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在线精品观看一区|午夜免费福利小电影|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亚洲片中文字幕在线

    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第七批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旅游

    第七批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

    鷂店古寨
      鷂店古寨位于孟津縣平樂鎮(zhèn)鷂店村(西北200米處)。建于六朝,現(xiàn)存建筑為清代重建。鷂店古寨內現(xiàn)有居民十余戶,青磚瓦舍,古樹掩映,石磨石碾處處可見,雞犬之聲時時相聞,儼然一處世外桃源。據(jù)民國6年(1917年)重修《二仙廟碑記》載:“廟建于六朝,元代至元年間,蒙古軍人馬寶保與村民共捐資新筑獻臺一個。清道光、光緒間亦曾修葺。民國6年第七師師長張伯英捐資七百銀元重修”。2012年4月,孟津縣人民政府籌資18萬元,開展鷂店古寨南寨門維修工程。上世紀80年代,曾有《八百羅漢》、《黃河東流去》、《常香玉》、《心愿》等多部影視劇在此拍攝。鷂店古寨因東、南、西三面臨溝,北連邙山丘陵臺地,三面寨墻較低,大部分寨墻因…[詳細]
    上戈喬家大院
      上戈喬家大院位于洛寧縣上戈鎮(zhèn)上戈村,為清代安微巡撫喬致南府邸,坐北向南,共有宅院5所。一、二宅均為面闊五間的硬山式建筑,有上房、東西廂房和臨街房組成。一宅上房為面闊五間的硬山式建筑,東、西廂房山墻上有磚雕壁畫,廂房門上有木雕。二宅臨街房門口有石獅一對,但都有不同程度殘損,上房也為面闊五間的硬山式磚木結構,檐椽外加飛椽,有龍頭斗拱穿插梁頭裝飾。三、四宅上房為面闊五間的硬山式建筑,左右均有廂房,整體保存一般;宅東約20米有東廂房,為面闊三間的硬山式建筑,房檐有木雕飾,為蓮花垂柱,做工精良。窯院為面闊五間的硬山式建筑,木門兩側有左宗棠贈給喬家的一幅對聯(lián),為“浩落古今同一體,風流儒雅亦吾師”,現(xiàn)保存在…[詳細]
    金山廟
      金山廟位于洛寧縣陳吳鄉(xiāng)洛寧金山廟村,始建于元代,明、清兩代曾對其重修。該廟宇坐北朝南,現(xiàn)存大殿、耳房、石獅、門樓、石碑等。大殿面闊五間,懸山式,柱子均為石質,檐下五踩單昂斗拱十一組,其中柱頭科六組,平身科五組,昂面為扁五角形,螞蚱頭呈龍頭形,使用了減柱法,金柱直接穿過五架梁,整個大殿雄偉壯麗,殿東有耳房一間,耳房前有“建立廣惠,龍王兩廊廡碑記”碑通。大殿正東四十米有一座石質門樓,高4.3米,上蓋為整塊石雕歇山式,雕有簡易椽頭。門樓上設有門樓,上有石匾,正面刻“金山神門”,落款為嘉靖年間“敕賜”等題記,背面刻“背靠洛水”。民國六年《洛寧縣志》記載:“在金門山下元皇慶年間建,明萬歷年間修,康熙十四…[詳細]
    馬東村泰山廟
      馬東村泰山廟位于馬店鄉(xiāng)馬東村,為清代建筑,整體建筑坐北面南,現(xiàn)僅存卷棚式前殿、獻殿、正殿和后殿,山門和戲樓于上世紀九十年代修建學校時被拆毀。前殿、獻殿和正殿分布緊湊,且前殿與獻殿呈垂直布局,較為特殊。前殿為一卷棚加歇山式建筑,筒板瓦覆頂,面闊三間,一斗三升斗拱二十四朵,平板枋下設垂花柱,整個建筑活潑靈動。獻殿為面闊三間的六架梁帶前廊卷棚式建筑,檐下有斗拱。正殿面闊三間,七架梁懸山式建筑,雕梁畫棟,木雕精美,檐椽外加飛椽。正殿北二十余米為后殿,為面闊三間的硬山式結構建筑。上述建筑屋頂都有不同程度的損毀,脊上飾浮雕花草等圖案。前殿內放置碑刻四通:清乾隆41年的泰山廟官地碑、光緒11年的重修泰山鑾駕…[詳細]
    中原村清真寺
      中原村清真寺類別:古建筑時代:清地址:洛寧縣回族鎮(zhèn)中原村公布時間:2016/1/22公布批次:第七批…[詳細]
    宜陽福昌閣
      福昌閣位于宜陽縣韓城鎮(zhèn)西5公里的福昌村,它是供奉道教師祖的活動場所。據(jù)舊縣志記載,隋朝曾在此建福昌宮,現(xiàn)存建筑始于明代,清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全面修葺。1983年,省文物局撥款5萬元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對福昌閣進行落架重修。福昌閣為垂檐雙脊塔連式建筑,雙層垂檐,黃綠琉璃瓦覆頂,四角挑檐懸鐘。福昌閣坐北面南,面開五楹彩門,四周基石均用青石條砌筑,墻壁用青磚壘砌,脊獸造工玲瓏。閣建于30米的高臺地上,正南與東西兩側皆以石階120余級通上臺頂。閣內塑有金身祖師爺像,閣頂?shù)牧耗窘Y構造型獨特,環(huán)環(huán)相扣,充分顯現(xiàn)了古代的建筑藝術風格。臺之東西分層收進,兩側就山崖各砌筑磚洞數(shù)個,供奉祀藥王、西佛、老君、…[詳細]
    新安城隍廟
      新安城隍廟位于新安縣魏郡大街廣場西13號,坐北朝南,現(xiàn)存大殿1座,面闊3間12米,進深3間8米,四面起坡,面覆綠色琉璃筒瓦及黃色琉璃筒瓦,后檐共八攢斗拱:二攢轉角斗拱,二攢柱頭科斗拱,明間二攢,補間、次間各一攢平身科斗拱,斗拱為重翹重昂七踩斗拱,歇山式建筑。據(jù)《禮記》中記載,古代天子在十二月舉行祭祀儀式,祈求風調雨順,在所祭祀的神靈中,有“水墉”神,認為水墉神能夠使水土歸其本位,不為禍人間,“水墉”神可以認為是城隍神的原形。最遲到南北朝時期,就已經(jīng)有了祭祀城隍神的記載。城隍廟是古代供奉和祭祀城市的守護神“城隍”之地,與百姓的生活密切相關,因此百姓對城隍神奉祀尤謹,新安城隍廟歷代屢有修葺和擴建,…[詳細]
    新安文廟
      新安文廟位于新安縣老城東大街87號,建筑面積1124平方米,占地面積1124平方米。早期的文廟比較低矮,很不顯眼,清代乾隆三十年(1765年)知縣邱峨重修,墻柱增高二尺,加柱礎十八個,殿前修了月臺,使大殿更加雄偉,現(xiàn)整體結構仍為清代結構保存仍為清代乾隆年間的樣式。最早臨街有牌坊等附屬建筑多處,是除縣衙以外古城中最為壯觀雄偉的建筑之一。整座建筑坐北朝南,現(xiàn)存大成殿一座,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店內墻柱高4米,該殿為四面起坡,面覆灰色筒瓦及琉璃瓦。挑檐,檐下斗拱結構,歇山式建筑。該廟原為學宮,嘉靖九年改曰“文廟”,明朝嘉靖44年(公元1530年)知縣王訓重修,萬歷15年、崇禎、康熙、雍正、乾隆等時期多…[詳細]
    薛村呂氏宅院
      薛村呂氏宅院位于新安縣鐵門鎮(zhèn)薛村,建筑面積2114平方米,占地面積2250平方米,坐北朝南,現(xiàn)存宅院兩處,分別為南宅和北宅。南宅和北宅均為三進院落,硬山式建筑,建有北方典型的“走馬門樓”,高大而氣派,裝飾有寓意富貴吉祥圖案的精美磚雕和木雕構件,建筑氣勢宏偉,總體布局完整。南宅房屋共計10座,39間。北宅房屋10座26間,迎門的“福”字照壁,字高近一米,渾厚脫俗,福字的左邊示子肥厚粗壯,上部開叉起筆,似龍、似鳳,象鷹如劍,給人遐想,回味無窮。在北宅至今還保存有“南山北斗”古匾,為乾隆年間眾多受業(yè)學生慶祝恩師呂世恒七十大壽而立。另一為“君子偕老”古匾,為康熙年間,欽命提督河南全省學政、刑科給事中邵…[詳細]
    紅椿寺舊址
      紅椿寺舊址位于嵩縣車村鎮(zhèn)高峰村。該寺始建于唐,敕修于明嘉靖元年(1522年)。明萬歷十七年(1589年)重修紅椿寺。神宗皇帝特命官員召開竣工慶典,饋贈物資,并撰文立碑留念。明肅皇太后也曾為該寺頒經(jīng)賜會。寺廟后毀于明末戰(zhàn)火。紅椿寺現(xiàn)僅存石寨墻及三孔石拱橋兩部分。寨墻為山寨圍堡式,全用石塊筑砌,依山勢而建,起伏蜿蜒。底寬3米,高3米,頂寬1米,總長1800米,兩側出檐,可二人并行,東、南、北三面石拱寨門尚存。東寨門內是一條寬約10米,長約百米的石階步道,全用石條鋪設,步道盡頭是一個十幾畝的巨大平場,內有拴馬石、石碾、石磨以及坍塌的石墻等。在一排巨大的柱石前面,半截厚重石碑碑頭上刻有“欽旨”、“懿旨…[詳細]
    湛河陳家大院
      湛河陳家大院位于平頂山市湛河區(qū)輕工路街道辦事處西鐵爐村。年代為。湛河陳家大院是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護單位。陳家大院位于湛河區(qū)西鐵爐村中部,占地約666平方米。大院坐北朝南,屬清代建筑,磚木結構。舊宅為一進三院式,大門偏東,進大門迎面是一影壁墻,左轉進院,分東西廂房,都是進深三間。此院原本包括堂屋,現(xiàn)被一堵墻隔開,分屬兩家,前院歸陳書珍所有。二院和前院布局大致相同。三院主房為三間三層,坐北朝南,東廂房為兩間兩層。一進三院的宅子原為陳氏先祖陳樸所有,整個院落只有一個門頭,現(xiàn)有陳氏后人居住。西鐵爐陳家大院對研究清代老宅大院建筑及雕刻藝術提供了珍貴的資料。…[詳細]
    高皇廟
      寶豐縣城北10公里石橋鎮(zhèn)有一村名叫高皇廟。高皇廟因劉邦曾在此地駐扎而得名。從寶豐到洛陽的古道要經(jīng)過高皇廟,高皇廟村北有北汝河渡口,南有黃土嶺作屏障,北有北汝河作天險,西有虎狼爬嶺連綿接伏牛山。出,可以掌握主動;守,可以游刃有余,退,可隱進山區(qū),所以,該村時常成為英雄豪杰聚居之地。高皇廟舊時有寨,寨為雙墻,寨高兩丈余,壕溝寬三丈,深丈余,壕溝之水從北汝河引來,清水經(jīng)年不斷,水中魚蝦戲游,岸邊楊柳依依。寨有東、西、南、北四個門,東門“迎暉”,西門“送爽”,南門“鳳村寨”,北門“望汝”,在西南隅有炮樓一座。寨內有四條大街,高皇廟、關帝廟、文昌宮、丁家祠堂、戲樓等分布其中。寨內各路英雄齊聚,風云際會不…[詳細]
    龍興寺及石塔
      龍興寺及石塔位于平頂山市寶豐縣前營鄉(xiāng)小店頭村龍興寺自然村,明、清。因唐宋時寶豐又名龍興縣,隸屬汝州,故亦稱汝州龍興寺。元延祐年之后,龍興寺又稱訓狐寺,蓋因寺在訓狐山之故。龍興寺寺院坐北朝南,地勢西南高東北低,殿宇建筑依山就勢,北高南低,錯落有致,原占地約40余畝,F(xiàn)僅存明清時期建筑9棟,建筑依次為:敵樓、下過殿、齋堂、客堂、皇姑殿、寮房、耳房、佛爺?shù)、西佛殿。其中西佛殿原為華嚴小殿,為明代建筑,其余建筑為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重建?偨ㄖ娣e約410平方米。石塔位于村西北。該塔為明嘉靖十年(1531年)創(chuàng)建。塔為七級雕刻,高3.5米、塔基呈2.5米見方的正方形,均為青石雕刻壘砌,塔身二、五…[詳細]
    程莊村傳統(tǒng)民居
      程莊村傳統(tǒng)民居位于平頂山市寶豐縣李莊鄉(xiāng)程莊村,西臨賀窯村,西北距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父城遺址1.5公里,東臨郟縣李口鄉(xiāng),村域面積1.6平方公里。大清同治五年(1866年)散兵土匪打家劫舍,為防匪患,全村人搬石挖壕建成一座石寨,故名為“同協(xié)寨”。現(xiàn)石寨已毀,寨壕仍存。程莊村的傳統(tǒng)建筑和村落格局記錄了從明代以來程莊村發(fā)展演變,經(jīng)濟的盛弱、文化的興替。古建筑群由寨壕圍合而成,設寨門和戲臺,有護城河環(huán)繞,建筑隨地形而建。民居整體為合院式,功能分區(qū)合理,主次分明,立面高大,裝飾精美。建筑形式古樸典雅,各座單體錯落有致,互為呼應,規(guī)劃合理,保留著典型的清代院落布局和建筑特征,集中反映了該地區(qū)清代民居建筑的…[詳細]
    大營村傳統(tǒng)民居
      大營鎮(zhèn)大營村是省級傳統(tǒng)村落。作為寶豐西部重鎮(zhèn),古時可是異常繁華,現(xiàn)在也很熱鬧。走在街上可以看到很多商鋪冠以雙城各號,這是因為以前大營出過兩個名人,先后在此修建府第,當?shù)亟型跽、吳寨。王寨又叫兵部府,主人叫王之晉,明朝天啟五年(1625)進士,官至兵科給事中。吳寨又叫御書樓,位于東邊,主人叫吳垣,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乙丑科進士,翰林待講學士。真是一明一清,一武一文呀。可惜現(xiàn)在保存下來的不多了。王寨遺址就是大營影劇院,現(xiàn)改為購物廣場,吳寨改為糧所倉庫,2008年后,又改為基督教堂,F(xiàn)存其它民居古建筑還有一部分,但保存狀況均不佳。在大營南關,河邊上還有一座關帝廟,曾經(jīng)當作過兵工廠、學校,后來還…[詳細]
    竇堂孝子坊
      竇堂孝子坊位于平頂山市郟縣長橋鎮(zhèn)竇堂村,清代建筑,橫跨于該村東西大街之上,坊為紅石建造,寬8.35米,厚2.8米,占地面積23.4平方米,梁下有兩塊青石匾額,上塊書“孝子坊”三個大字,款為“乾隆拾柒年建”,下塊書“皇清欽旌孝子太學生馮贊,坊兩側自下而上為四對雄獅,橫梁透雕二龍戲珠及人物圖案。該坊是清郟人馮贊所建,歷經(jīng)民國使用至今。建筑對研究清代古建風格及石刻藝術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2016年,被省政府公布為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張店村傳統(tǒng)民居
      張店村傳統(tǒng)民居位于平頂山市郟縣李口鎮(zhèn)張店村(張良故里),張良故里原屬韓國城父邑(今寶豐縣李莊鄉(xiāng))。秦滅韓置潁川郡,漢繼秦改城父為父城并置縣。張良故里在父城東南十里。袁宏《后漢書》載:朱寵初任潁川太守,以正月歲首宴群吏,問功曹史鄭凱曰:“聞貴郡山川多產奇士,前賢往哲,可得聞乎?”凱對曰:“……留侯張良,奇謀輔世,玄筭人徽,濟生民之命,恢帝王之略,功成而不居,爵厚而不受,出于父城!迸嗣裰兴巾斏健睹麆俟袍E詩》選注中寫道:“張良故里在父城東南十里,南依巴蜀山脈,北朝汝河河曲,左鳳山,右紫云,山拱水護,物產豐富。張良去世后,子孫之一支回歸故里,繁衍生息,歷代不絕,唐之后名張店至今。清同治《郟縣志》…[詳細]
    劉樓觀音寺
      劉樓觀音寺位于平頂山市郟縣長橋鎮(zhèn)六樓村,清代建筑,坐北面南。現(xiàn)有明公祠三間,前檐明柱兩根,紅石柱礎,青磚灰瓦,五脊六獸,脊飾龍云花卉圖案;關爺?shù)钊g,磚石結構;魯祖殿三間,磚石結構,山墻為紅石砌成;火神殿一間,磚石結構,紅石“錢”形窗,前墻左窗下鑲鐘逵火帝廟施財碑記一塊,康熙三十七年。佛爺?shù)钊g,面闊三間,進深七檀,室內兩根明柱,三梁起架,黃綠琉璃瓦覆頂,五脊六獸,脊飾蓮花圖案;佛爺?shù)詈笫怯^音殿一間。該寺建于清代,歷經(jīng)民國使用至今。建筑對研究清代古建風格及雕刻藝術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2016年,被省政府公布為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李渡口村傳統(tǒng)民居
      李渡口村傳統(tǒng)民居位于平頂山市郟縣冢頭鎮(zhèn)西北,是十三個村筑起來的寨,李渡口現(xiàn)存歷史建筑四合院(局部)20座,有建筑60余間,主要位于中心街兩側,中心街東西長約230米,街道兩側排列著眾多大小商號建筑(大多已毀),部分保存完好,現(xiàn)多作為民宅使用。寨內明清建筑連片成群,建筑格局以四合院為主,以兩進和三進院落形式居多,前有門樓,中有過廳,后有堂樓,有東西配房(樓)。紅石基礎,磚木結構,五脊六獸,上棚小灰瓦覆頂。古樓、古房、古窗,保存完好。沿街兩側為一層商業(yè)建筑,或是底層是商鋪的二層建筑,這些建筑結構嚴謹,氣勢恢宏,石刻、木刻、磚刻工藝精巧,具有較高的建筑史學價值和藝術價值,集中反映出明清時期豫北民居的…[詳細]
    冢頭大王廟
      冢頭大王廟位于平頂山市郟縣冢頭鎮(zhèn)南寨門外,清代建筑,座北面南,現(xiàn)存東、西大殿并排各三間,東、西大殿屋面相連,東大殿檐下兩根柱子,柱子之間有橫枋,梁頭設有斗拱,屋內前后有四根立柱,檁與牽桿之間均有一組木雕,上棚灰瓦,五脊六獸;西大殿與同東大殿相同,大殿梁、檁、橫枋上都有彩繪,兩殿之間有通往后院的一米寬便道。大殿前是抱廈,東西各三間,主體完好,上棚被翻修,門窗被改建,曾經(jīng)做學校。抱廈前有東廂房六間,西廂房三間,磚混結構,小灰瓦覆頂。迎面有戲樓兩層三間,座南面北,保存完好。西大殿西側還有民國建筑三間。東廂房室內墻壁上有三塊清代石碑,其中一塊是重修大殿及廟門碑記,落款是大清乾隆拾玖年歲次甲戌季秋立石。…[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