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芳草地——九子溪
久住縣城,人聲嘈雜,車輛鳴叫,渴望有個寧靜的旅游芳草地。雙休日制的實行,尋覓一處青山綠水,小橋人家的自然景點,走走玩玩,輕松身心,該是多么迷人。
數(shù)月前,我倆商定去九子溪進行一番“考察”。五月下旬的一天下午,二人騎上摩托,駛出縣城,十來分鐘就到達了目的地,印象出人意料的好,返回后追述幾處風光。
寓意深長的溪名
摩托駛過三江集團機關山頭后,便繞山下溝,過渠道,再過水泥板橋,即九子溪一橋。也是名正言順九子溪。車漸緩行,可見橋下水底如玉,水聲如琴,溪邊麥桔黃橙,秧苗青青,似翡翠鑲金。遠處山巒層疊,一片綠色世界。曹老師說,九子溪這名字有個典故呢!我聽他敘述在很久以前,什么朝代,已不可考,這里住著一戶人家,一個老頭有九個兒子,下面十八個孫子,是個大家庭。老爺子七十歲大壽的那天,大擺壽宴,九子十八孫個個為老爺子祝壽,此事驚動了天上的太白金星。太白金星腋下夾著一副對聯(lián)扮裝下凡也為老爺子祝壽。老人在醉酒之后,夸口說:我這一生真算得上兒孫滿堂,福如東海,不得當孤老了。第二年,全家九子十八孫同坐一條大木船,渡過沮河到安鹿看皮影戲。船行至河心,陡起-,上游洪水排山倒海卷來,木船被打翻淹沒,九子十八孫被洪水沖得七零八散,無一生還。村民們把他們的尸體打撈后,一同埋葬在溪口一座墳墓內(nèi)。老人第三年便憂郁而死,這個大家庭落得個悲慘的結局,故當?shù)刂两窳鱾髦熬抛邮藢O,七十二成孤墳”的話語,后人便將此河取名為九子溪,以警示人們吸取教訓,預卜前景務須謹慎,切忌夸口。
據(jù)《遠安縣志》載,九子溪,發(fā)源于茅坪場鎮(zhèn)的董家埡,向南流經(jīng)塔林畈、福河寺、茅坪場、楊家套,于何家灣入洞溝,在安鹿村以東入沮河,因此河出洞溝以后的下段流經(jīng)九子溪而得名。
富有寓意的傳說,準確的地理資料,使九子溪現(xiàn)出原貌,又蒙上一層神密的色彩。據(jù)說這溪口上方山坡上還有座小山般的墳墓,便是九子十八孫的殉葬之地。早年還有石碑,現(xiàn)已失蹤,留給后人的,只是“九子溪”這個溪名及溪名由來的傳說。而沮河西邊的現(xiàn)安鹿小學的山頭遠看似那條覆水的大船,仍在那里作證。
石鑿巖屋遺跡——楊家寨
摩托車行駛距縣城六公里處的周家畈,停了下來,見河對岸聳立著并排的兩座石山,高約150米—200米,山頂樹木繁茂,蔥蘢挺拔。石巖為紫紅砂巖,峭壁陡如刀切,似兩堵高墻聳立溪邊。在石巖上共開鑿了36孔石門,遠望十分巍峨,使人們自然地和現(xiàn)代城市的高層樓房相聯(lián)系,只不過比高層樓房更高更寬,高聳入云。再者,沒有現(xiàn)代樓房的窗戶和陽臺,遠看石門稍矮而已。我們詢問正在休息的村民,他們說:高的名叫大楊家寨,矮的叫小楊家寨。據(jù)說是明朝開鑿的巖屋。現(xiàn)很少有人攀巖進屋,但六十年代曾有村民攀爬進去,拾得一些陶器、銅錢等物?谷諔(zhàn)爭時,難民曾進去避難,躲避敵機轟炸。每屋可納數(shù)十人,屋內(nèi)有串聯(lián)的石門。看來石匠施工是極為艱難的。按“寨”的注釋,指從前村落周圍的柵欄或舊時的軍營。我們查閱《遠安縣志》:明代成化元年(1465年),劉通、石龍率荊襄流民起義軍攻克亭子山下遠安縣城,尚書白圭和南陽撫寧朱永重兵合擊,在起義軍不斷威懾下,成化四年,縣治南遷東莊坪(今鳴鳳鎮(zhèn))。根據(jù)這一史料記載,楊家寨石鑿巖屋應是一防御工事,易守難攻,居高臨下,可能是東莊坪或九子溪一帶的權貴們?yōu)榉烙鹆x軍打擊而組織石匠開鑿的,用于避難棲身和疏財屯糧之所。這種聯(lián)系,實屬冒然,尚待歷學家們考究認定。但此時我感到迫在眉睫的是,這一歷史遺跡——石鑿巖屋,有關部門應加以保護,提出一些可行措施,免遭破壞。
美妙的神話——仙女洞
村民向我們介紹,從溪東上行一華里路程,有個山洞高約十來米,進身由外向內(nèi)逐漸細小,內(nèi)有山泉涓涓流出。曾有人試測過洞深,因洞頂洞壁有蛇、蜈蚣、蝙蝠攀附,難于測得準確深度,約為300米。此洞名仙女洞。仙女洞亦以一則神話而聞名。
從前有個牧童,常在仙女洞附近放牧牛羊,每次放牧完后,總要在洞中游玩,總會遇到一桌熱氣騰騰的佳肴,擺放在石桌上。開始以為是敬神拜佛的人們奉送的貢品祭物,并不介意。一次,未見有人進洞拜祭,卻見洞內(nèi)美味佳肴仍擺放在石桌上,疑惑不解。他要尋個明白。一天,他尋機進洞躲在陰暗角落觀察,等了許久,便在泉水旁站著向洞內(nèi)撒一泡尿,正在這里,洞內(nèi)飄飄逸逸走出一個美麗的仙女,端著花瓷盤碟,飯菜直冒熱氣。仙女正一抬頭明眸發(fā)現(xiàn)了這個無禮的小牧童。牧童“嘿”的一聲驚叫,仙女嚇得棄盤逃進洞里。從此仙女不知去向,洞內(nèi)石桌上再也未見擺放的飯菜了。據(jù)說,現(xiàn)在洞內(nèi)泉水里還撒落一些瓷器碎片,便是那仙女手中摔碎的瓷盤留下至今的。這個小牧童的不道德、不文明行為使后人對他聲聲唾罵并留下了一些思考。
凌空飛架的九子溪渡槽
我倆繼續(xù)順公路沿溪而上,約一公里處,眼前是一座凌空飛架,雄偉壯觀的九子溪渡槽。渡槽長56.2米,寬3.2米,兩端架設在洞溝出口的兩邊山峰的懸崖上,河心正中佇立起一座擎天石柱支撐著渡槽,高64米。行人在渡槽上行走觀光,從山下仰望,如同碧海上的遠帆在天際緩緩移動。
這座渡槽位于沮河上最大的水利工程——東干渠的下段。東干渠全長56.74公里,共建渡槽12處,九子溪渡槽為最大的一座,其雄姿攝影彩照被載入《遠安縣志》卷首。離渡槽進水300米處建有高水頭水閘,溪邊的九子溪電站,是由此閘進水發(fā)電的。水電站和渡槽之間有一空隙地段,可建茶果場或旅游設施,但現(xiàn)在是一片荒蕪之地。渡槽泄洪閘泄下的飛瀑,直抵灌溉水渠。電站廠房面積較大,前有大型魚池兩口。時遇幾位休假者在此垂釣。我們在灌木叢生、芳草萋萋的地上仰臥稍息,和在此旅游者們談天說地,體驗到此地的寧靜和神奇。遠離城市囂塵,真是心曠神怡。仰望渡槽兩端山巒高聳,漫山綠野一直延伸至藍天深處,微風拂面,神情清逸。還有一對對戀人在樹下溪邊談心游玩。我倆異口同聲說:此處真不愧是旅游芳草地。
幽深的綠色峽谷——洞溝
我們把摩托車存放電站門口,從渡槽下灌溉小渠沿溪逆行,便進入一處神秘幽深的綠色峽谷——洞溝。說“綠色峽谷”是指山綠、水綠、天也綠。
“呀!”曹老師止步驚叫一聲,待我觀望,原是一條丈長的烏蛇正起勁的繞游于潭水面上。兩人撿起石塊,一塊一塊砸去,濺起巨大的水柱,仍未擊中這條大蛇,原來,它佯裝倦縮于對面峭壁石縫處,鞭長莫及,只得將它放生于綠色峽谷。由此推斷,這綠色長峽中,該生活著多少種類的生靈。兩岸峭壁陡巖插入藍天,松櫟灌木藤蔓叢生,天空也成了“一線綠”。稍往前走,耳聞水聲嘩嘩,我倆涉溪走近,原是一山泉瀑布從溶洞噴流而出!鞍堰@泉水開發(fā),貼上‘洞溝’牌或‘九子溪’牌商標,這礦泉水也可在市場上與名牌貨媲美!”曹老師風趣地說,他感慨這里資源尚未得到開發(fā)。洞旁的石崖絕壁上有條棧道,我們一步踏著一個腳印攀登,叫人膽戰(zhàn)心驚,稍不小心就將滑入溝底,摔碎腿臂。這是上山的一條獨路,至今山上村民經(jīng)此棧道肩挑背馱進城,走慣了棧道山路,倒也十分輕松。返回原路,不多遠,便見一開闊的青石板結構河床,河床上散落著野炊殘留物,是旅游者在此休息野炊之后丟棄的。再往前走,據(jù)說還有兩叉河、鴿子河、灶門灘等奇特景觀。我抬腕看表,已是下午5時,游人已去,空空悠悠,聽得溪流如琴,野谷鳥鳴,一片靜謐。曹老師舉臂指向前方云層下的一尊山峰說:那半山腰里有幾個巖洞,象幾個大廳,抗日戰(zhàn)爭期間,日軍侵入遠安,難民向山里涌來,曾在此避難。我順他手臂望去,只見藍天下的一座山峰像個衛(wèi)士立在那里,下面是懸崖陡壁,半山腰綠樹掩隱之處有寬大的巖洞。此時看不見洞門,但我們不會遺忘,這里曾記載著歲月的滄桑,記錄著中國人民受屈受辱的悲傷凄涼情景!岸礈稀钡拿Q大概也因此洞而來!此時,天上飄過幾片云彩,天色已晚,我還暗自擔心,如果上游驟下暴雨,洞溝水漲,在這“水槽”般的綠色峽谷里便會遇到大的麻煩,便順洞溝原路而返。邊走邊概嘆道:洞溝,真是一條綠色峽谷,又是一處“世外桃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