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在线精品观看一区|午夜免费福利小电影|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亚洲片中文字幕在线

    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旅游

    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由國務院核定文化和旅游部、國家文物局確定公布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由國務院于2019年10月7日核定并公布。共計762處,包括古遺址(167處)、古建筑(280處)、古墓葬(30處)、近現(xiàn)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234處)、石窟寺及石刻(39處)、其他(12處)等。
    東安頭翰林祠
      東安頭翰林祠位于湖南寧遠縣灣井鎮(zhèn)東安頭村,始建于清乾隆元年(1736)。為紀念為紀念村人、明景泰三年(1452)進士李敷而建。是九嶷山的一大景區(qū)。東安頭翰林祠是一處集崇祀先祖、紀念名人和公益活動于一身的民居建筑,全盛時期,門匾、堂匾、楹聯(lián)遍布祠內外。它們與祠前的月臺、池塘、文塔形成一個蔚為壯觀的人文建筑景觀,是江南地方民居的一大特色。東安頭翰林祠占地1200平方米,建筑面積782.2平方米。起源與歷程在久安背村讀書人李世南榮登翰林之后四百多年,明景泰三年(1452),同屬灣井李氏家族的東安頭村讀書人李敷也進士及第,榮登翰林。這是家族的榮耀,當然東安頭村也要建座翰林祠紀念一下。清乾隆元年(173…[詳細]
    大顛祖師塔
      大顛祖師塔位于潮陽市銅盂鎮(zhèn)龍山灣靈山寺。外觀為圓柱狀覆鍾形,基座為八角束腰形,四周雕刻花卉,飛龍走獸圖案。塔身以花崗石砌筑,空心。正面有蓮花承托的方形神龕,龕內刻有“唐大顛祖師塔”六字。塔高2.8米,塔身最大直徑1.8米。唐長慶四年(824年),主持靈山寺的大顛和尚圓寂后歸葬于塔內。據(jù)明隆慶《潮陽縣志》載,該塔于唐末稱“瘞舌塔”;宋至道年間改稱“舌鏡塔”,沿用至今。大顛(732~827年),俗姓陳(一說姓楊),諱寶通,祖籍河南潁川,誕生于潮陽。唐大歷年間(766~779年),拜海潮古剎(潮陽西巖)惠照和尚為師。貞元五年移潮陽,貞元七年置靈山禪院。元和十四年(819年),潮州刺史韓愈移任袁州…[詳細]
    高州寶光塔
      高州寶光塔位于高州市區(qū)鑒江河西岸,明萬歷四年(1576年),由知府張邦伊以鎮(zhèn)城風水為名集資興建。為樓閣式磚塔,階梯為壁內折上式。塔平面八角形,外觀九級,高65.8米,是廣東現(xiàn)存最高的古塔,底層每邊長5.72米。每層均以菱角牙磚和線磚相間疊澀砌出腰檐和平座。塔座八面有花崗巖浮雕24塊,每面3塊,圖案內容有富貴吉祥、雙鳳朝陽、云鶴雙飛、魚躍龍門等;每塊雕刻長1.45米、高0.55米,兩塊石雕間有竹節(jié)形石雕相隔,竹節(jié)形石雕高0.55米、寬0.28米。在8個角上鑲嵌力士雕像,雕像高0.55米、寬0.38米。塔內每層都設立4個佛像,裝飾華麗,粉彩璀璨,故群眾又稱寶光塔為“粉塔”。1992年進行了維修。…[詳細]
    聯(lián)豐花萼樓
      花萼樓位于大埔縣大東鎮(zhèn)聯(lián)豐村,距縣城有45公里,建于明萬歷36年(公元1608年),距今有近400年的歷史,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ㄝ鄻钦嫉孛娣e2300平方米,建筑面積2286平方米,屬土木結構的圓形建筑。共有三環(huán),內環(huán)為一層30個房間,二環(huán)為二層60間,外環(huán)為三層120間,共有210個房間。樓高11.9米,樓的墻體用生土夯筑而成,底層寬2米。頂層寬1.3米,樓頂為木梁灰瓦。樓的第一層不設窗,第二、三層墻上設有內小外大呈三角的-眼,整座樓只有一個大門供出入,大門框用厚而寬的花崗巖石板組成,大門板釘上堅厚的鐵皮,這些門窗設施是為抵御外人侵擾而特意設計的。樓內有面積為283.4平方米的圓形天井,用大…[詳細]
    揭陽城隍廟
      揭陽城隍廟位于揭陽東門城隍街,建于宋紹興十年(1140年),明洪武二年(1369年)重修。為省級重點保護文物單位。揭陽城隍廟建筑融合了明清建筑風格和潮汕地方傳統(tǒng)工藝特色。主體建筑為木、石承載結構,力學結構科學嚴謹。大殿四壁僅僅起著防護作用。建筑結構防震性能很高,歷經明代以來幾十次地震,巍然不動,成了今人研究古代建筑的標本。內有三山門、拜亭、大殿、養(yǎng)生池、石拱橋、夫人廳等。城隍廟頂為懸山頂,七架梁與金柱之間用三升斗拱架,大殿四壁只起防護作用,不承受屋頂壓力,結構獨特,歷經地震,雖墻壁崩塌而梁架安然。其棟梁雕刻刀路明快,雄渾遒勁,兼有明代建筑風格和地方傳統(tǒng)藝術特色,是揭陽市古建筑物歷史遺存的精華![詳細]
    陳白沙祠
      陳白沙祠系為紀念明代理學家陳獻章(白沙先生)詔建于萬歷二年(1574),建成于萬歷十二年(1584)。該祠為四合院式布局,共四進,依次為春陽堂、貞節(jié)堂、崇正堂、碧玉樓,每進之間有廡廊相連接,山墻擱檁,青磚土瓦,綠硫璃剪邊。梁架結構嚴謹,造工精細,各朝代均有修葺。貞節(jié)牌樓位于江門市郊區(qū)白沙村仁賢里白沙祠正前方的木石牌樓。是明成化十三年(1448年)新會縣為表彰陳白沙母林氏的貞節(jié)事跡而建,明萬歷三十九年(1611年)奉旨重修。貞節(jié)牌樓是一座十二柱三間三樓的木石結構牌樓。明樓為布瓦廡殿頂,次樓為布瓦歇山頂,均為綠琉璃剪邊,均以四跳如意斗栱出檐。明樓正面上懸豎刻陽文“圣旨”二字的木匾,枋額厚板橫刻陰文…[詳細]
    國恩寺
      國恩寺位于廣東省云浮市新興縣集成鎮(zhèn),是中國佛教禪宗第六祖、中國歷史上著名佛教高僧之一的惠能禪師出生和圓寂之所。它與廣州光孝寺、韶關南華寺并稱為六祖三大祖庭,在佛教界被視為“嶺南第一圣域”。國恩寺原名報恩寺,是惠能禪師為報父母養(yǎng)育之恩,于唐高宗弘道元年(683年)建造,唐中宗神龍二年(706年)皇帝下詔賜名“國恩寺”,山門前“敕賜國恩寺”的匾額,為則天女皇手書。因其背靠風景秀麗的龍山,又被稱為“龍山寺”。國恩寺主體為斗坎式三層次橫列長方形巨石砌成的平臺構筑,依著山勢,次第增高。內分三進,即金剛殿、大雄寶殿、六祖殿。兩廊還有達摩、地藏王、目蓮、文殊、普賢等諸多佛殿和禪房,寺側有觀音堂、報恩塔等建筑…[詳細]
    沙灣留耕堂(何氏大宗祠)
      留耕堂位于番禺區(qū)沙灣鎮(zhèn)。始建于南宋德佑元年(1275年),后幾毀幾建,現(xiàn)規(guī)模是于清康熙年間擴建而成的,比廣州陳家祠(建于1890午)早了170多年。沙灣留耕堂又名何氏宗詞,是沙灣何氏宗族的大詞堂。“留耕”兩字取自“陰德源從宗祖種,心田留與子孫耕”,意即建祠造福后人。沙灣留耕堂的主要特色是柱多、雕刻精、書聯(lián)豐富、氣勢雄偉。留耕堂計有112條石柱和木柱。這些木柱的原料,當時是從東南亞國家采購回來的。在雕刻方面,留耕堂保留了非常精致的石雕、木雕、磚雕、灰塑,體現(xiàn)了嶺南庭園的精巧的建筑藝術。留耕堂占地3300平方米,地勢北高南低。依次為大池塘、大天街、山門、儀門(牌坊)、丹墀(天井)、月臺(釣魚臺)、…[詳細]
    大埔泰安樓
      泰安樓位于大埔縣縣城龍崗村,建于乾隆二十八年(公元1764年),距今已有241年的歷史,是國內極為少見的石方樓,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泰安樓及附屬建筑占地面積6684平方米,其中主樓占地2577平方米,兩側書齋占地2764平方米,門坪及花臺占地1325平方米,共有200個房間。泰安樓屬磚石木結構建筑,坐東北向西南,呈四方形,長49米,寬52.6米,門口有寬闊的門坪和水塘。樓高11米,分三層,一層墻寬為0.92米,三層墻寬0.44米,一、二層外墻為石墻,三層外墻壁及內墻為磚墻。因樓外墻為石墻,故該樓俗稱石樓。該樓一至三層四周向內設前走廊,一層走廊的柱子為上木下石,二、三層為木柱,三樓前排中廳設有祭…[詳細]
    沖虛古觀
      沖虛觀位于廣東羅浮山北麓朱明洞南。原址為東晉道士葛洪所建四庵之一的南庵,名曰都虛。虛洪升仙後,晉安帝義熙初(405年),改建為葛洪祠,以示紀念。唐玄宗天寶年間(742-756年)擴建,易名為“葛仙祠”。宋哲宗元佑二年(1087年),又賜名為“沖虛觀”。以后歷代均有修葺,F(xiàn)為清嘉慶十三年(1808年)重修,是全國重點道教寺觀之一。總建筑面積4400平方米,平面呈四合院布局,觀內有殿宇五重,分別為靈官殿、三清殿、黃大仙殿、呂祖殿和葛仙殿。主體建筑由平臺、山門、天井、三清殿、葛仙祠、兩廡及膳堂組成。山門、三清殿、兩廡齋堂均為懸山式屋頂,面闊五間、進深三間,抬梁與穿斗混合式梁架。屋脊、內外博風、墻體均…[詳細]
    龍門鶴湖圍
      鶴湖圍屋位于廣東省龍門縣永漢鎮(zhèn)鶴湖村,始建于清代同治二年(1863年),為清代晚期建筑,其結構為三堂、四橫、一-、四碉樓、一望樓(中心樓)的城堡式客家圍屋。圍屋前有大面積池塘連接兩側壕溝,三面環(huán)水,圍后依山,前筑女兒墻,后筑高圍墻,建筑長寬均為80米,占地面積6400平方米,共有108間通廊房,東北邊僅設一斗門架石橋供出入。2001年5月被錄入《南粵客家圍》,2003年7月被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10年被列入第六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2012年,入選為第三批廣東省歷史文化名村。據(jù)鶴湖王氏族譜記載,王氏十五世洪仁公由梅縣松源滿田村遷龍門永漢蓮塘開基,懸壺濟世,執(zhí)醫(yī)為業(yè),先在下蓮塘村建王屋,繼…[詳細]
    大埔光祿第
      光祿第張弼士故居“光祿第”建于清光緒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整座建筑座北向南,土木結構,粗獷嚴謹,堂皇大觀,建筑面積4180平方米,由三堂四橫一圍構成,是客家圍龍屋的一種。屋內有18個廳、13個天井、99個房間、還有前后花園及書齋等。整座建筑工藝精致、繪雕并齊、中廳兩旁斗拱有穿鑿鎏金的麒麟鳳凰及飛鳥走獸,大廳兩旁斗拱有木鑿鎏金通花金獅滾球,正門頂灰塑李鴻章手書的“光祿第”屋名。光祿第中堂與上堂中堂是接待客人和家族聚會、議事的場所。也是整個大屋最講究的建筑空間。那穿鑿鎏金的麒麟鳳凰及飛鳥走獸形態(tài)逼真,兩旁廂房的屏風雕刻精細,金碧輝煌,無不體現(xiàn)一代商界大亨的豪華氣派,F(xiàn)在中堂還布置了張弼士生平…[詳細]
    桂林靜江府城墻
      七百多年前,靜江府(桂林)開啟了一場規(guī)?涨暗拇笾,以抵御來勢洶洶的蒙古軍隊。此次筑城,歷經四任主管,耗時十四年之久。擴建后的城墻北起鐵封山、鸚鵡山,沿寶積山向南至今翊武路南端榕湖北岸,折而向東接漓江,再轉伏波山、疊彩山鏈接鐵封山,全長6000多米,高6-9米。靜江府城池依山而筑,以山為壁,因江為池,靈活應變的特定技法體現(xiàn)了“以水為固、因地制宜、用險制塞”的筑城原則。其立體縱深,虛實結合,以防御為主的設計布局,代表了當時軍事營壘技術的最高水平。2019年10月,國務院公布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靜江府城墻名列其中![詳細]
    來賓文輝塔
      文輝塔位于興賓區(qū)政府遷江鎮(zhèn)扶濟村南面約100米的紅水河北岸邊。相傳為明萬歷年間(1573年一1620年)武舉黃文輝重建,故名文輝塔。屬縣級文物保護點。塔系八角八面七層平座空心磚塔。塔高35米,內徑2.72米,壁厚3米。從底層向上逐層收窄。塔頂以鐵鑄鍋為蓋。二層以上每層都有南北對開風門,其余各面均有襯托假門。底層除南北對開的風門外,西面還有一風門,其余五面亦是假門。底層風門高2.2米,寬0.84米。塔基用寬大石板構筑,呈八角形,大于塔座,塔內一至六級設有佛龕。第一級有五龕,二級以上為六龕,現(xiàn)塔內均無梯子可攀登。塔身及龕內,雕龍畫鳳,繕花綴鳥,色彩斑爛,使塔顯得巍峨秀麗,工藝精巧。傳說建文輝塔時,…[詳細]
    左江歸龍斜塔
      左江歸龍斜塔位于崇左市江州區(qū)太平鎮(zhèn)大村附近左江河道中一座叫鰲頭山的小島上。斜塔斜而不倒,堪稱奇觀。是世界八大斜塔之一,廣西唯一的斜塔。世界八大斜塔是意大利比薩斜塔、德國肯道塔、英國議會大廈方塔、中國遼寧綏中斜塔、江蘇虎丘斜塔、上海松江斜塔、湖北當陽斜塔以及左江歸龍斜塔。左江歸龍斜塔相傳是為了鎮(zhèn)妖辟邪而建。鰲頭山位于左江急轉彎處,波濤洶涌,漩渦翻卷,常吞沒過往船只。有“十船過彎九船翻”之說。人們認為江中有妖魔作怪,所以建塔以鎮(zhèn)之。還有傳說,很久很久以前,左江里的妖龍,常常興風作浪,掀翻拖沉過往船只。后來,有個叫水寶的后生,憑著一身的本領,斬殺了妖龍。當?shù)卮迕駷榱思o念他為民除害的功績,建了此塔,取…[詳細]
    賀州江氏客家圍屋
      江氏客家圍屋位于賀州八步蓮塘鎮(zhèn),是目前中國保存最完整、規(guī)模最大、歷史最悠久的古建筑之一。該圍屋建于清朝道光年間,整個圍屋占地三十多畝,分北、南兩座,相距300米,圍屋四周有3米高的圍墻與外界相隔,屋宇、廳堂、房井布局錯落有致,井井有條,上下相通,屋檐、擋風板、回廊、梁柱雕龍畫鳳,富麗堂皇,是典型的客家建筑文化藝術結晶。2019年10月7日,江氏客家圍屋入選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詳細]
    樂灣村古建筑群
      樂灣村古建筑群·清至民國樂灣村位于桂林恭城瑤族自治縣縣城西南方,有陳、羅、鐘、詹、江、黃等幾姓,其中陳氏人口最多,村莊歷史約210多年。樂灣村村中有大量清末古建筑遺存,主要為地主大宅和氏族宗祠,以村西南的“大屋”為標志,高墻飛檐,青石大柱,鏤花壁畫,香堂正殿,頗具嶺南風格。2019年10月7日,樂灣村古建筑群入選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詳細]
    石石矍村馮氏祠堂
      石石矍村將軍第(馮氏大宗祠)始建于公元609年,文林馮公祠始建于明弘治十三年(1550年),夏陽侯廟始建于清代。石石矍村傳統(tǒng)建筑集中連片分布,村中有火山巖古民居230余間,共計26630平方米,保存情況基本完好。村落典雅、古樸,大部分傳統(tǒng)建筑主體完整,院落多為獨立院落式類型,部分建筑為海南典型的“十柱”式結構平房,石頭為火山石,木材有杉木、菠蘿蜜格板等,是澄邁縣乃至海南省具有代表性的火山巖傳統(tǒng)民居建筑群。同時古村內有15條由火山巖鋪成的石板路,串聯(lián)村內火山巖傳統(tǒng)民居,縱橫交錯,形成獨特的梳狀路網格局。2019年10月7日,石石矍村馮氏祠堂入選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詳細]
    瓊山侯家大院
      宣德第又稱侯家大院,位于?谑信f州鎮(zhèn)嶺南村委會包道村。是清朝光緒皇帝賜給瓊山侯氏先祖的一個榮譽府名,其目的是為了褒獎包道村侯氏先祖的德行與品質,以供后人效仿。宣德第占地近12000平方米,整齊布置建設了南北向四排房子,共有15幢,其最東邊還有一排橫房子,共有10余間。這些房子最早建于明末,至今有300多年,最晚建成的在清光緒十七年,至今也已有上百年歷史。2009年,宣德第被列為海南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16年,宣德第所在的包道村被列入第四批國家傳統(tǒng)村落名錄。2019年10月7日,瓊山侯家大院入選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詳細]
    溪北書院
      溪北書院位于文昌市鋪前鎮(zhèn),時代為清-民國。為海南省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東、西、北面以書院圍墻為界,南至月形塘,面積11908.79平方米![詳細]