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在线精品观看一区|午夜免费福利小电影|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亚洲片中文字幕在线

    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第二批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旅游

    第二批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

    康北古城址
      康北古城址位于鞏義市康店鎮(zhèn)康北村高速路北,坐落在邙山東延部的坡頭上。面積4萬平方米。東西筑城墻,南北臨深溝,東有洛水,南有黑石古關,西有邙嶺,北有黃河天險,這里依山傍水,由西向東漸次傾斜,直至平灘河沿。戰(zhàn)國時期,周顯王二年(前367年)西周惠公封其少子班于鞏,與西周洛陽相對稱東周,秦莊襄王元年(前249年)呂不韋滅東周,周亡。延續(xù)了一百多年。秦統(tǒng)一六國后,在此置鞏縣城,屬三川郡,漢時屬河南郡,北魏時將縣治遷至東10公里的鞏縣老城。清同治五年重修了磚拱碹寨門,咸豐元年修了“鞏王閣(紅閣)”,并刻碑闡述《鞏王廟原委》,還修了一殿、二殿、東西廊廟、山門、踏階等!稇(zhàn)國策》、《史記》、《漢書》、《藏書…[詳細]
    趙長城遺址
      趙長城遺址位于輝縣市北部、東部邊緣,大致呈南北走向,由太行青石構筑而成,北接林州的戰(zhàn)國趙南長城,經輝縣、衛(wèi)輝,止于鳳泉區(qū)分將池。輝縣境內長近40公里,基寬2~3米,高1~2米,歷經2000多年。當?shù)厝罕姺Q“邊墻嶺”“邊疆嶺”,是豫北早期長城的惟一代表,2006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漢霸二王城
      漢霸二王城位于滎陽市東北約17公里的廣武山上,兩座城址中隔鴻溝,遙遙相對,這就是秦漢之際,劉邦與項羽對壘所筑的東、西廣武城。西城為劉邦所筑,稱漢王城;東城為項羽所筑,稱霸王城。二城中隔廣武澗(一說即戰(zhàn)國時期的鴻溝),澗深200米,寬100米,南北走向。二城之北緊靠黃河,形勢險要。現(xiàn)存的漢、霸二王城,由于黃河的不斷沖刷侵蝕,早已失去原貌,特別是二城的北墻已塌入水中。二城夯層基本相同,均系平夯,用土呈黃褐色。漢王城西另有一夯土城,據(jù)傳為張良所居之“子房城”![詳細]
    冶爐城遺址
      冶爐城位于西平縣城西南約37.5公里冶爐城村,為棠溪澗所環(huán)繞,面積約35萬平方米。據(jù)《讀史方輿紀要》載:“冶爐城,在西平縣城西七十五里,戰(zhàn)國韓鑄劍處,晉於此置鐵官,唐元和十二年,李塑遺將破吳元濟于嵖岈山,進取冶爐城,又破西平是也。”《汝寧府志》載:“冶爐城,在西平縣城西七十五里棠溪旁,晉置鐵官于此,址猶存。”兩千多年來,冶爐城雖歷經滄桑,城址早已廢棄,但故城輪廓仍在。通過勘探得知,城內文化層一般厚度2.7米,內含陶片、紅燒土塊灰粒、石塊等,從上部裸露文化遺物陶片看,陶片陶質以泥質陶為主,陶色以灰陶為主,紋飾均為繩紋,可辨器型有甕、盆等。城墻周長1340米,城墻上寬18.5米,基寬255米,殘高…[詳細]
    正陽集冶鐵遺址
      正陽集冶鐵遺址 漢 林縣 位于林州市東崗鎮(zhèn)正陽集風霜溝南半部,介于溝北老君廟與溝南三官廟之間。遺址煉爐建于河流旁邊高臺地,發(fā)現(xiàn)有煉渣、礦粉等遺存。史載西漢武帝時曾在全國設鐵官四十九處!稘h書·地理志》載:“林慮山有鐵”;《后漢書·夏馥傳》云:“林慮山出鐵”。結合文獻記載及現(xiàn)存遺跡、遺物,可知這是一處由冶煉到熔鑄,漢至宋元的重要冶鐵遺址,1986年被公布為第二批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鹿樓冶鐵遺址
      鶴壁鑄造鐵農具的冶鐵遺址,位于故縣村的西北約0.5公里的小河南岸,由煤礦到電廠的鐵路從中穿過。1 960年7月間在此進行了首次調查,并命名為鹿樓漢代冶鐵遺址。該遺址距鹿樓村1公里,但距故縣村不足200米。據(jù)調查故縣村是處分布大量戰(zhàn)國到漢代以后陶片、瓦片和磚塊的居落遺址,此地曾是古代的城址。據(jù)《湯陰縣志》記載,故縣村在隋、唐時曾設過縣卿。更為重要的是,在冶鐵遺址出土幾件陶量殘塊,上有“行谷城”三字印文,可知故縣村早在戰(zhàn)國時是魏國的縣邑之一,所以該冶鐵遺址是“行谷城”的組成部分。該遺址是戰(zhàn)國到漢代的以冶鑄鐵農具和工具為主的冶鐵作坊。遺址總面積2268。平方米。…[詳細]
    新都故城
      新都城是新朝王莽的發(fā)跡地之一!稘h書·地理志》記載:“南陽郡有新野侯國,莽曰新都”!逗鬂h書·郡王四》記載:“新野有東鄉(xiāng),故新都!薄稘h書·王莽傳》記載:“永始元年(公元前16年),封莽為新都候,國南陽新野之古都鄉(xiāng),千五百戶……哀帝即位后二歲,莽就國。元壽二年(公元前2年),征還京師,居攝三年,封莽孫宗為都侯,莽自稱肇名新都,故僭號為新”。新都故城位于新野縣王莊鎮(zhèn)梅灣村,西距省道漢(中)—王(莊)公路1.5公里,東鄰唐河。新都故城遺址現(xiàn)存有城垣一周,呈正方形,邊長700多米,高3.5米,城基厚4米;外有城壕深2.5米,寬6米;設有東、西、南、北四門。城垣內外出土的文物有漢代筒瓦、板瓦、云紋瓦當…[詳細]
    朱仙鎮(zhèn)啟封故園
      朱仙鎮(zhèn)位于河南省開封市南20公里處,歷史上曾與廣東的佛山、江西的景德、湖北的漢口同為我國的四大商埠重鎮(zhèn)。朱仙鎮(zhèn)有著極其深厚的文化底蘊,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zhèn)、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xiāng)、中國木版年畫和豫劇祥符調的發(fā)源地。明清年間,朱仙鎮(zhèn)達到繁盛頂峰,位居華北水陸交通聯(lián)運碼頭之首,聚集人口20余萬,商賈云集,盛世空前,成為“中國四大名鎮(zhèn)”之首。為帶動當?shù)亟洕l(fā)展,把朱仙鎮(zhèn)這一獨一無二,不可復制的歷史文化資源轉化為旅游產業(yè)優(yōu)勢,由河南省開心一方集團投資開發(fā)的“朱仙鎮(zhèn)國家文化生態(tài)旅游示范區(qū)”項目已全面動工建設。此項目已列入省、市重點項目,坐落于中原“0-一線”的黃金旅游線上,鄭民高速、日南高速公路、國道310…[詳細]
    沁河谷棧道遺址
      沁河谷棧道遺址位于沁河谷岸,是曹魏正始五年(244年)司馬懿為從山西調運兵馬糧草而修的峽谷通道,南端起自濟源市東北15公里的沁河出山口,向西北蜿蜒至山西高平縣境,全長約90公里。據(jù)《三國志·魏書》載,正始五年,魏國輔政大將軍司馬懿采納鎮(zhèn)西將軍鄧艾的建議,準備進攻吳國,需要從富庶的山西調運大批糧草和兵士到京都洛陽。洛陽、山西之間,有太行山阻隔,惟一可選擇的通道就是沁河河谷。沁河有水,但不能行船。沁河兩岸多數(shù)地段都是高聳如削的大山,要沿沁河開辟一條通道,只能在崖壁上鑿孔架木修棧道。沁河谷棧道濟源境內共有36公里,現(xiàn)存遺跡六處:(1)馬鞍山遺跡。長223.1米,排列著1~3層壁孔,共有壁孔73眼。壁…[詳細]
    古羊腸坂道
      古羊腸坂道位于河南焦作沁陽市北25公里處,從海拔630米的山腰盤旋到海拔800多米的山巔,坂道全長900多米,北接山西省晉城市宛城村,南達沁陽常平村,為古京洛要道之咽喉。古羊腸坂原名“羊腸坡”,因其在山間崎嶇纏繞、曲曲彎彎、形似羊腸,故名。羊腸畈道周代已有,春秋時為趙國重要的軍事通道,我國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游說趙國,回轅野王,曾過羊腸坡。漢建安十一年冬,曹操北征叛將-,路過此地,寫下了描述軍旅生活的著名詩篇《苦寒行》,詩中“羊腸坂詰屈,車輪為之摧”,反映了當時“羊腸坂”的艱難曲折。至此以后,“羊腸坡”乃更名為“羊腸坂”。北上太行山,艱哉何巍!羊腸坂詰屈,車輪為之摧………[詳細]
    齊州故城
      齊州故城,時代為北朝,現(xiàn)存城垣東西長458米,南北寬419米,總面積191902平方米,該城位于獲嘉縣縣城西南12.5公里,張巨鄉(xiāng)楊洼村正北0.5公里,1986年11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河南省第二批文物保護單位。從歷次的調查看,現(xiàn)存城墻的斷層均系夯筑而成,并在夯層內采集到大量的陶片,主要器形有:陶罐、陶盆、陶缸、板瓦、筒瓦、漢五銖錢等。陶質均為泥質。陶色為灰色和紅色。主要紋飾有:粗細繩紋、藍紋、弦紋、素面等。其制作工藝主要為手制、輪制和模制。該城址是豫北地區(qū)現(xiàn)存唯一的一座南北朝時城址,且現(xiàn)存四面城墻較為完整,如能進一步的科學發(fā)掘和開發(fā)利用,將是豫北地區(qū)一顆耀眼的明珠![詳細]
    申村冶鐵遺址
      申村冶鐵遺址,位于林州市河順鎮(zhèn)申村村東,年代為唐、宋、元時期。申村冶鐵遺址南北長1公里,東西寬0.5公里。遺址的東半部有一條南北走向的季節(jié)河,河兩岸的土崖高10余米,在西南崖的上部發(fā)現(xiàn)一個大型燒焦炭殘爐,直徑7米至8米,高2米至3米。爐南地面上鋪著一層礦粉,焦爐的兩邊是煉鐵的中心區(qū),發(fā)現(xiàn)排列著橫8行、縱9行的爐底多層,每個直徑2米左右,厚0.4米至0.5米,3個一組,間距3米至4米。遺址內還發(fā)現(xiàn)唐代、宋代、元代陶瓷片及北宋鐵錢,對研究宋代貨幣史、錢監(jiān)、冶鑄技術等提供了實物資料。申村冶鐵遺址,是漢代在林縣“置鐵官”、“設錢監(jiān)”與采鐵、冶鐵之證,具有重要的歷史及科學價值。1986年11月,申村冶鐵…[詳細]
    黃冶三彩窯址
      黃冶三彩窯址位于河南省鞏義市東北約6公里的站街鎮(zhèn)大、小黃冶村,分布于黃河兩岸,總面積約23萬平方米,是已知年代最早、規(guī)模最大的唐三彩窯場。該窯始燒于唐代(618年~907年)早期,唐代中期達到鼎盛,唐代晚期仍在生產。三彩制品以瓶、壺、罐、碗、盤、爐、燈等器皿為多,另有一些馬、象、獅、小兒騎馬等動物和人形玩具以及俑、建筑構件等。器皿造型端莊秀麗,玩具傳神逼真。胎質細白,多施黃、褐、藍、綠、白色釉,晶瑩光潔,色彩斑駁燦爛。有的還以刻花、貼花等技法做出裝飾花紋。歷史上關于唐三彩的產地,一般有西安、洛陽、揚州三地說,但目前發(fā)現(xiàn)窯址的,僅洛陽一地。黃冶三彩窯址在迄今發(fā)現(xiàn)的唐代燒制三彩器的窯址中,時代較早…[詳細]
    內鄉(xiāng)鄧窯遺址
      鄧窯遺址位于內鄉(xiāng)縣乍曲鄉(xiāng)西南約8千米處的白楊村,整個遺址呈長方形,南北長650米,東西寬400米,總面積約26萬平方米。遺址西靠石堂山,東部與南北走向的丘陵相連,1986年11月21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二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鄧窯又名大窯店,為宋代北方汝窯系瓷窯。鄧窯未經發(fā)掘,地表散存有大量的窯具和瓷片,在部分溝岸斷崖上,還發(fā)現(xiàn)有燒土塊和殘窯壁等遺址。從遺址上采集的瓷片和在當?shù)卣骷拇善髦锌,可分粗細兩大類,粗瓷以大件瓷器為主,如缸、罐、水瓶等。細瓷有碗、盤、壺、臺燈、枕等,其中以碗為大宗。色主要有青白兩種,青為最多,個別器物上也有黑、褐,器表裝飾有模印、刻畫、繪畫三種,大部分是凸起的陽紋![詳細]
    曲河窯址
      曲河瓷窯窯址位于告成鎮(zhèn)曲河村北,曲河窯學名叫“登封窯”,東西長約1000米,南北寬約300米,面積約30萬平方米。它始燒于唐代,興盛于北宋,元、明、清都有燒制,所出瓷品以民用為主。唐、宋時有少量貢品燒造。北宋時規(guī)模宏大,窯場環(huán)設,曲河號邑登封三大巨鎮(zhèn)之一,燒造的瓷器以白瓷為主,兼有黑瓷,當以珍珠地刻花裝飾瓷器最為有名。珍珠地刻花裝飾首創(chuàng)于密縣西關窯,且燒制的數(shù)量較少,傳到登封窯后,窯工們發(fā)揚廣大,制作出了精美且數(shù)量眾多的珍珠地刻花瓷器,時至今日,留傳于世的卻很少,各大博物館保存不到二十件,因此,非常珍貴?脊沤绻J,密縣西關窯、登封曲河窯是珍珠地刻花裝飾的鼻祖。曲河窯對研究我國制瓷手工業(yè)的歷史…[詳細]
    圍山銀礦
      圍山銀礦 又叫桐柏銀礦至今為止,桐柏銀礦仍是我國四大銀礦之首。位于朱莊鄉(xiāng)館驛村境內的桐柏銀礦,不僅儲量大,而且品位高,堪稱中國第一富銀礦。國家地質博物館、中國地質大學、長沙博物館等博物館和學府的展品(自然銀標本)都來自桐柏銀礦。圍山銀礦遺址,分布于銀洞坡和破山洞兩地。在銀洞坡發(fā)現(xiàn)古采坑和礦洞21個,破山洞發(fā)現(xiàn)較大古礦坑12個;在銀洞坡山下館驛村一帶普遍可見古代冶煉留下的爐渣。而破山腳下的圍山,也發(fā)現(xiàn)了爐渣、瓷片,而且通過附近的館驛河的橫斷層,可以看到當年采礦冶煉的爐渣一層一層的分布情況。圍山銀礦的發(fā)現(xiàn)始于上世紀80年代全國文物普查。1983年南陽地區(qū)文物考古隊張維華了解的情況是:本區(qū)古代采冶史…[詳細]
    二里廟瓷窯遺址
      【二里廟宋代瓷窯遺址】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位于洛陽城西南38公里處宜陽縣城關鄉(xiāng)二里廟村一帶。遺址共4處:二里廟村北1處,面積約400平方米;二里廟村偏東1處,面積約400平方米;紅窯村北1處,面積約600平方米;馬底村北1處,面積400平方米。該遺址以燒青瓷為主,也兼燒白瓷、白地黑花瓷、黑瓷、黃瓷等。該遺址面積大,遺存豐富,是研究宋代汝瓷的重要窯口之一。類別:古遺址宋地址:宜陽縣城關鄉(xiāng)二里廟村公布時間:1986/11/1公布批次:第二批…[詳細]
    鈞臺鈞窯遺址
      鈞臺鈞窯遺址位于河南省禹縣境內。鈞窯是中國宋代的五大名窯之一,因為以縣城內的鈞臺及八卦洞一帶窯址所產品質最高,故統(tǒng)稱為“鈞窯”。1951年故宮博物院的陳萬里先生在此發(fā)現(xiàn)一批窯址,1962年該院又對此處進行考古調查,1973年河南省博物館在禹縣鈞臺、八卦洞對遺址進行考古發(fā)掘,證明此窯在北宋徽宗時期最為興盛,是專門為宮廷燒制瓷器的窯場。窯址的分布面積十分廣闊,達30多萬平方米,瓷窯排列密集,堆積一般在1米以上,厚者可達2米以上。鈞臺窯址應是一處官營的手工業(yè)作坊,共發(fā)現(xiàn)11座窯爐及作坊、灰坑等遺跡。窯爐排列一線,作坊位于正中,從瓷坯的成型、上釉、入窯到燒成瓷器,各道工序可持續(xù)進行。瓷窯爐是從半側焰式…[詳細]
    東溝窯遺址
      東溝窯址位于汝州市大峪鎮(zhèn)東溝村東。南距縣城30公里。這里依山近水,地勢北高南低,面積約8000平方米,文化層厚2米。1986年列為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瓷窯在東部,排列有序。由于常年燒制,大量殘渣堆積于此,地表上瓷片比比皆是。從遺物的造型和釉色上看,屬宋、元遺存。瓷胎多為灰色,有深淺厚薄之分,質地有的緊密,有的疏松。釉色有天青、天蘭、蔥綠、茶葉沫、魚肚白等,以天青居多。施釉均勻,釉面瑩潤、細膩,開細小冰裂紋,釉下氣泡較多,個別器物施釉不到底。器物大致有直口盂,小茶托,圈足淺腹盤,敞口碗之類。造型古樸、大方,制作規(guī)整精細。2019年,東溝窯遺址列入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重點保護范圍:以河…[詳細]
    浚縣辛村遺址
      辛村遺址位于河南省鶴壁市淇濱區(qū)辛村村中及村東,毗鄰淇河,東西長500米,南北寬300米。位于河南省浚縣以西35公里的辛村。1932~1933年,河南古跡研究會先后進行4次發(fā)掘,發(fā)掘工作由郭寶鈞主持。1964年出版了考古學?犊?h辛村》。墓地東西寬約500米,南北長約300米。共發(fā)掘墓葬82座。年代從康叔受封到衛(wèi)國滅亡,約當公元前11世紀到前8世紀。這批墓葬的發(fā)掘為研究西周時期衛(wèi)國的歷史、葬制、車制及西周時代戈戟的演變等提供了重要的資料。2019年,辛村遺址列入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