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在线精品观看一区|午夜免费福利小电影|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亚洲片中文字幕在线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第五批山西省文物保護單位旅游

    第五批山西省文物保護單位

      2016年6月6日,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實施條例》有關規(guī)定,核定太原市童子寺遺址等178處不可移動文物為第五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名單附后),現予公布。
    潦河頭關帝廟
      潦河頭關帝廟時代:元、清地址:長治市潞城市黃牛蹄鄉(xiāng)潦河頭村東潦河頭關帝廟,創(chuàng)建年代不詳。坐北朝南,一進院落布局,中軸線現存山門、正殿。南北長27.15米、東西寬16.8米,占地面積456.12平方米,F存正殿為元代遺構,余皆明、清建筑。正殿面闊三間、進深六椽,梁架為四椽栿對前乳栿通檐用三柱,單檐懸山頂,灰布筒板瓦屋面。檐下設四鋪作單下昂計心造鋪作,明間劈板門,次間設直欞窗裝修。廟內遺存石碑2通。一通為明成化十五年(1479)碑,碑文模糊不清;一通為清康熙十七年(1678)“重修樂樓碑”。2019年10月7日,潦河頭關帝廟入選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詳細]
    抗大一分校北崗舊址
      抗大一分校北崗舊址(第五批省保)時代:1939年地址:長治市屯留縣漁澤鎮(zhèn)北崗村屯留縣北崗村(原崗上村)中國人民抗日軍事政治大學第一分校隊舊址,簡稱抗大一分校舊址,位于屯留縣漁澤鎮(zhèn)北崗村北部,為兩進四合院。于1939年2月23日進駐該村。分校學員編成:計有抗大第五大隊(原駐甘肅慶陽)和第六大隊,其前身為八路軍隨營學校(原駐陜西洛川),共計3237人。分校設校部、訓練部、政治部,中層設處、科、室。學院編委7個教學營,29個學員隊。為了適應敵后戰(zhàn)斗情況的需要支隊還增設了支隊建制,共編為3個支隊,每個支隊下轄3個營,每個營4—5個學員隊。將分校直屬的班(隊)編為第八營,將在晉東南招收的420名學員編為…[詳細]
    積石雙橋
      積石雙橋(第五批省保)時代:金、明地址:長治市屯留縣積石河上村鎮(zhèn)河段,距縣城9.16公里積石雙橋位于屯留縣積石河上村鎮(zhèn)河段,距縣城9.16公里。清光緒《屯留縣志》載,“積水出縣東北十五里南滸莊,經石聚山下東流五里入潞城界,注濁漳”,積石河現已干涸,河道由東北向西南走向,橫穿208國道與漳澤水庫相連。雙橋分別位于國道東西兩側,相距約800多米,皆砂巖石單孔實肩栱橋。仙濟橋(西橋)創(chuàng)建年代不詳。橋南側為上村,北側為小河北村。橋面長38米,寬6.45米,采用分節(jié)并列法砌筑券栱,是古老的栱券技術,北方地區(qū)后世已較少使用。其吸水獸和望柱欄桿的雕飾都表現出早期風格,當是一座宋金風格石栱橋。積石橋(東橋)創(chuàng)…[詳細]
    賈郭石窟
      賈郭石窟(第五批省保)時代:北魏、隋唐地址:長治市沁源縣王和鎮(zhèn)賈郭村東石窯灣古莊線北側崖壁賈郭石窟始鑿年代不詳,現存石窟造像為北魏至隋唐風格。石窟位于東西長約145米、高約2.5米的崖壁上,坐北朝南,由東向西依崖開鑿11窟,分布面積約364平方米。11座窟寬0.60-1.1米,深0.30-1.7米,高0.80-1.20米,大小不等。窟內造像多為三壁三龕式,窟門側雕有金剛或菩薩立像,窟內壁造像均為一鋪三身,或一佛二菩薩,或一佛二弟子。東側第一窟原有題記,現模糊不清。造像風格既有北魏的秀骨清像,也有隋唐的豐圓廣頤。…[詳細]
    中共太岳區(qū)黨委閻寨舊址
      中共太岳區(qū)黨委閻寨舊址(第五批省保)時代:1937-1949年地址:長治市沁源縣沁河鎮(zhèn)閻寨村西嶺上1940年1月,“晉西事變”后,為鞏固太岳區(qū),加強該地區(qū)的軍事力量,八路軍第386旅集總部特務團進入太岳區(qū),配合決死第1縱隊予進攻張家店之閻軍以嚴重打擊,鞏固了太岳區(qū)根據地。6月,根據北方局黎城會議決定,成立太岳軍區(qū),由八路軍第129師第386旅兼軍區(qū)領導機關,對外稱太岳縱隊。該軍區(qū)組成后,先后參加了“百團大戰(zhàn)”和太岳區(qū)冬季反“掃蕩”作戰(zhàn)。1942年,太岳軍區(qū)部隊先后參加了反“蠶食”斗爭和岳南、岳北秋季反“掃蕩”作戰(zhàn)及春季、夏季、秋季反“掃蕩”作戰(zhàn)和沁源圍困戰(zhàn)。太岳區(qū)黨委初期稱太岳特委駐沁縣,特委…[詳細]
    太岳行署趙寨舊址
      太岳行署趙寨舊址(第五批省保)時代:1937-1949年地址:長治市沁源縣沁河鎮(zhèn)趙寨村太岳軍區(qū)行署、各處處長舊居是為窯洞組群,F存牛佩琮、裴麗生等太岳軍區(qū)行署領導人舊居窯洞8孔,配房三間,大門一間,各處處長舊居窯洞7孔,警衛(wèi)連舊居窯洞6孔,其它機構窯洞舊址4孔,共計窯洞25孔。…[詳細]
    決死3縱隊25、38團團部舊址
      決死3縱隊25、38團團部舊址(第五批省保)時代:1940年地址:長治市沁源縣靈空山鎮(zhèn)下興居村1940年決死3縱隊25、38團團部駐扎在下興居清代秦姓武舉修建的六進院內,在太岳軍區(qū)的領導下,指揮部隊抗擊日軍,并參加了著名的“沁源圍困戰(zhàn)”。舊址坐西朝東,六進院布局,乃清代秦姓武舉創(chuàng)建,現存建筑為清代遺構![詳細]
    中共襄垣縣工委成立大會舊址
      中共襄垣縣工委成立大會舊址(第五批省保)時代:1937地址:長治市襄垣縣城東街1937年11月,中共襄垣縣工委在天益當正式成立,該處對外稱“八路軍工作團”。八路軍第一一五師工作團團長符竹庭主持成立大會,會議選舉多運海為中共襄垣縣工委書記、馬向榮為組織委員、張文琦為宣傳委員。次日,中共襄垣縣工委召開工作會,會議研究了今后工作方針、任務和宣傳貫徹《抗日救國十大綱領》等問題,確定了當前中心工作:一是深入發(fā)動群眾,組織群眾積極參加抗日救亡運動;二是組織各種救亡團體,發(fā)展犧盟會員,開展破路、填井、空室清野工作;三是接受八路軍地方工作團在襄垣發(fā)展的黨員,在有條件的地方發(fā)展黨員、建立支部;四是完成擴兵任務,…[詳細]
    上黨戰(zhàn)役指揮部大豐當舊址
      上黨戰(zhàn)役指揮部大豐當舊址(第五批省保)時代:1945年8月-10月地址:長治市襄垣縣城東大街1945年秋日本投降后,閻錫山為搶奪抗戰(zhàn)勝利果實,侵入長治及周邊縣城,引發(fā)了著名的上黨戰(zhàn)役。1945年8月底至10月初,劉伯承、鄧小平同志在此布置率領我軍晉冀豫軍區(qū)部隊在上黨戰(zhàn)役中殲滅閻錫山軍隊三萬余人,收復了長治及周邊縣城。晉冀豫軍區(qū)布置上黨戰(zhàn)役會議舊址現為二進院落,由一進院東西下廂房、一進院東西上廂房、過殿和二進院東西廂房、正樓等組成。…[詳細]
    常隆三嵕廟
      常隆三嵕廟位于襄垣縣侯堡鎮(zhèn)常隆村西。坐北朝南,東西寬30米、南北長35米,占地面積約為1050平方米。創(chuàng)建年代不詳,現存正殿為元代遺構其余為明清建筑。一進院落布局,中軸線上從南到北依次有山門(倒座戲樓)、正殿,兩側為東西廊房各五間,東西配殿各三間,東西耳殿各三間。正殿面闊三間,進深四椽,懸山頂,四鋪做單下昂斗拱,正殿前檐墻門窗為近代加建。三嵕廟供奉之神為羿。神話傳說堯時十日并出,烈日炎炎,植物燒死,猛獸長蛇為害。羿提弓于三嵕山射去九日,又射殺猛獸長蛇,為民除害。并能行云雨為民御炎旱,有求必應。常隆村是后羿射日故事的發(fā)生地,故而百姓敬奉,大興土木、修筑三嵕廟祀之!昂篝嗌淙铡钡纳裨拏髡f已被申報為…[詳細]
    古韓鎮(zhèn)古建筑群
      古韓鎮(zhèn)古建筑群(第五批省保)時代:元、明、清地址:長治市襄垣縣城內襄垣縣城隍廟是長治地區(qū)府、縣奉詔創(chuàng)立城隍廟的唯一遺存,城隍廟現存各建筑皆明代遺構。城隍廟坐北朝南,總占地面積6748平方米,現存中軸線建筑有山門及兩側鐘鼓樓、戲臺(樂亭)和寢宮,其余均在抗日戰(zhàn)爭和文革中被毀。東西兩側為新建襄垣縣第二小學的教學樓及民居。崇福寺,又名凈福寺、靖福寺,別名上寺樓。據清乾隆四十三年《襄垣縣志》載:寺廟創(chuàng)建于唐,“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重修,寺前有樓,乾隆三年(1738)重修”。全廟坐南朝北,依次為上寺樓、東西配殿,占地面積1530平方米。現存上寺樓為明代建筑,三重檐歇山式樓閣,底層四周廻廊環(huán)列石柱1…[詳細]
    八路軍兵工廠蟠龍鎮(zhèn)舊址
      八路軍兵工廠蟠龍鎮(zhèn)舊址(第五批省保)時代:1938-1945年地址:長治市武鄉(xiāng)縣蟠龍鎮(zhèn)石門村、柳溝村八路軍總部附屬機關舊址包括北方局舊址,楊尚昆、劉錫五、李大章、楊獻珍舊居。其中中共中央北方局機關于1939年10月至1940年7月移駐至武鄉(xiāng)縣王家峪村,曾組織召開了晉東南各界反汪擁蔣大會,對堅持華北抗戰(zhàn),克服投降、0-、倒退危險和肅清暗藏在抗日營壘中的投降派,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討論根據地工作,并在黎城縣北社村召集太行、太岳、冀南三區(qū)和一二九師黨政軍高級干部參加的會議,提出了建政、建軍、建黨三大建設方針。這里是華北抗日救國運動的精神中樞,指揮了華北敵后各抗日根據地游擊戰(zhàn)爭和政治、經濟、文化斗爭…[詳細]
    武鄉(xiāng)玉貞觀
      武鄉(xiāng)玉貞觀(第五批省保)時代:清地址:長治市武鄉(xiāng)縣豐州鎮(zhèn)城關村寶塔街中7號武鄉(xiāng)玉貞觀,寺觀創(chuàng)建年代不詳,據碑記載(原碑已失)清康熙十六年(1677)重修。原為一進院落布局,現為二進院。全廟坐北朝南,東西長22.3米,南北寬48.2米,占地面積959.5平米。一進院中軸線現存山門和正殿為清代遺構,正殿東、西耳房及山門兩側二樓均為復建。二進院落為新建院落,分后殿與二進院東、西廂房。后殿為二層單檐硬山頂,東、西廂房為單檐卷棚硬山頂;二進院落建筑均為磚混結構,石質臺明。正殿面闊三間,磚木結構,單檐懸山頂,頂飾琉璃,磚砌臺基,柱頭斗栱五踩單抄單昂,由于殿門緊鎖,內部結構不詳![詳細]
    武鄉(xiāng)福源院
      福源院時代:明、清地址:長治市武鄉(xiāng)縣西北30公里的故城鎮(zhèn)北良村北良侯福源院整體布局坐北朝南,現存建筑有佛殿、東廊房、西配殿,總面積130.62平方米。其中佛殿樓建于明正統(tǒng)九年(1444),殿宇兩層,建于高臺之上,前有抱廈已毀,底層面積較小,面闊三間,進深一間,明間設門,次間開窗,二層依土臺而建,二層大于底層平面,前面依底層柱、墻設置,面闊三間,進深四椽。寺內有一尊北魏佛像,但頭部丟失。2019年10月7日,福源院入選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詳細]
    石勒寨遺址
      石勒寨遺址(古遺址類)(第五批省保)時代:后趙(東晉)地址:長治市武鄉(xiāng)縣故縣鄉(xiāng)故縣村北原山上該遺址位于故縣村北原山上,依地勢所建,呈梯田狀分布。故縣村為原武鄉(xiāng)縣縣城,1938年,遭侵華日軍焚燒。1947年武鄉(xiāng)縣由故縣遷往段村。石勒城:又名“石勒寨”、“石趙故城”。清康熙版《武鄉(xiāng)縣志》載:石勒寨修于西晉永嘉六年,十六國后趙王石勒曾屯兵于此。近幾十年來,城址被拆毀嚴重,現雖城池塌毀,但整個遺址尚在,部分城墻尚存,F存城門、城墻以及大型夯土建筑基址等。其中城門(龍門)開口向南,可見明顯的夯土遺跡,夯土多夾雜陶片等其他雜質,夯層厚7~10厘米。城墻分為多段,多為條石包砌夯土所筑,部分城墻保存完好,最高…[詳細]
    晉冀魯豫野戰(zhàn)軍十二縱隊整軍地舊址
      晉冀魯豫野戰(zhàn)軍十二縱隊整軍地舊址(第五批省保)時代:1946年地址:晉城市城區(qū)北石店鎮(zhèn)南石店村1946年10月,中原解放軍粉碎國民黨幾十萬大軍的圍堵,主動進行戰(zhàn)略轉移,軍區(qū)領導機關及一部分部隊,在李先念-司令員、鄭位三政委的率領下駐扎晉城,司令部設在南石店村。經過十個月左右的休整后,1947年7月下旬,突圍部隊被改編為晉冀魯豫野戰(zhàn)軍第十二縱隊,8月初,李先念-親率十二縱隊從晉城出發(fā),隨劉鄧大軍強渡黃河,挺進中原,開始了--中原的勝利進軍。南石店村至今仍保留有李先念-寓所、鄭位三寓所、陳少敏寓所、召開誓師大會的會址、中共中央中原局黨校舊址等大批紅色文物點![詳細]
    中國抗日軍政大學太岳分校舊址
      中國抗日軍政大學太岳分校舊址(第五批省保)時代:1943年地址:晉城市沁水縣土沃鄉(xiāng)南陽村東1943年,中國抗日軍政大學太岳分校、沁南鄉(xiāng)政府設于此地,在這里進行抗日活動,留下鄧小平、陳賡等老一輩革命家活動的足跡。2006年,晉城市人民政府撥款對其進行了全面修繕,布置了中國抗日軍政大學太岳分校、沁南鄉(xiāng)政府活動時期勞動生產、-以及抗日活動陳列展覽,辟為革命教育宣傳基地。舊址原為南陽大廟,為二進院落布局,坐北朝南。創(chuàng)建年代不詳,現存建筑為清代風格。中軸線上建有戲臺、中殿、正殿(新建),兩側為看樓、廊房、耳殿,戲臺東、西兩側均辟門,西山門正南為琉璃照壁一座。中殿石砌臺基,面寬三間,進深四椽,五檁無廊式,…[詳細]
    田莊全神廟
      田莊全神廟時代:元至清地址:晉城市陵川縣附城鎮(zhèn)田莊村中田莊全神廟,創(chuàng)建年代不詳,據正殿西山墻存碣記載,明萬歷三十九年(1611)重修,坐北朝南,一進院落。南北長30.1米,東西寬18.2米,占地面積548平方米。。中軸線分布有舞樓(不存)、正殿,兩側分布有妝樓、鐘樓(東)、廂房房、耳殿,F存建筑正殿為元代風格,其他為明清遺物。正殿石砌臺基,面闊三間,進深六椽,單檐懸山頂,前檐斗拱五鋪作雙抄,琴面昂,補間隱刻斗拱。梁架采用四椽栿對乳栿,通檐用三柱。2019年10月7日,田莊全神廟入選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詳細]
    上木亭大廟
      上木亭大廟(第五批省保)時代:元至清地址:晉城市沁水縣龍港鎮(zhèn)木亭村上木亭自然村西南上木亭大廟位于沁水縣龍港鎮(zhèn)木亭村上木亭自然村西南。坐北朝南,一進院落布局,占地面積1023平方米。創(chuàng)建年代不詳,據廟內存碑記載東西廊建于明嘉靖十八年(1539),清乾隆四十年(1775)、嘉慶十七年(1810)曾有修葺,1964年揭頂瓦維修,現存建筑正殿、獻殿為元代遺構,其余建筑為清代風格。中軸線上建戲臺、獻殿、正殿,兩側為妝樓、廂房、配殿、耳殿。正殿建于石砌臺基上,面闊三間,進深五椽,單檐懸山頂,柱頭斗拱三踩單昂,門窗改制![詳細]
    上閣龍巖寺
      上閣龍巖寺(第五批省保)時代:宋至清地址:晉城市沁水縣中村鎮(zhèn)上閣村上閣龍巖寺,創(chuàng)建年代不詳,該寺坐北朝南,一進院落,占地面積792平方米,F存建筑南殿為宋代建筑,正殿為元代建筑,其他建筑為清代風格。中軸線上由南至北依次建有南殿、正殿,兩側建有東門、西角房、廂房、耳殿。正殿石砌臺基,面闊五間,進深六椽,單檐懸山頂。南殿面闊三間,進深四椽,歇山頂建筑。梁架采用四椽栿通檐用兩柱形式,斗栱為五鋪作![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