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在线精品观看一区|午夜免费福利小电影|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亚洲片中文字幕在线

    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第五批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旅游

    第五批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

    涉村東大廟
      涉村東大廟位于鞏義市東南山區(qū)涉村鎮(zhèn)后村。東有五指嶺,西為金牛山,南靠嵩岳,北依盤龍山,西南方向后村河向西流入塢羅河,俗稱“四十五里倒流河”。涉村東大廟又稱金山寺、中岳后廟、后村關(guān)帝廟。創(chuàng)建年代不詳,由廟里宋代宣和二年(1120年)的石供床,推測創(chuàng)建年代最晚為宋代。明清時期多次維修。三十年代末,鞏縣芝羅二校(芝羅鄉(xiāng)第二中心學校)在此駐扎;1945年,八路軍撤退后,國民黨縣大隊李清彪、王殿臣等在該廟內(nèi)設(shè)公堂刑場,破孩-許多革命人士,被老百姓稱為閻王殿;建國后改為鞏縣十八皖校;文革后期,由于各村建校,學校分開,后村學校繼續(xù)使用;八十年代初學校遷出。現(xiàn)為后村宗教活動場所。廟坐北面南,東西寬58米,南北…[詳細]
    鞏義程家大院
      位于鞏義市米河鎮(zhèn)雙樓村西北500米處程家寨,雙樓河西岸二級臺地上,東面為雙樓河沖積平原。該院依山面水,三面環(huán)山,山上柏樹茂密,附近有民居、廠礦,東北50米處為程家祠堂(子華子祠)。該大院坐西向東,原為程本后裔居住,建于清末民初,由程氏后裔創(chuàng)建,規(guī)模宏大,建筑規(guī)范。民國期間,鞏縣縣長曾在此避難,省、縣政要多次題贈匾額。80年代以后,部分居民遷出,房屋廢棄,大院北部、東部原有建筑,現(xiàn)已改建。程家大院規(guī)模宏大,建筑規(guī)范,現(xiàn)存主宅區(qū)5個院落,窯洞10孔,樓房近70間,占地約3600平方米,是一處靠山筑窯洞、臨街建樓房、兩邊建廂房的清代晚期民居群。五個院落從北向南排列,均為二進式院(前、后院建筑,前院有…[詳細]
    鞏義劉家大院
      劉家大院,位于鞏義市芝田鎮(zhèn)官莊村西南,雖經(jīng)幾百年歲月滄桑、歷經(jīng)多次戰(zhàn)亂,兵災(zāi),時代變遷仍然保留下來大批錯落有致的明清民居院落。劉家大院承載著家族從興盛到衰落的數(shù)百年歷史見證。劉家大院,又稱王家大院。原有堂樓、上房、廂房、倒座、過庭、影壁、門廊、窯洞、紡織機,一切的布局和諧自然,井然有序。據(jù)當?shù)卮迕竦耐跏霞易V載:明洪武年間,六世家祖王文燦由山西遷鞏。創(chuàng)建四個大院和一座高樓。到清嘉慶年間第八世時,因經(jīng)營不善,家境敗落,遂將幾處大院賣給劉姓人家。現(xiàn)在這四處院落大部分還為劉姓人家居住。高樓也仍有官莊劉姓居民使用。劉家大院是明清時期北方地區(qū)的傳統(tǒng)住宅。南北軸線對稱布置房屋,院落坐南朝北,大門開在東南角,…[詳細]
    福昌寺
      福昌寺位于鞏義市米河鎮(zhèn)高廟村。東臨米河第二初中,南距高劉公路50米,310國道200米,北緊靠延長山延長寨100米。 該寺創(chuàng)建于唐,宋元豐三年(公元1080年)、明正統(tǒng)六年(公元1441年)重修。建國后,修建鄭州市33中時,拆毀部分建筑,60年代,修水渠時,和尚塔一座被拆毀。1958年大煉鋼鐵時,寺院內(nèi)的唐朝古鐘被毀。70、80年代,曾作為米河二初中教師宿舍、伙房占用。2001年高廟小學擴建時,寺院建筑遭嚴重破壞,后佛殿、藏經(jīng)樓等建筑與前佛殿北墻隔開分兩部分進行管理。2005年,地藏殿內(nèi)由寺廟保護員高亮等新塑了地藏王菩薩,觀音殿內(nèi)塑造觀音、文殊、普賢塑像。 該寺座北向南,面積4500 ㎡,原有…[詳細]
    啟圣閣
      啟圣閣又名春秋閣,位于鞏義市芝田鎮(zhèn)益家窩村西北。西臨,東距山根20米,南北為伊洛河沖積平原。由柱上楹聯(lián)可知此建筑最晚建于清嘉慶癸亥五月四日,該區(qū)域原為伊洛河重要渡口,原鞏縣八景之一。啟圣閣所在地原是一座頗具規(guī)模的大王廟,大殿內(nèi)供奉河大王黃守才,啟圣閣是河大王廟的附屬建筑北配殿,也-秋閣,內(nèi)供奉三國關(guān)公。1935年秋,洛水大漲,將大殿、南配殿等沖毀殆盡,只有關(guān)公殿(啟圣閣)屹立不動。關(guān)于啟圣閣的創(chuàng)建年代,久來難以考證。2011年鞏義市文物部門在大運河申遺對沿岸的考古調(diào)查中,新發(fā)現(xiàn)了碑刻三塊:《創(chuàng)建啟圣閣麟經(jīng)殿福財?shù)撡F壽喜并建增神祠碑》、《江蘇山陰縣陸揚州府揚河通判張公神道碑》、《墓表》,從這些碑…[詳細]
    青龍禪寺
      走過千年風雨,歷經(jīng)磨難,幾度興衰,輝煌莊重的殿宇——青龍禪寺依然坐落在地處丘陵地帶的鞏義市北山口鎮(zhèn)北灣村。據(jù)史料記載,東漢永明帝七年(公元64年),該寺與青龍山慈云寺相繼而建,是十方僧人及信眾往返于白馬寺與慈云寺之間接待、歇息的驛站,故稱“十方院”。傳說,白馬寺為天下第一古剎,鞏縣慈云寺為深山之內(nèi)第二古剎。過去寺院碑刻林立,解放后水利建設(shè)將石碑另作它用,青龍禪寺之興衰史已無證可考。據(jù)寺內(nèi)道光12年(1832年)碑文載:“道光元年(1821年)寺中正殿迂回祿焚燒無余,游賢者以為嘆,甲申歲(1824年)近寺之村,南北山口有好義者:張、丁、劉、趙諸君重修……”《重修青龍寺佛教并金妝神像碑記》碑中記載…[詳細]
    鞏義興佛寺
      興佛寺位于鞏義市河洛鎮(zhèn)七里鋪村委東北1000米的蓮花山頂上。南依橫嶺,北臨黃河,邙嶺青蔥,風景如畫。該寺創(chuàng)建于明崇禎十年(1637),關(guān)于其建寺原由在《重修興佛寺創(chuàng)建配殿山門功成碑記》碑文中可略有所見:“茲為往來通衢要路,去大河未遠;洪波巨浸泛濫無常,當建興佛寺于山上,收斂風氣,砥中流而過險阻,俾居者有平土之樂,行者無道阻之患!迸d佛寺原有山門、十王圣殿、大雄寶殿等,今僅存大雄寶殿。清康熙13年擴建地藏十王殿,清康熙56年重修,乾隆11年建鐘樓,以后屢次增修。歷經(jīng)數(shù)百年,寺內(nèi)建筑漸遭破壞,山門、鐘樓、配殿等,均在“文革”前被毀,F(xiàn)僅存的大雄寶殿,座南朝北,東西長11.2米,南北深8.20米,硬…[詳細]
    泰茂莊園
      鞏義泰茂莊園位于鞏義市東南部浮戲山區(qū)靈官殿村,莊園坐西北面朝東南,共分七層九洞,即:七層院落、頂部窯洞九個。莊園現(xiàn)存房屋四十間,窯洞四十五孔,南北長二百米,東西寬五十米,總面積約一萬平方米。鞏義泰茂莊園由清代張書泰建造,為研究清末和民國時期的民間建筑提供了實物依據(jù),F(xiàn)存的泰茂莊園依矮山而建,像一座堅固的城堡,進可以攻,退可以守。山崖、房屋、窯洞、庭院、樹木,互相映襯,錯落有致,緊奏和諧,天成一體。細數(shù)有房屋40間,窯洞45孔。王保仁說,根據(jù)文字記載,它是由清代的張書泰建造,張書泰家族因牧養(yǎng)而發(fā)跡?谷諔(zhàn)爭時期,豫西專員公署曾駐扎在這里,豫西抗日先遣隊司令員皮定鈞在此辦公居住過![詳細]
    蔡莊文魁坊
      鞏義市芝田鎮(zhèn)蔡莊村,毗鄰北宋皇陵的永定陵,四百多年前有一位德行出眾的進士——明萬歷丁酉科(公元1579年)選貢、庚子(公元1600年)御賜進士趙景星出生在這個小村落。蔡莊文魁坊石坊就是為他所建的石坊。文魁坊與蔡莊三官廟緊鄰,東臨蔡莊村街道,距獅子溝口50米,南為蔡莊村小學,據(jù)泰溝100米,北距宋永定陵2000米。石坊座北面南,青石質(zhì)地,東西長7米,南北寬3米。保存基本完好,為雙柱歇山頂式石質(zhì)仿木結(jié)構(gòu),方柱,歇山頂屋面。建筑為二柱單間三樓式,明間高8.8米,面闊6.6米,須彌式基座上雕蓮花,橫坊下設(shè)欄板,雕刻分作三層。兩坊間墊板部位南面上層由東向西鐫刻楷書“文魁坊”三字,中層楷書“萬歷丁酉科選貢…[詳細]
    下清宮
      下清宮,又名青牛觀。位于洛陽上清宮森林公園下嶺。正是洛陽八景中“邙山晚眺”的立足點,整個宮觀被攬在邙山鎮(zhèn)岳村襟懷之內(nèi)。其山門南邊是建華玻璃廠,其后墻北邊不遠處就是上清宮。山門前有廣場,水泥鋪地,甚是闊大,看樣子是停車用的?繌V場南側(cè),新移來一座道士塔,約三層樓高。道長說,這塔本來就是屬于下清宮的,后來連同地皮被別的單位圈了去,去年市里進行協(xié)調(diào),把此塔移了過來,物歸原主。山門并不高大,朱門紅墻,歇山式,黛色瓦,門洞兩層,嬌小玲瓏,卻十分緊湊。當門楹柱上有一副對聯(lián),上聯(lián):紫氣氤氳混元洞洞天福地地澤萬物;下聯(lián):祥云縹緲下清宮宮觀傳道道濟來生。一看對聯(lián)的用語和用典,便知與老子有關(guān)了。下清宮的活化石——…[詳細]
    邵雍故居(邵雍祠堂)
      邵雍故居又稱邵雍祠堂,位于洛陽師范學院以北,是北宋哲學家、易學家邵雍的故居。大門原本的朱紅已脫落,門上橫書“安樂窩”三個大字,邵雍自號安樂先生。大門右邊黑色的牌子上寫著“先賢邵康節(jié)故居”。邵雍故居在北宋末年已衰落,到金代被改為“九真觀”。直到明朝景泰年間,河南知府虞廷璽將其修復(fù),清代亦有復(fù)建。然而保存至今的也只有“皇極書閣”三間,其他建筑四間以及明清碑石數(shù)方。邵雍初到洛陽窮困潦倒,在洛河南岸搭建一個草棚居住。后在司馬光等人的支柱下,才購得這30余間房屋。邵雍一生不求功名,過著隱逸的生活。他是北宋理學的奠基人之一,與周敦頤、張載、程顥、程頤并稱“北宋五子”。邵雍初遷洛陽時,生活頗為艱難。他在洛河…[詳細]
    洛陽呂祖廟
      呂祖廟類別:古建筑時代:清地址:老城區(qū)邙山公布時間:2008/6/1公布批次:第五批…[詳細]
    玄奘故里
      玄奘故里位于偃師市緱氏鎮(zhèn),有玄奘故里、唐僧寺、和唐僧墓。(一)玄奘故里著名的唐代佛學家、旅行家、翻譯家玄奘,出生在距洛陽市東南約40公里的地方,屬今偃師市緱氏鎮(zhèn)東北1公里鳳凰臺的陳河村。該村處在白馬寺和少林寺兩大佛教名寺之間,由207國道等道路相通,交通方便,是一處極理想的有價值的旅游圣地。玄奘故里主要包括故居、陳家花園、西原墓地三大部分。坐落在村中部的仿唐建筑故居,坐北朝南,是個南北長方形的前后兩進院落。沿三條石階登上高4.5米的青磚平臺上,進漢白玉鳥頭門,東西各有一花壇,仿隋唐風格的大門上匾額書“玄奘故居”4個大字。前院東廂房曾為玄奘兄嫂住室,西廂房現(xiàn)為玄奘業(yè)績陳列室。廳堂為前院的主體建筑…[詳細]
    洛寧香山寺
      洛寧香山寺位于洛陽市120公里,在洛寧縣羅嶺鄉(xiāng)羅嶺村,在山之半腰,群山環(huán)抱,環(huán)境幽雅。2008年被確定為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傳說洛寧香山寺建于東漢永平十年公元67年,早于洛陽白馬寺(一說建于東漢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洛寧香山寺是佛教寺院,早年香火興旺,在當?shù)睾苡忻麣,在附近省市也很有名。后由于?zhàn)亂等原因香火漸稀。上世紀80年代以前,這里是羅嶺村小學,成為不太受重視的寺院。小學搬遷后,香火得以延續(xù)。“法幢正宗祖庭”是香火歷2000年的原因。如今,寺院內(nèi)2000年齡的柏樹是寺院的寶貝,柏樹稱扭勁柏,原有三大枝,有一枝原在房頂上,上世紀一次大風將其折斷,巧的是,折斷的樹枝并沒有傷及房屋,而是落…[詳細]
    伊川書院
      伊川書院位于鳴皋鎮(zhèn),始建于北宋元豐年間,距今有918年。北宋元豐五年,理學家和程頤(字伊川)因與王安石新政不合引退歸洛。時居北宋相位,與程頤政見一的文博贈與程伊川鳴皋鎮(zhèn)舊園一址,良田千頃,以書為學之所。程伊川于元豐五年(1082年)退出政壇,招收生員,“講易經(jīng)、授理學”,專事著書講學,把其傳道授業(yè)的學府取名為伊皋書院。程伊川學識博大精深,經(jīng)術(shù)通明,程義理精微,誨人不倦,四方俊秀聞風而至,士大夫從學者日盈門。程伊川定學制,列校規(guī),言傳身教,名聲大振。他先后共收徒63名,名儒孟厚、楊時、游酢、邵伯溫等皆出其門下。流傳千載的“程門立雪”典故即發(fā)生于伊皋書院,鳴皋鎮(zhèn)因之被譽為“理學名區(qū)”。元大德九年(…[詳細]
    伊川大覺寺
      伊川大覺寺位于伊川縣高山鎮(zhèn)谷元村,坐北面南,長300米,寬120余米,占地50余畝,目前建筑面積3000余平方米。它就是大覺寺。根據(jù)有關(guān)記載該寺始建于元朝惠宗至元年間(公元1335年至公元1340年),已歷逾600年滄桑,曾多次重修。據(jù)殘碑記載,清代乾(隆)嘉(慶)年間是大覺寺的鼎盛時期。當時的大覺寺包括東西跨院,有房舍200余間,建筑面積達5000余平方米,寺內(nèi)及寺外有古柏數(shù)百株,寺地六七百畝,僧侶多達300余名。從碑刻上看,僅圓平、圓欽、圓仲等圓字輩僧人就有80多名。如今的大覺寺大部分建筑為清代遺留,其中軸建筑依次為山門、伽藍殿、三圣殿、大雄寶殿。從整個建筑布局看,大覺寺主次分明,左右對稱…[詳細]
    溫氏宅院
      溫氏宅院類別:古建筑時代:清地址:伊川縣呂店鄉(xiāng)溫溝村公布時間:2008/6/1公布批次:第五批溫溝村位于伊川縣城以東的呂店鎮(zhèn),大約行半小時路程即到,村里現(xiàn)存的古宅有4座,為“四合院”式建筑,共有房舍20多間。從高處俯瞰,其布局井然有序。以前,這些宅院接連在一起,但現(xiàn)在已經(jīng)被分割為幾處,仍有村民居住。房頂?shù)娘w禽走獸,活靈活現(xiàn);磚瓦雕刻的花卉,精美逼真,這些禽獸、花卉,可能有著辟邪、平安、富貴、祥和的寓意。在革命時期,石窯是溫溝村地下黨活動點,如今,已成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詳細]
    鳴皋南岳廟
      鳴皋南岳廟類別:古建筑時代:明、清地址:伊川縣鳴皋鎮(zhèn)鳴皋村公布時間:2008/6/1公布批次:第五批南岳古剎始建于北魏,已有1400多年;始建于北宋的二程書院,程門立雪的故事就發(fā)生在所在地的二程書院…[詳細]
    慶安禪寺
      慶安禪寺原名趙村禪寺。據(jù)寺中《重修慶安禪寺碑記》記載,該寺修建于元代至元年間(公元1264年至公元1294年),明弘治、隆慶年間及清代均有重修。慶安禪寺歷經(jīng)滄桑和朝代更迭,保存至今。2008年,被公布為河南省第五批文物保護單位。類別:古建筑時代:清地址:嵩縣大坪鄉(xiāng)棗園村公布時間:2008/6/1公布批次:第五批…[詳細]
    伊尹祠
      伊尹祠古史記載商代名相伊尹出生于此,后人為紀念伊尹,在這里建伊尹祠。類別:古建筑時代:明、清地址:嵩縣紙坊鄉(xiāng)白土圓村公布時間:2008/6/1公布批次:第五批…[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