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宿松縣城南1.5公里處有一座小山,名曰南臺山。小山不高,卻因有紀念詩仙李白的“太白書臺”而遠近聞名。宿松歷史上最有名的縣官,當(dāng)屬閭丘縣長,他因收留落難中的詩仙李白而名傳千古。據(jù)《宿松縣志》記載:閭丘是以行者的身份來宿松任縣令的,當(dāng)時正值“安史之亂”的時期,江淮一帶,民不聊生。閭丘到任后,為官清正,順應(yīng)民心,講休養(yǎng)生息之道,使縣民紛紛從外地回歸務(wù)農(nóng),宿松得以大治。
唐至德二年,永王李璘舉兵向唐肅宗奪權(quán)失敗,李白被株連入獄,幸得郭子儀、崔渙、宋若思等人營救出獄。李白出獄后四顧茫茫,無處安身,宿松縣令閭丘愛慕其詩才,冒著風(fēng)險主動將其迎至宿松避難。
李白來宿松后當(dāng)即住在閭丘下榻的南臺山南臺寺。為了盛情款待這位詩壇才子,閭丘還專門在寺北筑臺,供其居住和吟詩,此即“太白書臺”。李白在此棲留三月之久,寫下《贈閭丘宿松》、《贈閭丘處士》等詩篇,更寫出了“兩人對酌山花開,一杯一杯復(fù)一杯“等名句。臺西南不遠處有荷花池,池畔舊有“對酌亭”,相傳系李白與閭丘飲酒、賞月、撫琴、賦詩之處。不久后,李白被判流放夜郎(今貴州桐梓一帶),途中遇赦。此后三年,李白顛沛流離,于62歲時長眠采石磯。
因時代遠久,太白書臺原臺已坍塌,解放后重建。今臺高2.2米,周環(huán)8米,臺心所立為清同治九年的“太白書臺”石碑,臺周四壁上鐫刻著李白當(dāng)年吟詠宿松山水人情的詩篇。附近餞客嶺、南臺寺、對酌亭等遺跡,依稀可辨。
詩仙李白(701年2月8日-762年12月),字太白,號青蓮居士、謫仙人,別名李十二,唐代詩人,與杜甫并稱為“李杜”。李白有《李太白集》傳世,代表作有《靜夜思》、《將進酒》、《夢游天姥吟留別》等;創(chuàng)造了古代浪漫主義文學(xué)、高峰歌行體和七絕達到后人難及的高度。李白的樂府、歌行及絕句成就為最高;風(fēng)格豪邁奔放,清新飄逸,想象豐富,意境奇妙,語言奇妙,浪漫主義,立意清…… 李白詳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