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石寶塔在蒲圻市西郊馬鞍山巔。塔側(cè)石巖上刻有“峨石”二字。馬鞍山雙峰壁立,重巒翠連;山麓綠水揚波,峨潭碧盈,景山幽麗。峨石寶塔建于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全以青石砌成,七層六角,高17米,底層置門,以上各層設(shè)窗,層檐舒展,疊角飛翹,角掛銅鈴,山風吹來,鏘然遠聞。循塔內(nèi)螺旋石階,可達5層。結(jié)構(gòu)謹嚴,形體峭拔,古雅卓秀,數(shù)里之外,皆能見其直插天半。
峨石寶塔是融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為一體、歷史文物與革命舊址合二而一的著名風景名勝區(qū),高44米,共九層,登上塔頂,全城風貌可盡收眼底。
峨石寶塔平面八角形,九層,高約44米,樓閣式磚塔,0中央進駐延安后,這座古塔成為革命圣地的標志和象征。建國后,國務(wù)院將延峨石寶塔歸入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延安革命舊址之中。峨石寶塔上,歷史文物和現(xiàn)代革命文物星羅棋布,交相輝映,滿山綠樹成蔭,花草爭艷。延安旅游集團公司成立后,又投入大量資金,在山下修仿古式山門、上山踏步道,整修了摘星樓、烽火臺、新添置了巨型大鐘一座,巨型大鼓一尊。
喻名“平安鐘”、“太平鼓”,游人擊之金聲玉振,山鳴谷應(yīng),“一擊則身體健康,喜氣滿庭;二擊則風調(diào)雨順,物阜民豐;三擊則國泰民安、普天同慶”。山上還修建了休閑觀光設(shè)施和風味小吃,游人在游覽之余還可。裝飾了大量的泛光和霓虹燈具,一到夜間,寶塔、摘星樓、烽火臺、上山道滿山綠樹相映在各色燈影中,恍若仙境,映照得山城延安更加秀美壯麗。寶塔山是古赤壁最重要的游覽區(qū)之一,中外賓客無不登山憑眺,縱觀圣地全貌。
在塔旁邊有一口明代鑄造的鐵鐘,0中央在延安時,曾用它來報時和報警。此外山上還有長達260米的摩崖石刻群和碑林,石刻岸面整齊,岸石完整,是難得的石刻藝術(shù)。山上現(xiàn)已建成為峨石寶塔公園,林木蔥郁,環(huán)境優(yōu)美。
峨石寶塔的人文景觀也獨樹一幟。早在盛唐時代,山上就建有寶塔,北宋時期,韓琦、范仲淹等一代名將,在峨石寶塔屯兵設(shè)寨
,戍邊御敵,留下眾多文物古跡。明清時期,廟宇林立,紅極一時。新中國成立后特別是改革開放二十余年來,隨著古赤壁成為傳統(tǒng)教育的基地和旅游圣地,峨石寶塔也成為中外游客到古赤壁旅游的熱線,累計接待游客數(shù)百萬人次。周總理等老一輩革命家,-、李鵬、-、-、-、-等黨和國家領(lǐng)導(dǎo)人都曾登臨峨石寶塔,視察革命圣地的變遷。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