑采用一旱一水,產生了意趣各異的藝術效果;二是鬧紅一舸舫的制作技藝更為精巧,它以自然點狀的湖石基礎,托高架空船體,露出水面之石,處理得似浪花涌流,妙不可言;三是眠云亭采用上亭下室二層,下層則成為前穴后室,并有洞穴登道,盤通上下,不失山亭制作的又一高招。
總之,建于晚清時代的退思園,除十分講究《園冶》所說的“雖有人作,宛自天開”,還更多地追求其神韻和詩意,增強園林的藝術感染力,這是中國古典園林的一大特色,更是“詩文造園”的典型。
該園占地5674平方米,建筑面積2622平方米。2001年6月25日經國務院【國發(fā)[2001]25號】批準列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0年11月30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同里鎮(zhèn):同里鎮(zhèn),江南六大古鎮(zhèn)之一,同里舊稱“富土”,唐初改為“銅里”,宋時將舊名拆字為“同里”。始建于宋代,截至2015年已有1000多年歷史,是中國水鄉(xiāng)文化古鎮(zhèn)。 同里鎮(zhèn)位于蘇州市吳江區(qū),距蘇州市市區(qū)18公里,距上海80公里 。同里面積33公頃,為五個湖泊環(huán)抱,由49座橋連接,網狀河流將鎮(zhèn)區(qū)分割成七個島。古鎮(zhèn)鎮(zhèn)內家家臨水,戶戶通舟;宋元明清橋保存完好。1982年…… 同里鎮(zhèn)詳細信息++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