奎星閣,被譽為“川西名閣”,現(xiàn)在是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翱恰保袊糯煳膶W中二十八宿之一,后被文人稱為主宰文章興衰的神。“奎主文章”,人們就建“奎星閣”來崇祀它,希望文運亨通,高中魁甲。因此,古代各縣都要建奎星閣或文昌宮,供讀書人瞻仰、祭祀。
【“魁”字石】
魁星閣下一塊大石頭,上面刻了個大大的“魁”字,被稱為“魁”字石。邊款上有“乾隆甲辰”字樣,乾隆甲辰即公元1784年,正是李調元堂弟李驥元中進士、并被乾隆帝欽點為翰林院編修的時候。大概是李氏的榜樣激勵了家鄉(xiāng)人民,于是他們自發(fā)的刻了這個“魁”字,希望子孫飽讀詩書,獨占魁首吧!
【奎星閣】
這是一座全木結構建筑,四面獨立,成方陣式。連底共五層,底層每邊長15米。從第二層起,層面為牌坊式,每層每邊依次逐漸縮小50厘米,錯落有序,既緊湊,又大方。文革前,奎星閣的頂脊用朱砂、景泰藍、綠玉等彩釉瓷壇、瓷瓶疊壘而成,屋脊楞采用青色空花脊筒裝飾,每角高翹,上面懸掛銅鈴。閣體畫棟雕梁,雄偉壯觀,凝重典雅,是難得的樓閣建筑佳品。文革中,這些瓷壇、瓷瓶、銅鈴竟被武斗的-用作打靶練習,奎星閣從此蒙垢覆塵,冷落破敗,F(xiàn)在的奎星閣,是1986年修葺一新的。
【奎星閣底層】
魁星閣的底層,這里有羅江歷代進士、舉人名錄。特別是清代的李氏家族,“父子一門四進士,兄弟兩院三翰林”,成為羅江一段佳話,其實,奎星閣也正是修建在這個時候。李化楠于乾隆7年中進士,李調元于乾隆二十八年中進士,父子雙雙高中,激勵了羅江人民,也讓知縣-冕興奮不已。乾隆三十一年,知縣-冕決定在縣治南街建奎星閣,聘請李化楠主持建閣事務,希望培文運,勵后學。李調元欣然賦詩“羅江奎閣齊云霞,建者楊侯字古華……”。奎星閣建好后,果然,李鼎元、李驥元兄弟二人又先后高中,是時羅江文風蔚起,人才輩出。
【奎星閣第二層】
奎星閣每層以木制樓梯相連。
來到第二層,這里有奎星塑像。神像為一赤發(fā)藍面鬼像,頭角崢嶸,注目人間,手托才斗,朱筆高懸,一腳向后翹起,一腳站立在鰲頭之上,作點狀元之像。魁星本是北斗七星勺上第一顆星,因此有為首第一的意思。晉代才子謝靈運說過:“天下才學一石,曹植獨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人共分一斗”,因此形成了以斗量才的說法。而魁星所居之勺如斗,因此形成了魁星以斗量才,開文運,點狀元的信仰。神像上端高懸“天開文運”匾,就點出了魁星神的職能。神像后是一幅大型彩色壁畫,畫中繪有牡丹、蘋果、柿子、桃、松、日、月、七星、蝙蝠、鹿、鶴、魚躍龍門、搖錢樹、聚寶盆等。寓意一旦金榜高中,一定會得到“大富大貴、平平安安、事事如意、松鶴延年、福祿雙至、實現(xiàn)錦繡前程”,正可謂“十年寒窗苦讀書,只求魁星落筆成。他年身到鳳凰池,那時天高任鳥飛!碧煜伦x書人的命運可都在他手中哦!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樓上可以欣賞到更美好的風光。羅江古城四面環(huán)山,老百姓把羅江古縣城稱為“船城”,而奎星閣就是這艘船的桅桿,所以登得越高看得越遠,東面的玉京山、南面的天臺山、西面的鹿峰山、北面的云蓋山歷歷在目,潺亭水城的美麗風光盡收眼底。
【清代古街】
從奎星閣出來,游覽清代古街,相信你會找到一些特別的記憶。
這條清代古街大約有400米,基本保持了原貌,在這里,有鋪板門,小天井;有石門柱,石門坊;有石缸,石桌椅;有青藤,有大梧桐樹。走進古街,你就能感受到久違的親切和溫馨,從水泥叢林中走出的閑適和愉悅。2005年我縣拍攝第一部電影《天下第一宴》,這里可是主要拍攝場景哦。
信息來源:羅江縣人民政府公眾信息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