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在线精品观看一区|午夜免费福利小电影|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亚洲片中文字幕在线

    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廟宇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廟宇篇

    元君廟
      泰山元君廟,前俯古松園,后傍天空山,是泰山后山奧區(qū)內(nèi)的主要人文景觀,由一組精巧古雅的中國古代建筑群構(gòu)成。廟內(nèi)古柏參天,花草茂盛,是泰山上唯一一座廟門朝西的寺廟。院中這兩棵柏樹和松樹相對而生,郁郁蔥蔥,盤旋而起,如龍似鳳,人們稱它們?yōu)椤褒埌伉P松”。這兩棵古樹上拴著很多紅布條,樹枝上押著許多小石子,這是泰山上的“押子”風(fēng)俗。古人認(rèn)為,只要在泰山廟宇周圍的樹杈上押上一塊石頭,就能很快懷孕生子,得償所愿。近年來,泰山求子的人抱了泥娃娃以后,都在樹上拴一個紅布條。名為“栓子”;也有的在樹杈上放一塊石頭,沿用古來的名稱,叫做“押子”。這些樹上的紅布條和樹杈間的石頭,充分地說明了這種習(xí)俗的古老與傳承不斷。大…[詳細(xì)]
    湯和廟
      湯和廟位于今溫州市龍灣區(qū)海濱街道辦事處寧村(即“寧村所城”)的十字街頭。湯和廟原名東甌襄武王湯公廟,清時改稱湯和廟至今。明嘉靖七年(1528年)巡按御史報經(jīng)明朝廷批準(zhǔn),為表彰湯和筑城功績而建。湯和廟從照壁到大殿始建于明嘉靖七年(1528年),后殿為清乾隆年間(1736-1795)擴(kuò)建,此后不斷集資維修,直到現(xiàn)在。湯和廟坐北朝南,照壁在路南,上 書-巨大的“!弊帧4箝T在路北,上懸刻有“湯和廟”三個金黃色大字的雕花豎匾。大門和二門之間,是一個院子。二門分左中右三座門,均為石礎(chǔ)紅柱紅門,柱上懸有木刻黑底綠字的楹聯(lián),中門上方有兩道橫匾:一為“永康兆民”,另一為“第一功臣”。進(jìn)了二門又是一個較大的院子…[詳細(xì)]
    泰伯廟和墓
      無錫梅村泰伯廟無錫梅村泰伯廟坐落在無錫市東南15公里的無錫縣梅村鄉(xiāng)鎮(zhèn)伯瀆河邊,又名泰伯祠,至德祠,讓王廟。梅村古名梅里,乃商末周太王長子泰伯因讓王位從陜西岐山奔吳至此建勾吳國時的都城。東漢永興二年(154),桓帝下令在此立祠,歷代整修擴(kuò)建,清初成為一組建筑群體,占地80余畝,極其精工華麗。咸豐十年(1860),清軍在無錫鎮(zhèn)壓太平軍時,燒毀了泰伯廟的愛芝堂、大樹堂、德治堂、大夏堂、慈儉堂等建筑。1937年,又遭日軍破壞,僅泰伯廟主殿、兩廡、戟門、頭山門及廟內(nèi)古柏數(shù)十株留存![詳細(xì)]
    鬼谷子廟
      歷史上,石泉縣廟宇星羅棋布,但歷史上最悠久、最古老、特色最突出、最鮮明、文化底蘊(yùn)最豐富、最厚實(shí)的廟宇,那就是位于縣城北三十余里云霧山中的鬼谷子古廟了。據(jù)考,石泉縣云霧山中的鬼谷子廟,最早始建于西晉年間,清乾隆至同治年間多次擴(kuò)建修葺,規(guī)模宏大,殿宇巍峨。廟中供奉的神仙,就是鬼谷仙師(王禪老祖)。相傳,鬼谷子就出生在漢濱鬼谷山。云霧山中的鬼谷嶺就是鬼谷子隱居、教學(xué)、授徒的創(chuàng)業(yè)之地。所以,西晉年間,在鬼谷嶺上修葺的鬼谷子廟,是一個帶著紀(jì)念性的廟宇。廟修葺后,先有當(dāng)?shù)厝藨{吊,后有信徒從四鄉(xiāng)及外地便接踵而至,香火十分興旺。當(dāng)時的鬼谷子廟有明顯的兩大特點(diǎn):一是鬼谷子法相形象非常逼真。他端坐于大殿龕上,手執(zhí)…[詳細(xì)]
    南部文廟
      南部縣文廟位于文廟街,據(jù)明李賢等撰:《明一統(tǒng)志·保寧府》“學(xué)!保ň砹耍ā端膸烊珪繁荆、明萬歷本《四川總志·郡縣志》卷十一“保寧府·學(xué)!、清人黃廷桂等監(jiān)修《四川通志·學(xué)校志》(雍正七年版本)及清常明、楊方燦纂修《四川通志·學(xué)校志》、清黎學(xué)錦、徐雙桂等修、史觀等纂《道光保寧府志》(清道光元年刻二十三年補(bǔ)刻本)記載,南部縣文廟創(chuàng)于隋。明洪武十五年重修,通判熊杰増修鑄祭器,明末毀。清朝知縣裘龍重修。清·王瑞慶等修、徐暢達(dá)等纂修:《道光南部縣志》,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刻本《卷二·輿地·祠廟》明確記載文廟在縣城中的位置及布局:“文廟在學(xué)街。崇圣祠在文廟后。名宦祠在文廟東。鄉(xiāng)賢祠在文廟西![詳細(xì)]
    呼蘭城隍廟
      城隍廟舊址位于呼蘭區(qū)呼蘭街道辦事處建設(shè)社區(qū)碼頭街60號,始建于1909年清宣統(tǒng)元年,由呼蘭商務(wù)會募資,在舊城守尉府址修建。初建為正、后殿兩座,東院正房三間。民國以后,地方商紳復(fù)又集資重建,擴(kuò)至三殿,并立重建呼蘭城隍廟碑一座,記載建廟經(jīng)過,殘碑至今猶存,F(xiàn)存有三座建筑;前殿、中殿、后殿。前殿,東西長8.43米,南北寬7.2米,建筑面積60.48平方米,高5.9米。面闊3間,進(jìn)深2間。中殿,東西長9.4米,南北寬7.5米,建筑面積70.5平方米,高6米。面闊3間,進(jìn)深2間。后殿,東西長8.5米,寬6.7米,建筑面積56.95平方米,高5.8米。面闊3間,進(jìn)深2間。三座建筑占地面積為187.93平方…[詳細(xì)]
    房山圣蓮山真武廟
      圣蓮山真武廟位于房山區(qū),民國一十五年(西元1926),主持蔡義仙道長洎十方善信募化起之。蔡師文武兼修,尤精醫(yī)術(shù),懸壺濟(jì)世,名響京都,直系軍閥吳佩孚、梨園名宿楊小樓及時任總統(tǒng)曹錕等人均與之交厚,常往來焉。民國廿五年(西元1936),蔡師仙逝,翌年,日寇犯京,真武廟因之荒蕪。共和國之初,棟宇猶存,文革肇亂,禍及斯壤,遂玉石俱焚焉。2004年真武廟恢復(fù)重建,占地面積約3000多平方米。是圣蓮山規(guī)模最大,最宏偉的一組道教宮觀,真武廟的中軸線建筑為三殿二進(jìn)院。前殿為真武廟的山門,中殿為五祖殿,正殿為真武殿,真武殿是真武廟最具代表性的一組宮殿。道教崇尚仙人,因仙人好樓居,所以襲用我國古代高層建筑“觀”的名…[詳細(xì)]
    仙女廟
      江都城區(qū)舊名仙女廟,其來歷與東陵圣母廟帶發(fā)修行的杜、康二位女道士有關(guān)。這里最早叫蔡家莊。傳說東漢時的一年,天降大災(zāi),東海一條黑龍來這里興妖作怪。其時,大雨傾盆,河水滔滔,大水淹沒了莊稼、房屋,百姓苦不堪言。偏偏瘟神又至,全莊人上吐下瀉,奄奄一息。危急關(guān)頭,天空飛來一條白龍,昂首向黑龍殺去。經(jīng)過幾個時辰的搏斗,黑龍敗下陣去,狼狽而逃?罩性葡F散,大水向長江退去。此時,天邊又飛來一只黃鶴,口銜藥草飄落而下。不一會兒,白龍和黃鶴都不見了,出現(xiàn)在人們面前的是兩位道姑打扮的女子。 原來她們就是東陵圣母廟(東陵為我區(qū)宜陵古稱)里的女道士杜姜和康紫霞。兩位姑娘用草藥熬湯,送到每家每戶,使全莊人轉(zhuǎn)危為安。后…[詳細(xì)]
    二王廟
      二王廟原名“崇德祠”,寓意李冰治水有功,人們推崇他的恩德。(公元494年)僅塑李冰石像一尊。宋開寶五年(972),成都平原五谷豐登,人們懷念李冰疏江導(dǎo)水的恩德,增塑像李二郎石像一尊。宋、元兩代,李冰父子先后敕封為王,故將崇德祠改為二王廟。從此,蜀人敬李冰如神明。明朝末年(1644),二王廟毀于戰(zhàn)亂,清同治、光緒年間(公元1862年至1908年),相繼修復(fù)。本世紀(jì)三十年代二王廟主體建筑毀于火災(zāi),再次重建!笆旰平佟敝,李冰父子塑像又遭劫難,經(jīng)重塑金身,才為今日之所見。宋代以后李冰父子-為王,改稱二王廟,F(xiàn)存建筑為清代重修。自五代王建踞蜀后,因李冰父子相繼赦封為王,更稱今名。廟內(nèi)梯回壁轉(zhuǎn),亭殿交…[詳細(xì)]
    曹娥廟
      位于紹興市上虞百官鎮(zhèn)曹娥江西岸。東漢漢安二年(143)五月,曹娥為救父,投江而死。元嘉元年(151),縣令度尚葬娥于江南道旁并立碑。宋元八年(1093),由江東移至西岸。今廟為民國23年(1934)于原址重建,坐西朝東。中軸線上有門樓、大殿、后殿、重樓;北軸線上有曹娥碑、雙檜亭、曹娥墓;南軸線上有山門、戲臺、土谷祠、東岳殿。殿內(nèi)枋柱雀替及門窗多為鏤空細(xì)雕,十分精美。省級文物保護(hù)單位。曹娥廟,早年又叫靈孝廟、孝女廟,是為彰揚(yáng)東漢上虞孝女曹娥而建的一處紀(jì)念性建筑。幾經(jīng)遷徙、擴(kuò)建、修葺,奠定了現(xiàn)有廟宇布局嚴(yán)謹(jǐn)、錯落有致、氣勢恢宏的建筑基調(diào)。曹娥廟坐西朝東,背依鳳凰山,面向曹娥江,占地6000平方米,…[詳細(xì)]
    蓮花廟
       看 點(diǎn) 黃昏時的蓮花廟最為美妙,可觀賞噴泉。蓮花廟周圍有美麗的花園,可以在花園中靜默祈禱或者漫步。 介 紹 蓮花廟的外貌酷似一朵盛開的蓮花,故稱“蓮花廟”。蓮花代表著印度教、佛教、耆那教和伊斯蘭教的同一,不論是哪個宗教的信徒都可以來這里祈禱,沉思。在蓮花廟,每種宗教都是平等的。 蓮花廟高34.27米,底坐直徑74米,由三層花瓣組成,全部采用白色大理石建造。底座邊上有9個連環(huán)的清水池,拱托著這巨大的“蓮花”。蓮花廟的內(nèi)部設(shè)置十分簡單,只是一個高大空闊的圣殿。既無神像,也無雕刻、壁畫等裝飾性物件。惟有的是光滑的地板上安放著一排排白色大理石長椅。白色是該廟最主要的色調(diào)。 進(jìn)廟的教徙以…[詳細(xì)]
    眉縣太白廟
      太白廟位于陜西省眉縣湯峪口,太白山北麓,四周群山伏圍,層巒疊翠,面對龍鳳大山,門前山腳下有歷史遺留下來的天然景觀——神功石,湯峪河猶如一條玉帶從門前流過。太白山乃道教三十六洞天的第十一洞天,由于它的偉岸神秘,被歷代封建帝王奉若神明,早在漢成帝時已有太白祠。唐時,香煙鼎盛。太白山是歷代帝王祈雨之地。太白廟建筑大多為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重修,整體布局嚴(yán)謹(jǐn),均屬仿古建筑,雕梁畫柱,異彩紛呈,氣勢雄偉,頗為壯觀。共分為3部分。太白廟內(nèi)的第一座殿堂是靈宮殿,供奉-王靈宮——王善。王靈宮手執(zhí)金磚、橫眉立目,鳳嘴銀牙,善察人間善惡之事,驅(qū)魔降妖,祛邪治病,祈晴禱雨,號稱“太乙雷聲應(yīng)化天尊”。靈宮殿的右側(cè)是二郎廟…[詳細(xì)]
    河津真武廟
      真武廟又稱“九龍廟”,因其原來有九個山峰并列而得名。九個山峰由西向東分別建有禹王廟、雷公廟、八仙廟、藥王廟、玄武廟、山神廟、帝君廟、三皇廟、天神廟。其它八座廟宇因種種原來塌毀,只有玄武廟幸存。但世人所稱呼的九龍廟一直流傳至今。真武廟后重建于1980年。創(chuàng)建于北宋宣和年間,元代遭毀,明以后都有不同程度的重修。它建筑面積為2500余平方米,殿宇樓臺共30余處,共有朝殿坡、真武香廳、真武獻(xiàn)殿、真武神龕、娘娘廟、三皇洞、玉帝閣、南天門、朝天宮、純陽院、麟島等景觀。真武廟(亦即玄武廟),位于山西省河津市城區(qū)三里許的西北隅紫金山麓的九峰之中,其狀如龍,故俗稱九龍廟、九龍頭。真武廟居勢高峻,三面臨空,形狀似…[詳細(xì)]
    揭陽雷神廟
      揭陽雷神廟位于揭陽城隍廟之右,始建于清康熙二年(1663),乾隆四十四年(1779)重建,二十與二十一世紀(jì)之交(1997—2003)再度重建。最早最詳盡記載揭陽雷神廟的是劉業(yè)勤纂修的《揭陽縣志》。其卷二《廟宇。雷神廟》條云:在解元坊(即今城隍街一帶—彭注)?滴醭,知縣胡鶴翥創(chuàng)建,并給廟前香燈鋪四間、藍(lán)田都溪頭鄉(xiāng)租谷三十石為住持燈油日食之費(fèi)。廟后建龍起書院,供佛,旁祀知縣胡鶴翥。乾隆四十四年,知縣劉業(yè)勤重建,董事例職劉榮。清以前,揭陽沒有雷神廟。所以創(chuàng)建,緣于清康熙初,碣石總兵蘇利叛亂,沿海為之震動,朝廷指派省兵駐扎桃山(今屬揭東縣炮臺鎮(zhèn)),防范其沿榕江內(nèi)擾。當(dāng)時擔(dān)任揭陽知縣的會稽(今浙江紹興…[詳細(xì)]
    奶奶廟
      在蒙城東北十五里,蒙宿公路北岸,有一座廟---奶奶廟,它修建于唐朝貞觀年間(公元627—649年),當(dāng)時唐朝初建,天下稍定,統(tǒng)治者為鞏固他的統(tǒng)治,利用佛教來麻痹人民的意志,全國各地,大興土木,廣修寺院。大將尉遲敬德屯兵蒙城板橋橋東畢集。派人在蒙修了不少寺院,奶奶廟就是其中之一。泰山為五岳之首,山頂碧霞宮,有一座寺廟,叫泰山奶奶廟,此廟修成后也以泰山奶奶廟命名。原地址在吳寨東四百米楊洼。1990年有人拉土在那里挖出一口井,用磚砌成的,還挖出一個陶罐。據(jù)推測,可能是當(dāng)時和尚吃水用的。后來經(jīng)過多年,廟宇失修毀壞。明朝萬歷年間,當(dāng)時蒙城隸屬鳳陽府,經(jīng)過和尚化緣,地方知名人士募捐又在今吳寨南二百米,重修…[詳細(xì)]
    阮元家廟
      阮元家廟總占地面積7492平方米,總建筑面積4782平方米。建筑軸線分明,氣勢恢宏,初建于清嘉慶年間。房屋組群分為三路,由阮氏東宅、阮氏家廟及阮氏西宅三部分組成,家廟位于阮氏東宅和西宅之間。家廟前后原有五進(jìn)房屋,以《大清會典》所載“一、二、三品官,廟五間、兩室、階五級、兩廡、三門”規(guī)格建造;廟內(nèi)祀阮氏高、曾、祖、彌四世,祧者藏夾室。廟五間置祖宗龕三臺,兩夾室各置祖宗龕一臺,東西廡各置龕兩臺,高、曾、祖、彌四世木主廟五間的三龕內(nèi),凡阮元一支孫輩,曾孫輩的木主,按大房(常生)、七房(祜)、五房(福)、八房(孔厚)的順序,由北而南排列在東西廡內(nèi)。家廟與東路廳房之間有射序巷,供子孫和學(xué)生課余射箭習(xí)武強(qiáng)…[詳細(xì)]
    臨縣黑龍廟
      黑龍廟位于山西臨縣南端湫水河入口處的磧口鎮(zhèn)臥虎山。為山西省重點(diǎn)文物保護(hù)單位。據(jù)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增修鐘鼓樓碑記載:廟創(chuàng)建于明代。雍正年間增建樂樓。道光年間重修正殿和東西耳殿。廟宇規(guī)模壯闊,昭然入目。黑龍廟座東北向西南,依山傍水。中軸線上,首先是山門,由三道石拱門洞組成。門前是一座面闊三間的門庭。門庭上又蓋一座歇山頂門樓,兩層建筑全憑8根大木柱支撐。緊挨門樓又建倒座樂樓(戲臺)。前后建筑連為一體。樂樓為歐山頂,琉璃瓦剪邊,十分美觀大方。樂樓左右是十字歇山頂式的鐘鼓樓,規(guī)模不大,卻小巧玲瓏,別具風(fēng)格。正殿面闊三間,進(jìn)深兩間,硬山頂,內(nèi)供黑龍大王。左右兩耳殿分別供奉河伯、財神,其余倉官、金龍…[詳細(xì)]
    泉州東岳廟
      東岳廟位于峰尾鎮(zhèn)誠峰村。這里北障沙格,南近黃峰,與興化吉口、湄洲諸島互為犄角,自古就是一道海防要塞。明洪武廿年(公元1387年),為御倭寇侵?jǐn)_,筑石構(gòu)城垣,即峰尾城,城東舊城頂高阜,筑有煙墩烽火臺。東岳廟就建在城之南門外旁,坐北朝南,占地668平方米。廟始建于宋嘉定十三年(公元1220年)。清順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清廷為切斷沿海人民與鄭成功的水上聯(lián)絡(luò),下旨海濱居民縮界內(nèi)遷,峰尾庶民避遷仙游賴店,人去廟毀;清康熙廿二年(公元1683年),村民奉詔返鄉(xiāng),迄至清康熙三十三年(公元1694年)五月,遂在原基址上重建東岳廟;清光緒十一年(公元1885年),法夷侵?jǐn)_閩臺,峰尾諸多商運(yùn)船舶-困臺島海…[詳細(xì)]
    呼蘭文武廟
      呼蘭文武廟走進(jìn)西崗公園,向前走不遠(yuǎn),就可看見文廟和武廟兩座并列的二層門樓,平常文廟大門基本不開,要從關(guān)岳廟側(cè)門進(jìn)入。匾額均掛在第一層房檐之下。走近關(guān)岳廟大門,兩層飛檐凌空而起,四根紅色大柱氣勢非凡。中間兩根柱子上寫著一副對聯(lián),上聯(lián)是:“大義千古大忠千古;”下聯(lián)是:“晚漢一人晚宋一人!边M(jìn)得門來,門樓背后還有一副對聯(lián),上聯(lián)是:“春秋匪懈祀典重新漢千古宋千古;”下聯(lián)是:“宇宙長存神功并著忠一生勇一生。”左右兩面墻上繪有二十四孝圖。進(jìn)門后,右手方向有一客堂,兩側(cè)也有一副對聯(lián):“清靜道場到此地萬善同源;賓至如歸常來做隱士神仙!闭龑χ箝T的是岳王廟,廟中供奉著我國古代民族英雄岳飛,兩側(cè)是他的兒子岳云和…[詳細(xì)]
    澳門觀音廟
      澳門觀音堂之名聞遐邇,除在於其悠久歷史以外,更是簽署中美《望廈條約》的地方。禪院為中國古代的佛教建筑,具中國名山古剎的特色,禪院的首座是大雄寶殿,次殿是長壽佛殿,後座正殿是觀音殿。院後還有廣闊幽深的後花園,是一座頗具規(guī)模,港澳罕有的佛寺建筑群。每逢觀音誕期,殿內(nèi)香火鼎盛,善信絡(luò)繹不絕,場面熱鬧。大雄寶殿正對禪院,莊嚴(yán)宏偉,供奉三尊三寶佛像,皆為丈八金身,魁梧雄偉,其中之一為佛祖釋迦牟尼;殿旁懸有一個銅鐘,古色斑駁,已有三個半世紀(jì)的歷史。殿頂檐頭瓦脊,鑲有明朝琉璃瓦及精工鑲嵌的石灣公仔,栩栩如生,維肖維妙。次殿是長壽佛殿,供奉長壽佛,佛像安詳,象徵佛陀普渡眾生的精神。進(jìn)入主殿觀音殿,供奉觀音大士…[詳細(x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