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在线精品观看一区|午夜免费福利小电影|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亚洲片中文字幕在线

    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名關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名關篇

    新安函谷關
      時代:西漢位于河南省洛陽市新安縣,是西漢時期的古遺址,2013年5月,被國務院核定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漢函谷關是中國歷史上建置較早的具有重要軍事作用的重要關隘,也是對東西方文明交流有著重大意義的絲綢之路的第一關,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對研究我國古代歷史、經(jīng)濟、文化、軍事以及絲綢之路等方面都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是一處非常珍貴的歷史文化遺存。2000年9月25日,漢函谷關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12年7月被國家文物局列入《絲綢之路中國段首批申遺名單》。2013年5月被國務院核定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鐵門關景區(qū)
      鐵門關位于庫爾勒市北郊8公里處,扼孔雀河上游陡峭峽谷的出口,曾是南北疆交通的天險要沖,古代“絲綢之路”中道咽喉。晉代在這里設關,因其險固,故稱“鐵門關”,列為中國古代二十六名關之一。謝彬《新疆游記》中有“兩山夾峙,一線中通,路倚奇石,側(cè)臨深澗,水流澎湃鐵門關曾是南北疆交通的天險要沖,古代“絲綢之路”中道咽喉,南通焉耆,北上車師,館驛就設在兩座山的夾谷之間,旁邊即是水流湍急的孔雀河。晉代在這里設關,因其險固,故稱“鐵門關”,為中國古代二十六名關之一!端(jīng)注》中稱鐵門關所在的峽谷為“鐵門關”,后人叫它“遮留谷”。鐵門關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關旁絕壁上還留有“襟山帶河”4個隸書大字。如今關旁山…[詳細]
    古大散關
      大散關位于寶雞市西南川陜公路秦嶺北麓,為中國八大關之一,大散關橫鎖陳倉道,相傳為大散仙人-之地,故名。南宋愛國詩人陸游親臨時,曾留下了“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的千古絕唱。大散關遺址從益門故道口至大散嶺,綿延達20公里。1996年,經(jīng)市區(qū)政府和神農(nóng)鎮(zhèn)二里關村共同努力,斥資80余萬元開發(fā)建設大散關,整修山門一座,恢復古棧道,建敵樓一座,建“二吳”塑像一座。2008年通過招商引資700萬元,對大散關進行了改造和擴建,修建了營寨式山門、游客服務中心、大宋食府、陸游塑像、博覽館、上山步道、敵樓、烽火臺、斯飛閣、龍井等設施,形成了七大展區(qū),即大宋石雕文化展區(qū)、老子道德文化展區(qū)、大散關歷史文化展區(qū)…[詳細]
    肩水金關軍事文化旅游景區(qū)
      金塔在歷史上是河西地區(qū)的北部屏障,歷代王朝都在這里重兵設防,苦心經(jīng)略,留下了許多令后人嘆為觀止的歷史遺跡。肩水金關軍事文化旅游景區(qū)由“一關三城”,即東、西大灣城、地灣城和肩水金關與周邊自然環(huán)境資源構(gòu)成。大家看到的故址1981年9月被甘肅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88年1月又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三批全過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耙魂P三城”歷史上是河西地區(qū)的北部屏障,出入居延的門戶。它與周邊沿河林立的城堡烽燧,共同構(gòu)成了漢代以黑河為天塹的居延軍事防御體系。大灣城遺址分東大灣城和西大灣城。漢武帝元狩二年至太初三年,汗王朝為防止匈奴民族的進攻在河西列四郡,在邊地大規(guī)模修建關城、烽燧等,大灣城即建于這…[詳細]
    漾濞石門關(大理蒼山石門關景區(qū))
      石門關漾濞石門關位于蒼山龍泉峰與玉局峰西麓,漾江東岸,為大理州著名游覽風光之一。兩座高數(shù)百米的斷崖峽谷座落在蒼山背后的江邊,形如兩扇巨大的石門,清流飛瀑,奔瀉而出,是一處神奇的景觀。周圍巉巖壁立,峽谷深邃,谷地溪流湍急。石門關實為鬼劈神鑿,異境開天,具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石門口前有一深丈許的潭水,水清見底。站在石門口仰望,斜峰入云的石門關便是窄窄一條縫,由這條縫分開的兩座青山恰似一對初戀的情人若即若離,左右兩壁凸凹相向又像一對蜜月夫婦,被活生生拉開的樣子;在關口抬頭往關頂仰視,湛蘭的天空仿佛一條細而長的帶子,朵朵白云像一瞬即逝的仙鶴,巖隨云動,兩壁似乎馬上要合攏。從關門往里走,有萬丈絕壁…[詳細]
    夾河關
      夾河鎮(zhèn)是十堰市委2008年度評定的三個“文化名鎮(zhèn)”之一,夾河關旅游景區(qū)位于漢江河畔,素有小武當之稱的金鑾山座落境內(nèi),道教旅游文化底溫豐厚,景區(qū)交通較為便利,南距十堰城區(qū)100公里,東距鄖西縣城70公里,襄渝鐵路、316國道隔漢江相望,是五龍河,龍?zhí)逗佑蔚某薪。景區(qū)隸屬鄖西縣旅游局管理,建設期為6年,經(jīng)營時間為50年。項目計劃總投資5828萬元,自籌資金1828萬元,地方財政配套資200萬元,招商引資2000萬元,爭取扶持1800萬元。2008年起,景區(qū)已全面動工興建,目前累計投入資金近2000萬元包裝景區(qū):修建了漢江文化墻40米、上山游步道200米以及城樓、觀景臺、龍頭香等景點;裝飾了金鑾大道…[詳細]
    正關臺
      慕田峪關又稱正關臺,其三座敵樓并立,為長城建筑史上罕見。此關建于公元1404年(明永樂二年),戰(zhàn)略地位十分重要,一邊是塞外匈奴駐地,一邊是入京通道,一邊又是進入皇陵的捷徑。慕田峪關長40米,寬30米,高20米。為上下兩層,底層相通,有室多間,可用于囤糧、屯兵。從垛口望長城內(nèi)外,視野極為開闊。慕田峪長城位于懷柔區(qū)境內(nèi),是北京新十六景之一。西接居庸關長城,東連古北口,開放的2250米長城段其特點是長城兩邊均有垛口,特別是正關臺三座敵樓并矗,著名的長城景觀箭扣、牛角邊、鷹飛倒仰等位于慕田峪長城西端,是萬里長城的精華所在。慕田峪長城山巒疊嶂,植被覆蓋率達90%以上。慕田峪長城設有國內(nèi)一流的登城纜車、開…[詳細]
    獨松關
      中國古城臨安(今浙江杭州)西北關隘。位于今浙江省安吉縣南獨松嶺上。東西有高山幽澗,南北有狹谷相通,為古代臨安經(jīng)廣德通建康(今江蘇南京)之咽喉要地,用兵出奇之道。獨松關雄踞在獨松嶺上,十分峻險。關旁原有一棵千年古松,關以松名,故曰“獨松關”。明代詩人凌說《獨松冬秀》詩云:“撞破關門山勢開,樹頭云起喚龍來。擎天老干高千丈,傲雪貞標壓眾材。歲久根節(jié)堅作玉,風生巖壑響成雷。蒼顏不改渾依舊,萬古相期竹與梅!薄蔼毸啥恪惫艜r是鄣南(安吉)八景之一,古松雄關的景象,想來一定很美。獨松關,中國古城臨安(今浙江杭州)西北關隘。獨松關在今浙江省安吉縣境內(nèi),南與杭州市余杭區(qū)境交界,北距城關遞鋪鎮(zhèn)8公里。歷史上,獨…[詳細]
    曲陀關
      曲陀關曲陀關在今通?h河西以北30公里,是元代“臨安元江車里等處宣慰司都元帥府”的所在地,這是當時設立在滇南的最高軍政機關。元代蒙古族的都元帥阿喇帖木耳曾經(jīng)駐治此地。景泰《云南圖經(jīng)》說:“曲陀關,一日萬松營,元號主部,在河西縣北20里,其頂平衍,中有甘泉38穴,400條崗環(huán)抱,茂林蔥翠,南望山光水色,奇勝莫比。”明代天啟《滇志》中也說:“元帥府,在縣(河西)北三十里,夷名曲陀關,又曰萬松營,元至元二十年(公元1283年)建;蕬c、延間人物繁盛,市肆輻輳”,這說明距今700年以前,曲陀關確實是一個繁華的軍事要塞。在曲陀關半山腰上,有中水井叫“馬刨井”,常年四季,噴珠吐玉,水源旺盛,清澈見底。傳說…[詳細]
    岳州關
      岳州關,又名城陵磯海關,俗稱上洋關,建于清代光緒二十七年(1901),位于岳陽市岳陽樓區(qū)城陵磯客運碼頭東側(cè)的山丘上。中日甲午戰(zhàn)爭之后,清政府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繼而頒布了由英國人赫德制訂的《內(nèi)港航行章程》。于是,外國列強便開始了進一步對中國內(nèi)河航運的利益紛爭。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英國駐漢口領事便要求將岳州辟為商埠。1898年3月24日,總理衙門借口“以裨商務”,向光緒皇帝奏請于湖南岳州添設自開通商口岸。光緒皇帝欣然“依議”。4月12日,總理衙門“札行總稅務司查照欽遵妥善辦理”。時湖南巡撫俞廉三,即與湖廣總督張之洞往復籌商,派員分赴上海、寧波等處詳細訪詢,并上奏朝廷:“惟此次自…[詳細]
    武勝關
      武勝關位于湖北廣水市北側(cè),為我國歷史九大名關之一,春秋時期稱直轅、澧山,秦統(tǒng)一中國后改為武陽關,南宋時期易名武勝關。河南信陽雞公山地處中國九大名關之一的武勝關關口,被人們稱為“青分豫楚、氣壓嵩衡,襟扼三江”的一塊風水寶地,地質(zhì)學上為秦嶺褶皺山系東段桐柏山脈和大別山脈的東西交界處,中國南北地理的中點,中國南北方的分水嶺。千百年來,武勝關就是北望中原,南眺江漢的兵家必爭之地。武勝關,中國古代大別山脈與桐柏山脈之間重要隘口,中國北方和南方的分水嶺。中國十大雄關之一,位于今河南省信陽市雞公山風景區(qū)南35公里,河南、湖北兩省交界處。北屏中原,南鎖鄂州,扼控南北交通咽喉。武勝關古稱大隧隘道(一說直轅隘道)…[詳細]
    昭關景區(qū)
      含山昭關風景區(qū)位于含山縣城北7.5公里處,東有馬山、西有城山,整個山脈呈東西走向,形成一道天然屏障,由于昭關兩峰對峙,地勢險要,易守難攻,真正可以說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典型關隘,所以自古以來成為兵家必爭之地。古昭關之所以聞名遐邇不僅僅因為它是一個古戰(zhàn)場,更主要的是這里曾演繹了一場流傳百世的“伍子胥過昭關”的故事。春秋時,昭關是楚國和吳國的交界口,關的北面是楚國,關的南面是吳國,古有“吳頭楚尾”之稱。楚平五七年(公元前522年),楚人伍子胥的父兄因蒙受0臣費無極的讒言而被殺,楚王害怕伍子胥報仇,欲斬草除根,于是下令官兵在楚國內(nèi)四處通輯懸賞捉拿伍子胥。伍子胥為了報父兄之仇,只得北楚奔吳,逃之…[詳細]
    荊紫關
      荊紫關鎮(zhèn)位于豫、鄂、陜?nèi)〗Y(jié)合部,素有“一腳踏三省之稱”。地理坐標為北緯33度14分,東經(jīng)111度1分。距淅川縣城75公里,東至本縣的西簧鄉(xiāng)、西接湖北鄖縣白浪鎮(zhèn)和陜西商南縣白浪鎮(zhèn),南和本縣的寺灣鎮(zhèn)接壤,北與西峽縣西平鎮(zhèn)相聯(lián),南北長約42公里,東西寬約4公里,丹江穿境而過。荊紫關鎮(zhèn)形成于唐,興盛于明清,自古乃兵家必爭之地,成語“朝秦暮楚”充分說明了它在歷史上的重要作用,古稱“豫之屏障”。它脊倚群山,面臨丹江,西接秦川,南通鄂蜀,據(jù)權威人士言,中國版圖三省交界之地共有40余處,而獨有此地三省均設有基層政府。這里有豐富的旅游資源和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全長5華里的清代一條銜,700余間明清建筑錯落有致…[詳細]
    馬頭關
      馬頭關,是黃河上的古渡口,位于延長縣羅子山鄉(xiāng)黃河西岸,距縣城80公里,背靠巍巍群山,面觀滔滔黃河,自古以來為兵家必爭的要沖。隔河與山西大寧相望,有“雞鳴二省”之說。古往今來,兩岸民間交往頻繁,-男女通婚比比皆是,人流物流不斷。每年農(nóng)歷正月二十二至二十五,都要在娘娘廟前、渡口兩岸,舉辦馬頭關傳統(tǒng)廟會,每次都吸引著延長、大寧及周邊縣數(shù)千農(nóng)民前來趕會。站在黃河岸邊的任何一個制高點上,都可以看到黃土高原起伏的群山,都可以望見在綿綿群山中蜿蜒而行的黃河。這里曾是紅軍東征的首先地,這里曾是河防保衛(wèi)戰(zhàn)的主戰(zhàn)場,這里也是《黃河大合唱》的第一現(xiàn)場。馬頭關黃河峽谷段,則處在晉陜黃河大峽谷的中部,河岸寬800米,水…[詳細]
    虎牢關
      汜水鎮(zhèn)位于滎陽市西北部,在其境內(nèi)有虎牢關及玉門古渡兩大景區(qū)。三國群英塑像虎牢關景區(qū)南連嵩岳,北瀕黃河,東接汜河,西連鞏義,山嶺交錯,溝壑縱橫,險自天成,有“鎖天中樞,控地四鄙”之稱,是我國著中的古戰(zhàn)場,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楚漢之爭”、“三英戰(zhàn)呂布”、“關羽溫酒斬華雄”等著名歷史事件均發(fā)生于此,群雄爭霸的戰(zhàn)火硝煙為虎牢關留下了豐富的歷史古跡。三義廟、呂布城、點將臺、張飛寨、跑馬嶺、飲馬溝、養(yǎng)馬溝、絆馬索等景點星羅棋布,每個景點都有其扣人心弦的優(yōu)美傳說,游客置身其中,懷古之情,油然而生。虎牢關周邊景色宜人,綠色蔥蘢,與古戰(zhàn)場的威嚴雄壯相映生輝,有著優(yōu)美神話傳說的“玉門古渡”,以其濃郁的黃河風情更…[詳細]
    鐵鈴關
      蘇州鐵鈴關鐵鈴關,又稱楓橋敵樓,明嘉靖三十六年(公元1557年)巡撫御史尚維持為抵御倭寇而建。據(jù)方志記載,自公元1554年起,倭寇燒劫閶門、楓橋一帶,一年后,又從滸墅關竄犯楓橋。蘇州軍民英勇奮戰(zhàn),終于全殲寇賊。為了保衛(wèi)蘇州城,加強楓橋至閶門一帶的防衛(wèi),建起了楓橋敵樓--鐵鈴關。當年與楓橋敵樓同時建造的還有葑門和木瀆兩處,但至今都已不存。因此鐵鈴關成為蘇州唯一保存較為完好的抗倭關樓遺跡。1949年4月27日凌晨,中國人民解放軍29軍85、86師在楓橋打響了解放蘇州城的第一槍,在擊潰了楓橋、鐵鈴關一線的守敵后,進入蘇州城,宣告古城蘇州解放。因此,楓橋鐵鈴關也是蘇州市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場所。鐵鈴關現(xiàn)…[詳細]
    玉門關及長城烽燧遺址
      玉門關遺址座落于甘肅省敦煌縣城西北80公里的戈壁灘上。玉門關是中國古代十分著名的關塞。唐代著名詩人王之渙的詩句“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涼州詞》)曾廣為傳頌,真實地描寫了古代蒼涼、遼闊的邊塞風光,給人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相傳西域的和田玉就是經(jīng)過此關輸入中原的,故而得名。文獻記載漢武帝為了切斷匈奴與羌人的聯(lián)系,聯(lián)絡西域各國共同抗擊匈奴,在河西地區(qū)建立了著名的“河西四郡”,據(jù)守兩關,玉門關即所據(jù)兩關之一,是漢“玉門都尉”的治所所在地。漢魏以來,玉門關一直都是通往西域諸國最西邊陲的重要關隘,也是著名的“絲綢之路”北路的必經(jīng)之地。玉門關一名“小方盤城”,現(xiàn)在關城周垣尚在,平面呈方形。關的…[詳細]
    轘轅關
      轘轅關位于偃師城東南30公里府店鄉(xiāng)境內(nèi)的轘轅山上,西有鄂嶺口,北有古道,是偃師市現(xiàn)存的唯一古關。轘轅山,形勢險要,東有太室(即嵩山)、南有少室,緊接鞏義、登封兩市;西有雞鳴山、香爐峰,是萬安山與嵩山銜接處的壑口!对椭尽份d:“轘轅山,山路險阻,十二曲道,將近復回,故曰:轘轅!鞭S轅口傳說為遠古時大禹所鑿,為歷代兵家必爭和控守要地,也是洛、偃通往汝、穎、襄之捷徑。轘轅關是軍事要地,古今經(jīng)歷過多次戰(zhàn)爭。偃師市轘轅關轘轅作為地名,最早見于周朝!熬赐趿辏ㄇ514),鄭人伐滑。允姓之戎,遷于滑內(nèi),東及轘轅”!蹲髠鳌废骞荒,晉欒盈出奔楚,過國,出諸轘轅。秦二世三年(207)二月,劉邦兵攻陳留…[詳細]
    天門關景區(qū)
      天門關,又稱鬼門關。在玉林市東部與北流縣交界處的天門山上。石壁上天門關三個大字十分醒目。天門山與龍狗嶺兩座山脈相對而立,山峰高聳,至天門關處緊收狹小,成一要隘,是古今交通要道,F(xiàn)今新修的玉(林)北(流)柏油公路從這里通過,是溝通梧州、廣州、香港、深圳、北海、合浦的重要峽口。天門關歷史悠久,東漢伏波將軍馬援于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率兵兩萬余人征林邑,經(jīng)過此關曾立碑,唐代詩人溫庭筠有贊馬援詩:漢令班南海,蠻兵避玉林,天崖柱分界,傲外貢輸金,坐失0臣意,誰明報國心,一棺忠勇骨,漂泊章煙涂。唐朝宰相李德裕于宣宗時(847年),被貶為崖州司馬,過天門關時寫詩曰:一去一萬里,崖州在何處?生度鬼門關。唐代…[詳細]
    平靖關
      平靖關在廣水市區(qū)北30公里的桐柏山脈與大別山脈交會處。雄關險隘,群峰列峙,系著名的“義陽三關”中的西關(中關武陽,即今廣水北武勝關;東關黃崛,即今大悟縣九里關),扼鄂豫兩省襟喉,為古今中原要道,乃兵家用武之地。歷史悠久,勝跡遠聞。古名“冥軛”。相傳春秋時,吳國借兵伐楚,三軍經(jīng)此,馬不能前,遂改名“攔馬墻”;三國時蜀將關羽鎮(zhèn)守荊州,陳兵于此,恨不能過關直取中原,故更名“恨這關”。北魏拓跋氏在關南設平靖郡,即易名“平靖關”;明清之際,因百年老古遍布山洞與驛路兩側(cè),又改名“杏遮關”;旋因來往行人成群結(jié)隊,絡繹不絕,又叫“行者關”等。南宋岳飛、李庭芝亦曾駐兵于此。不僅有巍峨的城垣,宏麗的廟宇,并有不少…[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