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在线精品观看一区|午夜免费福利小电影|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亚洲片中文字幕在线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遺址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遺址篇

    清塘“樓田慘案”遺址
      清塘“樓田慘案”遺址位于永州市道縣清塘鎮(zhèn)樓田村道山西南坡道巖內。1944年9月12日至11月11日,1944年12月14日至1945年1月20日,日本侵略軍兩次進犯道縣,先后盤踞95天,燒殺-,無惡不作。日軍在道縣制造了一系列駭人聽聞的慘案。1944年12月,一群日本侵略軍進犯道縣清塘鎮(zhèn)樓田村,村民早已躲出村莊。日軍四處搜尋,見兩個小孩往后山上跑,便跟蹤追去,發(fā)現倆小孩跑進一巖洞,巖洞(名叫“道巖”)內藏有許多人。日軍不敢貿然進入,就向洞內喊話,洞內的難民誰也不敢出來。日軍于上午10時左右,從村里找來干柴草、干辣椒和手搖風車,將柴草燒燃,放上干辣椒,然后用風車往巖洞內鼓風,熏燒巖洞;旌现苯贰[詳細]
    集寧路古城遺址
      元代集寧路古城遺址,位于內蒙古烏蘭察布市察右前旗巴音塔拉鄉(xiāng)土城子村,北鄰110國道,南靠黃旗海,西距集寧區(qū)25公里。古城建于金章宗明昌三年(1192年),原系金代集寧縣,為西京路大同府撫州屬邑,是蒙古草原與河北、山西等地進行商貿交易的春市場。元代初年,升為集寧路,屬中書省管轄,下轄集寧一縣。城內曾有皇慶元年(1312年)所立《集寧文宣王廟學碑》。1988年6月,被內蒙古自治區(qū)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二批自治區(qū)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古城平面呈長方形,南北長940米,東西寬640米。古城東、北墻保存較好,寬5-6米,殘高0.5-2.5米。西、南墻破壞嚴重,已模糊不清。東、西墻各設一門,東門位于東城墻北段,外…[詳細]
    平梁城遺址
      平梁城位于巴中市巴州區(qū)城西郊10公里處的平梁寨上。南宋淳祐十一年(1251年),先任四川安撫制置使、時任兵部尚書的余玠令都統張實修筑平梁城,取掃平梁州之義,而山寨遂以此而得名。平梁城居山寨之上,而山寨四周如削,易守難攻,是四川抗御蒙軍的古城寨之一。宋時在山寨上修筑城墻達20里,5寨9門,內外兩層,排列整齊,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姑善陂g,州城官民及州衙曾遷入此城寨。清嘉慶二年(1797年),白蓮教農民起義軍占領巴州城,州城吏民及州衙再次遷入平梁城,并在城內建有鴻禧寺,又名真武廟(已毀)。清咸豐皇帝賜四川提督、抗英將領張必祿為“武壯”謚號,張必祿系古巴州人,死后葬于平梁寨上。山前刊有“武壯佳…[詳細]
    紅19師強渡沙溪河戰(zhàn)斗遺址
      紅19師強渡沙溪河戰(zhàn)斗遺址位于梅列區(qū)列西街道列西村的梅列門右側。1934年5月27日,紅7軍團19師在師長周建屏、政委呂振球指揮下,參加建寧保衛(wèi)戰(zhàn),建寧失守后,5月25日,紅19師從建寧的石山經塔下山、黃舟堡轉戰(zhàn)寧化、歸化(明溪),奔襲百余里,到達梅列區(qū)城列西(今市區(qū))。此時,國民黨軍南有陳明仁80師駐莘口的239旅,北有駐沙縣境內的238旅一部,有受到南北夾擊之虞。為了跳出這一困境,返回中央蘇區(qū)主戰(zhàn)場,紅19師需強渡沙溪河。當時,沙溪河對岸列東一帶已有國民黨軍80師兩個營和-民團把守。紅19師和當地支部廣泛發(fā)展群眾,籌集40多條船,兵分列西、翁墩、白沙、長安(現火車站)四路,強攻沙溪東岸。經…[詳細]
    西張村西周遺址
      西張村西周遺址當地俗稱“霸王崗”。遺址東西長350米,南北寬310米,面積約10萬平方米。在進行科學調查、鉆探前,此處經常發(fā)現銅箭鏃、銅帶鉤等遺物,尤其是1978年和1982年發(fā)現的兩座墓葬(1號墓、2號墓)出土了刻銘青銅器、玉器、車馬器等重要遺物。1978年通過對遺址的鉆探以及從采集到的遺物分析,遺址本身內涵包括西周晚期至東周時期的文化層。1號、2號墓均位于遺址中部。隨葬品中以鑄有銘文的鼎、尊、卣、簋等青銅器最有價值。其銘文揭示了周初軝國的地理位置,證實了周初始封邢侯之國的地域,以及邢國與北戎的關系。2件臣諫簋,分別出自1、2號墓。兩器形制、大小、紋飾、銘文行款均同。應該是出自同一范模鑄造,…[詳細]
    石山孜遺址
      石山孜遺址位于烈山區(qū)古饒鎮(zhèn)石山孜村,遺址南依石山,山上純石無土,峭峰怪石林立。石山周圍較為低洼,大雨過后,積水呈現護山河狀。據清光緒《鳳陽府志》記載:“宿州西北50余里有石山,周圍上一里許,純石無土,介然獨峙,層層迭起,嵌空玲瓏,如雕如畫。”故老鄉(xiāng)傳此山為天庭中的神仙楊二郎擔山時掉下的扁擔楔子,又稱為“飛來峰”。1984年第二次全國文物普查時,石山孜遺址被文物部門發(fā)現。遺址處于石山的北側,中間有一條寬4米東西向的村路穿過,路北溝內切面處文化層暴露明顯,厚約1.5米,上距地表1米。五花土層呈不規(guī)則狀,內含大量的顆粒狀紅燒土和各種陶片。路南溝內有大量貝殼堆積層,間有少量陶片和手制紡輪,質地多為泥質…[詳細]
    長崗戰(zhàn)斗遺址
      長崗戰(zhàn)斗遺址,位于集安市清河鎮(zhèn)長崗村南側2千米的山路上。長崗村位于集安城西北18公里左右的山溝里,東南是老嶺山脈巍峨的群山,西北是老嶺支脈,向北翻過崗梁便是八寶溝、東岔溝。戰(zhàn)斗遺址在長崗村稍偏南的山路兩側,距村子將近2公里。這里是通往集安的一條老道,當年可走大車。現在車道已長滿雜草,山路兩側樹木茂盛,只有一條寬約2.5米的無樹地帶,蜿蜒曲折,可清楚看出是一條道路,但已無車輛通行。戰(zhàn)斗遺址的一段老路略有點西南——東北向,路南是山溝,再遠一點是一座小山,當地群眾稱之為東山。該遺址位于老嶺深處,現已長滿樹木和荒草,無明顯遺跡。長崗伏擊偽軍索旅戰(zhàn)斗是1938年8月2日,由楊靖宇、楊俊恒指揮的打擊日偽索…[詳細]
    高嶺土礦遺址園區(qū)
      高嶺土礦遺址園區(qū)由高嶺遺址和東埠古街兩個景區(qū)構成。高嶺-東埠是江西省首批歷史文化名村。其中,高嶺是中國古代著名的瓷用原料產區(qū)和享譽世界的“高嶺土”命名地。東埠是明清之際高嶺土、釉果等景德鎮(zhèn)制瓷原料的集散地,被譽為海上絲綢之路的源頭。這里現今仍保存著較為完整的古街巷、古店鋪、古碼頭,是《閃閃的紅星》等電影的外景拍攝地。整條東埠古街分為上街頭、中街頭和下街頭,街面三米來寬,街道用青石板和麻石鋪成,街兩邊商鋪林立。東埠古街東西兩邊原先各有一個碼頭,如今只有東邊的碼頭保存完好。高嶺遺址是高嶺土礦遺址園區(qū)的核心區(qū)域,游覽從“古道”開始。古道修建于宋代,長2.5公里,寬2米,全部由麻石鋪成,共5600級臺…[詳細]
    熱瓦克佛寺遺址
      導 游 熱瓦克佛寺遺址位于和田洛浦縣玉龍喀什鎮(zhèn)40公里的庫拉坎斯曼沙漠中,周圍沙丘茫茫無邊人跡罕至。熱瓦克,維吾爾語意為亭臺樓閣,因佛塔中土塔聳立,故名熱瓦克,又譯洛瓦克、姚瓦克、拉瓦克。介 紹 熱瓦克是一組以塔為中心的佛寺建筑,由正方形的院塔和院外的廟宇組成。寺塔坐北朝南,南端中部和西角有兩個門形缺口,院墻每邊長45米。東墻外有一小廟,部分墻壁殘存,內壁涂石膏,廟東墻內壁有穹形壁龕,壁上滿刻逐層縮小的穹形紋路,線條規(guī)整流利,據說曾有立佛在內,此廟現毀壞殆盡。 四面院內外壁上均有泥塑佛像殘跡,以西、東墻居多,塑像有些埋在沙丘中,有些裸露于外,有些則毀壞不存。佛高約3米,每隔0.6米即有一尊。在…[詳細]
    南召楚長城遺址
      2000年以來,在南召縣11個鄉(xiāng)鎮(zhèn)發(fā)現有長城遺址,經有關專家學者實地考查后,認定為中國最古老的長城遺址——楚長城,2005年南召縣人民政府將其中重要的19處遺址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周家寨遺址是楚長城的代表,位于縣城西北板山坪鎮(zhèn)華山村,面積近40平方公里,由周家寨、盧家寨、王家寨三座山峰構成核心區(qū)域,遺址保存較為完好,為楚長城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實物標本。 周家寨的石城墻包括外廓墻、內城墻(俗稱二道圈)和4個甕城的城垣三大部分,三大部分加起來總長度30余公里。外廓墻是這座石城的主體建筑,像一條巨蟒一樣環(huán)繞著周圍的6座山峰,逶迤連綿,頗為壯觀。墻體一般底寬3米,高度4米,頂寬2.2米。當代著名…[詳細]
    禹王碑遺址(含禹王橋)
      從衡山縣城西行約20公里,便到了福田鋪鄉(xiāng)云峰村。云峰村因坐落在云密峰下而得名。其中心位置在云峰橋,橋的右側是一條狹長的山谷,山谷的左邊為云密峰,右邊為紫蓋峰。沿著峽谷的小道蜿蜒而上,過禹王橋,在云密峰的峰腰,有一塊天然的巨石,巨石的左邊是一條當地人稱為禹溪的小溪,順溪而上是大禹巖,再走2公里左右到達隱真坪,隱真坪上有座隱真寺,文革時被毀。巨石的右邊以前也有一條禹溪,大躍進時被填平開辟成了水田。巨石周圍以前都是亂石堆,后被慢慢地開辟成曬谷坪和建房基地。1997年,巨石被一個叫王大成的農戶砌屋時砌進了廚房的墻體。而這塊巨石,正是失蹤千年,堪稱中華三大瑰寶的禹王碑。1984年,南岳文物處曠光輝先生根…[詳細]
    罕額依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和漢代石棺葬墓群
      罕額依古遺址位于丹巴縣中路鄉(xiāng)境內。這是一個經四川省、甘孜州聯合考古隊于1988-1989年進行試發(fā)掘的一個處于新石器時代的古人類遺址該遺址面積達2萬余平方米,文化堆積層厚達6余米,試發(fā)掘120平方米。通過對其最表文化層進行“碳14”測定,其下限年代為3500年。該遺址出土有豐富的文化遺物和眾多的遺跡。文化遺物中有陶、石、骨器,按其使用功能可分為生產工具、生活用具和裝飾品;遺跡有房屋建筑和灰坑。生產工具以石器為主,根據其制作工藝可劃分為3類。一是打制石器,主要有錘、斧、砍砸器、喬削器、雙缺石刀等;二是磨制石器,主要有斧、錛、鑿、簇、穿孔石刀、網墜等;三是細石器,主要有用水晶等石料壓制而成的小石核…[詳細]
    吐列毛杜古城遺址
      時代:金吐列毛杜古城遺址,位于內蒙自治區(qū)興安盟科爾沁右翼中旗吐列毛杜鎮(zhèn)的北部,距旗政府所在地90公里,東臨突泉縣寶石、學田鄉(xiāng),是金代東北方的重鎮(zhèn)。城內西北處有一水井,西南角房舍十分集中。細心的人在城內能拾到陶瓷片、銅錢及鐵器殘件。東城為十分規(guī)整的長方形,周長1410米。城北有城門,東墻有一便門,城外有寬約5米的護城河。2013年5月,被國務院核定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坦頭窯遺址
      甌窯是以溫州永嘉為核心的中國著名窯場,它初創(chuàng)于漢代,發(fā)展于六朝、延及兩宋,唐代是甌窯發(fā)場的鼎盛時期,坦頭甌窯窯址是唐代甌窯的典型窯場,代表了甌窯的最高制作水平。坦頭窯遺址位于永嘉縣三江街道龍下村東南一處朝西的山坡上,西距楠溪江約兩公里,目前可初步確定兩個窯場遺跡。2017年5-12月,為了配合杭溫高鐵建設,經國家文物局批準,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會同溫州市文物保護考古所、永嘉縣文物館對窯址的北坡Y1部分進行了聯合發(fā)掘,發(fā)掘面積950平方米,取得了重要考古成果。坦頭窯遺址窯爐為依山而建的南方傳統龍窯,長近40米,寬近1.3米,為東西走向,保存相當完整。窯爐保留包括窯前操作室、火門、火膛、窯室、窯尾…[詳細]
    莊橋墳遺址
      莊橋墳遺址位于浙江省嘉興市平湖市林埭鎮(zhèn)群豐村,是一處大型的良渚文化遺址,是新石器時代的古人類遺址,遺址于2003年5月被發(fā)現,出土有橢圓形豆、蓋豆、泥質紅陶罐、盉、高柄豆等物品。2013年5月,被國務院核定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莊橋墳遺址是一處4500年前的良渚文化遺址。發(fā)現三座人工土臺,清理墓葬236座;共出土陶、石、玉、骨角、木等各類器物近3000件。同時出土的帶木質犁底的組合式分體石梨,石梨反映了良渚文化時期梨耕農業(yè)和梨耕文化發(fā)達程度。一起出土的還有大量的炭化米,以及葫蘆、梨等植物的果核;鹿角、狗、豬、魚類等動物骨骸。同一遺址明顯分為居住區(qū)、墓葬區(qū)、農業(yè)區(qū)、生產區(qū)和四大片,這…[詳細]
    巴彥汗日本關東軍毒氣試驗場遺址
      日本關東軍毒氣試驗場遺址位于呼倫貝爾市鄂溫克族自治旗的巴彥汗,是日本關東軍在中國東北地區(qū)設置的最大的-試驗場,現為國務院公布的全國第七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內蒙古自治區(qū)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巴彥汗日本毒氣實驗場遺址建于1940年,位于內蒙古自治區(qū)呼倫貝爾市鄂溫克族自治旗巴彥托海鎮(zhèn),處于巴彥汗山(蒙古語意為“富饒的最高山”)西部,北與海拉爾區(qū)哈克鎮(zhèn)相鄰,與哈克站相距10公里;東北連巴彥嵯崗蘇木,東南、西部與錫尼河東蘇木接界;西、西北部與巴彥塔拉達斡爾民族鄉(xiāng)接壤。實驗場得名于巴彥汗山,是日本關東軍在中國東北地區(qū)設置的最大的-實驗場,土筑遺構約有千余處,分布在近110平方公里的草原上,是控訴侵華日軍…[詳細]
    王炳南故居遺址
      王炳南故居遺址位于湖南省桑植縣澧源鎮(zhèn)高橋居委會1組。王炳南(1889—1933),名朝福,白族,桑植縣澧源鎮(zhèn)高橋人。家境貧寒,幼年讀書不多,稍長務農,隨父租種田管水碾,買谷碾米釀酒出售,維持全家生計,婚后曾挑煤營生。1919年,王炳南入賀龍獨立營當兵,因作戰(zhàn)英勇,受賀信任,連擢排、連長。1926年夏,任國民革命軍第九軍第一師第五團代團長兼第一營營長,隨師長賀龍參加北伐。9月,經師政治部主任周逸群介紹加入中國0。1927年8月參加南昌起義,起義軍潮汕失利,他突破重圍,回到桑植,又獨自組建獨立營堅持地方游擊。翌年4月,賀龍、周逸群等發(fā)動桑植起義,他率所部參加,為新組建工農革命軍(旋稱紅軍)第四軍第…[詳細]
    大洋嶂阻擊戰(zhàn)指揮部遺址
      大洋嶂阻擊戰(zhàn)指揮部遺址位于泰寧縣杉城鎮(zhèn)際頭村楊梅垇自然村。中央蘇區(qū)第五次反“圍剿”期間的1934年3月24日,盤踞在泰寧縣城的國民黨東路軍第10縱隊第4、第89師移師北上,與占據江西黎川的北路軍第3縱隊的兩個師會合后,向中央蘇區(qū)的戰(zhàn)略要地建寧發(fā)起進攻。為了阻止國民黨軍的會合,紅3軍團第4師12團2營和師部偵察隊約550余人,在大洋嶂與國民黨軍第89師265旅的3個團約4000余人展開一場激戰(zhàn)。紅軍在紅12團黨總支書記--和2營營長陳昌泰率領下,沿著陡峭的山坡,搶先占領大洋嶂主峰制高點和有利地形,痛擊迎面之敵。向紅軍陣地正面進攻的國民黨軍第89師265旅搶先占領山腰上兩個小山峰,架設輕重機-向主…[詳細]
    漆女城遺址
      俗稱七女城。即春秋邾國漆邑,后屬魯國!蹲髠鳌は骞荒辍份d:“邾庶其以漆、閭邱來奔”。西漢劉向《列女傳·卷三魯漆室女》記魯穆公時漆室女之事跡,后稱該地為漆女城!端涀ⅰ酚浧涞貫槠徉l(xiāng)。清光緒十八年版《鄒縣志》記其他曾出土7個銅鼎,一個小鼎上刻有“永宅用” 3字。據此考察漆女城在東周時期,應有大型貴族墓葬存在。遺址位于鄒城市城西4公里處,是以山東龍山文化為主兼及周至漢代文化的遺址。遺址高出周圍農田2至3米,為一臺形高地,并由東北向西南部呈斜坡狀,東西長120米,南北寬100米,總面積2萬平方米。土質多為黑灰色,古文化堆積厚度3米左右。地表散布東周鬲足、盆沿、豆柄和漢卷云紋瓦當、繩紋板瓦、陶甕…[詳細]
    抄砸陳湖泉豆餅行遺址
      抄砸陳湖泉豆餅行遺址位于莆田市涵江區(qū)涵西街道南宮口路122-136號。1929年9月12日,英商泰利公司“駕鰲號”輪船從廈門開抵涵江三江口港,船上發(fā)生了英商買辦王九司指使水手毆打廈大回鄉(xiāng)學生林景儀事件。林的一位同行潛回廈門報告莆田旅廈同鄉(xiāng)會。在同鄉(xiāng)會任職的中共地下黨員陳國楨立即召集同鄉(xiāng)開會,一面向泰利交涉,一面電告莆田大夏派的張如琦等人,叫他們前往扣留駕鰲輪船。時值省委巡禮員吳亞魯在莆巡視工作,認為這是一次發(fā)動群眾開展愛國反帝斗爭的好機會。經過發(fā)動,同月17日,300多名學生、工人、農民在張如琦、郭壽鑾等率領下直奔三江口,登上駕鰲輪,但卻不見英商買辦。原來該買辦已聞訊請求駐涵海軍部隊派兵保護![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