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平博物館(文廟)位于興平市縣門街明代文廟內(nèi),占地面積3700平方米,1986年建立博物館。館內(nèi)的文廟大成殿,始建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大殿坐北向南,東西長22.70米,南北寬18.35米。面闊五間,進深四間,歇山頂,琉璃筒瓦鋪面。在古建形制及內(nèi)部構(gòu)造方面,保留了金、元時代的藝術(shù)特點,是我省文廟建筑保存較完整的一座,1992年被公布為陜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興平博物館現(xiàn)有館藏文物1949件(組),其中二級文物4件,三級文物20件,一般及未定級文物1925件。大成殿前置放的隋代賀若誼碑,為國家級書法藝術(shù)名碑,碑陰為北宋徽宗御制大觀圣作之碑,蔡京題額,碑文為宋徽宗趙佶的瘦金體楷書,兩面碑文楷法嚴謹、古樸、精美,均為上品。另外,西漢陶豬、唐十二生肖銅鏡亦都是館中珍品。
興平市博物館籌備期間,從民間征集和政府調(diào)撥各類文物1990件,初步形成館藏體系。全館現(xiàn)有館藏文物1990件,時代上自史前,下迄民國,以漢代居多。藏品門類廣泛,有陶器、銅器、鐵器、碑石、錢幣、金銀器等藝術(shù)品和生活用品,其中不乏大量珍貴文物。另有館藏古籍圖書一萬余冊,種類齊全,涉及經(jīng)、史、子、集、兵、醫(yī)、志、譜等。
1983年一2008年以來,利用大成殿及東、西展廳先后舉辦了“興平歷史文物展”、“清·徐懷璋遺墨及收藏書畫展”、“現(xiàn)代楹聯(lián)大師張過先生收藏名家書畫展”、“興平古代大型宗教造像展”、“何伯正先生書畫展”、“世界珍奇昆蟲展”、“興平攝影作品展”、“農(nóng)民協(xié)會書畫展”等臨展覽活動。先后接待觀眾15萬人次,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文廟大成殿,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面闊五間(22。7米),進深四間(18。35米),歇山頂。屋脊正中有丹朱崇樓,兩端為蟠螭琉璃吻,屋面坡度平緩,斗拱用材碩大。前檐斗拱一斗三升,出雙杪昂柱頭;東西及后檐斗拱一斗三升,出雙杪一昂,分置柱頭。柱高3。82米,直徑0。47米,土坯墻,外敷草泥,明、清時代屢有修葺。近年維修彩繪后,大成殿雕梁畫棟,氣勢恢宏,在形制和內(nèi)部結(jié)構(gòu)方面,保留了金、元時代的細部手法。建筑整體端莊典雅,具有早期風格,是我省文廟建筑保存比較完整的一座,曾在《人民日報》海外版全面推介,一九八六年被公布為陜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大成殿前置放一通國家級書法藝術(shù)名碑——隋·賀若誼碑,碑陰為宋徽宗御制大觀圣作之碑,蔡京題額,碑文摹宋徽宗趙佶的“瘦金體”。兩面碑文方整精健,古樸嚴謹,為碑中精華。另有明·鐵焦爐兩座、北魏·石獅一對及東晉·落星石和明·星石銘碣等。館藏清·祈雨感應(yīng)碑,小篆書,字體飄逸秀麗,為篆書名碑。
大成殿內(nèi)陳列唐、明兩代大型造像十余尊,有面目安詳?shù)蔫F城隍、儀容威嚴的銅關(guān)羽、神態(tài)平和的玉石老君、笑口常開的銅彌勒、慈善和藹的銅觀音等,實為鑄造、雕刻藝術(shù)的上乘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